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留小学常规管理制度13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孙留小学常规管理制度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建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如下:一、课前准备 1、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学前,学校必须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按校历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特别重视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评价方案和教学
2、改革试验等内容。2、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的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经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学校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等。在课程资源
3、开发、管理和使用中,要积极发掘师生的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3、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把好三个环节: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
4、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即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示形式。要反映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要注意积累有指导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要加强教学反思,教案要有教师的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二、课堂教学4、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学校要根据省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具有个性的课程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实施各类课程;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课,不得随意调课或增减课时,要创造
5、性地实施课程标准、使用教材。活动类课程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施。其指定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重点抓好师资、课程资源和设备三项基本建设,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好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5、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
6、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领域,学校能够选用教师教学指导用书,搜集或组织教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师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资料只供教师使用。6、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
7、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7、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做到语言健康,行为文明。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教师应该
8、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三、作业与辅导8、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管理要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要适量,革除
9、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内完成。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它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教师批改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同时,要经过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教学进程、调整教学行为。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应当规范、统一。9、学生学习辅导。学习辅导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辅导要与家庭教育相配
10、合,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她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她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她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她们的学习需求,促进她们脱颖而出。10、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学校能够经过开办“家长学校”和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在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同时
11、,争取社区教育机构的支持,协调家校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经验。学校或年段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举办教学开放日或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要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每年对每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四、考核与评价11、学生发展评价。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
12、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可经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它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英语学科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经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五年级的期末或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
13、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其它学科经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长过程等资料,记录情况要典型、客观、真实,体现诚信和各方参与验证的原则。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发挥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每学期、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评语来反映学生
14、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12、教师发展评价。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业发展。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的考评。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专业发展水
15、平的考评。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教科研工作主要考评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
16、几方面;可经过考查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剖析、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研成果,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考查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的能力等,对教师研究能力和教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典型作品。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经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能够举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
17、价。五、教学研究工作13、完善教研组织,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必须组建各学科教研组,年段要成立备课组。教导处、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必须制定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课题,并加强对各校及教师个人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教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应当在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
18、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14、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她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
19、织引导教师观察教育、观察学校、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要合理地配置人员、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学校应向上级教科研部门要求予以支持,选派专业人员参与研究和指导。案例研究和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六、督查指导1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我校各学科的教学管理与指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要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年终,要组织教师全面总结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对备课、说课、听评课、上公开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后记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调查,调查的内容、范围、形式可灵活多样,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依据。对调查的结果要及时认真地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