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1 7卷第 5期 2 0 1 4年 1 O月 建筑材料学报 J OURNAL OF BUI L DI NG MATE RI AL S V01 .1 7。 NO. 5 0c t ., 2O 1 4 文 章 编 号 : 1 0 0 7 — 9 6 2 9 ( 2 0 1 4 ) 0 5 — 0 7 8 3 — 0 7 钢 纤维 混凝 土弯 曲韧性及 其评价方 法 高丹盈 , 赵 亮 平 , 冯 虎 , 赵顺 波。 ( 1 . 郑州 大学 土木工 程 学 院 ,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2 ; 2 . 华北 水利 水 电大 学 土木 与交通 学 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8 ) 摘 要 :结合 1 6组 钢 纤维 混凝 土试件 的 弯曲韧性 试验 结果 , 分析 总 结 国 内外 常用 弯 曲韧性 测 试和 评 价 方 法 的优 点和 不足 , 提 出了一 种 适 合 钢 纤 维 混凝 土 特 点 的 弯 曲韧 性 评 价 方 法 , 并 基 于该 方 法探 讨 了钢 纤维体 积 率对普 通 混凝 土 ( C 3 0 ) 和 高强 混凝 土 ( C 5 0 ) 弯 曲韧 性 的 影响 . 结果 表 明 , 所提 出 的 钢 纤 维混凝 土弯 曲韧性 评价 方 法 克服 了现 有 评 价 方 法 的 不足 , 简单 实 用 , 可供 中 国钢 纤 维混 凝 土 试 验 方法标 准修 订 时参 考. 关键 词 :钢 纤维混 凝 土 ;钢 纤维 ;弯曲韧 性 ;评价 方 法 中图分 类号 : TU5 2 8 . 5 7 2 文献 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2 9 . 2 0 1 4 . 0 5 . 0 0 6 Fl e x u r a l To u g h n e s s a n d I t ’ S E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o d o f St e e l Fi b e r Re i n f o r c e d Co n c r e t e GA O Dan yi ng ,ZH AO Li an gpi n g , FENG H u ,ZH AO Shun b o 。 ( 1 .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2,Ch i n a ;2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d Co mm u ni c a t i o n,Nor t h Chi n a Uni ve r s i t y of W a t e r Co ns e r v a nc y a n d El e c t r i c Powe r ,Zhe n gz ho u 4 50 0 08,Ch i na ) Ab s t r a c t :Co m b i ne d wi t h t he r e s ul t s o f f l e x ur a l t o ug hne s s e x pe r i me nt s on 1 6 gr o up s o f s t e e l f i b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S FRC)s p e c i me n s ,b o t h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t e s t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o ds c omm o nl y u s e d i n de s i g n gu i de l i ne s i n Chi n a a n d a br o a d we r e d i s c us s e d,a nd a ne w e — v a l ua t i on me t ho d f o r f l e x ur a l t o ug hne s s of SFRC,whi c h wa s mo r e s u i t a b l e f o r s t r uc t u r a l e v a l ua t i o n i n t h e pr a c t i c a l e ngi ne e r i ng,wa s pr o p os e d . On t he b a s i s o f t hi s m e t ho d,t h e i n f l ue n c e s o f s t e e l f i b e r v o l u me f r a c — t i o n o n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o f c o n c r e