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2 7卷 第 1 期 2 0 1 0年 3月 建筑科 学与 J o u r n a 1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工程 学报 a n d Ci v i 1 En g i n e e r i n g Vo 1 . 27 NO. 1 M a r . 2 01 O 文 章 编 号 : 1 6 7 3 — 2 0 4 9 ( 2 0 1 0 ) 0 1 — 0 0 9 7 — 0 5 0 新型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 张兴虎 , 徐 靖 , 姜维 山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5 ) 摘 要 : 提 出了一 种新 型钢一 混 凝 土组合 梁 , 即取 消传 统 钢一 混 凝 土 组合 梁钢 部 件 的 上翼 缘 , 在 腹 板 上 开 洞 , 并在 混凝 土翼板 中布置 蛇形钢 筋 ; 对 3根 不 同剪 跨 比 的新 型 钢一 混凝 土组 合 梁 的抗 剪性 能进 行 了试验研 究 , 并与 1根普 通栓 钉组 合 梁进 行 了对 比 ; 分析 了剪跨 比 对新 型 钢一 混凝 土组 合 梁 的破 坏 形 态、 变形 能力及 抗剪 承载 力的 影响 , 并对 新型 组合 梁 的破 坏 机 理和 受力 特 点进 行 了详 细 阐述 。 结果 表 明 : 新型 钢一 混凝 土组合 梁相 对 于栓钉 组合 梁具 有较 高的抗 剪 承载 力和 变形 能力 。 关键 词 : 新 型钢一 混凝 土组合 梁 ; 剪跨 比; 抗剪 性能 ; 承载 力 ; 栓 钉组 合 梁 中图分类 号 : TU3 9 2 . 1 文献 标志码 : A Ex p e r i m e n t o n S he a r Re s i s t a nc e Be h a v i o r o f Ne w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o m p o s i t e Be a ms Z HANG Xi n g — h u,XU J i n g,J I ANG W e i — s h a n ( S c h o o l o f Ci v i l En g i n e e r i n g,X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Xi ’ a n 7 1 0 0 5 5,S h a a n x i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 ne w s t e e l — c o nc r e t e c o mpo s i t e be a m wa s pr o po s e d. The up pe r f l a n ge o f s t e e l p a r t s wa s c a nc e l e d,a nd t h e we b wi t h o pe ni n g wa s d e s i gn e d,a n d a l s o s e r p e n t i ne s t e e l b a r s i n c on c r e t e f l a n ge we r e l a i d ou t . Thr e e s t e e l — c on c r e t e c o mpo s i t e b e a m s wi t h d i f f e r e nt s h e a r s pa n r a t i os we r e t e s t e d t o i n ve s t i g a t e t h e i r s he a r r e s i s t a n c e be h a v i or s ,a nd t he t e s t r e s ul t s we r e c o m p a r e d wi t h on e or d i n a r y s t ud c o mpo s i t e be a m s . The i n f l ue nc e s o f s h e a r s p a n r a t i o s o n t he f a i l ur e mo de, di s t or t i on c a pa c i t y a nd s he a r c a p a c i t y o f ne w s t e e l — c o nc r e t e c omp os i t e b e a ms we r e a na l y z e d,t he n t he f a i l u r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f