收藏 分销(赏)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48148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技术中心管理制度分册36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管理制度西北实业技术管理制度分册文 件 号版 次 编 制审 核批 准共 页日 期 1.日 期日 期生效日期 目录1.目的、 纲要及适用范围12技术中心的分工及岗位设置13工作管理14质量管理制度25技术改造管理制度76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管理77设备管理制度88合作开发管理119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1210实验室、 检测室管理制度1411科技信息管理制度1512科技信息部上网、 扫描管理制度1613打印、 复印、 扫描管理制度1714附则171. 目的、 纲要及适用范围1.1 为了促进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2、完善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 规范公司的技术管理, 特制定本制度。1.2 本制度包括技术中心的分工及岗位设置、 工作管理、 质量管理、 技术改造管理、 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管理、 设备管理、 新产品开发管理、 合作开发管理、 科技信息管理、 科技信息部上网管理、 打印、 复印、 扫描管理、 实验室、 检测室管理、 附则等内容。1.3 本制度适用于西北实业技术中心。1.4 本制度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拟定, 其解释权及修改权属技术中心。1.5 本制度从200 年 月 日起执行。2 技术中心的分工及岗位设置2.1 技术中心主要负责公司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同时技术中心还需协助营销中心解答客户的问题

3、, 协助生产作业中心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和质量问题。2.2 每项技术开发项目成立一个项目小组, 设一名项目组负责人, 主要负责对该项目整个技术开发过程的开发与管理。2.3 技术管理部主要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 负责中试、 生产工艺方案的制订、 生产线的设计、 试车和改扩建以及工艺管理, 负责公司的设备管理。2.4 技术中心主任对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与生产作业中心和营销中心之间的协调工作负责。3 工作管理3.1 技术开发计划3.1.1 目的及意义: 为了规范西北实业技术中心的工作程序, 提高其运作的高效性, 进一步促进产品开发战略计划的实现。3.1.2 种类技术开发计划包括年度计划、

4、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三类。年度计划应在该年的12月底前完成, 季度计划应在该季的最后1 个月底前完成, 月度计划应在该月的最后1天前完成。3.1.3 计划内容 包括(备选目标档案; 开发建议; 上年产品开发计划; 公司预算大纲; 公司战略) , 具体内容详见技术开发计划表。3.1.4 计划制定时间及程序 年度计划在新年来临前、 季度计划在新季度来临前、 月度计划在新月来临前制定, 具体内容详见产品开发计划流程、 产品开发计划程序文件、 制定年度预算流程、 制定年度预算程序文件3.2 工作计划及执行汇报3.2.1 目的及意义为了使西北实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下情上达, 更有计划性、 可操作性及程序化,

5、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3.2.2 计划制定时间: 全部在计划实施前制定3.2.3 计划的内容: 时间、 任务、 办法详见3.2.4 计划撰写和提交程序3.2.5 计划执行汇报3.3 工作交流与总结3.3.1 目的: 总结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经过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3.3.2 类型: 书面、 口头3.3.3 组织方式: 技术中心范围内上会交流3.3.4 程序: 1.员工撰写个人总结, 在部室内部上会交流; 2.部门经理归纳汇总部门内员工的总结, 拟写出部室总结, 在技术中心内部上会交流并交技术中心负责人; 3.技术中心负责人归纳汇总各部门经理的总结, 拟写出技

6、术中心工作总结, 交主管技术的副总裁。4 质量管理制度4.1 目的及意义为了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意识, 更好地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 职责和权限; 建立一套完整、 科学、 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 特制订本制度。4.2 质量管理制度的种类及细则4.2.1 原料、 辅料质量管理制度4.2.1.1 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技术管理部应按各产品标准的要求, 向生产中心提供所需原料的具体质量标准( 品种、 规格、 技术参数等) , 以便供应部门采购时签订质量担保合同。4.2.1.2 生产中心对采购过程的原料、 辅料质量负责。在采购和运输合同中, 必须注明质