t e ( C3 o )a n d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 C5 0 )we r e s t u d i e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ow t ha t t he ne w e v a l ua t i o n m e t ho d g i ve n i n t hi s p a pe r ,wh i c h i s s i mpl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c a n o v e r c ome t h e de f i c i e n c i e s of c ur r e nt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d s,a nd c a n be u s e d a s a r e f e r e n c e i n r e v i s i ng t he c o nt e nt s o f t h e Chi n a t e c hni c a l s p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r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c r e t e s t r uc t ur e s . Ke y wo r d s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f or c e d c o nc r e t e;s t e e l f i be r;f l e x ur a l t ou g hne s s;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o d 在荷 载作 用 下 , 普 通混 凝 土通 常发 生脆 性 破坏 . 随着 混凝 土强 度 的提 高 , 其 脆性 显 著增 大. 加 入 混凝 土 中 的纤 维 能 够 阻 止 混 凝 土 内部 裂 纹 的产 生 和 发 展 , 提高 混凝 土 的韧性 , 改 善混凝 土结构 的变形 和抗 震性 能 .目 前 , 纤 维 混 凝 土 (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 c r e t e ,简称 F R C)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工 程 建 设 的 有 关 领域 . 韧性 指标 通 常用 于 定 量 描 述材 料 、 构件 或结 构 开裂 后 的带裂 缝 工 作 能力 、 吸 收 能量 能 力 以及整 体 生存能力( 即发生大变形时所残余 的强度) . 目前 , 确 定 F R C韧 性 的试 验方 法 有 压 缩 、 拉 伸 、 剪 切 和 弯 曲 韧性 试验 方法 等. 其 中 , 弯 曲韧性 试验方 法 能够 较好 地模拟大多数工程构件的实际受力情况, 且操作方 法简 单 易行 , 是测定 F RC耗 能能力 最流 行 的试验 方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4 ;修订 日期 : 2 O 1 3 — 0 6 — 1 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5 1 1 7 8 4 3 4 ) 第一作者 : 高丹盈 ( 1 9 6 2 一 ) , 男 , 河南 三门峡人 , 郑州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博士. E — ma i l : g d y @Z Z U . e d u . c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8 6 建筑材料学报 第 1 7 卷 表 2 不同初裂点对应的钢纤维混凝土弯 曲韧性指数 Ta b l e 2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i n d e x e s o f S FRC c O r r e s p 0 n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f i r s t c r a c k p o i n t s / P o i n t 8 / mm I 5 I 1。 J 2 。 二是 采用 与峰值 荷载所 对应 的变形 代替 初裂 变形 作 为计算弯曲韧性的初始变形 , 其依据是 , 从混凝土初 裂到 峰值荷 载 这一 区段 内 , 钢纤 维 对 混 凝 土 弯 曲韧 性 的贡献 很 小 ; 然 而 , 也 有 研 究 发 现 , 对 某 些 种 类 的纤维 , 纤维 体积 率较 高时 , 纤 维对 这一 区段 内 混凝 土 的弯 曲韧 性 有 明 显提 高 作 用 , 例 如 , 图 1 中钢 纤维体 积率 超过 1 . 