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0.7dm B.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人体心脏1min跳动次数约为60次 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约为-20oC
2、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3、新疆1月份夜间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15°C B.15°C C.25°C D.37°C
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阳光照射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北方的冬季,经常可以看到美丽的“雾凇”现象,“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需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科学的防治。
(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落实入校前体温检测制度,新津区各中小学校配备测温枪,它是利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
(2)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______。(选填“甲”或“乙”),它的测温原理是______。在疫苗接收点为了准确读数,验收人员______(选“能”或“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选填“安全”或“不安全”)。
3、君君中午一进家门就激动地喊道:“妈妈快看,太阳好漂亮!”妈妈到阳台往天空一看,原来达州上空出现了漂亮的日晕。日晕,又叫圆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高空中有卷层云时,高空中会飘浮着无数由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的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会发生反射和___________,太阳光被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4、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
5、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常言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做出合理解释。
2、喝热水时,为了使热水快点变凉,人们常用两个杯子来回地倒,这是为什么?
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家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戴口罩对防护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现象。
(1)寒冷的冬天我们戴口罩的时候,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口罩变得潮湿了;
(2)戴上口罩,呼气时脸上感觉暖呼呼的。
请你解释以上现象的形成原因。
4、炎炎夏日,辰辰发现吃冰棒会感到凉快,扇扇子也会感到凉快,请你分析一下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5、把酒精擦在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
②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
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
(2)图中C点物体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
(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____________。(填写一种方案即可)
3、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只电子秤的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 A、B、C 所示;
(1)通过______(选填 A/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通过 B、C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3)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4)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乙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
A. B.
C. D.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教室课桌高度约70cm,约7dm。故A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次数是60~100次/min,故B符合题意;
D.重庆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3~5 oC,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新疆1月份夜间的气温较低,平均约为零下15摄氏度,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 汽化 凝华 放热
【详解】
[1]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吸热汽化成水蒸气;到高空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云。
[2][3]“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与霜和雪的形成原理相同。
2、 红外线 乙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不能 安全
【详解】
(1)[1]人体向外辐射红外线,体温越高辐射红外线的强度越大,测温枪通过接收红外线来感知温度,所以测温枪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测量的。
(2)[2]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在外界体温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5]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所以疫苗是安全的。
3、 凝华 折射
【详解】
[1]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
[2]太阳光被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4、 冰熔化吸热 汗液蒸发吸热
【详解】
[1]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冰熔化吸热使可乐温度降低,喝起来感觉更凉爽。
[2]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
5、 液化 放出
【详解】
[1]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下雪时,是水蒸气凝华为雪花,凝华时放热,故“下雪不冷”;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化雪冷”。
2、见解析
【详解】
答: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既增加空气流动,同时又增加开水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量迅速带走。
3、(1)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蒸气附在口罩上;
(2)呼气时,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口罩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
(1)冬天我们戴口罩的时候,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口罩液化成水,所以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口罩变得潮湿了;
(2)由于水蒸气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所以戴上口罩,呼气时脸上感觉暖呼呼的。
4、见解析
【详解】
吃冰棒,冰棒熔化吸热,会感到凉快;扇扇子,增大空气流速,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会感到凉快。
5、见详解
【详解】
手背上擦上酒精后,随着酒精的蒸发,擦酒精的位置会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背会感觉凉。
四、实验探究
1、 不变 4
加快
【详解】
①[1]因冰是晶体,故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4℃。
③[3]实验结束后水的温度升高,使得水的蒸发加快,导致水面下降。
2、 晶体 3 固液共存态 小于 见解析
【详解】
(1)[1][2]由图乙可知,2-5min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化的时间为
5min-2min=3min
(2)[3]图中C点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4]BD段的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D点时的内能。
(4)[5]可以给烧杯上面加一个盖,这样烧杯水面上方气压高,水的沸点高,使试管中的水沸腾。
3、 AB 水的表面积 转换 A
【详解】
(1)[1]A与B水的表面积相同,表面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温度不同,故选A、B两图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2]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水的表面积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3)[3]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电子秤的示数越小,说明蒸发越快,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4)[4]水蒸发吸热,能使它附近的温度计的温度下降;当水蒸发完后,受空气环境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像与事实相符合,BCD与事实不相符合。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