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159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人兽共患传染病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2014届兽医专业课程论文 人兽共患传染病专题课程论文 题 目 :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 学 院 : 牧医工程学院 专 业 : 兽 医 班 级 : 2014级硕士8班 学 号 : 14203100 姓 名 : 王 培 培 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其防控现状王培培(2014届兽医专业硕士8班)摘要:人与动物共患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综述了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分析了防控中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关策略,为加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工作

2、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人与动物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防控;问题;策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传染性疾病与人类和动物长期相伴1。动物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与动物共患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有着各自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与动物共患病流行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重、防治难度大。因此,人与动物共患病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防控也越发重要。目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研究一般为人与脊椎动物的共患病,简称人兽共患病。本文根据人兽共患病的特点,来综合讲述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流行及防控。1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一词源于希腊

3、文zoon(动物)与nosis(疾病),传统的提法是“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人类饲养的畜禽之间的自然传播和感染疾病。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 Rudolf Virchow第一次提出人类感染的动物疫病(zoonosis)这一名词。尔后这一概念被修正为“由任何家养的和野生的脊椎动物传染给人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所有人类的传染病”。195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粮农组织(FAO)联合成立的人兽共患病专家委员会 (The Expert on Zoonoses),对人兽共患病所下的定义2为:“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

4、的疾病”3。目前,有专家学者如田克恭等提出“人与动物共患病”的概念,但国际上尚未对此定论。2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病学新特征2.1 人兽共患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集约化养殖,加大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变成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出现了农村疾病城市化、边远疾病中心化、北方疾病南方化三大空间变化趋势。2.2 人兽共患病多病原因子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目前发生的人兽共患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已成为人兽共患病发病的主要形

5、式。这可能也就是近年来生产上不断出现所谓的“非典型病症”、“超强(变异)病症”和“复杂疾病征候群”的重要原因4。这一系列的综合症状群,使病情复杂化,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给人兽共患病控制带来困难,导致人兽共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3 细菌性人兽共患病危害明显加剧 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业造成的病原体污染日益严重,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疾病明显增多,如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的危害,已变得十分严重。此外,滥用抗生素等导致细菌性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使一些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群。2.4 人兽共患病传统病种不断出现新症状,其病原体不断出现新变异 人兽共患病病原因子

6、,在环境压力与机体免疫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发生新的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与血清型,如口蹄疫、禽流感、链球菌等,病原因子毒力变异导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增强,导致人的感染;新型链球菌致人感染发病甚至死亡。2.5 新出现和重新流行的人兽共患病危害性加剧 近年来,全球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人类越来越面临着人兽共患病的威胁,旧患未除,又添新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发病,对水禽和哺乳动物不致病,而现在不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并能严重发病死亡,而且可以突破种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并引起死亡5-8。2 国内外流行现状目前已明确记载的人兽共患病超200种,根据世界动物

7、卫生组织的资料,60%的人类病原体来自动物,80%的动物病原体具有多宿主性,75%的新发传染病为人兽共患病9,70%人兽共患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10。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又新出现了43种传染病,在我国存在或潜在的有20多种,如禽流感、艾滋病11。据统计,全球每年传染病死亡人数高达1700万人,9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文献报告,1415种对人类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中,存在868种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132种新兴人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中,有99种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是非人兽共患病病原微生物的2倍12。一些传统流行病病原微生物通过变异再度肆虐人兽,如

8、鼠疫、结核病、狂犬病、布鲁菌病、登革热、恙虫病及血吸虫病;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西尼罗河脑炎和尼帕病毒脑炎等13。我国人兽共患病种类多样,流行范围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仍在部分区域呈流行态势,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特征。登革热、布鲁菌病、包虫病及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甚至暴发流行。牛海绵状脑病、非洲猪瘟等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14。从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2005年猪链球菌病,2009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到2013年新亚型禽流感 (H7N9),这一系列持续不断发生的人兽共患病显示我国

9、传染性疾病内忧外患处境。新型重配的H7N9病毒自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等地陆续被发现感染人类,到2013年5月形成第一波流行,共造成133例感染;2013年10月以来,随着气温的变化,H7N9病毒出现了第二波流行,尤其春节期间人口返乡迁移、对禽类制品的消费和交易增加等,H7N9病毒的流行日趋活跃。2014年1月,我国新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已近200例,超过2013年4个月(3月31日7月28日)的确诊病例数总和 (134例)。截至2014年1月28日,总病死率达22%15。3 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面临的问题3.1 人兽共患病科研水平不高,防控水平低目前,我国人兽共患病科研水平与

