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2章综合微评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某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A、a和T、t位于Ⅰ号染色体上,D、d位于Ⅱ号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①~④中任意两个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能选择①和④、②和④、③和④杂交验证
C.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④杂交验证
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将②和④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直接放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四种,比例为1∶1∶1∶1
答案:A
2.人体内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概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一方耳聋但双方基因能组合为双显时能生出正常孩子,如DDEE、ddEE的双亲可以生出正常的孩子;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可能生下耳聋的孩子或正常的孩子;双亲的基因型都是DdEe,则孩子正常的概率为9/16,耳聋的概率为7/16;基因型为DDee、ddEE的耳聋夫妇可以生出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3.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现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AA∶Aa=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深绿色∶浅绿色=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答案:C 解析:理论上浅绿色杂合子自交后代AA∶Aa∶aa=1∶2∶1,由于aa个体死亡,所以后代AA∶Aa=1∶2,浅绿色(Aa)和深绿色(AA)植株杂交,后代AA∶Aa=1∶1;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2n+1);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aa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降低,A的基因频率升高。
4.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答案:D
5.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
B.①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
C.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四个图分别是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③有丝分裂的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中;图①中DNA∶染色体=1∶1;细胞①③的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细胞②④的子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此个体为雄性,所以④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6.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的产量。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茎叶夹角是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茎叶夹角由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且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茎叶夹角度数减小y。不考虑环境因素,现要通过自交培育最适合密植的植株,则适合做亲本的植株中茎叶夹角最大为( )
A.x-y B.x-2y
C.x-3y D.x-4y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难度中等。茎叶夹角度数最大(即为x)最有利于植物接受光照,因此,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是最适合密植的植株,而要通过自交获得aabbcc的植株,需要利用AaBbCc的植株自交,该植株含有3个显性基因,因此,该植株的茎叶夹角度数为x-3y。
7.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统计数据的柱状图,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 )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B、C、D分别代表分裂间期DNA还没有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8.对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A 解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亲代和子代都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纯合子)。
9.性梳是雄果蝇特有的第二性征,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前足的第一个跗节上。在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其身体左侧无性梳,而身体右侧有性梳。研究发现该“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 )
A.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B.原始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
C.体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D.原始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中
答案:A 解析:果蝇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发育来的。若染色体的变异发生在上一代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则该果蝇身体左侧与右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应相同。
10.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答案:D 解析:在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了问题;所作出的假说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会进入不同配子,并在受精时随机结合;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正确与否,设计了测交实验。
11.孟德尔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⑥先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孟德尔通过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等,成功地揭示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2.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A.0、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答案:A 解析:设色盲基因为b,依题意,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则他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Ⅰ3,Ⅰ3的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Ⅱ4不携带d基因,则她的基因型为1/2DDXBXB和1/2DDXBXb,Ⅱ3的基因型为DdXBY,Ⅱ4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耳聋的可能性为0,色盲的可能性为1/2×1/2=1/4,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是0。
13.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答案:D 解析: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因为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由于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显性亲本不一定作父本,隐性亲本不一定作母本。
14.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差别主要是在形成卵细胞两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开都是不均等的,最终导致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这样使卵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内贮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而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变形,使精子变小,有长的尾部,便于运动。
15.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难度中等。根据杂交B黄色×黄色,后代中出现了灰色的个体,说明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则杂交A中的两亲本均为纯合子;杂交B中的两亲本均为杂合子,后代中黄色个体∶灰色个体=2∶1,说明后代中黄色纯合子不存在,黄色个体全为杂合子。
