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资料仅供参考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倪)一、 解释概念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其中,“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2、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3、 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
2、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中国大致分为三个能级:(1)舍友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能性为主的专科院校。从行政隶属关系来看,又分为教育部直属院校、其它国家部委所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三个层次。4、 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她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地区结构。既涉及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比较,各自优势、特长等问题 ,又涉及它们的规模、科类、形式与层次等问题。中国高校分为三类:一类面向本省、市、自治区,一类面向大协作区,一类面向全国。5、 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指
3、高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6、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和社会功能。7、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学校应该或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8、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国高教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
4、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10、 中国的教育方针中国的教育方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并汲取了几十年教育实践中正反两方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1、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12、
5、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13、 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14、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英才教育论的目标是培养精英人才,即具有突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方面或多方面做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的人。英才教育论主张国家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经过对智力、品行等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教育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15、 大众教育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大
6、众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个行业的人才。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经过率极低。16、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相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管理体制,指国家在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微观管理体制,一般
7、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食物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和细胞。(高校内部管理)17、 高等学校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高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18、 学位制度既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经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19、 高等学校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
8、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的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她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她们不但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还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20、 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经过终生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1、 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该等学校或科研院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22、 课程狭义的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
9、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是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23、 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24、 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25、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10、等活动形式。高校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基本形式有课程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26、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这种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要以评估为前提)27、 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经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的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28、 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
11、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二、 简答题1、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中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于发展过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兴办为主。(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于论理教育。(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互动的论辩是常见的方法。(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1)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将其
12、分为高等教育活动(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指与社会其它事业相区别的事业,一般包括高教目标、高教规模、高教结构、高教制度、高教管理等)、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三者分别属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3、 高等教育的功能及其具体表现?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
13、用,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可分为(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其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1)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高等教育学的经济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
14、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而这种功能的具备,才得以使人类的精神不断延续下去。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是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是实现学校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4、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是:(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于其它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中国当前高校注重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较全面的素质的同时,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15、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发展科学。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3)社会服务。以上两种职能从广义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校还经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装备服务等。意义:有助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有助于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加速科研成果向产品和商品的转化。三者关系: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
16、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前两种职能的延伸。5、 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职能。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6、 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2)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作用;(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性(2)高等教育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具有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具有评价作用7、 马克思
17、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1)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能够经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2)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的、历史的、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8、 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教学、科研、实践”都是教育活动范畴,都能够视为实现高教目的的途径。(2)从教育活动的实施的方式看,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视为实现高教目的的基本途径,更有利于问题的展开分析。9、 高校学制的三个基本依据 受社会生产力
18、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受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10、 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1)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2)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改进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3)进一步调整改进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4)加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注重发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11、 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第一,进一步保证和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逐步尝试招生权力的下放。
19、第二,高考制度的改革应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步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高考内容和形式在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有助于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第三,高等教育使高等学校培养方式也体现了多样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环。第四,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并经过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制度,保证其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12、 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年中的佼佼者(2)具有合法权益的受教育者(3)培养中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13、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专业培养目标包括
20、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1)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2)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3)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高校也有差异。4)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14、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专业建设主要指专业内涵建设,它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使之更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4)
21、专业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环境;(5)专业管理的建设,提高管理质量。15、 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以下几类课程的组合关系。(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16、 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和基本任务是什么。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2)教学时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基本任务:(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进知识结构;(2)提高智力体制,培养实际能力
22、,增长创新才能;(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17、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点?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有:1)课堂教学。是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2)实验课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运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3)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指各种技术科学专业毕业生参与
23、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以工程机械、工程结构、工程规划等工程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1)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2)以现实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3)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活动以自发为主,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活动也带有特定的教育目的;(4)能和其它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18、 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在吸引前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如下:(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学生,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24、、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经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双边共同活动,教师是使教学有效进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主要保证,而学生则是决定教学能否收到实效的根本,因而,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
25、合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共同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必要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地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使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经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一原则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的规律的反映。(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地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地能力。这一原则,既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特点地体现,也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作用关系地反映。以上各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
