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匈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后坝设计.pdf

上传人:kel****01 文档编号:4419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匈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后坝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匈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后坝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 匈 峡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琨 凝 土 面 板 堆 眉 坝 设 计 张少杰,吕生玺,庞晓岚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在深厚覆盖层上,坝址处为不对称狭窄河谷,岸坡陡峭。在高陡岸 坡处理、深厚覆盖层基础处理、高地震区抗震措施以及高寒、高海拔地区堆石坝施工技术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开挖及基础处理以及坝基深覆盖层处理进行了设计,并对坝体稳定性及应力应变进行了分 析。计算和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其成果满足规范要求。为深厚覆盖层及不对称狭窄河谷上建造高面板堆石坝的一次 成功探索。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设计;九甸峡水利枢纽 Desi gn ofConcreteFaceR∞k句ⅡD amforJi udianxi aW at er pr oject ZhangShaoj i e,LuShengxi ,Pang X i aol an G ansuW ater C ons er vancy and H ydropow erInvest i gat i onandD esi gnInst i t ut e,Lanzhou G ansu 730000) A bstr act:TheC FRDdamofJi udi anxi aW at er Proiectfounds ondeepoverburdenandt hedamsi t el ocat esonas ym m et ri c nal Towval leyw i t h st ee psl opes.A ft eradopt i ng t he st udy r esul t son sl opet reat m ent ,dee poverburdent re at m ent ,ear t hquake- resi stancem easureandCFR Ddamconst ruct i ont echnol ogyi nhi gh-col dandhi gh-al t i t udearea:t heCFR Ddam ,t hedam foundat i onexcava t i onandt re at m entandt he deep or erburdent reat m entw er e desi gned.The dana stabi l it y andt hes tr essand str ainw er eal so num e ri cal l yanalyzed.The si m ul at i onand m oni t ori ngdat aanal ysi s s how st hatt he desi gn m eetst he requi rem e nt s of speci f i cat ions andisasuccessful pract i ces f or const ruct i nghi gh CFR Ddamon deep overburdenand as ym met ri c na rrowvall ey. K eyW ords :facer ockf illdam ;design;Ji udianxiaW aterProj ec 中图分类号:1 V641.43;TV 63( 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59—9342(2010) 11-0060- -04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高 度133nl,为l 级建筑物。500年一遇洪水设计。 5 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 3420m 3,s。