or c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e t a i l .The r e s ul t s s h ow t ha t t he s he a r c a pa c i t y a nd d i s t o r t i o n c a pa c i t y o f ne w s t e e l — c o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b e a ms a r e s u pe r i or t o o r d i n a r y s t ud c o m p os i t e b e a ms . Ke y wo r d s:n e w s t e e l — c on c r e t e c o m p o s i t e be a m ;s he a r s p a n r a t i o;s he a r r e s i s t a nc e be ha v i o r ;be a r — i n g c a pa c i t y:s t u d c ompo s i t e be a m 引 目 钢 一 混 凝土 组合 梁 结 构 是 由混 凝 土 翼 板 与 钢 梁 通过剪 力连 接件组 合成 整体 而共 同工作 的一 种梁 结 构。组合梁充分利用了钢材和混凝土各 自的材料性 能, 具有承载力高、 延性好 、 刚度大、 抗冲击 、 抗疲劳 性能好 、 构件 截 面 尺 寸小 及 自重 轻 等 优 点 , 其 受 力优 势 主要体 现在 组 合 作用 上 , 组 合作 用 的大 小 是 由组合 梁 中 的关 键构 件—— 剪 力连 接件 决定 的 。 本文中的新 型钢一 混凝 土组合梁实 际上就是一 种 新型 剪 力连 接 件—— P B L剪力 键 ] , P B L剪力 键 的基本 形式 是在 钢 板 上 开孔 后 浇 注 混 凝 土 , 利 用穿 过 孑 L 中 的混 凝土 榫 来抵 抗 剪 力 流 , 若 在 钢 板 孔 中穿 受 力钢 筋 可 以进 一步 提高 其承 载力 。由组 合 梁的受 收稿 日期 : 2 0 0 9 — 1 1 - 2 0 作者简介 : 张兴虎( 1 9 5 6) , 男 , 陕西凤翔人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E — ma i l : z h a n g x h s h ~ r @x a u a t . e d u . c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9 8 建筑科 学与 工程 学报 2 0 1 0血 力特点可知 : 传统组合梁钢梁上翼缘 的主要作用是 提供施工时的稳定并为剪力连接件提供安装位 置; 而在 正 常工作 时 由于组合 梁 中性轴 与钢梁上 翼缘 很 接近, 钢梁上翼缘对组合截面的纵 向强度和刚度作 用很小。本文中综合考虑了多种影 响因素 , 取消了 钢梁 的上 翼缘 , 腹板加 高直 接伸 至混凝 土翼板 中, 并 在 伸入混 凝土 翼板 的腹 板部 分 开 圆孔 , 插 入 贯 通 钢 筋 , 在 圆孔 上方 布置蛇 形钢 筋 , 蛇 形钢筋 的构 造和施 焊要求与普通弯筋连接件类似 , 只是其弯起段长度 较小 。蛇形钢筋的布置可减小应力集 中, 增强连接 的可 靠性 , 扩 大混 凝土 的受力 范 围 。 1 试 验 概 况 1 . 1试件 设计 与制作 设 计 了 3根 新 型 钢一 混 凝 土 组 合 梁 , 编 号 为 S C B 一 2 ~ S C B - 4 , 同 时 还 设 计 了 1根 普 通 栓 钉 组 合 梁 , 编 号为 S C B 一 1 。各试 验梁 的截 面尺 寸相 同 , 新 型 钢一 混 凝土 组合 梁 的变 化 参 数 为 剪 跨 比。组 合 梁 截 面高 度 h为 2 5 0 mm, 其他设 计参 数见 表 1 。 表 1试验梁设计参数 Ta b. 1 De s i g n Par a m e t e r s o f Te s t Be a m s 试 验梁编号 b e / mm h f / ram 6 / N l m L/ mr i1 S C 1 2 . O 5 0 0 1 O 0 5 O O 1 0 O O 2 O O O S CB. 2 1 . 5 5 O O 1 0 O 3 7 5 l 25 O 2 O O O S CB. 3 2 . O 5 O 0 1 O 0 5 O O 1 OO O 2 0 0 0 S CB 4 2 . 5 5 0 O 1 O O 6 2 5 7 5 0 2 0 O 0 注 : 为 剪 跨 比 ; b 为 混 凝 土 翼 板 宽 度 ; h f为 混 凝 土 翼 板 厚 度 ; n 为剪跨段长度 ; b 为纯弯段长度; L为组合梁净跨 。 