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节《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及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能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5、会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自主预习】
1.内地人应征入伍赴藏,刚到青藏高原时会感到头晕、头痛,有的甚至恶心、呕吐,主要原因是(B)
A高原上气温低,经常下雪。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二氧化碳含量多。 D到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多
2.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C)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无法判断
3.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D)
4.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措施能增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的是(D)
①将管子变细②向水银槽中加水银③管子稍稍向上拉起④将管子稍微倾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都不能
5.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B)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合作探究】
板块一:初步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家庭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90D2题): 将玻璃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一手压纸片,把玻璃平倒过来,小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 手压着纸片,所以不掉.)将托纸片的手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纸片呢? 大气压,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纸片不会掉,水不会流出 这又说明了大气压强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各个方向都有气压
2.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
(1)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
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现象:易拉罐瘪下去。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把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少量热水后迅速倒出,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
什么现象?矿泉水瓶变瘪,是大气压把瓶压瘪了?
4.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现象:鸡蛋掉入瓶中。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归纳: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_气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_
2.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板块二:大气压强的测量。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估测大气压的值
[器材] 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P=FS
[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V。
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S=πr2。
(4)由P=F/S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实验数据]
大气压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容积V/cm3
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cm
活塞的横截面积S/cm2
大气压强的值p/Pa
【讨论】(1)注射器内气体有部分残留,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小(偏大或偏小);(2)注射器活塞与筒壁有较大摩擦,可造成测量结果偏小(偏大或偏小),可采取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带来的误差?涂抹润滑油;
(3)该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还可能有哪些?空气残留。
2.托里拆利实验
⑴该实验的原理是P=ρ液gh
⑵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的原因是挤压出空气
⑶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
⑷大气压能支持76cmHg=760 mmHg。
⑸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曲直、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⑹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3.大气压强的数值
(1)计算;根据液体压强P=ρgh,计算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ρ水银=13.6×103Kg/m3)
(2) 1标准大气压= 760mmHg= 1.013×105Pa。
(3)思考:为什么不用我们身边的水做实验?如用水来做实验可支持10m高的水柱。
例1.如图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
A.人对水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水面上的结果 D.水压的作用
例2.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是 (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都不对
板块三: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阅读P88想想做做
(1)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天气,季节等因素变化的。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_小。
(2)气压计:是测定大气压强的仪器。种类:空气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高压锅的原理
归纳总结:
一、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
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精讲点拨】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2019秋•门头沟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主要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锅炉水位计
D.拦河大坝下宽上窄
【答案】:B
【解析】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与大气压无关;故A不合题意;
B、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故B符合题意;
C、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合题意;
D、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坝底受到水的压强大,所以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019秋•贡井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B.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cm汞柱高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增加
【答案】:A
【解析】A、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A正确;
B、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装置,因为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所以此装置不是连通器,故B错误;
C、因大气压是变化大,其大小与高度、天气等有关,所以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不一定为76cm汞柱高,故C错误;
D、因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托起的水银液面高度差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3.(2019秋•金牛区校级期中)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D.当海拔高度升高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答案】:D
【解析】A、玻璃管内径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故A错误;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水银柱会升高,但水银柱的高度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
C、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垂直高度,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故C错误;
D、当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海拔高度升高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4.(2019秋•温州期中)下列各图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覆杯实验 B.牛奶盒的变化
C.帕斯卡裂桶实验 D.瓶中取袋
【答案】:C
【解析】
A、覆杯实验,水没有把纸片压下来,是因为纸片下面的空气给纸片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牛奶时,盒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牛奶盒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瘪,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帕斯卡裂桶实验,是因为桶受到了液体压强,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D、塑料袋贴紧瓶壁时,排出了内部的空气,使塑料袋与瓶壁之间的气体压强小于塑料袋外部的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不能将袋塑料从瓶内拉出来,该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19秋•新昌县期中)下列操作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覆杯实验 B.注射药水
C.吸饮料 D.马德堡半球实验
【答案】:B
【解析】
A、覆杯实验,水没有把纸片压下来,是因为纸片下面的空气给片一个向上的压力,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注射时,医生用力将针筒内的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利于推力,不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大气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压在一起,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19秋•吴兴区期中)下图中主要利用大气压强的事例是( )
A.筷子提米 B.上升的热气球
C.风吹风车转动 D.用吸管吸饮料
【答案】:D
【解析】A、水能使米发胀发涩,发胀能增大筷子和米对杯壁的压力,使它们之间的摩擦增大,从而把米提起,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热气球在起飞时会向气球内充入热空气,通过加热气体,使热气球内的空气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气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这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而升空,不是利用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风吹风车旋转,不是利用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19春•崇川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大小与材质完全相同的顶端开口的四个油罐,内部装少量水放在火苗上加热。一段时间后,由实验人员迅速将油罐开口朝下倒放入旁边的铁槽中,铁槽中是什么物质,会引起油罐被大气压压瘪( )
A.冰 B.液氮 C.水 D.干冰
【答案】:C
【解析】四个油罐,内部装少量水放在火苗上加热,一段时间后,由实验人员迅速将油罐开口朝下倒放入旁边的铁槽中,油罐被大气压压瘪,表明油罐中的气压会减小;铁槽中的物质是冰、液氮、干冰时,冰、液氮会变为气体,干冰升华为气体,使得油罐内的气压变大;铁槽中的物质是水时,由于水蒸气会液化变为水,使得油罐内的气压减小,油罐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瘪。
故选:C。
8.(2019秋•尉氏县校级期中)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实例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覆杯实验
B.水从容器侧壁流出
C.抽药水
D.用吸管喝汽水
【答案】:B
【解析】A、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覆杯实验利用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从容器侧壁流出,是因为水的内部存在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注射器吸取药水时,将针口插入药时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水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9秋•香坊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鸡自动饮水装置
C.塑料吸盘能紧贴在墙上
D.只加几杯水,木桶就被压裂
【答案】:D
【解析】
A、用吸管吸饮料时,口腔内气压小于饮料瓶中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口内,是大气压的缘故;
B、鸡自动饮水装置是利用大气压强来支撑水柱;
C、塑料吸盘能紧贴在墙上,需要先用力挤压挂衣钩吸盘,把吸盘内的空气挤出,挂衣钩吸盘被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利用大气压强;
D、只加几杯水,管中液面就会很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在木桶上产生的压强很大故桶就被压裂,可得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可见,D利用用液体压强,ABC利用气体压强,所以D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D。
10.(2019春•德惠市校级期中)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吸盘式挂钩 B.帕斯卡裂桶实验
C.瓶吞鸡蛋 D.用吸管吸饮料
【答案】:B
【解析】
A、吸盘放在墙上后,用力挤压,排出一定的气体,吸盘内的气体质量一定,当吸盘恢复原状时,体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外部大气压不变,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受力面积相同,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压住吸盘,使它牢牢的固定在墙上,故A不合题意。
B、帕斯卡裂桶实验,是因为受到液体压强的缘故,故B符合题意。
C、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故C不合题意
D、当用口吸吸管时,口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汽水进入口中,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课后反思】
1.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验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巩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