10、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和高水平防治技术支撑,许多人兽共患病的诊断、防治方法落后,新型疫苗开发、产业化生产滞后。3.2 人兽共患病防控基础设施薄弱,缺少技术人员和检侧仪器设备近年来,动物防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员不足,造成对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策略、措施无力,人兽共患病治疗方面的盲目性和低水平。3.3 人兽共患病防治经费严重不足近几十年来,牲畜饲养量有了大幅增加,但人兽共患病防治经费时有时无,防治经费投入缺乏计划性、持续性,无法保证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3.4 人兽共患病监测工作力度不够动物疫情测报体系投入不足,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联动的疫病监

11、测防控体系,对人兽共患病监测数量、监测范围大福下降,有些地方近十年来没有开展过监测工作,造成疫情底子不清楚,病畜传播机会增大。3.5 家畜流动频繁,检疫管卡不严家畜跨省、跨区调运频繁、流通渠道多元化,导致检疫工作难度大,造成疫情扩散蔓延。3.6 畜牧兽医部门和卫生部门合作不够畜牧兽医部门只管动物疫病防控,卫生部门只管人的疾病防治,部门之间合作交流少,没有形成广泛和长期的合作机制,人兽共患病联合防控措施得不到落实16。3.7 宠物饲养量的增加与宠物主人相关知识的缺乏据我国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郑州、西安八大城市 18 70 岁的4 509名普通市民调查表明17,有近50%

12、的人养宠物,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饲养宠物的数量呈几何系数上升,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狗和猫的饲养量分别超过2亿只和1亿只18。人和动物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经节肢动物和野生动物传播。例如:通过唾液传播、通过粪溺传播。动物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19。3.8 部分地区特殊饮食习惯 我国南方有些地方有吃野生动物的习惯,其中有些动物可能存在致病隐患,稍不注意,就容易惹祸上身。如前所

13、述,多种野生动物都会携带狂犬病毒,除此之外,老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老鼠传播的鼠疫,曾经造成欧洲众多人员死亡;除了果子狸外,蛇也能传播SARS病毒,吃蛇也有一定的危险;猴子可携带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刚果西北部与加蓬接壤的地方,因为当期居民吃猴子,曾造成3次埃博拉疫病流行。捕杀野生动物,乱吃野生动物,很难说会在什么时候染上传染病20。4 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策略4.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筑重大人兽共患病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就是要做到人病畜防,强化兽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源头防控21。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顶案等一系列法令和规

14、定,提高对人兽共患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人兽共患病防控方案,落实人员经费和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稳定防疫队伍,消除农村公共卫生安全的“盲区”。同时,要加大科技投人,形成快速、准确、简捷、标准监测体系。加强监督执法,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监管。实行严格的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平台,加快新型、高效和安全疫苗的研制,逐步建立重大人兽共患病防控体系。4.2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普及人兽共患病防控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群众对人兽共患病危害性的

15、认识,加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意识。4.3 把动物疫病与人类疾病预防、控制相结合人类健康与动物疫病密切相关,大多数人兽共患病是动物源性的,但在防控上往往存在重人医、轻兽医现象,造成追踪溯源很难。因此,应提高对人兽共患病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免疫预防、消毒灭源、综合治疗、检疫隔离、捕杀屠宰等多种防搜手段,加强对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力度,科学研究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及相互关系,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4.4 改善动物饲养、经营和消费方式积极探索动物饲养模式,改善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和流通方式等,积极倡导和推行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文明养殖以及健康消费的理念,避免动物饲养场所和食品加工场

16、所成为疫病孳生、蔓延、扩散的源头。4.5 强化检疫监督,做好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切断人兽共患病通过动物源性食品进行传播的途径,保证食品安全。4.6 建立农牧、卫生、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制定联防工作措施,建立疫情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损失降至最低19。4.7 开展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科学基础研究,为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强对新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起源、分子进化和遗传变异、致病和耐药机理、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抗原有效成分和药物治疗靶点的研究。开展对野生动物和传播媒介

