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第2章 施工技术方案2.1 总体施工方案根据业主单位的工期要求, 工程施工必须确保足够资源、 劳动力和机械设备投入。施工组织安排上综合考虑箱涵的基础土石方挖运、 基础粘土置换碾压、 底板及侧墙和顶板的混凝土浇筑、 箱涵周边的土石方回填及碾压等工程特点, 采用”先易后难, 多点推进, 确保重点, 主攻难点, 统一协调, 衔接有序”的基本原则。本标段施工总体安排分施工准备、 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收尾阶段三个阶段进行。2.1.1第一阶段为开工前准备我们根据现在工程附近施工的有利条件进行现场踏勘, 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如机构设置、 测
2、量、 临建、 便道施工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1.2第二阶段为施工阶段(1)接到开工通知后立即开始清除箱涵基础范围内的杂填土、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处理。(2)箱涵主体工程混凝土施工阶段。主要完成箱涵底板、 侧墙、 顶板混凝土浇筑。(3)箱涵附属工程施工,如:进出口浆砌挡墙的砌筑、 格栅制作和安装、 启闭机械的安装、 箱涵四周的土石方回填及碾压等。2.1.3第三阶段为工程收尾阶段主要完成现场清理、 竣工资料编制及验交等工作。本标段全部工程于120日历天全部完成。2.2 施工测量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量大, 点多线多, 标准要求高。而且测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别的系统严密性、 连续性, 容不得半点差错
3、。在操作过程中, 我们成立由测量工程师组成的专业测量组, 认真钻研图纸, 从每个点、 每条线开始, 扎实控制好局部的标准精度, 再进而组织好全局的施测工作, 提高施测精度和施测效率。测点放样前, 认真做好内业准备工作, 校正仪器设备, 拟定施测方案。现场精心操作, 对不符合精度测量成果必须复测, 绝不马虎了事。主要采用的仪器设备为: NTS 型全站仪1台、 S3型水准仪2台。2.2.1 水准的控制方法将建设方移交给施工单位的水准点作为整个工程水准的基点, 采用四等水准将高程引测到施工路段的两侧比较合适的地方, 设固定的水准点( 级点) 。要求该点均布在全线两侧, 两点相间以不超过200米为宜,
4、 能够设置在固定的电杆或房屋的墙角处, 也能够设在高程桩上。当进行到施工测量时, 就近利用( 级点) , 这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2.2.2 平面控制的方法控制点的建设: 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 测量计算将全部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测量控制网根据业主的控制点加密, 每20米布桩, 分主线左右布置, 并定时检测。开工后首先对业主的交点桩进行复核, 复核时须注意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校核, 复核结果经现场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根据测量提交的导线桩按照施工需要适当增加控制点, 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 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 用混凝土护桩, 做到各控制点的
5、通视性良好, 符合施工需要, 控制点选定好经过实测和导线闭合的平差计算把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坐标确定好。考虑到地基的沉降, 将根据施工阶段定期复核整个控制网。2.3 地下障碍物及管线处理技术方案本工程可能存在的地下障碍物处理主要包括坟墓、 地下文物、 通信光缆及供水管线等,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障碍物, 首先执行保护并向监理报告程序。2.3.1 施工范围内坟墓处理措施施工区范围内坟墓处理, 遵照流程图2.3-1。现场勘察发现坟墓迁坟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坟墓咨询当地村委、 民政部门保护坟墓报告监理, 提请有关部门、 人员协调有用 无用图2.3-1 施工范围内坟墓处理流程2.3.2 施工范围内地下
6、文物处理措施施工区范围内地下文物处理, 遵照流程图2.3-2。研究、 确定处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保护文物报告监理, 提请文物管理部门处理处 理 图2.3-2 施工范围内地下文物处理流程2.3.3施工范围内地下通信光缆处理措施施工范围内地下通信光缆处理, 遵照流程图2.3-3施工。现场勘察发现通信光缆报告监理, 提请当地电力通信确认是否有用施工过程中发现光缆咨询当地电力通信部门直接挖除协调相关部门迁移设置保护标示现场标示, 提请有关部门、 人员协调迁移处理图2.3-3 施工范围地下通信光缆2.3.4施工范围内地下供水管线处理措施施工范围内地下供水管线处理, 遵照流程图2.3-4。现场勘察发现