7、量保证条款, 并向供应商索取原料出厂检测报告。4.2.1.3 原料、 辅料进入分公司, 由技术中心检测室对其质量进行复验, 无出厂检测报告拒绝检验, 无检验条件的检验项目, 质量无异议的, 以原料生产厂出厂检测报告为准, 只作外观检查。有质疑时可报送权威检测部门检验, 或要求生产厂复验。4.2.1.4 对于生产原料改变时, 技术中心研发人员会同技术管理部应将变更通知单及时通知生产中心。原料产地改变时, 分公司质管部门检测室应随时抽检, 并把结果报生产中心和技术管理部。4.2.1.5 公司财务部和分公司库房管理人员, 应凭检测室的合格检验单, 办理入库手续和帐务结算手续。4.2.1.6 库存原料

8、发生变质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 不允许投入生产, 由分公司质管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后, 根据情况决定如何处理。4.2.1.7 检测室应按日汇总原料检验情况, 每周上报技术管理部。4.2.2 半成品质量管理制度4.2.2.1 分公司质管人员应对车间半成品定期抽检( 详见抽检操作手册) 。不合格半成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4.2.2.2 发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时, 应及时上报, 及时协调解决。4.2.3 成品质量管理制度4.2.3.1 出厂产品必须经过质量检验, 未经检验产品严禁出厂。4.2.3.2 车间生产出的成品, 需按产品企业标准严格进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时, 应及时上报

9、解决。4.2.3.3 每一批成品入库, 都必须有检测室签发的合格证, 分公司应建立完整的统计台帐。4.2.3.4 成品的出厂, 检测室应出具该批产品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4.2.3.5 外购产品到厂时, 检测室应及时抽检( 详见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 抽检结果上报生产中心和技术管理部, 并按本公司成品对待办理入库。4.2.3.6 营销中心应对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负责, 到达用户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应及时向技术中心反映, 以便及时处理。4.2.4 其它质量管理制度4.2.4.1 新产品的试制, 由研发人员会同技术管理部制定具体的质量检验标准, 检测室认真遵照执行, 经过小试、 中试、 大生产全

10、部合格时, 方可批量投入正常生产。4.2.4.2 所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原料、 半成品、 成品, 分公司均应分类存放, 妥善保管, 由分公司上报技术中心、 生产中心等部门协商, 决定如何处理, 并交由营销中心具体执行。其它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擅自处理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物资。4.3 质量监督与检查4.3.1 原则技术中心行使全公司质量监督与检查的职责, 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的业务受其指导, 对分公司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检查负责。4.3.2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产品质量职责4.3.2.1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加强新颁标准的培训和推行, 负责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分公司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统

11、筹协调, 处理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4.3.2.2根据生产实际, 对生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4.3.2.3根据市场和用户质量要求, 对营销中心提供技术支持。4.3.2.4积极关注营销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 提出质量改进方案。4.3.2.5参与工艺纪律检查, 对违反操作标准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4.3.2.6主持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的处理, 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批准。4.3.3分公司质管部门产品质量职责: 4.3.3.1加强质量管理标准的培训, 积极贯彻质量管理标准。4.3.3.2负责对生产原料、 半成品、 成品的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测试工作, 对出厂产品质量负完全责任。4.3.3.3对各环节出现的质

12、量问题, 及时反馈, 协助解决, 严格把好质量关。对质量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4.3.3.4对新产品、 新工艺积极进行试验和测试, 并提出鉴定意见。4.3.3.5做好生产各环节的产品封样保存和登记造册工作。按营销中心和技术中心等部门要求, 提供试样。4.3.3.6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 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 准确。4.3.3.7制定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 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4.3.3.8对在生产质量上弄虚作假、 违反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及时上报。4.3.3.9积极处理各种质量投诉,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公司利益不受损害。4.4 质量控制4.4.1 产品计划的质量控制: 4.