0 后 , 混凝 土 荷 载一 挠度 曲 线有 明显 的强 化段 , 这 一 阶段 的 能量 吸收 值 占据 相 当大的比重. 因此 , 以峰值荷载对应变形为初始变形 计算得到的弯曲韧性指标的适用性值得商榷. ( 2 ) 初裂前 曲线斜率对弯曲韧性指数影响较大 AS TM C 1 0 1 8标 准评 价 方 法 的 第 二 大缺 陷是 初裂 前 荷 载一 挠 度 曲线斜 率 对 弯 曲韧 性指 数 计算 结 果 的影响 较 大 . 以 C 3 0强 度 等 级 的 S F R C 为 例 , 见 图 3 , 一2 . 0 时 s F Rc的韧性明显高于 一1 . 5 时 S F RC的韧 性 , 但 弯 曲韧 性指 数 的 计算 结 果恰 恰 相反 ( 见表 2 ) . 产 生 这 一现 象 的原 因是 : 式 ( 1 ) 分 母 项 的值 很小 , 初裂 点 之 前荷 载一 挠 度 曲线 斜率 的 微小 差别 就会使 值有 很大 的不 同. 同时 , 式 ( 1 ) 分 子项 , n 和 的值相对较大 , 荷载一 挠度 曲 线斜 率 的微 小 差 别 对 其 影 响 相 对 较 小 . 由 于 一 2 . 0 时 S F RC 荷 载 一 挠 度 曲 线 斜 率 稍 大 于 P 一 1 . 5 时的曲线斜率 , 尽管差异非常小 , 但 A , B , C 点相 应 的 n 值 却 比 A , , 点 相 应 的 n 值 分 别 增大 5 6 , 3 7 和 1 9 , 而 n 汕 , 和 n 的增 大幅 度却 相对 较 小 , n 的最 大增 幅才 达 到 1 5 , 因此 导致 P t 一 2 . 0 时 S F R C 的弯 曲韧 性 指数 计 算 结果反而有所降低. ( 3 ) 弯 曲韧性 指数 计算 结果 过大 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 工 , 。 和 。 。 值分别等 于 5 , 1 0和 2 O . 理论上讲 , S F R C的弯 曲韧性指数应小 于理 想弹 塑性材 料 , 但 从表 2 可 看 出 , 当 为 1 . 5 和 2 . 0 时 , C 3 0强度 等 级 S F R C的 J , 。 和 。 值 出 现大于 5 , 1 0和 2 O的现象 , 文献[ 9 ] 也对此提出了疑 问. 造成这一 现象 的原 因是 : 对 于理 想 弹塑性 材 料 而 言 , 其荷 载一 挠 度曲线超过初裂 点后立 即变成 水平 段 , 荷载不 再 增 长. 但 对 于 S F R C, 当 p f ≥ 1 . 5 时 , 其 荷 载一 挠度 曲线超 过 初裂 点 之后 还有 稳定 的强化 段 , 且 在规定的计算挠度( n ) 以内, S F R C的残余弯曲强 度仍然 保持较高 的水平 , 普遍 大于初裂荷载 ( 见 图 1 ) . ( 4 ) 不适合钢纤维体积率较低的混凝土 由图 1 可见, 4o . 5 时, S F R C弯曲试件 的荷 载一 挠度 曲线存在不稳定段 , 即荷载突降、 挠度瞬间 大 幅增长 的斜 直 线 段 , 而试 验 仅 能 测 出斜 直 线 段 两 端 点 的荷 载 和挠 度 值 , 无 法 真实 反 映挠 度 区间 内的 荷 载变化 情况 . 对 于 C 3 0和 C 5 0强度 等级 的 S F R C, 当 ≤0 . 5 %时 , 3 . 0 8 , 5 . 5 均 位于荷 载一 挠度 曲线 的 不 稳定 区域 , 难 以 对 这 些试 件 的 J 和 I 。 进 行 准 确 评 价. 对 于 C 5 0强度 等级 的 S F R C, 当 P 为 0 . 2 和 0 . 4 时 , l O . 5 仍 位 于 荷 载 一 挠 度 曲线 的 不稳 定 区 域 , 试件的 。 也无法准确评价. 文献[ 1 0 ] 的研究也 证 明了这一 点. 3 . 2 J S C E - S F 4标 准[ 3 ] 为基 础 的评价 方法 J S C E — S F 4 标 准评 价方 法 采用 等 效 弯 曲强 度 .厂 ( MP a ) 评 价 S F R C的弯 曲韧性 . 中国 C E C S 1 3 : 2 0 0 9 标 准[ 6 ] 和 C E C S 3 8 : 2 0 0 4标 准[ 均 借 鉴 了 J S C E — S F 4标 准 评 价 方 法 . 等 效 弯 曲 强 度 .厂 的 计 算 公 式 为 : 一 Ok L ( 2) 式 中 : Q 为跨 中计 算挠 度 为 L/ 是时弯 曲试 件 荷 载一 挠度 曲线下 的 面积 ( N ram) , J S C E — S F 4标 准 取 k 为 1 5 0 , n 即 为 图 2中 O MI J包 围 的面 积 ; 为 跨 中计算 挠度 为 L/ 是时 的挠度 值 ( ram) , 取 屉为 1 5 0 ; L 为支座 间 跨 度 ( mm) ; b , h 分 别 为 试 件 截 面 宽 度 ( mm) 和高 度 ( ram) . 该 标准 评价方 法具 有概 念 明确 、 计算 简单 、 不 受 初裂点 位置 影 响 的优 点 , 且 不稳 定 曲线 段 的 面积 相 对于跨 中计 算挠 度 为 L/ 1 5 0时 的 曲线 面积 也 较 小 , 荷 载一 挠 度 曲线 不稳定 段对 等效 弯 曲强度 影 响不 大. 