试验梁 的基 本构 造 : } 昆 凝 土 强度 等级 为 C 3 o , 钢 梁均 为 Q2 3 5钢板 焊接 而 成 , 翼 缘 宽 度 为 1 5 0 mm, 厚度 为 8 mm, 腹 板厚度 为 5 mm。试 验梁 S C B 一 1为 工字 型截 面 , 试 验梁 S C B - 2 ~S C B 4为倒 T 型截 面 。 纵 向分 布 的钢 筋 和 箍 筋 分 别 为 0 1 0和 06盘 条 钢 筋 。试验 梁 S C B 一 1按完 全 抗 剪连 接 设计 , 栓 钉 双排 布置 , 横 向间距 取 1 0 0 mm, 共 2 8个 , 弯剪 段 间距 为 1 2 5 mm, 纯弯 段 问距 为 2 0 0 mm。试 验 梁 S C B 一 2 ~ S C B 一 4的钢构件见图 1 , 开孔板孔径为 3 0 r f l m, 蛇形 钢筋 、 贯通 钢筋 均为 O 1 6 , 蛇 形 钢筋两 面对 焊 。本文 中笔 者 主要 研究 组 合梁 的抗 剪 性 能 , 剪跨 段 箍 筋 间 距取 1 0 0 mm, 纯弯段 箍筋 间距 取 5 0 mm。试 验梁 截 面见 图 2 。 1 . 2 加 载方 式及测试 方 案 1 . 2 . 1 加 载 方式 使用 5 0 0 0 k N压力试验机和荷载分配梁系统, 通 过分 配梁 对梁跨 施 加 两 点对 称 集 中荷 载 , 以便 在 图 1 新 型试 验 梁 的钢 构 件 Fi g. 1 S t e e l M e mb e r s o f Ne w Te s t Be a ms 5 00 f a 1 试 验 梁S C B 一 1 5 0 1) f ’ 星 T . ’ 1 I L n i . J 4 】 O l I 9t l l 5 ; f b ) 试验 梁S CB一 2 ~S CB一 4 哥 图 2试 验 梁 截 面 ( 单 位 : mm) F i g . 2 S e c t i o n s o f T e s t B e a ms( Un i t : mm) 跨 中形 成纯 弯段 。荷 载 数值 由试 验 机读 出 , 每 级荷 载为 预估 极 限 承 载 力 的 1 0 , 当达 到 屈 服 荷 载 的 8 O 之 后 , 减 小每 级荷载 的 大小 。试 验 加载 见 图 3 , 其 中 , P 为荷 载 。 1 . 2 . 2 测试 内容及 方 法 试验测试 内容包括 : 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 中挠度 , 试 验梁跨 中钢 梁腹板 、 翼缘 和混凝 土翼板 在 各级荷载下的应变。图 4为典 型测点布置 , 其 中截 面 2 - 2为加 载点 截 面 , 截 面 3 - 3为 跨 中截 面 。在 梁 跨 的下 翼缘 底部 布 置百 分 表 , 测 量在 荷 载 作用 下试 验梁 的跨 中挠度 , 百分 表 的读数 通过 T DS - 6 0 2型数 据 自动记录仪采集 。试验梁不同材料位置的应变测 量采用 的应 变片种 类 不 同 , 钢 梁翼 缘 和 纯 弯段 腹板 的应 变测 点采 用 电阻 应 变片 , 混凝 土 测点 采 用 混凝 土电阻应 变 片 , 应变 片读 数均 通 过 T D S - 6 0 2型 数据 T 土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张兴 虎 , 等 : 新 型钢一 混凝 土组 合 梁抗剪 性 能试验 9 9 6 2 30 0 r a ) 加载 示 意 ( b ) 加载 现 场 图 3试 验 加 载 ( 单 位 : mm) F i g . 3 T e s t L o a d i n g( Un i t : mm) ( 由里 向外) Pl一( 由里 向外) r : H1 ~ H 3 \l I 2 H 4 ~ H 6 J3 H 1 0 一 墨 I H l l 一 墨 0 7 一曼 J 00 98二 墨 ( 由里 向外) / I 2( E h里 向外) 1 0 1 2 L P _ 1 3~1 5 L K_ r a ) 侧 面 图 4 典 型 测 点 布 置 ( 单 位 : mm) F i g . 4 L a y o u t o f T y p i c a l Me a s u r i n g P o i n t s( Un i t : ram) 自动记 录仪 采 集 ( HJ ~ H6 、 H1 0 、 HI 1为 混 凝 土 翼 板应变 测点 编号 ; 0 7 ~1 5为钢 梁应 变测点 编号 ) 。 2 试 验现 象对 比及结果分析 2 . 1 试 验现 象对 比 试验均 采用 分级连 续 加载 , 荷载 每级 为 2 0 k N。 由于 剪跨 比和构 造 的 不 同 , 4根 试验 梁 表现 出不 同 的破坏 形态 , 见 图 5 。 