17、的环境生物学、生态学及病原携带状态,包括可能存在的已知病毒和未知病毒的种类、分布的研究,使一些重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在预防兽医学中,基因工程技术对疫病的诊断和防制均有重要的作用22,我们要重视相关方面的研究。另外,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根本,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23。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4.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的防控能力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双边会晤机制和SPS咨询点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国外的疫情信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步调进行防控

18、所取得的成绩,无不显示了国际间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4。4.9 严防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我国 做好本国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严防外来人兽共患病的传入。所以,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25:完善法律法规,依法防治动物疫病。加大科研力度,科学防治动物疫病。健全和完善防控预警体系,强化联防联控。加强外来动物的检疫消毒,强化入境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防控经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控意识。总之,人兽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在于统筹兼顾,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加强合作、联防联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实效。有效扼制人兽共患病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人们健康和社会的稳定26

19、。5 结语目前,我国人兽共患病的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提高人兽共患病的防治能力需要国家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并且,还要加强人兽共患病危害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克服和摒弃不健康的饮食传统及不良生活习惯,人兽共患病在我国的危害才会逐渐减轻,最终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奋起直追,创新进取,整体提升我国人兽共患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由于人与动物共患病概念的提出,其研究范围势必也将不断扩大,我国也应跟随研究进展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 甘海霞,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趋势及防制进展J. 广西农学报, 2009, 24(1): 4749.2 焦新安, 涂长春, 黄金林, 等. 我国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防

20、控对策J. 中国家禽, 2009, 31(19): 4 11.3 周长春, 杜文萍.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危害、分类及特点J. 黑龙江畜牧兽医, 畜牧课堂, 2011, 24(17): 6668.4 代中玉. 浅析我国预防兽医学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28(10): 100101.5 钟志宏, 田红, 李秋谨, 等.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发展概况 J.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8(5): 441444.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ian influenza A (H5N1) J. WER, 2004, 79(7): 65761

21、.7 Lewis MD, Pav lin JA, Mansfield JL, et a.l Disease outbreak detection system using syndromic data in the greater Washing tong DC area J. Am J Prev, 2002, 23: 180186.8 张贵生. 近年来中国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态势J. 疾病监测, 2009, 24(10): 733736.9 夏咸柱. 序M/金宁一, 胡仲明, 冯书章. 新篇人兽共患病.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10 Jones KE, Patel MA, Le

22、vy MA, et al. Global trends i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J. Nature 2008, 451(7181): 990999.11 胡仲明,万隧如. 21世纪人兽共患病的新动向M/金宁一, 胡仲明, 冯书章. 新篇人兽共患病.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120.12 Taylor LH, Latham SM, Woolhouse ME. Risk factors for human disease emergenceJ.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2001, 356(1411): 9

23、83989.13 Morens DM, Folkers GK, Fauci AS. The challenge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Nature, 2004, 430 (6996): 242249.14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S. 2012-05-20.15 姚粲璨, 陆家海, Gregory Charles Cray. 人兽共患病疫情防控新观念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4, 7(3): 166170.16 邓海良, 林学仕. 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的现状和防治策略J. 畜

24、牧兽医杂志, 2014, 33(5): 119121.17 姚彩萍, 宁勇. 宠物与传染病J. 中华医学与健康, 2007, 4(4): 5152.18 焦新安, 黄金林. 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策略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11,12): 5964.19 祁果, 试论动物传染病与人类健康J. 兽医导刊, 2014, (8): 18.20 王道坤. 关注人兽共患传染病J. 中国畜牧业, 2014, (1): 4143.21 李巍, 张岭岭, 王金凤, 等. 人兽共患病的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J. 动物医学进展, 2010, 31(S): 241243.22 刘

25、文森, 李吉平. 浅谈预防兽医学领域的自主创新Z.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2012, 141143.23 杜立银, 孙树民, 鲁金波, 等. 兽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意义J. 养殖技术顾问, 2014, (9): 293294. 24 刘云志, 赵秋峰, 杨金生, 等.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措施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 (5): 75.25 谢巧, 马世春. 严防外来人兽共患病传入我国J. 兽医发展与兽药安全2014(15): 3436.26 闫迎光. 人兽共患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控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3): 46

26、.1 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内容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