13、4.1.1 分公司生产部门应按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 层层分解落实, 做到各班组天天有计划、 班班有进度, 有检查、 有分析, 提高计划的执行质量。4.4.1.2 根据公司的定额标准, 总结先进的定额管理办法, 并加以推广。4.4.1.3 严格按规定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保证统计数据真实、 准确。4.4.2 工艺质量控制: 4.4.2.1 生产工艺是指产品生产流程、 各工序采用的工艺条件、 工艺配方、 操作规程等。4.4.2.2 公司生产工艺主管部门为技术管理部, 总工程师为工艺技术总负责人。4.4.2.3 生产工艺标准由技术管理部负责编制或提出修改, 经总工程师审批后, 下达到分公司执行。4.4

14、.2.4 新产品开发或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后, 由技术管理部编制新工艺, 经总工程师审批后, 下达到分公司执行, 同时工艺编制人员应予以跟踪服务, 及时调整。4.4.2.5 生产工艺应以文件形式下达, 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应签字盖章, 执行部门、 分公司及主管人员应在回执上签字确认。4.4.2.6 生产工艺下达到分公司以后, 分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应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学习, 根据工艺要求向各工序或班组下达工艺单, 将此工艺单作为执行生产工艺的依据以指导生产。4.4.2.7 为保证能够正确执行生产工艺标准, 工艺编制人员和各级工艺技术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在有必要的

15、情况下可责令有关机台停车, 整顿工艺纪律。4.4.2.8 编制生产工艺标准的人员应对生产工艺负完全责任, 如因工艺设计失误而造成损失, 设计者则承担直接责任( 试制阶段除外) 。4.4.2.9 新工艺标准下达后必须有调试过程, 在此期间, 工艺编制、 设计人员应深入到生产现场与分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共同协商, 调整好工艺, 使生产工艺切合实际, 达到最佳方案。4.4.2.10 生产工艺标准在生产中是一切操作的准则,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执行工艺, 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修改工艺, 对于因违反工艺纪律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将追究责任严肃处理。4.4.2.11 为确保工艺标准执行的严肃性, 修改

16、工艺时应严格按修改工作程序进行。操作人员或分公司主管人员在生产运行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总公司主管部门, 同时公司主管人员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提出修改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生产工艺标准。4.4.2.12 生产工艺标准下达执行后, 工艺主管部门应定期进行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及时调整和优选工艺, 保证质量、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4.4.2.13 为防止工艺管理上的混乱或失密, 新工艺标准下达后原工艺表( 单) 必须回收, 由技术管理部统一存档或销毁。4.4.2.14 工艺标准一经确认后, 技术管理部应将方案原件及有关资料交机要室保管以便备查。

17、4.4.2.15 工艺标准是企业的技术机密, 其有关接触人中必须严格按公司保密制度执行, 严防泄密。如有泄密者将追究其责任, 并严肃处理, 直至追究法律责任。4.4.2.16 分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此工艺管理制度制订出相应的实施细则报公司主管部门备案。4.4.3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4.4.3.1 责任人: 分公司经理及生产技术部管理人员。4.4.3.2 原则由于用户特殊要求或原料、 配方发生变化需要按新的工艺标准操作时, 必须由技术管理部主管人员出具签字盖章的工艺更改通知单。按新工艺标准生产的产品, 主管技术人员要监督检验、 签字认可。4.4.3.3 质量事故处理4.4.3.3.1 各环节质量发

18、生问题时, 应及时上报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管理人员, 并积极采取措施, 不得因此使工作中断, 具体责任的落实由生产中心负责。4.4.3.3.2 责任落实后,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在三天内写出事故经过和深刻检查材料报生产中心处理。4.4.3.3.3 质量事故的处理, 将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失、 影响的大小和本人认识的态度, 由公司研究统一作出处罚决定( 其它另有规定处理的除外) 。4.4.3.3.4 对隐瞒不报、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严重违规的部门和个人, 公司将从严处罚。4.4.4 产品质量控制: 4.4.4.1 原料、 辅料应按公司下达的检测标准进行外观和内在质量检验, 并封样保存, 检测结果应妥