试 验梁 S C B 1 : 当加 载 至 1 6 0 k N 时 , 加 载 处 侧 面首先 出现细 小裂 缝 , 随后 裂 缝 斜 向发 展 并 向板 底 延伸 ; 当加 载 至 4 0 0 k N 时 , 一 端 端 部 有 明显 滑 移 ; 当加 载至 4 2 0 k N 时 , 顶 面开 始 出现 细小 纵 向裂 缝 , ( a ) 试验 梁S CB- 1 f b ) 试 验 梁S CB一 2 f c ) 试 验 梁S CB. 3 ( d ) 试 验 粱 S CB- 4 图 5试 验 梁 的 破 坏 形 态 Fi g . 5 Fai l u r e M o de s o f Te s t Be a m s 均 匀分 布 , 间距 5 ~7 mm, 主要 沿栓 钉 纵 轴线 形 成 ; 当加载 至 4 5 0 k N 时 , 顶 面继 续 出现新 裂缝 , 原有 裂 缝延 伸并 增 大 , 加 载点 处底 面裂缝 斜 向延伸 并增 大 , 并 向支 座 处 发 展 , 跨 中 挠 度 显 著 增 加 ; 当加 载 至 4 5 9 k N时 , 荷 载 开 始 下 降 , 持 荷 , 裂缝 继 续 发 展 , 顶 面裂缝 继续 增加 , 试 验 梁 破 坏 , 停 止 加 载 , 最 终极 限 荷 载 为 4 5 9 k N。 试 验梁 S C B 一 2 ~ S C B 一 4 : 当加 载至 1 2 0 4 1 6 0 k N 时 , 加载 处侧 面 出现微 裂缝 ; 当加 载 至 2 2 0 ~2 6 0 k N 时 , 两端顶面出现纵向裂缝并 向端部延伸 , 侧面裂缝 发展 缓慢 ; 当 加 载 至 3 0 0 ~ 4 4 0 k N 时 , 两端 顶 面 开 始 出现斜裂缝 , 大体与板纵 向成 4 5 。 , 继续加载 , 两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0 0 建筑科 学与 工程 学报 2 0 1 0年 端顶面出现新的斜裂缝 , 大致对称出现, 且顶面继续 出现新裂缝。试验梁 S C B - 2 、 S C B - 3达到极 限破坏 荷载时 , 在一端加载处首先斜向劈裂破坏 , 底面裂缝 发展较宽并斜向延伸 , 梁的挠度发展很明显 , 其最终 极限破坏荷载分别为 5 2 2 、 5 3 9 k N。试验粱 S C B 一 4 达到极限破坏荷载时 , 发现其外观弯曲形状很明显 , 跨中侧面出现数条明显裂缝 , 加载点处 内侧顶面混 凝土压坏 , 钢梁屈服 , 梁挠度变化很快, 劈裂声不断 , 裂缝发展较快 , 其最终极限破坏荷载为 4 4 6 k N。 对 比发 现 , 试 验 梁 S C B - 1 顶 面 裂缝 发 展 主要 在 剪跨段沿栓钉纵轴形成 3条大致 平行的纵向裂缝, 跨 中纯弯段较完整 。试验梁 S C B - 2 S C B - 4顶面形 成 1 条纵向裂缝 , 基本贯通, 大致与伸入混凝土 内部 腹板方向相同, 与纵向裂缝大约成 4 5 。 方 向( 即混凝 土内部蛇形钢筋方向) 出现斜 向裂缝 , 斜向裂缝基本 对称出现在纵向裂缝两侧 , 裂缝都是从侧面开始 , 然 后 向板底、 端部斜向发展 , 最终破坏 。试验粱 S C B 一 4 纯弯段侧面出现数条裂缝 , 裂缝发展充分 , 最终发生 弯 曲破 坏 。 2 . 2试验 结果 分析 各试验梁实测结果见表 2 。 表 2试验梁 实测 结果 Ta b . 2 M e a s u r e d Re s u l t s of Te s t Be a ms 试验梁编号 P / k N M / ( k N m) 破坏形态 S C B 1 2 . 0 4 5 9 1 1 4 . 8 剪压 、 斜拉 S C B— Z 1 . 5 5 3 3 9 9 . 9 剪压 、 斜拉 S C B 一 3 2 . O 5 3 O 1 3 2 . 5 剪压 、 斜拉 S C B 一 4 2 . 5 4 4 6 l 3 9 . 4 弯曲 注 : P 为 极 限 承 载 力 ; _!Ⅵu为 极 限 弯 矩 。 2 . 2 . 1 平截 面假 定的验证 试 验梁 纯弯段 正截 面应 变分 布如 图 6所示 。由 图 6可 以看 出 : 试 验 梁 S C B - 1 ~ S C B 一 4跨 中截 面沿 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近似符合平截面假定。 2 . 2 . 2 跨 中测点 的应 变与挠 度 各试验梁跨 中截面的荷载一 应变曲线及荷载一 挠 度 曲线 如 图 7所 示 。由 图 7 ( c ) 可 以看 出 : 试 验 梁 S C B 一 3比试 验梁 S C B - 1的承 载力 提 高 了约 1 5 , 试 件梁 S C B - 3的变 形能 力 优 于试 验 梁 S C B - 1 , 破 坏形 态都 为剪切 破坏 。由图 7 ( a ) 可 以看 出 : 试 验梁 S C B 一 3较试 验梁 S C B _ 1的 塑性 性 能 发 展 充 分 , 出现 了较 长 的流幅 。 由图 7还可以看 出: 当 ≤2 . 0时, 试验梁主要 发生剪切为主的破坏 , 承载力达最大值后下降的比 较快 ; 当 一2 . 