校核洪水洪峰流量为4650m 3/s。工程 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烈度为8度,相 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83g。 1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在九甸峡峡谷进口的上 段,此处河床宽40~42m ,靠近左岸分布河床深槽 ( 深54- 56n1) .靠近深槽的岩体边坡近于直立。河 谷两岸不对称.左岸2145m 高程以下自然边坡850 左右,局部为负坡;2145m 高程以上自然边坡为 300-40。。右岸地形坡度为300~45。,2 115m 高程发 育Ⅲ级侵蚀堆积阶地。阶地后缘形成80。以上的岩 墨盛W 越erPow er Vot.36No.1l 石高边坡。 坝址主要由上石炭~下二迭统(C3-P1) 的灰岩和 第四系全新统( Q 4) 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 成。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 =75~95M Pa,岩 石坚硬完整、耐风化,局部地段岩层扭曲较为强烈。 坝址区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为40~50m .最厚 达54- 56m 。可分为三层:①上层为块石碎石土, 成分均为灰岩,块径一般8—20cm 。大者5—8m 。 结构松散,局部架空,无胶结。②中层为块石砂砾 卵石层,块石碎石成分均为灰岩。块径一般为0.5~3 nl ,大者5~8m ,最大达10余m ;卵砾石成分主要 收稿日期:2010-09—15 作者简介:张少杰( 19“一),男。湖北鄂州人。高级工程师.从 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工作. 兰::!要::竺!兰竺:!二!:竺竺:兰:兰竺竺兰!:竺三竺兰二罨二ii:暑瑚 为砂岩、灰岩、石英岩等,整层结构松散,无胶结, ③下层为砂砾卵石层,成分为砂岩、灰岩、石英岩 等,卵石多呈浑圆和次圆状;局部有2~3In的孤块 石分布,无胶结。从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看,该层粗 颗粒居多,平均粒度不均匀系数为13.93。属不良级 配;承载力最小为1.5M Pa,变形模量为70~90M Pa。 2坝轴线的选择和确定 面板堆石坝坝轴线选择时。共对5条坝轴线进 行了布置设计。 ( 1)地形地质条件。比选的5条坝线均位于上 石炭一下二迭系厚层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上,岩层走向 N W 270。~295。.倾N E,倾角300~53。,岩石坚硬完 整,耐风化。从地形地质条件看,由于X号剖面上 游有F,断层的切割,使得F,断层的上游左岸岸坡 陡峻,局部有负坡存在。岸坡的开挖量和坝体填筑 量增大;X号剖面下游,坝体坐落在F7断层的下盘 上,稳定性得到保证;该处河谷狭窄,坝轴线较短, 岸坡开挖量和坝体填筑量相应较少。 ( 2) 工程总体布置。由于坝址区的峡谷长度仅 800m ,进口开阔,出口有两条沟谷切割,如坝轴线 选择偏上,会增加导流洞的长度和费用;如坝轴线 选择偏下。会因下游基坑 面积缩小.而影响下游围 堰的布置。 ( 3)工程投资。5条坝线方案开挖及填筑等工 程量相差不大.主要差别在导流洞长度上。 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设计坝轴线选择了X V— XV 地质勘测剖面线。 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 1) 坝顶细部结构。坝顶高程2206.5m ,坝顶 长度232.0m .坝顶宽度11in,坝顶上游设“L”形 防浪墙,墙底高程2203.0m ,坝顶以上墙高1.2113。 墙体上游面垂直。上游侧底部设有1.1m 宽检修人 行道。底部翼缘与混凝面板相接。坝顶下游侧设 置电缆廊道.用钢筋将其与防浪墙柔性连接。防浪 墙沿坝轴线方向每20m 设伸缩缝一道,以适应温度 应力和不均匀移t 陷。坝体上游坡比为1:1.4,下游坝 坡布置“之”字形马道。马道宽8.Om 。局部坝坡为 l :1.4,平均坝坡为1:I.5。坝坡稳定分析采用简化毕 肖普法,计算参数采用非线性抗剪强度指标。 ( 2) 筑坝材料。①堆石料场位于洮河左岸瓦力 沟与扒泥沟之间,料场岩石裸露,岩性单一,岩石 强度高,耐风化,为厚层灰岩。开采条件优越,运 距较短。厚层灰岩比莺2.72,天然密度为2.69加m3, 饱和吸水率0.22.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78M Pa。