19、善保管, 并登记造册。( 封样保存期一般为三个月) , 合格后在原料入库单上加盖”检测合格”章。4.4.4.2 半成品检验合格后, 应在完成该工序的班组和操作人员的日报表上, 加盖”检测合格”印章, 作为统计, 计算完成定额的依据。4.4.4.3 成品的检验应认真核对工艺配方, 并按标准检验, 合格后在成品入库单和成品统计日报上, 加盖”检测合格”印章, 否则不得入库。4.5 质量教育4.5.1 质量教育计划由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负责制订, 人力资源部负责安排落实。4.5.2 质量教育计划应明确培训范围、 培训时间和所应达到的程度。4.5.3 计划制订要符合多层次要求, 力求不脱离实际, 切实可

20、行。4.5.4 计划应落实师资、 教材的来源、 费用。便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安排。4.5.5 质量教育和培训要有考勤和考核, 并要有奖惩办法。4.5.6 质管部门应建立员工质量教育档案, 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 作为员工考评的依据。4.5.7 积极收集和整理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 加以推广。4.6 质量事故4.6.1 凡发生下述情况之一时, 必须填写质量事故报告4.6.1.1 半成品和成品一个批次抽检不合格者。4.6.1.2 由于不严格执行工艺配方、 操作规程致使产品不合格者。4.6.1.3 由于库房错发原料, 导致生产环节出现质量问题时。4.6.1.4 由于库房管理不善, 出现原料、 成品变质,

21、受污染时。4.6.1.5 标签错误, 导致成品的错发, 影响用户使用的、 损失达500元以上者。4.6.1.6 检测错误或漏检, 致使原料流入生产环节; 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 成品进入库房或用户, 损失在1000元以上者。4.6.1.7 其它不明原因, 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损失在1000元以上者。4.6.2 凡发生质量事故, 从发现当日起, 两天内分公司生产技术部应填写质量事故报告, 报分公司, 情况严重, 原因和责任不明者, 应保留现场, 及时通知生产中心和技术中心进行调查和分析。4.6.3 质量事故发生后, 应立即报告分公司领导, 同时采取紧急措施处理事故, 应尽量避免生产停止( 可能

22、造成更大损失的情况除外) 。4.6.4 事故报告一式四份, 上报生产中心、 技术中心、 分公司、 分公司生产技术部。4.6.5 事故的认定, 应由技术中心做出。认定事故性质, 造成原因, 分清责任, 提出改进措施。4.6.6 事故的有关责任人, 应按情节轻重, 损失大小, 给予相应的处理, 由公司总裁办公会研究决定。5 技术改造管理制度5.1 目的及意义为了规范技术开发的管理, 特制订本制度。5.2 技术改造管理5.2.1 技术改造的定义: 为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节约能源、 防止污染及改进劳动条件、 开发新产品、 引进项目消化吸收等目的而进行的新设备设计、 制造安装、 调试或旧设

23、备的改进工作。5.2.2 技术改造项目的分类: 5.2.2.1 投资在1万元以上的称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5.2.2.2 投资在 元到1万元之间的称为一般技术改造项目。5.2.2.3 投资在 元以下的称为小改小革项目。5.2.3 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 实施程序: 详见技术改造项目管理流程、 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程序文件6 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管理6.1 目的及意义为了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公司创造效益, 同时保护公司的无形资产不至于流失, 特制定以下制度。6.2 原则6.2.1 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为公司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的管理部门, 负责编写、 备案、 监督检查工作。

