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课程竞争力的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育视野的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我校从1999年开始,历经6年时间,改变了过去以“学科型”为依托的高职课程基本构架,凸显高职特色,强化了以能力为本位,理论教学以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依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强化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训练,突出了就业导向,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以人为本,重在服
2、务;以能为本,适应市场;优化结构,重在创新;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还必须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上水平、上层次,等。具体材料详见:摘要: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构建具有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改革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关键词:高职;节约型;公共基础课;改革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3,在高职课
3、程体系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开设一定的基础课是必要的。传统学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人的素质的提高总是与知识课程开设相关。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凡教育必定要设置基础课程,并将课程设置与素质提高简单划等号,如果缺少某门课程,甚至是减少一些课时就是忽视某种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职教育基础课程越来
4、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出发,大力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视提高教学效率。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课程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市场已经引起国外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大批培养培训课程进入我国,与我国高职教育展开竞争。在课程设置上,我国课程设置的观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针对性差。尽管国外课程价格高、课时少,但因其内容新颖、特色鲜明、见效快,依然得到学习者的欢迎。相比之下,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
5、体系过分偏重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时间短,导致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回报率不高。改革高职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构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育视野的需要。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基础,对知识传授有较强的适应性。相当多的教师面对探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服务并服从专业技术教育要求,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高职教育提倡专业课
6、教师要走“双师型”道路的同时,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专业技能的训练,了解专业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提高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式,应该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功能。课程质量标准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映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优、实、新”的要求,即课程设置优化,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能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公
7、共基础课程效益既包含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发展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的统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与提高教育的结合。三位一体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起点与归宿,实现“就业为导向”,公共基础课程目标明确,才能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以“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目标,还必须重视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实现
8、基础课程功能的重建。突破狭窄的知识基础观,构建以职业素质提高为核心,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内的基础性功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以学科知识必须、够用为度,重在针对职业岗位的需要,开设必要的基础课程,以满足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需要,实现时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突破单一课程优化观念,构建包括多门基础课统筹,节时高效的综合性功能。课程组合不是机械地理解“德、智、体全面发展”,硬性规定每一项教育对应一门课程,而是根据就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开设相关的课程,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既强调单一课程改革,又重视课程全面整体的构建;既强调公共基础课程设
9、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度,又重视结合每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性质,确定不同的改革方案,形成整体优化,是全面、系统的改革,是对整个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突破就基础论基础的观念,构建服务并融入专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强调课程设置“按需设课”和教学内容安排“必须、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素质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一是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二是遵循“化整为零”的原则。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是统一的,有效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管
10、理方法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公共基础课程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法,提倡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课堂教学还必须注重渗透职业指导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结合中国国情、劳动力状况、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从校外聘请一些专家、学者、职业指导师、企业的管理人员、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参观、考察
11、、调研,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消化、感悟、升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推进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以一次考试和一种考核方法评定学生成绩,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在考试科目的成绩计算上,采取平时占40、期终占60的方法。在考查科目的成绩计算,采取平时占60、期终占40的方法。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通过笔试、自学笔记、学习心得写作、专题研究报告、参与教学活动情况,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坚持“强化应
12、用”的命题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学校将公共基础课程参与社会竞赛考核成绩和教师个人考核挂钩,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进终身教育框架内的基础课程管理改革。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学习是终身的,高职教育不能解决专业学习和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因此,在课程管理上应该鼓励基础课程的改革创新,课程安排达到时间与效率、课内与课外、有形课程与无形课程的有机融合和辩证统一,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进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我校从1999年开始,历经6年时间,改变了过去以“学科型”为依托的高职课程基本构架,凸显高职特色,强化了以
13、能力为本位,理论教学以市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依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强化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训练,突出了就业导向,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高等数学教学成果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果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推进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基础课程改革任重道远。1以人为本,重在服务。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要让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必须从学生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出发,以人才规格要求定课程,着力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就业导向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就业。课程的设置、内
14、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围绕服务就业这个目标展开。公共基础课程在理论上要适度化,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精选适合的基础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的介绍,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通过就业适应性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2以能为本,适应市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计应该将以人为本落实到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上来。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突出能力本位,必须了解市场,建立与适应市场相适应的能力培养体系。学校可以通过由学校、企业、行业、政府部门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具体研究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确定课程实施方案,落实就业为导向
15、的要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先由产业界、行业、企业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再聘请相关行业、用人单位、教育与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按照人才规格要求,进行能力结构分析,设计出适应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市场对课程的要求。3优化结构,重在创新。优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结构,要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重视基础课程的综合效应、整体效应,针对市场对高技能性人才的规格要求,建立有别于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化结构创新,将公共基础课程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能通过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训练而有所提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观的更新、课程目标的制定和策略的选择,必须是课程研究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管理者共同劳动的结果。高职教育是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探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还必须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上水平、上层次。新晨范文网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