但 是 , 该 方法 也有 不足 之处 : ( 1 ) 跨 中计算 挠度 取 L / 1 5 0没有 充分 理论依 据 在 大 多 数 工 程 应 用 中 , 正 常 使 用 状 态 的 容 许 挠度均小 于 L / 1 5 0 , 将 跨 中计 算 挠度 单一 限定 为 L / 1 5 0无 法 满 足 实 际工 程 需 要 . 鉴 于 此 , AS TM C 1 6 0 9标 准 l_ 4 在 J S C E — S F 4标 准 的 基 础 上 补 充 计 算 了跨 中计 算 挠 度 为 L / 6 o o时 荷 载 一 挠 度 曲 线 下 的 面积 ( 图 2中 O MKS包 围 的 面 积 ) 及 等 效 弯 曲 强 度. 与 J S C E — S F 4标 准 评 价 方 法 相 比 , AS TM C 8 8 9 1 7 1 5 9 6 2 l 1 M 匏 % 弘 4 4 4 O 3 O ∞ O O O A B C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期 高丹盈 , 等 : 钢纤维混凝土弯 曲韧性及其评价方法 7 8 7 1 6 0 9标 准 评 价 方 法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改 进 , 但 所 取 特 征点仍然偏 少 , 不能 全面反 映 出实 际工 程应 用 中 S F R C的弯 曲韧性 水 平 . ( 2 ) 不 同尺寸 的试 件无 法对 比分 析 等效弯曲强度 _ 厂 是一个有量纲的值 , 对于不 同 尺寸 试 件 的 分 析 比 较 很 困难 口 .因此 , C E C S 1 3 : 2 0 0 9标 准[ 6 ] 对 其 进 行 了改 进 , 提 出 了 弯 曲韧 度 比 ( R ) 指标 , 其 计算 公式 为 : R 一 f o / f ( 3 ) 式 中 : .厂 为 S F RC的弯 曲初裂 强度 ( MP a ) . R 是一个量纲为 1的值 , 其解决 了不同尺寸试 件 的对 比分 析 问题. 但 如 前 文 所 述 , S F R C 的初 裂 点 难 以准 确 确 定 , 故 以 S F R C弯 曲初 裂 强度 为 基 准 进 行计算仍有不妥之处. ( 3 ) 等效弯曲强度与真实弯曲韧性水平有偏差 等效 弯 曲强 度 实 质上 是利 用 整个 荷 载一 挠度 曲线 求 得 的一 个 应 力 平 均值 . 但 由 于 S F R C 弯 曲试 件荷 载一 挠 度 曲 线 在 不 同 加 载 阶段 起 伏 较 大 ( 见 图 1 ) , 因此 , 。 不能真实反映特定挠度下的 S F RC弯曲 韧性水平. 为此 , 有研究者提 出用峰值荷载后的等效 抗 弯强 度 P CS ( MP a ) 来 衡量 S F R C的韧 性I ] : r PCSm 一 ) 式 中: E 。 。 为峰 值荷 载后 荷 载一 挠度 曲线 的面积 ( N mm) , 即 图 2中 NMP Q包 围的 面积 ; 。 为 峰值 荷载对应的跨 中挠度 ( ram) ; 为设定 值 ( mm) , 是 一 个变 量 , 推荐 范 围为 1 5 O ~3 0 0 0 . 上述 方法 虽然 能 够更 真 实 反 映 S F R C 的弯 曲韧 性 水 平 , 但 完 全 不 利 用 峰值 荷载 前荷 载一 挠 度 曲线 的有关 数 据有 些欠 妥. 4 钢 纤维 混凝 土弯 曲韧性评价方法 钢纤 维对 混凝 土性 能 的改 善与 混凝 土所 处 的受 力 阶段 有一 定关 系. 钢纤 维 对 混 凝 土 峰 值 荷 载 前 的 改善主要表现在提高混凝土的峰值 弯曲强度 、 峰值 位移 和 韧性 ; 对 峰值 荷 载 后 的改 善 主 要 表 现 在 提 高 峰值 荷 载后混 凝 土 的残余 弯 曲 强 度 和持 荷 能 力 . 在 现有弯曲韧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 结合本文试验结 果 , 建 议 采用 以下 方法 评 价 S F R C的 弯 曲韧 性 : ( 1 ) 以初 始 弯 曲韧 度 比 R , 表 征 S F R C达 到 峰 值挠 度前 的弯 曲韧性 . R⋯的计 算公 式 为 : R , 。一 fo , 。 / f f ( 5 ) 式 中 : .^ 为钢纤维混凝土弯曲强度 ( MP a ) ; f o , 。 为钢 纤维混凝土等效初始弯曲强度( MP a ) , 计算公式为 : f一旦 r b h ~ 式 中 : 。 为峰值 挠度 前荷 载 一 挠 度 曲线 下 的面 积 ( N mm) , 即 图 2中 0 MN 包 围 的面积 . ( 2 ) 以残余 弯 曲韧 度 比 R 表 征 S F RC达 到 峰 值挠度后的残余弯曲韧性. R 的计算公式为 : R 一 f 。 . / f f ( 7 ) 式 中: , 为等效残余弯曲强度 ( MP a ) , 计算公式为 : ^ 一 ( 8 ) 式 中 : 为 。至 段 对 应 的荷 载 一 挠度 曲线 下 的 面积 ( N mm) , 即 图 2中 NMP Q 包 围的 面 积 ; . 