24、6.2.2 使用部门为生产中心及其生产分公司、 营销中心。6.3 内容6.3.1 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内容6.3.2 新产品工艺、 标准和技术文件的版次管理6.3.3 7 设备管理制度7.1 目的及意义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 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切实保障公司资产不受损失, 特制定本制度。7.2 定义本制度所指设备为分公司生产设备、 动力设备、 传导设备、 大型生产工具、 检验计量器具、 实验用仪器仪表等。7.3 责任部门7.3.1 技术管理部是公司设备的综合管理部门, 对设备的完整、 完好负领导责任, 对设备的调剂, 增减、 报废负直接责任, 对公司设备管理工作行

25、使监督检查职能。7.3.2 技术管理部负责健全设备档案和设备台帐组织定期清查核对、 统计上报, 保证设备的正确合理使用和效能的发挥。负责将设备的相关资料复印后, 下发各分公司便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保养、 检修。7.3.3 分公司负责设备正常使用和停用闲置设备的封存, 设备的大、 中修计划执行和日常维护、 保养、 检修。所有设备必须建立设备管理卡, 按统一编号挂牌管理。认真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 保养情况。7.4 设备的购置和验收7.4.1 分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状况, 如需外购或自制设备, 须写出书面申请经技术管理部审核( 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须经总工程师审核) , 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26、 然后交采购部门组织采购或联系制作。7.4.2 公司决定的技改项目、 扩建项目所需的设备由公司技术管理部统一编制采购计划, 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后报总裁办公会或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由采购部门组织采购。7.4.3 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外购, 否则责任自负。7.4.4 所有购置的设备和定做、 自制的设备均由采购部门采购员填写设备交接验收单, 验收单的内容详见设备验收单。7.4.5 技术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按验收项目逐项进行检查。试车由生产部门负责, 试车满足要求后由分公司设备管理人员、 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分公司领导分别签字。设备验收后必须建立设备卡和档案, 财务部凭验收单办理入帐手续。

27、验收单一式四份, 财务部、 采购部门、 技术管理部、 分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各留一份。7.4.6 对购置设备的使用存有异议时, 分公司应及时上报公司技术管理部, 由技术管理部组织生产技术部、 采购、 分公司的有关人员协调解决。7.4.7 若对购置的设备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要求时, 由采购部门负责调换和退货, 技术管理部协助解决。7.4.8 不合格设备不得接收, 应交采购部门妥善解决。7.4.9 如检验能力和检验条件达不到, 可委托检验权威部门认定或报上级领导认可。详见生产设备采购流程、 生产设备采购程序文件7.5 设备图纸资料和档案管理7.5.1 分公司管理人员对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建立设备管理卡统一

28、编号、 登记、 造册, 设备管理卡的内容详见设备管理卡。7.5.2 设备档案和设备资料原件统一由技术管理部管理和保存。分公司需要的维修、 保养资料, 技术管理部负责提供复印件。7.5.3 备品备件交分公司备件库保管。图纸资料经公司设备技术人员审核后按使用说明书、 总图、 部件图、 零件图分册建档管理。7.5.4 查阅图纸应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 借出的图纸要注意保密和保管, 用完后应及时归还。无关人员严禁查阅。7.5.5 设备档案应包含设备购入初始情况、 检修和改造情况。设备档案中要记录清楚设备新增、 报废和调处情况。具体内容详见设备档案。7.6 设备的维护保养7.6.1 分公司应按照技术管理部

29、制订的大修、 中修计划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设备的完好标准, 组织实施设备的维护、 保养和检修工作。7.6.2 分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根据生产实际负责编制动力、 电气、 机械、 压力容器等大中修计划, 经分公司领导签字报公司批准后实施。大中修计划应按年度和月度制订。7.6.3 设备的维护、 保养工作必须按计划、 按标准、 按要求进行。检修、 保养及大修中修完成后, 修理部门应认真填写设备交验单, 其中必须注明设备名称、 规格、 型号、 生产厂家、 生产日期、 修理类别。内容详见设备交验单。生产使用部门应按照不同设备的类别和完好标准逐项检查, 确认设备符合要求时, 由生产负责人签字认可。7