5时 , 试验梁发生弯曲为主的破坏, 故 目 目 { 喧 0 2 4 应 变, l 0 ( a ) 试 验 粱S C B - 1 0 . 5 2 . 5 应变/ l O ( b ) 试验 粱S C B - 2 应变, 1 0 ( c ) 试 验粱S CB. 3 — 2 U Z 4 应变/ l O ( d ) 试 验 梁S C B一 4 图 6 试验梁跨 中截面沿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 Fi g . 6 St r a i n Di s t r i b ut i o ns Al o ng M i d - s pa n Se c t i o n De pt h o f Te s t Be a ms 承载力 下 降得 比较平缓 。试验 梁 的承载力 和变形能 力基本 随剪跨 比的增大 而减小 。 2 . 3受 力机理 分析 新型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传力 时由混凝土翼板传 给蛇形钢筋 , 蛇形钢筋通过焊缝传给钢梁腹板。蛇 形钢筋在混凝土翼板中分布面积较广, 受力均匀, 而 且伸入混凝土翼板中的钢腹板部分 也参与抗 压工 作 , 贯通钢筋和混凝土榫的销栓作用 , 提供了钢与混 凝土形成组合结构所需要 的水平纵向抗剪作用和竖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期 张兴 虎 , 等 : 新 型钢一 混凝 土组 合 梁抗 剪性 能试验 1 O 1 应变/ 1 0 ( a ) 钢梁 下 翼缘 的荷 载. 应 变 曲线 应变/ 1 0 ( b ) 混凝土翼板的荷载一 应变曲线 挠度/ mm f c ) 试 验梁 的 荷载一 挠度 曲线 图 7试 验 梁 的试 验 曲线 Fi g .7 Te s t Cu r v e s o f Te s t Be a ms 向掀起作用 , 加强 了钢梁与混凝土之间的协 同工作 性能。栓钉组合梁传力由混凝土翼板通过栓钉焊缝 传给钢梁翼缘 , 再传给腹板。相对于栓钉组合梁 , 新 型钢一 混凝土 组合 梁 蛇 形 钢 筋 焊 缝 面 积 大 于 栓 钉焊 缝 面积 , 受 力 面积增 大 , 因此传 力更 加合理 。 3 结语 ( 1 ) 新 型 钢一 混 凝 土 组 合 梁 抗 剪 承 载 力 高 , 延 性 较好 , 适用 于跨 度较大 的结 构 。 ( 2 ) 由试 验 梁 S C B - I 、 S C B - 3的 荷 载一 挠 度 曲 线 可以看 出 , 相 同剪跨 比下 试验 梁 S C B 一 3的承载 力 和 延性 均 优于试 验 梁 S C B 一 1 , 说 明这 种 新 型 剪 力 连 接 件能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力 , 具有很广 阔的应 用 前景 。 ( 3 ) 当 ≤2 . 0时 , 试 验 梁 主要 发 生 剪 切 为 主 的 破坏 ; 当 = = = 2 . 5时 , 试验梁发生弯曲为主的破坏 , 其 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基本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 。 ( 4 ) 新型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机制更合理 。 参考 文献 : Re f e r e nc e s: [ 1 3 聂建 国. 钢一 混凝 土组 合梁结 构——试 验 、 理论 与应 用 [ M]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 0 0 5 . NI E J i a n - g u o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o mp o s i t e B e a m S t r u c — t u r e s —T e s t s , Th e o r y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 M] . B e i j i n g : S c i — e nc e Pr e s s, 20 05 . [ 2 ] 宗周红 , 车惠 民. 剪力 连接件静 载和疲劳试验研 究[ J ] . 福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 9 9 9 , 2 7 ( 6 ) : 6 1 — 6 6 . Z 0NG Z h o u — h o n g。 CHE H u i — mi n .