16.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D 解析: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2/4×2/4×(1/4+1/4)×(1/4+1/4)=1/64,C错;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D正确。
17.与家兔毛型有关的有两对基因(A、a与B、b),其中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用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2,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一定发生了自由组合
C.若要从F2中筛选出双隐性的力克斯毛型兔,可用F2中的力克斯毛型兔分别与亲本杂交
D.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力克斯毛型兔中杂合子占4/7
答案:B
18.上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三种可能性
C.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答案:D
19.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父母表现型正常,生下3胞胎,其中只有1个孩子患色盲,有2个孩子为同卵双胞胎。3个孩子的性别可能是( )
①2女1男 ②全是女孩或2男1女 ③全是男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父母表现型正常却生出了色盲患者,可推出父母基因型为XBY×XBXb,而且色盲患者为男孩(XbY),另外两个正常孩子为同卵双胞胎,可能都是男孩(XBY),也可能都是女孩(XBXB或XBXb)。
20.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16
B.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至少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ABC 解析:甲图中自交产生后代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乙图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丙图所示家系中所患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丁图个体至少形成的4种配子是AXW、aXW、AY、aY。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的②为________数目变化;b阶段为________分裂过程;c阶段中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________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________段,C对应图甲中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1)染色体 减数 受精作用 (2)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GH CD和MN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规律。(1)由图甲曲线特征可直接判断出a、b、c分别代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加倍一次,减半一次)的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加倍一次,减半两次)的变化、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2)图乙中D的细胞质分配均等,且着丝点断裂之前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故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3)图乙中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上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甲中GH段;C为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的CD和MN段。
22.(14分)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_B_)、粉花(A_bb)和白花(aaB_或aabb)。如下表所示为某校的同学们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
宽叶
粉花
宽叶
白花
宽叶
紫花
窄叶
粉花
窄叶
白花
窄叶
甲
紫花宽
叶×紫
花窄叶
9/32
3/32
4/32
9/32
3/32
4/32
乙
紫花宽
叶×白
花宽叶
9/16
3/16
0
3/16
1/16
0
丙
粉花宽
叶×粉
花窄叶
0
3/8
1/8
0
3/8
1/8
(1)根据上表中________杂交组合,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写出甲、乙两个杂交组合中亲本紫花宽叶植株的基因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乙组产生的F1中全部紫花植株自交,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某实验田有一白花植株,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纯合个体与之杂交。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
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杂交后代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乙 窄叶 (2)AaBbDd AABbDd (3)9 1/8 (4)粉花 ①aaBB ②aaBb ③全开粉花 aabb
23.(12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
(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若干,你能否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答案:(1)BXF、bY或bXF、BY (2)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与性别相关;因为子代雄果蝇中有直毛和分叉毛,所以基因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3)1/3 1∶5 (4)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的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的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4.(14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DNA经限制酶MspⅠ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Ⅰ1、Ⅱ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
(2)依据cDNA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1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若Ⅱ2和Ⅱ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________倍。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2和Ⅱ3色觉正常,Ⅲ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Ⅱ2和Ⅱ3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PKU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bY 1/3 360
解析:(1)由正常亲代Ⅰ1和Ⅰ2生了患病女儿Ⅱ1可推知PKU(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Ⅱ1的基因型为aa。(2)Ⅱ1的基因型为aa,并结合电泳后的杂交结果可知,a基因片段为19 kb的那条杂交条带,A基因片段为23 kb的那条杂交条带,Ⅱ2、Ⅱ3、Ⅲ1均具有两条杂交条带,所以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由题意可知,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出现的概率为1/70。Ⅲ1(Aa)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后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70×1/4)=279/280。(3)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正常孩子中基因型是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70×1/4=1/420。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70×1/70×1/4=1/19 600。所以Ⅱ2和Ⅱ3所生的正常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所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所生患病孩子的46.67倍(1/420÷1/19 600=19 600/420≈46.67)。(4)对于红绿色盲症来说,由色觉正常的Ⅱ2和Ⅱ3生了患病的Ⅲ1可知,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Ⅲ1的基因型为XbY。上面已推知Ⅲ1与PKU相关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AaXbY。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女孩,针对红绿色盲症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这个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XBY)婚配,生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2×1/4=1/8。上面已经推出Ⅱ2和Ⅱ3所生不患PKU的正常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70×1/4=1/420。所以,Ⅱ2和Ⅱ3所生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两病皆患孩子的概率为1/8×1/420=1/3 360。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