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17745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对全球化的前瞻性预测,包括马克思对全球化的特点、本质、资本主义推行全球化的手段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的看法。接着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当今全球化的一些最显着的特点主要包括无劳动社会的出现、贫困化的加深、利润率的提高等作了阐释。最后,着重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点知识成为越来越主要的资源出发,探讨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范围内新的分工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特别分析了由此可能出现的全球范围内的基于新分工的阶级格局;同时分析了马克思毕生关心的异化问题,比较了不同于传统劳动分工的知识分工引发的异化强化等问题。【关 键 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异化/阶级【 正 文

2、】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一度被认为是为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受到种种的责难,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一去不复返了。法国的社会学大家福柯在事物的秩序一书中就公开宣称,马克思主义存在于19世纪的思想中,就像鱼生存在水中一样。这就是说,在任何别的地方它都要窒息。果真如此吗?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入分析。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有它的生存意义。正如詹姆逊所指明的,“在我看来,最令人发笑的没有条理的表述就是,同时声称资本主义取得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已经终结。马克思主义最早对资本主义及其特性与矛盾进行了研究,如果说资本主义现

3、在已经遍布世界,那么,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比以往的意义更大。”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论争的创造性就在于它提出新的问题的能力”。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因而“它具有描述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无限能力”。同时,马克思在批判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同时,还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了相当准确的预见,英国的政治学教授格雷说:“长期以来共产党宣言中似乎与时代最不合拍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显示了其预见性。”特别是,“他写下了关于全球化、不平等、政治腐败、垄断化、技术进步、高雅化的衰落、现代生存的萎靡不振的性质等动人

4、的段落,现代经济学家们又碰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步马克思的后尘。”当然由于马克思本人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也基本上成型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因此,资本主义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开。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渗透,资本主义事实上已经或者说正在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开放性,能随时吸收时代的新内容。因此,本文就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来 解读全球化现象,并对当今全球化表现出的新特点作些初步分析和探讨。一虽然关于全球化的讨论是近年才突然增多的,但全球化的趋势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工业革命和

5、世界市场的出现而出现的。一般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起,经历了四个阶段,而马克思本人其实就生活在全球化发展颇为迅猛的第二阶段。因此,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现实分析家,马克思当然不会不关心全球化这一问题。首先,马克思清晰地把握了当时全球化的特点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他清醒地看到,发生在他周围的现象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上发生的现象。他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长此以往,结果就将是“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用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

6、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其次,马克思认识到当时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将是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到整个世界。他写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日本的着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伊藤诚认为,这一论述可以原封不动地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经营的作用。事实上,当前的全球化与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相比,只是在内容上加进一些新的进展,这是因为企业的世界活动性不仅体现在产品市场、原料和资源的购买活动方面,而且进一步扩展

7、到投资、金融和合作关系等方面,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得到飞速的发展。马克思进一步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扩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对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要,它已经变成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由此我们来理解目前的全球化,它就是最有竞争力的某些强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垄断,它们力图将它们自身的生产方式逐渐扩展到所有国家。美国的历史学家德鲁克也承认,对全球化最热情的宣传是来自旧的权力中心,尤其是美国。英国着名的社会学大师吉登斯更明白无误地指出,“美国企图把宪法条款推及全球”。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趋势首先源于经济上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的无限

8、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如他写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 只有那种在生产上有利润可得并且有机会提供利润的东西才会被生产出来”。因此, 当前“全球化的根本驱动力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的大资产阶级主导国内外的事务。因此,自然的就是“跨国公司的头面人物操纵了全球化的进程,并使之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还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谬误:全球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正如美国的财政部长萨默斯一语道明的,“美国公司在每一个领域都确定了世界的标准”1999年第

9、3期。), 如软件方面的微软公司,快餐方面的麦当劳公司等。&nbs p;其四,马克思不但分析了全球化趋势的实质,而且指出了大资本家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所运用的手段。他在分析当时资本主义对外殖民的手段时,写道:“卫克斐尔德的殖民学说,那种在英国有个时候企图用立法手段来实行的殖民学说,力求在殖民地制造出工资雇佣劳动者来,他把这个叫做系统的殖民”。 在殖民地“有一种激烈的要求,要求比较低廉和比较顺从的劳动,要求有一个不是向资本家提出而是从资本家手里接受条件的阶级。在旧文明国中,劳动者虽然是自由的,但按照自然规律,就是从属于资本家的;在殖民地,这种从属必须用人为的手段去创造出来”。在当前,发达国家则

10、通过各种软硬手段推行它的全球扩张,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事实上,当前世界上大多数热点都是发达国家制造或推波助澜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所期望的最终全球化并不是当今的全球化,而是共产主义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他认为,只有狭义地域性的个人被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无产阶级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二首先看全球化进程中失业的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方面,在积累进行中形成的追加资本,和它的量相比而言,会吸引越来越少的劳动者。另一方面,那种周期按新的构成再生产出来的旧的资本,也会愈益把它以前使用的劳动者排