30、.6.4 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交验单上帐登记。7.6.5 设备维修的操作详见设备维修操作手册、 设备完好标准。7.7 设备的调剂7.7.1 闲置、 停用和待报废的设备, 分公司要负责妥善保管和维护保养, 要保证设备的完整, 不得随意拆卸。7.7.2 公司内部因工作需要时, 设备能够调剂。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或设备内部转移单, 由调出、 调入单位设备管理人员和单位领导签字认可。公司主管领导批准。转移单上应注明设备的当前状况、 完好程度、 图纸资料、 备品备件是否齐全, 如果齐全应连同设备一道进入调入单位。(具体内容详见设备内部转移单)转移单送财务部门办理账务转移手续, 上述手续办完后

31、, 设备方可转移。7.7.3 与公司以外单位的调剂, 须经总裁批准, 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有偿调拔单”按规定标准作价, 经部门领导、 财务总监、 总裁签字, 财务部收款后方可调出。填写的具体内容详见固定资产有偿调拔单。7.7.4 不作资产转移设备的借用, 按内部调剂程序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单位应对设备的维护、 保养和完好负责, 设备归口管理部门有权监督使用情况。因使用单位管理不善, 造成设备损坏或备品备件、 图纸资料丢失, 由使用单位承担责任。设备借用的具体程序详见设备内部调剂流程和设备内部调剂程序文件。7.7.5 外单位需借用或租用设备时, 须签订借用( 租用) 合同, 经总裁批准,

32、 并办理财务手续后, 方可使用该设备。7.8 设备的报废7.8.1 设备陈旧无修复价值或不能满足生产工艺、 速度效率要求, 无法再利用时, 归口管理部门可提出报废申请。7.8.2 技术管理部门应汇同生产技术部共同对设备进行鉴定, 写出鉴定报告, 经公司财务部审查后, 呈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办理报废手续。7.8.3 设备未经批准报废, 不得拆卸、 挪用零部件和损毁设备。7.8.4 设备管理人员凭批准后的报废申请, 注销设备卡片、 台帐和其它有关资料。7.8.5 报废设备的处理, 残值的收回, 由公司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 其它任何部门或个人无权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理。具体的程序详见设备报废流程和设备报

33、废的程序文件。7.9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7.9.1 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7.9.1.1 生产装置所属设备、 管线及附属冲洗、 消防、 生活等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 由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7.9.1.2 生产装置内的仪表, 工艺管路、 风管、 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压力表和阀门的密封管理由仪表工负责。7.9.1.3 消火栓的管理, 由消火栓所在单位负责。7.9.1.4 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7.9.1.5 动力管网( 一、 二次水、 循环水、 上下水、 消防水、 冷凝液蒸汽管网) 的密封管理由输送供应单位至用户的第一个阀门( 包括阀门)

34、由输送供应单位负责。第一个阀门后的管线密封管理由接受单位负责。7.9.1.6 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线及加热伴管的密封管理由单位到接收单位的第一个阀门的第一道法兰( 不包括) 由送出单位负责。7.9.2 管理措施7.9.2.1 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 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 动密封档案和台帐、 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 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 密封点分类汇总表, 台帐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布情况, 泄漏点数、 泄漏率等) 。7.9.2.2 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 密封管理职责明确, 并组织定期检查。7.9.2.3 消漏、 堵漏工作应经常化、 具体

35、化、 制度化, 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 动密封点泄漏率有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 做出消除规划。7.9.2.4 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7.9.2.5 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 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 新材料。7.9.3 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7.9.3.1 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连续运动( 旋转和往复) 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 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轴、 原轴、 釜车的密封均属动密封。7.9.3.2 静密封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 在运行过程中, 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 阀门、 丝堵、 活接头, 机泵设备上的油标, 附属管

36、线、 电气设备的变压器, 油开关, 电缆头、 仪表孔板, 调节阀、 附属引线以及其它设备的结合部位, 均属静密封。7.9.4 密封点的检验详见密封点检验操作手册。7.10 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制度7.10.1 责任人7.10.1.1 分公司应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锅炉、 压力容器的管理工作。7.10.1.2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技术学习和辅导, 并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技术考核。7.10.1.3 锅炉工持证上岗,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持安全证上岗。7.10.2 内容7.10.2.1 分公司负责编制和上报锅炉、 压力容器的检验方案和检验计划, 公司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7.10.2.