7、地下供水管线报告监理, 提请当地电力通信确认是否有用施工过程中发现供水管线咨询当地供水部门直接挖除协调相关部门迁移设置保护标示现场标示, 提请有关部门、 人员协调迁移处理 图2.3-4 施工范围地下供水管线处理流程2.4 基础施工技术方案根据勘探资料表明,本工程部分涵段存在2大层粉质粘土基础, 其承载力不高, 土质不均匀, 为避免涵洞基底过度沉降引起涵顶填土产生较大的附加填土荷载, 位于2大层的箱涵基底均需要采用级配碎石换填, 换填深度为涵底以下100cm范围。施工方案如下:2.4.1 施工工序测量放样挖出2大层粉质粘土基底检验换填级配碎石分层压实检查验收。2.4.2 换填施工2.4.2.1施
8、工准备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 当采用机械挖出换填时, 应预留10cm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施工前应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 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2.4.2.2 测量放样根据实际图纸需求, 放出涵基换填地段的起点、 终点桩号及两侧宽度, 并复核换填宽度和原地表标高, 方可进行开挖施工。2.4.2.3 基底清理施工前清除坑内浮土、 积水和泥浆, 基底边坡必须稳定, 防止塌方。在挖除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时, 应避免基底原状土层受扰动, 为此可保留10cm厚土层暂不挖去, 待铺填换填料前再挖至施工图标示高程。应防止基底边坡坍土混入填层。2.4.2.4 换填材料检验本工程基底
9、处理方法为换填级配碎石, 之后进行分层回填和碾压, 分层厚度为3050cm, 材料必须符合实际要求。2.4.2.5 分层铺换填料换填材料基底面应铺设在同一高程上, 如深度不同时, 基土面应按施工图挖成台阶和斜坡搭接, 搭接处应夯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分段换填时, 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型, 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 涵角等重要部位。2.4.2.6 分层压实( 1) 为保证换填料压实的均匀及密实度, 在压路机碾压前应整平层面。( 2) 控制碾压机械的速度, 经静碾两遍后, 采用强振68遍。( 3) 换填材料太干燥时应洒水, 以保证上下换填料的结合良好。( 4) 最后一层碾压完成后, 应检查
10、高程和平整度, 低洼处应及时补充填料。2.5 箱涵钢筋施工技术方案2.5.1 施工准备( 1) 施工前先熟悉施工图纸, 熟悉有关规范, 了解现场工程地质条件,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由项目总工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 料场及材料的准备: 进行材料取样检测工作, 选定能满足生产需求的堆料场, 并根据组织设计制定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工地实验室将对用于箱涵施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进场试验检测, 并将所测得的各项指标, 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不合格的材料不予进场。( 3) 检查生产现场水、 电、 临时便道畅通情况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 保证生产所需水、 电供应、 道路畅通和机械设备
11、的正常运转, 检查、 维修好各种机械设备, 保证场地的水通、 电通、 路通、 通讯通。( 4) 施工现场的建设: 施工现场各种必要的机械设备都要安装好, 同时备好各种备用设备和材料, 防止因意外事故发生而造成安全、 质量问题。2.5.2 测量放样箱涵的各部位放样均采用全站仪进行坐标定位和检测。用全站仪测量箱涵各部分坐标, 并将交角和标高与实际地形进行核对, 如发现交角和标高与实际的出入较大时, 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 以便及时核对后再施工。2.5.3 钢筋加工及安装( 1) 所有进场钢筋均符合国家标准, 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钢筋按不同规格、 不同品种分批存放, 钢筋存放
12、时须设置标示标牌, 表明材料来源。钢筋进场时试验人员会同试验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 进行力学试验, 同时进行见证试验, 钢筋试验结果合格后, 进行加工安装。( 2) 在临时设施场地内设置钢筋加工车间, 钢筋进入加工场后进行防锈、 调直, 然后按设计下料长度切断, 加工成型。( 3) 配料前按设计图、 钢筋图编制下料放样单, 确保钢材品种、 规格、 尺寸准确。加工成型的钢筋分类堆放整齐, 搬运时轻拿轻放, 避免扭曲成型。并运至施工部位进行安装。( 4) 钢筋分两次进行安装。第一次绑扎底板和侧墙, 待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再绑扎侧墙和顶部钢筋。钢筋的绑扎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操作, 骨架钢筋采用双面焊, 焊缝长度5d, 其它钢筋采用单面焊, 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5) 钢筋绑扎时的间距为12.5cm, 保护层厚度为5.5cm。( 6) 钢筋保护层用砂浆垫块控制。用于侧墙的砂浆垫块应埋入铁丝, 以利绑扎。( 7) 对于侧墙施工缝处钢筋粘接浆体, 应认真清理干净。侧墙钢筋绑扎时, 采用活动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