为 。 至 段 的跨 中计算 挠度 值 ( mm) , 即 : . 一 一 。 ( 9 ) 式 中 : 为 给 定 的 跨 中计 算 挠 度 L/ 忌 , 分 别 取 k 一 5 0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与前 述几 种 方法 相 比 , 该 方 法 不 仅 避 开 了 确 定 初裂 点 的困难 , 避免 了荷 载一 挠 度 曲线初 始上 升 段斜 率 的影 响 , 而且 便 于不 同尺 寸试件 的 比较 , 并 能 适用 于钢纤 维 体积率 较 低 的情 形 . 同 时 , R , 可 以 取不 同 跨 中计 算 挠 度 进 行 计 算 , 其 结 果 更 真 实 地 反 映 了 S F R C的弯曲韧性水平 , 满足 了实际工程结构计算 的需要 . 从 物理 意义 上 来讲 , R , 。 反 映 了 S F R C达 到 峰值荷载前 的弯曲韧性 , 其值越大 , 表示在峰值荷载 前 钢纤 维对 混凝 土增强 效 果越 好 ; R 反 映 了 S F R C 的残余 弯 曲韧性 , 其值 越 大 , 表 示钢 纤维 对混 凝 土残 余弯曲强度和后续持荷能力的贡献越大. 根 据本 文 的试验 结 果 , 利 用 式 ( 5 ) ~ ( 8 ) 计 算 出 各组 S F R C弯曲试件 的等效初始弯曲强度 、 初始弯 曲韧度 比、 等效残余弯曲强度和残余弯曲韧度 比, 结 果见 表 3 . 由表 3可 以 看 出 , 随 钢 纤 维 体 积 率 的 增 加 , S F RC等效初始弯曲强度和等效残余弯曲强度总体 均有 显 著提高 。 由表 3 还 可 见 , 随 钢纤 维 体 积率 的增 加 , S F R C 等效初始弯曲强度总体显著增大 , 初始弯 曲韧度 比 R⋯在 p f < 1 . 0 % 时有所 波动 , 在 ≥1 . 0 后 的变 化 规律 趋于 稳定 , 总体 呈现 出明显 的上升 趋势 . 这 是 由 于 , 一方面, 钢纤维体积率较低时 , 其对 峰值前弯曲 韧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强度上 , 对变形贡献不 大, 因此 , 随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 , 显著提 高, 而 R .。却无 明显 改善 . 另 一 方 面 , 由于 此 时 S F RC的 峰 值挠度较低 , 随挠度 的微小波动, R⋯的变化非常敏 感 , 受 试验 误差 等客 观 因素 的影 响较大 , 呈现 出一 定 幅度的波动. 当 ≥1 . 0 后 , 钢纤维对混凝土峰值 前 的强度和变形 均有明显改善, S F R C峰值挠度较 大 , 受 客观 因素 影 响较 小 , 因而 厂 , 。 和 R 。 均 呈 现 出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7 8 8 建筑材料学报 第 1 7卷 总体稳定上升的特点. 从 表 3还可 以看 出 , 总体 而言 , 残余 弯 曲韧度 比 随钢 纤 维 体 积 率 增 大 不 断 提 高. 对 C 3 0混 凝 土 , 从 0 . 2 增 至 2 . 5 , R o 。 和 R 。 . 。 分 别 提高 了 6 2 和 1 1 8 ; 对 C5 O混 凝 土 , 从 o . 2 增 至 2 . o , R o 。 和 R 。 增 幅分 别达到 了 7 5 和 2 2 3 . 需要 指 出的是 , 随跨中计算挠度增大, 各组 S F R C的残余弯 曲韧 度 比呈现 出 不 同 的变化 规 律 . 钢 纤 维 体 积率 较 低时, 随跨 中计 算 挠度 增 大, 残余 弯 曲韧 度 比从 R 。 。 到 R 。 不断降低 , 说 明此时 S F RC的持荷能 体积 率较 大时 , 残余 弯 曲韧 度 比随 跨 中计 算 挠 度 增 大 降幅 较小 , 基 本 呈水 平 状 , 有 的甚 至有 所 提 高 , 说 明此时 S F R C的持荷能力较强 , 残余弯曲强度较高, 甚 至会 出 现 二 次 峰 值 . 这 些 特 征 在 C 5 o强 度 等 级 S F R C的 表现 均 比 C 3 0强度 等 级 S F RC明 显 , 表 明 在 钢纤维体 积率 较低 时 , 高强 混凝 土 的脆 性更 大 , 随 钢纤 维体积 率增 大 , 其 弯 曲韧性 的改善更 为 明显 . 这 主 要是 由于高 强 混凝 土 本 身脆 性 大 , 钢 纤 维体 积率 较低时 , 钢纤维不足以弥补这一缺陷; 而钢纤维体积 率较 高 时 , 由于高强 混凝土 密实度 更大 , 钢纤 维 与基 力较弱, 残余弯曲强度随变形增大不断降低. 钢纤维 体的黏结性更好 , 改善作用也更为明显. 