11、挤出去”。结果就是失业率的增加。因此,“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马克思又认为,“劳动的生产力越是大,劳动者对他们的就业手段所加的压力就越是大,他们的生活条件就越是不安定,他们就越是没有把握可以为增加别人的财富,增殖资本的价值,而出卖本人的力量”。不争的事实是,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是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结果。在德国,1996年有600万以上希望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 联邦共和国高级企业顾问罗兰德贝格尔预言,在未来十年内仅在工业中至少将有150 万劳动岗位将被消灭。根据奥地利官方机构消息,该国平均每年有1 万个工业劳动岗位被消灭,1997年的失业率为8,是1994年的2倍。其它发达国家也大致如

12、此,以致一些西方人士惊呼,世界正走向无劳动的社会。显然,由于全球化而导致生产效率比经济效益增长得更快,结果将发生“非就业性增长”,即这种增长并没有带来工作岗位的增加;有学者甚至预测,未来世界的模式将遵循“20比80”的公式,80希望工作的人将没有劳动岗位而只能“靠喂奶生活”。其次,我们来看看全球化进程中贫困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着名积累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是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但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马克思借孟德维尔的话问:“在所有权有充分保障的地方,没有货币还可以,没有贫民可就不容易活下去,因为还有谁去劳动呢?”目前全球化的发展则印证了马克思有关两极分化的论断。

13、如1978年,一个典型的在大公司工作的总经理获得的收入约为一个典型工人的60倍;在1995年,他的收入是后者的170倍。股东的收入也是如此。在1979年,公司部门收入的16是利润和利息,今天这一数字是21。可见,“在过去20年里最大的赢家显然是那些控制了生产资料的人总经理和大股东”。为什么呢?一方面,经 济全球化日益造成了强资本弱劳工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资本跨国流动能力愈来愈强,它不仅能摆脱国家的原有支持,而且在与国家的谈判关系中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资本要挟能力的提高迫使国家为了留住资本而降低关税,取消管制,改革福利制度,出台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的。据

14、调查,德国股份公司的税收在全国的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由1960年的到1998年的。而工资收入税所占的比例则由12上升到28。同时,相对于资本实力的增强,劳工作为一种集体力量出现了分散化的迹象,难以组织起来与强大的资本抗衡。由于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比较低的劳动力的影响,结果导致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拉大。如19801996年间,美国最富裕的5 的家庭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上升到;而最贫困的60的家庭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则从下降到3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当时的调查资料揭示到,“生产效率较大的民族的劳动,就会在世界上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在全球化时代,

15、资本主义社会国内的剥削正日趋加重。因此,“尽管19731995年美国的生产率增长了35,但社会中层人们的实际平均工资率在最近几年还是很低,收入的不平衡上升到70年前的水平”。结果,在美国,反库茨涅兹“倒U 型分配曲线”规律的现象已经初现端倪了。“缩减的中产阶级”日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它发达国家也大致如此,结果“甚至在整个工业国家,出现了新的阶级有工作的贫民,即有工作、但工资几乎与第三世界相差无几”全球化,世界范围内围绕劳动岗位与工资的竞争,张世鹏、殷叙彝编译: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最后,看一下当今世界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规律,

16、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我们显然发现,全球化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利润率都一般地上升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马克思对此现象已经分析得很清楚。马克思曾列举了几种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劳动剥削程度的增进、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不变资本要素低廉化、相对的过剩人口、对外贸易和股份资本的增加。马克思还特别论述了资本的跨国流动所起的作用。在对外贸易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会把他所用的劳动的比重较高的生产力,当作剩余劳动来增殖”。因此, 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将全世界纳入自由贸易体系之中,以在交换中获取超额利润。至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因为在殖民地那里,“劳动的剥削本来也较高”,故“那些投在

17、殖民地等处的资本,它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顺其自然地,发达国家就会采取种种手段来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它们在各方面的投资领域。当前,不言而喻的是,美国的公司在90年代以来势力大增。美国公司之所以能如此显赫、如此甚嚣尘上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是与它从全球化中得利分不开的,因为它在海外的收益要远高于国内的收益。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19891991年间,美国工业在亚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高于它们在24个发达工业国家平均收益率12的一倍。可以说, “经济全球化”是支持自90年代以来美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甚至感慨道,“全球化这个词不是被看成是

18、客观实际的描述,而是一种掠夺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三我们知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的分析就是阶级分析,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阶级分化是必然的,而且还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我们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到蔓延全球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分析当今的全球化,可以看到这样三点新的趋势,全世界范围内将形成新的阶级划分。首先,随着国际资本的优势地位的产生,资本的跨国流动,就出现了一种所谓的“跨国资产阶级”。这一阶级服务于国际资本,为资本的全球化运作提供便利,并且使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普遍化。因此,今后的资产阶级就不再是局限于一国的现象,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概念。其次,全球化的结果是,一方

