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元节吃什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425903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元节吃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元节吃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元节吃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元节吃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元节吃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元节吃什么中元节吃什么【篇一:中国的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 中国的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饮食文化,中国自古注重饮食养生,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食俗内容很丰富,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形成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起因,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的食俗不仅与地缘、物产等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有着必然和不可分割的关

2、系,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在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 年节食俗产生原因文化特征 年节食俗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一)年节的含义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我国年节的种类众多,从节日的性质看,大致可分为单一性质的节日和综合性质的节日;从节日的内容看,可分为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从节日的地域分布看,可分为跨国家节日、现代节日。 (二)年节产生的原因 年节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这筻形成了许多节气节日,如立

3、春、春分、清明、立夏、夏至、冬至等。在中国,节日的本意是指节气相交转换之日,没有民俗意义上的“节日”的含义。但一部分节气节日逐渐变成了民俗节日,如清明、夏至、冬至等。 生产与生活习俗 起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中某种习俗活动的节日,在传统节日之中数量最多。有的起源于祭祀活动,如苗族的吃新节、柯尔克孜族的诺劳孜节、毛难族的庙节等,节日期间,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的仪式和活动是必不可少、重要的内容;有的起源于农事活动,如壮族的牛王、侗族的舞春牛与洗牛节、鄂温克族的米阔勒节等,常常天农业生产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活动;有的起源于社群如乐活动,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爬坡节、龙船节,侗族的花炮节等;有的起源于性

4、选择活动,如苗族的姐妹节与踩山节、布依族的跳花会等;有的起源于宗教活动,如首都提倡阴阳信仰,奇数为阳,象征光明、有力、兴旺,节日中多取月日复数为吉利的象征,如正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其中的五月五为天中节,体现阴阳调和均匀之意,还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再哪因佛教而兴的腊八节、泼水节(浴佛节)等。 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时常发生一些重大事件。事后人们往往设立节日,以志纪念。现代节日中大多为这类节日。如我国的国庆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以及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也有一些传统节日起源于重大历史事件。如侗族的林王节、壮族的吃立节等。 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 (一)多元

5、复合 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每逢年节,无论城乡,官民、贫富、老少都要进行各色各式的饮食文化活动。节日期间,合家团聚,欢庆一堂。若遇重大节日,则整个社会作出反应,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人们互相拜贺、宴饮、交际往来。其次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上。它往往融合了农事、娱乐、饮食、交际、信仰等多种功能,如大型车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即是如此。而这些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往往与民间祭祖祀神、新友团聚、社会交往、年节娱乐等活动,相互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生动的社会画面。第三体现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上。年节饮食文化中融入了农耕文化、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

6、道教文化等,令节日食品、节日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二)崇祖好祀 由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孤立闭塞性,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大自然极易产生敬畏;再加上宗教信仰的桎梏,统治者装神造神的愚弄,古人更是虔信万物有灵;加之中国人有崇祖好祀的传统,因此民间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年节的祭祀和铺张上面,以乞上苍保佑与神灵的庇护。每逢年节,人们特意烹制专门的美味佳肴,以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祭祀,同时对现存长者毕恭毕敬,以示敬诚。 (三)讲求功利 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如过年要吃年糕,寓年年高,吃鱼,寓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吃元宵,象征团圆美满;端午节吃粽子、咸蛋以强身,求子;中秋节吃月饼寓示

7、团圆,“摸秋送瓜”以求子;灶王节供灶糖为的是灶王爷不讲人间坏话,以求来年风调雨顺;除夕吃团年饭以示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一些祭祀活动也是为了神灵的庇护,以求一家老少平安。 (四)异乎寻常 古代中国普通居民的饮食水平是相当低下的,平日很少吃荤。丰收年景大抵只能吃饱饭而已,若遇灾年则果腹都十分困难,只能是“糖菜半年粮”。节日饮食相对充裕得多,有些地区称“年饭”和农历七月十五的“月半饭”为一年中的两餐饱饭,虽有些夸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与节日饮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节日饮食是各家饮食生活水平能达到的高或最高水准。另一个异乎寻常的是人们在过节时的心态,只有年节才可以舍展一下筋骨,松

8、弛一下神经,异常行为易于出现。如过年允许小孩喝酒、老人簪花,团年饭可以大吃大喝,而且提倡剩饭,这些在平时是不正常的,但在年节却视为合理。 (五)区域差异 中国古代民间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还存在着一事实上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北方有填仓节、龙头节等饮食文化活动而为南方少见,南方盛行的春社饮食文化活动在北方却不流行。同一节日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异。如元宵节北方多“走百病”,南方盛行迎神赛会;浴佛节南方好做“乌米饭”,也与北方有异。 (六)功能显著传统瓶子日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可以加强新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整合社群及社会集团