表 3 等效初始 弯曲强度、 初始弯 曲韧度比、 等效残余弯 曲强度和残余弯 曲韧度比计算结果 T a b l e 3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e R , a n d Re l ^ 5 结 论 ( 1 ) AS TM C 1 0 1 8标 准 评 价 方 法 用 于 评 价 S F RC弯 曲韧性 有 明显 的不 足 之 处 , 尤 其 是 初 裂 前 荷载一 挠 度曲线斜率对弯曲韧性指数的影 响一直未 得 到重视 . J S C E — S F 4标 准评 价方法 的局 限性 制约 了 其 在 实 际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 AS TM C 1 6 0 9标 准 和 C E C S 1 3 : 2 0 0 9标准的改进仍不足 以弥补这些局限 性. 本文 提 出的 S F R C弯 曲韧 性评 价 方法 弥补 了现 有标准评价方法的不足, 能够更准确地评判 S F R C 在 不 同挠度下 的弯 曲韧性 水 平 , 可 以较好 地 用 于 实 际工程 结构 的弯 曲韧性计 算 与 比较 . ( 2 ) 随钢 纤维 体积率 的增 加 , S F R C初 始弯 曲韧 度 比在 < 1 . 0 时 有 所 波 动 , 在 ≥ 1 . 0 后 总 体 稳定上升; 随钢纤维体积率 的增加 , S F R C残余弯 曲 韧 度 比总体 显著提 高 , 其 中高 强混凝 土 的增 幅更 大. 随跨 中计算 挠 度 的 增 大 , S F R C 残 余 弯 曲 韧 度 比在 <1 . 0 时不断降低 , 在 ≥ 1 . 0 后的降幅较小, 能够 维持较 高 的水 平. 参考 文献 : r 1 ] GO P AL ARAT NAM V S, G E TTU R. O n t h e c h a r a c t e “ z a t i o n o f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i n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 J ] . C e me n t a n d Co nc r e t e Co mp o s i t e s , 1 9 9 5, 1 7 ( 3 ): 2 3 9 - 2 5 4 . r 2 ] AS T M. A S T M C 1 0 1 8 S t a n d a r d t e s t me t h o d f o r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a n d f i r s t — c r a c k s t r e n g t h o f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u s i n g b e a m wi t h t h i r d — p o i n t l o a d i n g ) E s ] . We s t C o n s h o h o c k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期 高丹盈 , 等: 钢纤维混凝土弯 曲韧性及其评价方 法 7 8 9 [3] [4] [5] [6] [7] [8] [9 ] e n: ASTM I n t e r n a t i o n, 1 9 9 7: 5 4 4 — 5 5 1 . J CI . J S CE— S F4 M e t h o d o f t e s t f o r f l e x ur a l s t r e n g t h a nd f l e x — u r a l t o u g h n e s s o f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s ] . To k y o : J a p a n Co n c r e t e I n s t i t u t e, 1 9 8 4: 4 5 - 5 1 . AS TM .AS TM C 1 6 0 9 S t a n d a r d t e s t me t h o d f o r f l e x u r a l p e r — f o r ma n c e o f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r i c r e t e(u s i n g b e a m wi t h t h i r d — p o i n t l o a d i n g ) [ S ] .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 AS T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 2 0 0 6 : 1 - 8 . RI LEM TC l 6 2 一 TDF Te s t a n d d e s i g n me t ho ds o f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B e n d i n g t e s t i S ]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 E C S 1 3 : 2 0 0 9 纤 维混凝土试验 方法标准[ S ] . 