37、2 分公司负责锅炉、 压力容器的登记和建卡管理, 记录年变更情况和检修记录, 档案和台帐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管理。7.10.2.3 分公司参与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 检修、 检验和竣工验收工作。并按规定登记上报和保管有关备品、 备件。分公司按要求做好安全装置的定期检验和管理工作。7.10.2.4 分公司参加锅炉、 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负责预防措施的贯彻。7.10.2.5 负责贯彻上级有关锅炉、 压力容器方面的决定和工作安排。7.10.2.6 对于情况不明, 技术资料不全的锅炉、 压力容器,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可委托劳动部门检验。压力容器经过全面检验、 理化分析、 强度计算做出评定, 作为该容器的

38、基础技术资料。7.10.2.7 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细则详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的操作手册。8 合作开发管理8.1 目的为了规范新产品合作开发的管理, 提高合作效率, 明确成果归属, 特制订本制度。8.2原则8.2.1新产品合作开发是公司技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和发展。8.2.2新产品的合作开发应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 与合作开发相结合; 以技术创新为主, 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8.2.3公司新产品的开发管理由技术副总统一负责协调, 技术中心具体实施, 新产品的合作开发实行项目负责人( 原则上由甲方即西北实业技术人员担任) 负责制。8.3 合作开发的实施( 详见新产品合作开

39、发流程新产品合作开发程序文件8.4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的技术鉴定8.4.1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的技术鉴定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经过研制、 小试、 中试, 均须申请技术鉴定。技术鉴定合格后, 方可按协议、 按阶段、 按计划支付合作开发费用, 计划才算完成。8.4.2项目负责人在技术鉴定前应提交的资料8.4.2.1研制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文件( 优化后的工艺路线、 原始试验记录、 阶段报告、 分析数据、 检验报告等) 8.4.2.2研制总结8.4.2.3技术经济分析报告8.4.2.4标准化审查报告8.4.2.5用户使用后意见反馈情况8.4.2.6其它需要提交的资料8.5新产品合作开发

40、成果的技术鉴定会, 由省标准局、 公司技术副总裁和专家委员会参加, 总裁主持, 从技术、 政策、 市场、 成本、 利润等方面, 对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进行鉴定, 并注意保密。8.6项目负责人根据公司需要组织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的鉴定上报和立项审批工作, 积极准备资料, 经过上级部门组织的评审鉴定。参见产品开发流程、 产品开发程序文件8.7新产品合作开发成果的所有权新产品合作开发是技术开发的重要内容, 甲( 西北实业公司) 乙( 外部机构) 双方合作开发的技术成果所有权百分比归属以及合作开发成果完成人名次根据具体协议确定。8.8西北实业必须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技术人员在乙方的指导下, 做出3-5个

41、定型批, 在完整的监控、 审核、 验收后支付相关的开发费。参见新产品合作开发流程、 新产品合作开发程序文件。9 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9.1 目的及意义为了规范新产品开发的管理, 特制订本制度。9.2 原则9.2.1 新产品开发是公司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能源、 新材料和高科技含量的环保型新产品, 搞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9.2.2 新产品的开发应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 与合作开发相结合; 以技术创新为主, 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9.2.3 公司新产品的开发管理由总工统一负责协调, 技术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新产品的开发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

