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
2、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2、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3、如图所示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由汽化吸热导致的是()A游泳上岸风吹很冷B夏天吃冰棍解热C烧水时易被水蒸气烫伤D食物下面放干冰保鲜4、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
3、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5、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第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将该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以及水冷却至30时的液面高度,标注在A、B两点
4、,则A点应标注的温度为_。2、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是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霜花在窗的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4、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_(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 _(填“能”或“不能)沸腾。5、如图所示
5、,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该晶体物质由区域的状态到区域状态时,则该晶体物质发生_现象。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1、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固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请说出固态凝胶在皮肤上消失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2、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
6、起雾”的原因。(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3、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_。4、在寒冷的冬天经常会看到窗花,如图所示,请问窗花出现在玻璃内侧还是外侧?请解释这个现象。5、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入水中,然后离开水面向上举起,就可以判断出风是从哪一面吹来的。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描述判断的方法,并对
7、所用的方法的原理进行简单解释。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_;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_;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_(选填“加快”或“减慢”)。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杯盐水放入冰箱,观察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将记录的数据画成如图甲所示图像。(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8、_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min;(2)盐水凝固点为_,凝固点变_了,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酒精灯火焰对石棉网的加热方式正确的是_(选填“甲”或“乙”)图。(2)实验中,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_(选填“继续”或“停止”)加热,_(选填“继续”或“停止”)记录温度计示数。(3)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_(选填“大量”或“少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_(选填“变大”、“不变”或
9、“变小”)(4)装置中烧杯上加盖纸板的主要作用_。(5)下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及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小明完善表格设计,补全所缺内容:_;_/012345678910温度/9092949698999999999999-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故选D。2、C【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10、故A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3、A【详解】A当人从水中出来时,身体表面有很多水,水蒸发吸热,降低人体温度,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故A正确;B夏天吃冰棍可以解热,冰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错误;C烧水时被水蒸气烫伤,水蒸气遇冷液化,液化放热,不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食物下面放干冰可以保鲜,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A。4、A【详解】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冰晶,形成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A正确;B雨是云层中
11、的小冰晶熔化或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因为冰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当气温等于0时,雨是液态的水,向外放出热量也会形成固态的冰晶(雪)。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天的最高气温为5,但因夜晚温度普遍低于白天,故夜晚温度不可能达到5。故D错误;故选A。5、C【详解】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固态变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有关,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提高液体温度,有利于加快水
12、分蒸发,故C正确;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应当从室内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40【详解】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较高,为40,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细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减小,管中的液面上升,所以B点对应的温度较低,为30。2、 液化 放出【详解】1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
13、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3、 液化 凝华 内表面【详解】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23窗子上的霜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窗子的内表面。4、 不能 不能【详解】1 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A杯中水面上放封闭了一部分空气,随着杯中水温升高,杯中的水蒸发,封闭的空气压强会变大,大于外部气压,而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变大,所以A中水的沸点大于容器中水的沸点。容器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所以A杯中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2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能不断吸热。B杯中水的沸点和容器中水的沸点相同,当容器
14、中水沸腾后,B杯中的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因此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5、凝华【详解】对于晶体,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时是液态,高于沸点时是气态。所以,在区域该物质对应的是固态,在区域是液态,在区域是气态。若该晶体物质由区域的状态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该晶体物质发生凝华现象。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2、(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15、,所以玻璃上会“起雾”。(2)因为风能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3)小明说的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刚开始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反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液化,所以生雾更严重了。3、见详解【详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快,故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4、见解析【详解】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的小冰晶。5、见解析【详解】风吹来的那一
16、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四、实验探究1、 不变 4 加快【详解】1因冰是晶体,故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4。3实验结束后水的温度升高,使得水的蒸发加快,导致水面下降。2、 10 10 -2 低 变多【详解】(1)12由图可知,图像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就是盐水的凝固时间;盐水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min。(2)34从图像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而盐冰水混合
17、物的凝固点是-2;所以,在水中加入盐水后,凝固点变低了。(3)5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条件而凝固成冰,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3、 乙 继续 继续 大量 变大 减少热量损失 时间 分钟(min)【详解】(1)1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故酒精灯火焰对石棉网的加热方式正确的是乙图。(2)23实验中,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持续吸热,所以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热,继续记录温度计示数。(3)45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不断上升且体积不断变大。(4)6装置中烧杯上加盖纸板的主要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5)78下表是小明设计的数据记录表格及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中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表格中所缺内容为:时间/分钟(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