9、的意识,使部族团结一致,提高生存竞争能力;调节和改善饮食生活;提供社会交和择偶机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进菜品制作质量等。继承和发扬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授生产技能与生活知识,帮助后代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还可以进行传统教育、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了解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情调,从中可以得到乐趣。 我国年节食俗传承至今,在我国影响重大,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要更加努力地将它发扬光大。 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饮食文化之后,我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比较注重饮食的国家,在饮食方面有着深厚的

10、文化历史,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和风格,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饮食体系。在我国,无论是正餐,还是小食都是各有特色,与众不同,不一样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饮食习惯,而同一个地区也有着其他地区的饮食,因而给地区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饮食是一门艺术,在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素苑杂谈j,饮食文化概论,2004 孙金荣,中国饮食的主要文化特征j,社会科学版,2007 曾晖. 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理论审视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杨虹.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幅长卷评中国饮食史j.浙江社会科学. 2000 民俗研究,1991 金炳镐,民族丛刊,中央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北京,

11、1999【篇二:闽南传统节日饮食习俗】 闽南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调查 请根据所在地区在各个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即所在地在各个传统节日一般都会食用哪些食品?请将所知的填写在空白处,感谢您的支持! 注意;尽量写出本地特色,节日及饮食上的不同 你的家乡在福建省 市 县 镇饮食习俗有哪些?(吃什么介绍) ? 春节 ?正月初九“敬天公” ? 元宵节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端午节 ? ? ? ? ? 七夕 中元节 ( 普度)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其他特色节日及食

12、俗补充:【篇三: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的饮食。牧区以肉、奶及奶制品为主,粮食为辅;农业区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肉食以牛、羊为主,也食猪肉、鹿肉、黄羊肉。各种奶制品是辅助品。饮料有牛奶、羊奶、马奶和用牛、羊奶制成的奶茶,此外,还有奶子酒。米食有 米,面食有馍馍、面条、炸制的蒙古果子、油茶、饺子等。蔬菜不多,有马铃薯、白菜等。招待客人最高的规格是吃羊头和羊尾。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早餐多是奶茶、奶油、 米、油炸制品或糕点。午餐无固定时间。晚餐吃肉,最后在汤内放少许面条。爱饮红茶,喜白酒且饮量大。蒙古族一年中有四个节目,即:春节、中元节、端

13、午节和重阳节。此外,还有传统的“那大慕大会”,会上有民族式的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游节活动,并进行物资交流。 二、回族。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回族在饮食方面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也不吃动物的 和自死的或非伊斯兰教徒屠杀的牲畜。水产品只食有鳞鱼无鳞鱼及水鱼,海参等类均忌食。回族很注意卫生,在主食方面大都与汉族相似,但每逢节日要炸油香、散子及各式各样的油炸制品;糕点要吃清真的;肉食方面吃牛、羊、鸡肉;饮料方面喜欢喝茶。回族人民的民族节日主要是“节”,又称开斋节,还有“库尔班节”,此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即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这一天要杀牛、羊、骆驼;此外还有圣诞节,在伊

14、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是纪念 的节日。回族在礼俗方面,反对不敬者,禁止用食 开玩笑,不能用禁止的东西作比喻。在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十个,除回族外有 柯东乡族、 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在接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他们民族风格和食俗习惯。 三、藏族。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人口近三百万,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几省的部分地区。藏族人民历史上多信奉喇嘛教。藏族人民的食俗也很讲究,主食是糍粑,即用炒熟的青棵或碗豆磨成的炒面。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喜受的饮料。一般早点吃酥油茶、点心、糍粑;午饭吃“哲色”、肉包子、馅饼等;晚饭

15、一般吃手抓肉、面条、面片等。菜的花样不强调多,但量要精。烹调口味以菜为适宜。忌食鱼、虾、螺、驴、狗肉,不喜欢吃海味。 四、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新疆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人口约五百万,占自治区人口的五分之三。维吾尔族及其它新疆少数民族一样,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或高兴时,欢乐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表现了人民开朗、活泼、乐观的性格。维吾尔族是很讲究礼貌的,对长者尤为尊敬,不论走路、讲话、入座都要先请长者先行。维吾尔族在食俗方面讲究主食,对副食不太注意。主食的种类很多,如手抓饭,此外还有包子(蒸包和烤包)、面条、汤面、拌面、炒面及玉米糊(维吾尔族又称“吾吗汁”)等。菜肴主要是牛、羊、鸡肉