42、制。9.3 新产品的范畴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皆属新产品。9.3.1 采用新材料、 新能源、 新原理、 新结构开发, 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9.3.2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环保、 节能领域的产品。9.3.3 对现有产品的结构、 性能有重大改进或更新换代的产品。9.3.4 引进并消化吸收的产品。9.3.5 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目录范围内的产品。9.4 新产品开发的计划管理9.4.1 开发方向和可性行分析报告9.4.1.1 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公司产品的发展方向, 结合公司技术设备力量的现状和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 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提出计划, 按规定的立项、 程序报批后, 并经总裁批复

43、, 董事会讨论, 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9.4.1.2 总工提出的新产品开发方向, 应广泛征求专家委员会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上会确定。9.4.1.3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确定的开发方向, 制订调研计划报总工批准, 落实调研任务。负责收集资料, 组织调研并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 草拟可行性分析报告, 报请专家委员会进行项目评估, 并经总裁办公会研究批准后经过。9.4.2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编制9.4.2.1 技术中心中主管开发工作的副总工程师负责编制公司新产品开发研制计划任务书, 报总工程师审核。(详见产品开发计划制定流程、 产品开发计划程序文件)9.4.2.2 开发研制计划, 按项目负责人负责

44、制原则编制, 明确部门和人员责任与权力, 力求时间落实、 任务落实、 责任落实, 明确人员、 资金、 物资等方面的要求, 以保证开发研制计划如期实现; 同时也便于公司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9.4.2.3 开发研制计划, 应密切结合公司实际,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求实, 努力创新。在保证开发研制进度的同时, 努力降低开发成本。9.4.2.4 开发研制计划书, 经总裁办公会批准后予以实施。9.4.3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实施9.4.3.1 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试验工作由技术管理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 各职能部门积极给予配合, 项目进展情况由技术管理部定期汇报。9.4.3.2 技术管理部研发人员,

45、根据开发研制计划, 制订各自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 要求按阶段、 分步骤, 明确工作内容、 目的和完成的时间, 报技术管理部主管开发工作的副总工审核, 总工批准。9.4.3.3 研发人员必须写出阶段的研发总结报告, 仔细总结阶段性研究工作的成效, 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设想与建议。9.4.3.4 项目实施中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数据, 研发人员应详细记载, 并按月汇总, 交主管开发工作的副总工审核并妥善保存。9.4.3.5 项目阶段性工作完成后, 技术管理部将相关技术资料随同分析、 总结报告, 统一报送公司领导审核, 审核后的材料送机要室归档。9.4.3.6 副总工程师、 总

46、工程师要定期检查新产品开发计划的执行情况, 并给予技术指导。主管副总裁应积极组织和协调, 保证开发工作按进度进行。9.4.3.7 新产品开发的调整或撤销, 仍按原计划编制审批程序办理。9.4.4 新产品的技术鉴定9.4.4.1 新产品的技术鉴定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新产品经过研制, 在小试、 中试、 或批量投产过程中, 均可申请技术鉴定。技术鉴定合格后, 开发计划才算完成, 才能做产品正式生产。9.4.4.2 技术鉴定应提交的资料9.4.4.2.1 研制技术文件9.4.4.2.2 研制总结9.4.4.2.3 技术经济分析报告9.4.4.2.4 标准化审查报告9.4.4.2.5 用户使用后意见

47、反馈情况9.4.4.2.6 其它需要提交的资料9.4.4.3 公司级新产品的技术鉴定会, 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 公司各职能部门、 相关技术人员参加, 总裁主持。规模要小,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大, 切忌形式, 讲求实效, 从政策、 市场、 成本、 利润等方面, 对新产品进行鉴定, 并注意保密。9.4.4.4 根据公司需要组织新产品的上报和立项审批工作, 积极准备资料, 经过上级部门组织的评审鉴定。详见产品开发流程、 产品开发程序文件9.4.5 新产品技术成果及奖励新产品开发是技术开发的重要内容, 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成果, 所有权归公司。公司将对开发研制参与人员根据贡献大小, 给予奖励, 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10 实验室、 检测室管理制度10.1 目的及意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