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She a r Conn e c t or Un de r St a t i c a nd Fat i gu e Loa d i n g [ J ] . J o u r n a l o f F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1 9 9 9, 2 7 ( 6 ): 6 1 - 6 6 . [ 3 ] 聂建国 , 陈林 , 肖 岩. 钢一 混 凝土组合 梁正弯矩 区截 面的组合抗 剪性 能 [ J ] . 清 华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2 0 0 2 , 4 2 ( 6 ) : 8 3 5 — 8 3 8 . NI E J i a n - g u o。 CHEN L i n , XI AO Ya n . C o mp o s i t e S h e a r Be h a v i o r o f S 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s Un d e r S a g g i n g Mo me n t [ J ] . J o u r n a l o f T s i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2 , 4 2 ( 6 ) : 8 3 5 — 8 3 8 . [ 4 ] 付果 , 赵鸿 铁 , 葛鸿鹏 , 等 . 钢一 混 凝土 组合 梁截 面组 合抗剪性 能的试 验研究 [ J ] . 建筑 结构 , 2 0 0 7 , 3 7 ( 1 0 ) : 66 — 68 . FU Guo,ZH A0 Ho ng — t i e, GE Hong — pe n g,e t a 1 .Ex — p e r i me n t St u dy on Sh e a r Be ha v i o r o f Compo s i t e St e e l — c o n c r e t e B e a ms [ J ] . B u i l d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 2 0 0 7 , 3 7 ( 1 0 ) : 6 6 — 6 8. [ 5 ] 聂金锟 , 韦灼彬 , 张琦 彬. P B L键外包 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 试 验研 究[ J ] . 哈 尔滨 工业 大学 学报 , 2 0 0 9 , 4 1 ( 增 2 ) : 9O 92 . NI E J i n — k u n, WEI Z h u o - b i n, ZHANG Qi — b i n .Ex p e r i — me nt Re s e a r c h o n a Ne w St e e l — — e n c a s e d Con c r e t e Corn— . p o s i t e B e a ms wi t h P B L S h e a r C o n n e c t o r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f Te c h no l o gy,2 00 9, 4 1( S2):9 0 — 9 2. [ 6 ] 朱聘儒. 钢一 混凝土组合梁设计原理[ M] . 2版. 北京 :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6 . ZH U Pi n— r u.The De s i gn Pr i n c i pl e s o f St e e l — c onc r e t e C o mp o s i t e B e a m S t r u c t u r e s [ M] . 2 n d e d . Bei i i n g : C h i n a Ar c h i t e c t u r e & B u i l d i n g P r e s s , 2 0 0 6 . [ 7 ] 胡建华 , 叶梅新 , 黄琼. P B L剪 力连接 件承载 力试验 [ J ] . 中国公路学报 , 2 0 0 6 , 1 9 ( 6 ) : 6 5 — 7 2 . HU J i a n - h u a, YE Me i — x i n,HUANG Qi o n g .Ex p e r i — me n t on Be a r i ng Ca pa c i t y of PBL She a r Co nne c t or s [ J ] . C h i n a J o u r n a l o f Hi g h w a y a n d Tr a n s p o r t , 2 0 0 6 , 1 9 ( 6): 6 5 — 7 2.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