26、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它们是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所必须遵循的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各项原则,发挥原则的整体作用,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工作推向前进。19、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校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编制课表、建立健全教务规章、建立和管好教学档案等教学管理工作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是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对学校各层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环节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批改、考试与学业成绩评定,以及课外学习活动、社
27、会实践等;(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过程;(4)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5)教学运作配套系统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等。20、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有哪些内容和方式。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术职务、职业技能(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学术水平)、位于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
28、评价(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是多样的,不但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还涉及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的评价等方面。在评价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使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富有成效。21、 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有哪些。“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
29、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具体的讲:将建设七大系统:即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22、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的条件。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5)合理的高校科研
30、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研原则中的某项原则的理解及贯彻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原则就是根据高校的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抽象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科研与教学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结合的原则;(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理解和全面坚持这些原则,对优质高效的完成科研任务与加速高校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24、 高等
31、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什么。(1)政治体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用:一是政治改革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二是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2)政策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一是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二是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三、 论述题1、 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习高等教育学的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意义,
32、(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利于神话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着力于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4)要着眼于高教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2、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无论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是居于中心地位的。(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33、。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这既是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4)国际合作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崭新职能。不同高校的重点不同,但培养人才必须。3、 谈谈你对高教“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是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
34、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及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4、 论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制约因素及现实选择?(1)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2)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3)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现实选择: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5、 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内涵及中国的现实选择。(1)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其四,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教多样化。(3)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是大
35、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6、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就当前中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2)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3)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4)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趋同和模仿显现也十分严重。围绕这些问题,今后中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第一,扩大高等学校改革的自
36、主权和自由度,强调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个性化改革。第二,调整院系结构,吧内部管理的重心放在院(系)一级。第三,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用人机制和制度。第四,转变管理模式,依靠教授办学。第五,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激励机制。第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7、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任何劳动都有自身的特点,座位高等学校的教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1)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是指教师教学生是毫无保留的、不求回报的,而且以学生超过教师为荣。示范性:是指在社会领域、
37、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身的意识中,作为教师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应成为表率;迟效性和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人的周期长,不如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见效快。(2)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和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点相联系的。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知道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与两个方面学科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联系最为紧密。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对象,其能动性和互动性更强。导致了劳动观念的平等性和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其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劳动地点没有校内
38、外的明确划分。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深化师生感情,又有利于提高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8、 结合教师队伍群体和个体的素质要求说明如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众的科研能力。整体素质要求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要合理。要提高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应做到: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提倡奉献和给予回报相统一。要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做到: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规范控制与教师资
39、源开发相结合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9、 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邓小平倡导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这正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教学相长,双方互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人的智慧的资源。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一是在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主动性明显增加;二是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时应注意: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大学生处于从青年向成年过渡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强制手段和“师道尊严”的观念只会
40、成为良好师生关系的羁绊。高校良好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但要靠自身知识优势和教师权威,更主要是靠责任心和义务感来维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师生平等,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然而当前高校师生间缺少交流,远未达到对社会角色的认同、对角色规范的共识,使两者关系趋于表层化,缺少深层的心灵交流,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助精神。因而加强高校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拓展交往渠道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显得极为重要。3)重新
41、审视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这要求高校建立教师知识更新体制,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育人方法,并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从而树立高校教师的权威。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信任学生,采取正确的指导措施,以换来学生的积极响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才有可能。10、 什么叫专业特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如何办好特色专业。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
42、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上。要办好特色专业,从构成要素看,要做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 从培养方式看,要做到: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条件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1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主要经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教学质量、科研成
43、果并体现。作为教师群体,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很有后劲的学术梯队。(2)教学内容建设。一是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不思改进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3)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各课程组、教研室、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推进共享则突破学校范围,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4)教材建设。其中编写是前提,选择是关键,使用是目的。(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学校建立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教学管理部门建立
44、健全监督、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要建立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等制度。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要想使自己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首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做到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引进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她们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我所教授的须注意详略有异、进度快慢的差别。信息技术。12、 结合实际谈谈高等
45、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具体表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更多的国家化课程;更多采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认证与国际接轨,包括国际学分的互认等;新的教学方法很快会在全球内得到选用;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国际性成分增加,等等。(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趋向综合化;科学研究上的综合化等方面。(3)高等学校教学趋向个性化。表现在许多学校都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趋向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即保证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够跨学科选课;能够允许一个学生在这所学校学习一两年,然后到另一所学校学习一两年等
46、。(5)倡导自主性学习。学生有自己学习的选择权,有决定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力。(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在教学观念方面,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的重组,而是知识的建构;改变传统的高等学校批量生产产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确定性的知识,告诉学生知识是完整的体系,又要教会她们看到知识的不确定性,诱导她们去探索,去思考。(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即将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13、 你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教师要坚持走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道路。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47、1)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经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的人才资源。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要求,认真钻眼教材,精心组织教学;(2)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学研究探索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经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 (3)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作到两者兼顾。(4)我们高校教师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中,应当采用“以教兴科、以科兴教、科教结合、振兴国家”的发展战略,从指导思想、确定方向、选择课题到组织实施,都要坚持走科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道路。14、 试述大学
48、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重要的途径。意义:不但能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途径:(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2)师生合作进行科研指导(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4)结合学生的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5)建立相应的优惠政策、奖励制度。15、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1)高等教育国际化:所谓的高教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2)高等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为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3)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4)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和教育实践活动,强调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应面向社会大众,强调为更多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5)高等教育终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