孔 隙率1.47:②坝体的主堆石料采用料场爆破开采的 新鲜灰岩料直接上坝;③下游堆石料选用料场弱风 化灰岩和坝区其他建筑物施工开挖料,可利用填筑 料主要有坝体左岸削坡、1号、2号溢洪洞、放空泄 洪排沙洞、发电引水洞、引洮隧洞等扦挖料:④过 渡料采用控制爆破的洞挖料直接上坝;⑤垫层料采 用新鲜灰岩机械扎制,人工砂及部分爆破石渣,筛 分分级后掺配而成。 ( 3) 坝体分区。坝体填筑料分区自上游向下游 依次为:①面板上游面下部土质斜铺盖lA 区。铺 盖的顶高程2130.O OI ll ,由厚3.0m 渐变为5.0 in。 ②盖重保护区1B区。采用建筑物开挖料填筑,顶 高程2130.00m ,顶宽3.0m 。上游坡1:2.5。⑧混 凝土面板(F)。④挚层区(2A )、周边缝处特殊垫 层区( 2B ) 。2A 区垫层料位于面板下部,水平宽度 3.0m ,等宽布置。在垫层底部周边缝处设置特殊垫 层区( 2B),其断面为梯形,最小厚度2.0m ,顶宽 1.0m ,下游坡1:l。⑤过渡层区(3A ) ,过渡料为满 足垫层及主堆石水力过渡而设置,水平宽度5.0m , 等宽布置。⑥主堆石区(3B),是承受水荷载的主 要支撑体,大部分位于坝轴线上游部位。⑦下游堆 石区( 3C) ,位于坝轴线下游,高程2100.0m 以上 部位。⑧下游坝面干砌块石护坡区( 3D ) ,下游坝 面干砌块石护坡。 (4)坝体填料设计。①蛰层区(2A ):采用洞 挖中新鲜、坚硬的厚层灰岩人工轧制掺配而成。最 大粒径为100m nl 。小于5m m 颗粒的含量占35%一 50%.小于0.075m m 颗粒的含量占2%~8%,且级 配连续:设计干密度2.28t /m 3,设计孔隙率16.2%, 渗透系数K =ixl0- 3lO%m /s。特殊垫层料(2B),采 用剔除大于40rain以上颗粒后剩余的垫层料,最大 粒径40rnnl,填筑层厚20cm 。设计干密度2.28t/m 3。 ②过渡层区(3A ):采用新鲜的灰岩爆破料和洞挖 料填筑。级配良好,设计最大粒径300m m ,小于 5n,l /- tl 颗粒含量占11.5%~25.5%。小于0.075m m 颗 粒含量占00/0-2.5%.连续级配。设计干密度2.25t/m3, 设计孔隙率17.3%,水平宽5m 。③主堆石区 ( 3B):采用料场开采的新鲜灰岩填筑。最大粒径为 600l rl m .小于5m m 颗粒的含量占10%。20%,小于 0.075m m 颗粒的含量0%~5%,级配连续。设计孔 隙率19.1%,设计干密度2.2t /m 3。填筑层厚80cm, 采用18t 振动碾碾压6~8遍,洒水量20%。④下游 堆石区(3C) :采用料场开采的弱风化灰岩及其它 建筑物开采的弃料填筑。最大粒径为600m m ,级 配连续.设计孔隙率19.1%,设计干密度2.2t/m3。 填筑层厚80cm 。⑤下游坝面护坡( 3D):采用干砌块 W at er Pow er I/01.36N o.11圈 罨二ii:j盈竺!竺三::::::: 石护坡,考虑抗震因素,设计取护坡水平宽度1.2m 。 粒径大于300m m ,并在下游坡顶范围设置钢筋网。 (5)混凝土面板(F)。①面板厚度:面板最大 厚度t =0.69m 。承受的最大水力梯度为188,面板 顶部厚度0.3m (2203.0m 高程处) ,中间按直线变 化。②面板分缝:河床中央部分。面板压性垂直缝 设有ll 条,缝间距为12.0m ;两岸陡坡段面板受拉 区,设张性垂直缝,缝间距为6.0m ,左岸设4条。 右岸9条,共13条。③面板混凝土:面板混凝土采 用C30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等级W IO ,抗冻等级 F250,面板总面积36200m 2。面板混凝土采用二级 配混凝土。限制粗骨料最大粒径dm ax≤40ITlnl.吸 水率不大于2.0%,含泥量不大于1.0%:细骨料吸 水率不大于3.00%,含泥量不大于2.o%,细度模数在 24以.8。④面板配筋:面板受压区采用单层双向配 筋,配筋率顺坡向为0.4%,水平向为0.35%。钢筋 布置在面板中部;面板受拉区采用单层双向配筋, 配筋率均为0.4%。面板垂直缝、周边缝处需设置边 缘加强钢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 6)趾板。趾板布置为等宽窄趾板“6慨”形 式,厚度为0.8、0.6rt l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 抗渗等级W 8,抗冻等级F250。左右岸并取值为5。 15m ,采用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厚度0.2m 。河 床段平趾板基础直接置于河床深覆盖层上。建基高 程为2073.5Il l ,趾板厚度0.8ITI。宽度6 nl 。河床 截渗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趾板与防渗墙之间采用一 块连接板连接,连接板长度4.0m ,厚度0.8m 。 ( 7) 防渗墙。河床平趾板上游侧采用防渗墙截 渗,墙厚1.2m ,单墙面积约1002m 2。底部最低高 程为2047.0m .墙顶高程为2074.3m ,墙顶长度 47m ,其中顶部2.8m 范围采用现浇C25混凝土, 下部采用机械造孔C25混凝土。墙体上下游侧均配 钢筋网,钢筋直径为西25ri -l m ,间距均为20c:m。 ( 8) 渗控工程。①帷幕灌浆:帷幕灌浆范围为 左岸坝肩沿坝轴线伸入山体水平长200m ,右岸坝 肩伸入山体水平长300113.整个帷幕深度约为坝高 的0.3~1.0倍。最大帷幕深136.2m 。桩号坝横0— 026.66以左和坝横0+287.02以右为单排。其余帷幕 均设两排.主帷幕设于下游,副帷幕深度为主帷幕 深度的2/3,孔间距2.0m ,排距1.5m ,河床防渗 墙处帷幕排距为0.8ITI;防渗帷幕线路总长990I l l, 帷幕钻孔迸尺7245lm 。②固结灌浆:在2134.72 m 高程以下孔深10m ,以上孔深8m 。灌浆孔沿趾 板底部呈梅花形布置,孔排距为3.0m x3.0m 。采用 自上而下孔内阻塞分段灌浆法施工.灌浆压力采用 0.4M Pa,灌浆材料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圈W aterPowerV oL36N o.11 ( 9) 接缝止水。本工程接缝形式共分周边缝、 面板与防浪墙接缝、面板张性垂直缝、面板压性垂 直缝、趾板伸缩缝、防浪墙伸缩缝6种。 4坝基开挖及基础处理 ( 1) 坝基开挖设计。坝轴线上游左右岸坡趾板 线以下分别削成平顺边坡。开挖边坡为1:0.25~1:0.3。 在趾板下游1/3水头( 40m ) 范围内开挖成不陡于1D .5 的坡度。趾板线以上左岸岸坡按l:0.1。右岸岸坡按 l :0.2边坡开挖,20m 高差分级设宽3.0m 马道,并 进行喷锚同坡处理。对水库水位变化区(2166m ) 趾板以上的开挖岸坡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了加固。 设计锚索长30m 。200t 级。间排距为5m x5nl 的 梅花形布置。总根数为23l 根。 ( 2) 坝基处理。趾板基础在两岸置于弱风化基 岩上,凡遇到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局部悬空等, 需彻底开挖后分别采用回填混凝土、底座局部加厚 等措施处理。河床覆盖层下层冲洪积砂砾卵石,属 密实~中等密实状态,可作为坝基保留。设计对坝轴 线以上部分全部挖除至2.073.50In高程,坝轴线以 下部分沿坝基挖至2。083Il l高程。对开挖完成的建 基面,进行强夯处理。然后在河床建基面首先夯填 2m 厚的垫层料,再夯填2rt l厚的过渡料,以保证 河床砂砾石的渗透稳定。 ( 3) 为减小坝体变形梯度。在坝轴线下游延伸 20ITI范围主堆石与岸坡接触部位.设置2.0I T I 宽的 垫层料。然后向坝内设置2m 宽的过渡料区与主堆石 之间衔接.过渡料范围为坝轴线下游80nl 。对靠近岸 坡8rn范围内的主堆石料,剔除30cm 以上的大块石。 加强碾压密实度,保证坝体变形过渡的协调。 5坝基深覆盖层处理 对河床段平趾板设计研究了以下处理方案:① 岩石趾板方案;②碾压混凝土高趾墙方案;③防渗 墙柔性连接方案(单防渗墙和双防渗墙方案);(梦防 渗墙刚性连接方案。 对上述方案进行了比较。综合评价认为,坝基 深覆盖层处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柔性连接方案工期 较短,费用较低,安全可靠;故选择了将河床段平 趾板基础直接置于河床深覆盖层上,建基高程为 2073.50m ,趾板厚度0.8m ,宽度6m ;趾板上游 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截渗、厚度1.2r lr l,采用机械 造孔的坝基覆盖层处理方案。 6坝体稳定分析及应力应变分析 ( 1) 计算案。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要::!三::竺三:竺::二!:竺==竺兰竺竺竺兰竺竺竺三竺兰!E茹i::互团 对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河床平趾板设计的刚性墙 方案和柔性墙方案分别进行了平面和j 维计算分 析。平面应力变形计算中选取的典型断面为包含一 定深度覆盖层的河床断面,计算工况包括竣工期和 蓄水期,分析中模拟了坝体的实际填筑施下步骤和 蓄水过程;三维有限元计算中,沿坝轴线将整个坝 体分成25个横断面,计算中坝体填筑荷载的施加 与施工设计的步骤一致,面板之间的纵缝采用分离 缝的方法处理,面板与趾板间的周边缝采用软单元 模拟。 ( 2) 主要结论。①坝体沉降位移在深槽段偏向 坝体底部,坝体的沉降并不大。②平面计算所得坝 体在蓄水期的累积垂直位移为1.5/1 1左右,面板的 最大挠度为28cm 。