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自然接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讲学)
课标定位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 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3、 培养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水的存在、作用及三态变化
知识在线
1、水的存在:
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命体内都含有水。
2、水的作用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同时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3、水的三态变化:
(1)、任何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但不同物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可能不同。自然界中水的存在三种形态都有。气态的水即水蒸气;常温下的水,如:河流、海洋中的水是液态的;固态的水即冰,如:冰川、冰山中的水是固态的。
(2)、三种状态的水可以相互转化。在受热的时候,固态的冰会逐渐变为液态的水,甚至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在遇冷的时候气态的水蒸气会逐渐变为液态的水,甚至变成固态的冰。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1.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三态均有
【答案】D
【解析】:任何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但不同物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可能不同。自然界中水的存在三种形态都有。云是气态的水,即水蒸气,河流、海洋中的水是液态的,冰川、冰山中的水是固态的。
知识点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知识在线
1.世界水资源状况:地球总水量约计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海洋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如图所示),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所以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不均匀。
2.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 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 048 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三、爱护水资源
知识在线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污染及防治:
1、水污染的原因: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一废渣、废气、废水的任意排放;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2、防治办法:
(1)工业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生活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3、污染水的危害:由于受到污染的水一般有毒、有害;水体中有病毒、病菌;水体含氧少;含有丰富的有机物等,所以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答案】D
【解析】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污染水源,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故选D。
走近中考
1、【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题】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多开空调 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少开车,多坐公交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
【答案】A
【解析】A.多开空调会浪费能源,故错误;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体和土壤的破坏,正确;C.少开车,多坐公交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环境污染,正确 D.用洗衣服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正确。故选A。
2、【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题】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 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 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 D. 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确;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固、液、气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大小不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正确;D、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水,常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
跟踪短训
1、下列认识和行为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D
【解析】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很匮乏,正确;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需要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属于污水的处理,正确;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使其随雨水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而污染水体。错误,故选D。
2、水变成水蒸气是( )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
【答案】C
【解析】:水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状态的改变,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不对。从微粒的角度来看,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体积才变大,本质是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的微粒本身并没有发生了变化,A不对。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在运动,D不对。
3、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水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循环的,在这个过程中水实现了自我净化和重新分配,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故选A。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