16、和蔬菜。炒菜必须加肉,很少吃素菜。对维吾尔人民来说,“无肉不算菜”,吃菜一般不超过三个。炒菜不用酱油、麻油,只用盐、花椒、胡椒、洋葱等佐料,多用羊油菜要丰满。手抓羊肉、包子、抓饭最好用大盘 ,哈萨克族就餐可摆刀叉。饮料一般都是奶类,喜欢喝奶茶,也喝茶水。维吾尔族习惯一日三餐。餐毕,要做一个简单的仪式,叫,然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即为失礼。在饮食方面,禁止吃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骆驼肉,在新疆还禁止食马肉、禽类,禁食鸽肉。维吾尔人睡觉时,禁忌头东脚西四肢伸直仰睡。维吾尔族和回族一样,主要是肉孜节和库尔班节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还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区)之一,

17、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13个主要民族。此外,还有东乡、壮、撒拉、藏等共47个民族。由于这些民族的风俗各异,他们的服饰风格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维吾尔族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维吾尔族民族男装,是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袷袢”常用彩色条状绸作面料,这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传统式衣料,名为“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织造细密,衣质轻软,是缝制“袢”的好面料。冬季穿着皮制“袷袢”,十分保暖。 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爱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缝制,常见的有大红、大绿、金黄等色

18、的裙装,内穿淡色衬裙。她们偏爱本民族独创的“爱得来斯绸”缝制连衣裙。 “爱得来斯绸”即扎染绸,织造工艺独特,色彩变化多端,纹样若断若连,错落有致,可根据图案需要 染成各种颜色,争奇斗艳,绚丽多彩,整体纹饰既抽象又浪漫。“爱得来斯绸”堪称维吾尔衣裙质料精品,每逢假日或喜庆佳节,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着不同花色、纹样的爱得来斯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艳华丽。 维吾尔男女老少有戴帽冠的习俗。都喜爱戴“朵帕”(四棱小花帽)。帽冠上的图案纹样装饰绚丽多彩。维吾尔花帽不仅选料精良,且工艺精湛。花帽的图案与纹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这与地域环境有关,南疆喀什地区花帽样式繁多

19、,尤以男花帽显著,它是以黑底白花纹为主,采用色彩对比强烈、格调典雅的“巴旦木”图案,按纹饰的线构成,棱角突起而显出立体感。和田、库车地区的花帽则以优质的丝绒作面料,又配以色彩各异的丝绒线缝织,吐鲁番地区的花帽则以色彩艳丽著称。伊犁地区的花帽则突出线纹的流动感,花帽造型扁浅圆饰,纹样简洁概括。维吾尔妇女戴小花帽,平时常披各色彩色头巾。冬季包厚实的大头巾。维吾尔人的鞋多为牛皮面制作。在农牧区生活的劳动者大都自己制鞋,也有制作鞋、靴的民间工匠。穿皮制鞋靴是维吾尔人传统的习惯。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吾尔人的衣装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维吾尔年青人。他们选择了西服、茄克衫、t恤衫等现代

20、衣着,特别注重服装与鞋帽的搭配。现代维吾尔妇女对于衣料的选择非常注重,夏季,选质地轻柔发亮的乔其纱、闪光绸、真丝或进口花瑶,冬季则是毛料呢绒制成的西服大衣,款式新颖华贵,内衬薄花呢裙服或羊毛织成的连衣裙,穿丝袜、高跟皮鞋,衬出她们丰满健美的体型。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生活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牧民居住在随着季节转移牧场的毡房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哈萨克人则逐渐定居。 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人的衣装,主要质料是毛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皮大衣白板朝外,毛朝里,不装布面,腰束宽皮带,附系生活的小物件,适应放牧需用。如遇出门走亲访友办事,则穿富

21、有民族特色的、带有装饰韵味的皮大衣。大衣款式别致新颖,用黑羔皮挂里,大衣面料是结实的黑条绒布,考究的也用绸缎作面,衣长过膝,无扣,腰间扎镶银饰,宝石的腰带,佩挂小刀,配上精美的镶饰宝石的刀鞘。 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温度的差异,哈萨克族帽呈现不同类型。阿勒泰山区牧民,冬天戴尖顶四棱狐狸皮帽,皮帽两侧有护耳扇,帽后沿垂下,帽冠呈三角形状。 哈萨克牧民为了骑马放牧方便,下装以长裤为主,裤腰、裆部宽松而耐磨,多用青布或黑色条绒为裤料。年青牧民穿大口裤,裤的边缘绣饰草叶纹,或几何纹图案。窄口裤则是为了套靴便利。 连衣裙是哈萨克妇女的日常着装,她们喜爱红色,艳丽的连衣裙,妇女们穿着红艳艳的连衣裙,外罩镶花边的坎肩(背心),胸前缀饰彩色扣、银饰等装饰品,走亲探友或逢节日则套上一件长过膝的坎肩,质料多选择金丝绒、彩色平绒,胸前缀饰宝石、金、银饰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