北京 : 中国计划 出版社 , 2 0 1 0 : 5 4 — 5 9 . Ch i na A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n s t r u c t u r e S t a n da r d i z a — t i o n . CECS 1 3: 2 0 0 9 Te s t me t h o ds u s e d f o r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 —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s ] . B e ij i n g : C h i n a P l a n n i n g P r e s s , 2 0 1 0: 5 4 — 5 9 . ( i n Ch i n e s e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C E C S 3 8 : 2 0 0 4 纤维 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 s ] . 北京 : 中国计划 出版社 , 2 0 0 4 : 5 8 — 6 1 . Ch i n a A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ns t r u c t u r e S t a n d a r d i z a — t i o n. CECS 3 8: 2 0 0 4 Te c h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f i b e r r e i n —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 [ S ] . B e ij i n g : Ch i n a P l a n n i n g P r e s s , 2 0 04: 5 8 - 61 .( i n Chi n e s e ) 高丹盈 , 刘 建秀. 钢纤 维混凝 土基 本理论 E M] . 北京 : 科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 , 1 9 9 4 : 2 7 4 — 2 8 6 . GA0 Da n y i n g。 LI U J i a nx i u .Ba s i c t he o r y o f s t e e l f i b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M] . B e i j i n g :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D o e u — m e n t a t ion Pr e s s , 1 99 4: 2 7 4 — 2 8 6 . ( i n Ch i ne s e ) 朱海 堂, 高丹盈 , 谢丽 , 等 . 钢纤维 高强混凝 土弯 曲韧性 的试验 研究口] . 硅 酸盐学 报 , 2 0 0 4 , 3 2 ( 5 ) : 6 5 6 ~ 6 6 0 . ZH U Ha i t a n g, GAD Da n y i n g, XI E Li ,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o n f l e x — u r a l t o u g h ne s s o f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h i gh — s t r e n g t h c o nc r e t e [ 1 o ] [ 1 1 ] [ 1 2 ] 口3 ] [ 1 4 ] [ 1 5 ] [ J ]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C e r a mi c S o c i e t y , 2 0 0 4 , 3 2 ( 5 ) : 6 5 6 — 6 6 0 .( i n Ch i n e s e ) 丁一宁 , 董香军 , 王岳华. 钢纤 维混凝 土弯曲韧性测试 方法 与 评价标准[ J ] . 建筑材料学报 , 2 0 0 5 , 8 ( 6 ) : 6 6 0 — 6 6 4 . DI NG Yi n i n g ,DON G Xi a n g j u n ,W ANG Yu e h u a . Te s t i n g me t ho d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ng s t a n d a r d s o f f l e x u r a l t o u g h ne s s f o r s t e e l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