19、面发达国家绝对地获利。结果正如马丁和舒曼所说的,“由于全球化所释放的力量,它不久就会有全新的解释: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国家决定着全世界的社会总生产,他们的公民所从事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占有世界各国国内储蓄额的”。而另一方面则是发展中国家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变差。第一、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加速扩大。据统计,1960年全世界20的最富有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占人口同样比例的最贫穷国家的30倍,30年后,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60倍,而1996年则进一步扩大为78倍。第二、 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收入在下降。如在过去15年,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减少了,60多个国家的人均消费以每年约1的

20、速度递减;1998 年世界贫困人口又增加了4亿,共达17亿。结果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格局,世界财富向中心转移,发达国家的居民越来越富,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越来越穷。作为全球化的经济体制,以发达国家大企业为中心的财富的积累和第三世界各国庞大的贫困积累,作为世界规模上的两极分化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再现了共产党宣言的两极分化论的正确性。最后,全球化时代,创造财富的资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源。结果,资本的全球化改变了劳动的性质。显然,目前的趋势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它们越来越决定成为新的全球分工的优势占据者。如日本政府认为,一个国家拥有设计和销售产品的知

21、识工作者,就能轻易地实现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把发达国家花在创造蓝领工作岗位的钱用于推进该国的教育,从而确保年轻人学到足够的知识以胜任知识工作或至少胜任高级服务工作,将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显然,发达国家意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一种分工:发达国家的人民是管理者,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边缘化的国家的人民将成为底层劳动者。我们可以把这种分法对应于世界,在全球经济中的阶级分析就对应于第一和第三世界的划分,而这两者都依赖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明镜杂志的记者也如是说,“全球化的世界将分化为胜利者和失败者。胜利者是未来的知识工人:企业顾问、工程师、经理人员,他们得到很高的工资;而失败者首先是没受过教育

22、的辅助劳动力,很廉价”。因此,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在未来的全球化世界,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发达国家占据全球资产阶级的主导,而发展中国家整体上成为无产阶级国家。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前瞻性分析是提出了异化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 代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邪恶方式”,不断制造出现存的分工,把人变成其活的附属物。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与它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增值与人的世界贬值成正比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

23、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其次,马克思认为,全球化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异化问题的解决。因为全球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而且,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当然,马克思所讲的全球化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是指普遍交往的扩大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能为共

24、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前提条件;否则,“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结果只能是,全球化趋势作为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和异化的力量而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对立。而当前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背离了有助于异化解决的方向。当前,对人类异化程度产生更重大影响的是知识分工。哈耶克说,如果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基石,那么由劳动分工所引起的知识分工实际上应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知识分工对分工的深化对异化的发展也带来双重效应。首先,知识分工深化了异化的程度。随着全球化形成的知识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结果形成

25、的新的分工知识的分工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特点:一方面分工能够加快知识积累的速度;另一方面分工使得没有人能够知道全部的知识,即在人类的整体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人的相对能力却越来越弱,个人越来越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因为个人知道的越来越多的同时也知道的越来越少。再加上,人的追求越来越高,人的欲望也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的起飞阶段,由于社会的转型,一切都处于不定状态,人因此而产生焦虑和烦的感受。焦虑、烦正是不自由的表征,是异化加深的表现。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分工对自由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分工是自愿的,则是自由的,相反如果是被迫的,则是不自由的。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中,显然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是

26、被迫卷入的,因而它们的异化程度越来越深。着名哲学家雅塞也认为:最好的选择与次好的选择之间的差距最好不要过大,否则是不自由的。可见,在全球化时代,享受较高教育的发达国家“资产阶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弱化异化的趋势,因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越来越处于低层的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则加剧了异化的程度。其次,从另一方面看,知识分工也有弱化异化的因素。着名哲学家伯林将自由分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消极的自由指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主体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积极的自由指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

27、件事、成为另一种人。知识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化时代,信息可能越来越分散,这样个人自由创新的权利可能愈益受到重视。而积极的自由本就是少数特权人士所独享的,是建立在其他人自由损失的基础之上的。消极的自由是基于对道德秩序的遵守,这是社会合理道德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原本不合理的积极的自由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消极的自由在大量增加,如果我们应用“卡尔多补偿原则”,就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自由程度在增加。其实这也可从摆脱的自由和自为的自由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从选择集、选择能力、知识的隐秘性及政府作用的弱化来看,个人更有能力摆脱外来压力而自为地行事,这也是自由度增加的表现。再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其实,人的自由不仅是基于个体的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团体的能力。别尔嘉也夫说人是社会的人,人要获得自由,就得与人合作,为他人着想,摆脱自我中心主义意识。在全球化时代,分工的协调性更高,社会的合作性更强,整个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大,人类的自由度更高,个人的自由相对也就高。可见,全球化时代的知识分工将对异化问题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