三维计算分析所得的蓄水期坝 体最大沉降为1.3m 左右,坝体大、小主应力的最 大值分别在3M Pa和1M Pa左右,面板的最大挠度 在20cm 左右:防渗墙的位移约为1l一25 cm ,压应 力15M Pa左右。③刚性墙和柔性墙方案对坝体的 应力变形影响不大。④在水库蓄水的情况下,面板 的大部分区域呈双向受压的应力状态。沿坝轴线方 向.河床坝段的面板主要承受压应力,两岸坡处的 面板存在拉应力区。相对而言,右岸坡面板的拉应 力区略大。⑤竣工期防渗墙墙体向上游侧的变形并 不大,但蓄水后,墙体向下游变形。相对而育,柔 性墙变形稍大。⑥刚性墙方案的趾板下直接接混凝 土连接梁和双防渗墙,趾板底部变形较小,而面板 受坝体和覆盖层变形的影响,变形相对较大,两者 之间的变形差大于柔性墙方案。⑦柔性墙和刚性墙 方案整体应力变形分布均可满足坝体安全运行的要 求。相对而言,柔性墙方案适应地基变形较好,整 体方案较优。⑧在给定地震作用下,坝体加速度反 应在顺河向最为强烈,在河床中部最大。⑨在给定 地震作用下,坝体堆石最大动剪应力为334.3kPa。 坝体中各单元抗震安全系数均大于l。不会产生动 力剪切破坏。⑩面板地震动应力中,坡向和坝轴向 动应力较大,法向动应力较小。坡向最大动应力出 现在面板中上部,面板坡向最大动压应力为3.21 M Pa,坡向最大动拉应力为3.04M Pa:坝轴向最大 动压应力为2.68M Pa,坝轴向最大动拉应力为2.5l M Pa。迫少地震过程中防渗墙竖向最大动压应力为1.67 M Pa,竖向最大动拉应力为1.55M Pa;防渗墙坝轴 向最大动压应力为1.52M Pa,坝轴向最大动拉应力 为1.46M Pa。嗵≥地震引起的周边缝最大位移为:张 开10.8ITlm 。沉降10.1m i ll 。剪切9.3m m 。地震引 起的垂直缝最大位移为:张开7.5m m ,沉降4.5 m m ,剪切3.7m m 。⑩在给定地震作用下,坝体最 大顺河向残余位移中,向下游最大为20.3em ,向上 游的最大水平残余位移12.4em ;最大坝轴向残余位 移中,右岸10.2cm ,左岸9.8cm ;最大竖向残余位 移(沉降)为37.8em ,发生在坝顶处。嗵多在不考 虑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算得的覆盖层中最大孔压 比为0.382;当考虑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为0.052。 在地震作用下坝基覆盖层不会发生液化。唾$按动力 时程线法算得的不考虑上游水压力时面板抗震稳定 安全系数时程曲线的最小值为1.12.按动力等效值 法算得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26.面板是满足抗震稳 定性要求的。4旁按动力时程线法算得的下游坡抗震 稳定安全系数时程曲线最小值为1.04.按动力等效 值法箅得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15,在地震过程中下 游坡基本上是稳定的,不过安全裕度不大。 7观测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九甸峡大坝I监测的成果:①坝基渗压值随着坝 内水位的升高渗压值升高。在水库水位达到2 192.8 m 时,坝内水位在2097.8m 左右,坝基渗压值是 0.253M Pa;②坝基土压力值随着坝体填筑的完成, 其压力值趋于稳定。但随坝内水位的升高其值也受 到影响:坝基土压力值最大为1.76731M Pa。③坝 体内部土压力最大值分别为1.0795、0.70534、 0.3149、0.2792M Pa。土压力值随时间增长呈线性 变化。但随时间的增长,趋势减缓。坝体沉降的最 大值为1258m m .位于桩号坝横0+067.5,坝纵0+ 000.0,高程2168.3m 。坝后坡位移标点最大值是 向下游移动34.7m m 。下沉10.31111111,从测得的成果 看.表明坝后坡在蓄水期处于时效变形期,在蓄水 位稳定后变形餐将随之变小。面板部位的观测仪器 随着坝前水位变化各监测仪器值均正常变化,应变 计测值为负,表明面板受压;测缝计无异常测值间 差。表明部分部位受水压作用有较小的变形。同定 式测斜仪测得面板向下游位移,顶部大于底部,一 期面板与二期面板结合部位挠度最大,在水库处于 高水位状态下的观测数据表明,各监测仪器在受压 状态下呈规律变化,无异常。 8结语 九甸峡水利枢纽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建在高 海拔、高震区、严寒气候、高陡边坡、窄深峡谷和 深厚覆盖层上的高面板堆石坝。从观测仪器监测的 数据成果分析看。观测数据均呈现规律变化,无异 常现象。数值的大小也符合计算条件,其成果满足 规范要求。 ( 责任编辑刘书秋) W cEer Pow erV01.36N o.11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