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3884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术讨论—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chunb)第一页,共四十二页。导读(do d)乙型肝炎是危害全球人民健康的严重(ynzhng)问题:全球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有1.2亿人,其中可能有两千万到三千万的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约有27万。第二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的传播(chunb)途径第三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chunb)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如果感染女婴,将来可能感染

2、给第二代子女我国孕妇中HBV携带率约为8%10%,孕妇的羊水(yngshu)、阴道液、母乳、脐带血和新生儿胃内容物中均可检测到HBV,成为乙型肝炎的传染源第四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母婴传播(chunb)的风险在没有接受乙肝疫苗预防的情况下: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gnrn)上乙肝病毒母亲HBsAg(+)和HBeAg(+):新生儿感染风险约7090%母亲HBsAg(+)和HBeAg(-):新生儿感染风险约1040%第五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母婴传播(chunb)的风险HBV感染女性约占HBV感染者的41.6%47.6%全球3.5亿HBV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约为1.5亿1.7亿

3、全球人口约5%的妊娠女性为慢性HBV感染者 低流行地区0.6%远东和非洲(fi zhu)的高流行地区甚至20%,其中50%以上为e抗原(+)者第六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母婴传播(chunb)的风险在亚洲,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中位数年龄(ninlng)为35岁大多数HBV感染的育龄妇女为e抗原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的感染者1830岁和3140岁的感染者中HBV DNA 8 log10者高达55.6%和53.8%第七页,共四十二页。我国的乙型肝炎育龄(ylng)期妇女第八页,共四十二页。感染年龄与HBV慢性(mn xng)化的关系第九页,共四十二页。乙型肝炎感染(gnrn)的时间与预后第十页,共四十二

4、页。母婴传播(chunb)途径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母婴传播(chunb)途径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在没有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jnxng)母婴阻断的情况下 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产前宫内感染约5%10%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产时感染(gnrn)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产时感染(gnrn)产时感染的机制:胎儿在分娩时吞咽了含有HBV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在分娩的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血管破裂,致使少量母血渗漏(shn lu)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HBV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产后(chn hu)感染第十五

5、页,共四十二页。产后(chn hu)感染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母婴不同(b tn)标本中的HBVM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母乳喂养与HBV的母婴传播(chunb)有资料表明,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初乳中HBV DNA检出率达80%90%但另一些研究发现(fxin),新生儿胃内容物中90%95%以上可检出乙肝病毒标志,消化道中HBV暴露并不会使这些新生儿均获感染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母乳喂养与HBV的母婴传播(chunb)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母乳喂养与HBV的母婴传播(chunb)母乳喂养没有增加乙型肝炎传播的可能原因:乙型肝炎不经消化道传播母乳中HBV DNA水平远远低于血清HBV

6、 DNA水平小剂量的抗原刺激可能有利于婴儿免疫系统对HBV的清除作用体外研究(ynji)中发现,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具有抗病毒活性,对HBV 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产时感染(gnrn)与产后感染(gnrn)的诊断出生时HBV血清学检测(HBsAg和HBV DNA)为阴性24个月后(乙型肝炎感染的潜伏期)发展(fzhn)为HBsAg阳性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宫内感染(gnrn)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HBV的感染(gnrn)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率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宫内感染率不同作者与不同年代的报道差距(c

7、hj)很大:1985年以前的文献报道:5%1985-1990年文献报道:5%15%1997年文献报道:10%16%近年来有文献报道:36.7%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报道不一及近年来增加的原因:研究人群不一致:选择HBsAg(+)母亲、选择HBeAg(+)母亲、选择所有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引产胎儿诊断标准不一致:新生儿检测项目和时间、取血、取材部位不同(脐血、静脉血、胎盘(tipn)、引产胎肝/胎心血)检测方法的进步:PCR技术提高了HBV检出率母婴阻断成功率增高: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率正常妊

8、娠,母体和胎儿循环并不直接相通,胎盘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boh)作用,抗体比抗原更容易透过胎盘,因此宫内感染远比产时和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低脐血检出HBVM(+),不等于婴儿感染胎盘检出HBVM(+),不等于婴儿感染出生时婴儿检出HBVM(+),不等于母婴阻断失败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率脐血易受母血污染,不能真实反映HBV宫内感染的情况流产、死产时胎盘的完整性已因侵袭性操作或炎症等原因受到破坏,感染率尚不能正确反映HBV的宫内感染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之间存在有少量的输血,在分娩过程中随着胎盘屏障和破坏和强烈宫缩,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和HBV DNA

9、等)可随母血进入胎儿体内,分子量小的抗原(如:HBeAg)容易进入婴儿(yng r)体内,未发生宫内感染者一般在出生1个月后自然消失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率由于主动+被动免疫成功阻断(z dun)了绝大部分产时和产后的HBV母婴传播,以此推理,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应稍低于主动+被动免疫母婴阻断(z dun)失败率:HBsAg(+)母亲:69 log10):14%39%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诊断目前普遍接受2001年第二届“阻断HBV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免疫与临床(ln chun)应用学术会议纪要”提出的HBV宫内感染定义:HBsAg(+)母亲的新生

10、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的存在,采用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后无免疫效果者,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诊断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中提出:HBsAg(+)母亲(m qn)的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血测到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或HBsAg,且:1月龄检测HBsAg阳性为宫内感染的初筛诊断标准6月龄检测HBsAg仍为阳性为确诊标准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机制细胞源性途径(胎盘感染学说):胎盘内可能存在HBV自母侧向胎儿侧“细胞转移”的过程血源性途径(胎盘渗漏学说):一些可能引起胎盘微血管破裂

11、的因素导致(dozh)胎盘屏障减弱或破坏,致使母血中的HBV进入子宫内使胎儿感染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的发生机制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发生的时间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发生(fshng)的时间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发生的时间孕妇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时间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妊娠(rnshn)中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其婴儿约10%被感染妊娠晚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其婴儿70%100%被感染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gnrn)发生的时间孕中晚期,随着胎儿的生长(shngzhng),胎膜、滋养层逐渐变薄,绒毛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12、胎盘屏障减弱,HBV更易逐层“细胞转移”,突破胎盘屏障。因此,越接近分娩的妊娠晚期宫内感染率越高。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宫内感染的影响(yngxing)因素产前宫内感染(gnrn)与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HBeAg血清状态有密切关系 母亲HBV DNA水平越高,孩子感染率越高 HBeAg(+)母亲的孩子感染率高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澳大利亚(o d l y)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澳大利亚(o d l y)悉尼liverpool医院的一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共313例无症状HBsAg(+)妊娠妇女入组观察所有新生儿常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随访新生儿9个月对母婴阻断失败者

13、进行HBV病毒学检测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澳大利亚(o d l y)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澳大利亚对HBV母婴传播(chunb)的研究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总结(zngji)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母婴传播有三条(sn tio)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在没有实施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之前,产时和产后感染是母婴传播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第四十页,共四十二页。总结(zngji)近10余年来,由于主动+被动免疫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方法(fngf)的实施,有效地阻断了产时和产后的母婴传播,宫内感染问题逐渐突出,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早期筛查HBsAg(+)的母亲,预防HBV宫内感染已成为倍受关注的主要问题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二页。内容(nirng)总结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大多数HBV感染的育龄妇女为e抗原阳性,病毒复制活跃的感染者。大量(dling)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在没有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小剂量的抗原刺激可能有利于婴儿免疫系统对HBV的清除作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宫内感染率不同作者与不同年代的报道差距很大:。孕妇感染急性乙型肝炎的时间与母婴传播的关系:。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