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世说新语德行阅读答案【篇一:德行乃第一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二:世说新语“德行”门分析】xt魏晋是我国小说的萌芽和成长期,世说新语是这一时期佚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由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内容辑录由汉末至两晋时期的上层名士的高谈异行,反映了汉晋时期的人的生活面貌。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以多个不同视角,生动而有趣的透视出士人的精神面貌,世事的推迁变化,人物的交游鉴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上思想大变革,社会大动荡的特殊时代的人物和历史的千姿百态的画卷。下面分析该书首门“德行”门篇如下。 一释“德行”为何为首门 汉代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2、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的御用思想,期流靡所及,易风化俗,中国的社会亦渐成为儒家的社会。孔子提倡仁、礼。所谓“仁者,爱人也,亲亲为大”,而礼则是达到仁的工具和手段。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倡导合乎礼仪规范的伦理型社会。延至魏晋,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仍是流行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的小说,自然会反映这一社会的个人评价观念。 汉代征人选官用察举征辟之法,根据其人的学识品行和在乡里的影响来甄别人物才性,选材任贤,提拔道德方正行为高洁之人委以官职。所以当时的名士和一般老百姓皆大多重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社会效果,以求获得好的社会声誉,作为自己进身入仕之
3、阶。从上面两个因素里可以看出,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世说新语特选德行为首门,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和政治需求。 二自然和名教 自然和名教是魏晋玄学的中心问题。自然者,既为大自然,也为人之自然之本性。名教者,以名分为教,即以官长君臣之义为教,核心是“三纲五常”。汤用彤先生根据魏晋名士对上述问题的不用回答,将他们分为“温和派”和“激烈派”。 “温和派”并不特别看重名教,但也不主张废除名教,如何晏、王弼等;“激烈派”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名教是虚伪的政治工具,是扼杀人性的毒药。在德行门中,后者的代表人物阮籍“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玄远者,不著色相意在言外,要求听着得意而忘言;又如嵇康,“
4、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阮稽二人都是虽受政治高压,却不违背自己真性情的典型例子。人生而禀好、恶、喜、怒、哀、乐之情,喜则笑,哀则泣,魏晋时代受礼教的约束,士人的常情的宣泄方式也不同,如德行17,载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不拘礼制”遭大丧,“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而和峤“虽备礼而神气不损,”从对比中看出,王戎知礼更不违情,一任本真性情之流露奔放,是纯真;和峤虽哀但却备礼,却有矫情之嫌。又如23,写王平子,胡母彦国“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这是藐视礼法,追求至情的极端表达。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类张扬个性突出自我的行为虽极端,但也是符合今天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的吧。 三魏晋人的价值观 1.道德观
5、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朱熹注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儒家倡孝,希望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有利于人伦教化和实际统治。魏晋易代之际,出于统治的需要,司马集团更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样受文化和政治上的熏陶与压迫,当时士人很注重孝礼,如晋书何曾传载何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癖性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向,再拜上洒,酬酢既毕便出。”德行门中也有不少记叙时人行孝的故事,孝的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态各不相同,如和峤的生孝,王戎的死孝,陈遗的纯孝等等,这种种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孝的观念的深入人心。提倡孝行,一方面有利于净化社会
6、风气,使家庭和睦,但从消极的影响看,孝的过激表现或许未尝不是对人谋取声望、攫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就拿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来说,极力倡孝,而自己却演出了“八王之乱”这样骨肉相残的悲剧,这又怎会是“孝”呢? 2、品鉴人物 魏晋时选官用察举法,故时人多喜欢品评人物流为世风,论才性,研根本,故名家之书多矣。如刘勋的人物志,仲长统的乐志论,徐干的中论。德行门中写周乘评价黄宪“如颜子复生”并自谦“鄙吝之心已复生亦”,体现出黄宪安贫乐道的君子贤能和周乘严格自律的道德追求。 世说新语中的品鉴人物之言,多是意在言外之语,寄意玄远遥深,给人以简、清、幽的审美心理感受。如3中,郭泰评黄宪“汪汪如万顷之波,澄之不清,扰之不
7、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在这句话中,郭泰以比喻的手法,赞美黄宪胸怀的宽广,性情的沉稳。品议人物是魏晋特殊的文化现象,品议语言更是文学语言之奇葩。 3、义、利关系 汉晋时代,人们很重视“义”这一个性品格,如著名的“桃园三结义”,虽无史实,却也反映了当时“义”的观念的盛行。怎样处理义、利关系,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低,识度大小的重要尺度。儒家教导人们,要弃不义之利如敝履,如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也反对见利忘义的卑鄙行为。同样在德行门中,义和孝同是作者所推崇宣扬的良好美德:9中荀巨伯决不“败义以求生”,而“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不弃友人于贼前,这种义薄云天、气贯长虹的壮举竟然震慑住贼
8、人,而令其惭而退;25中顾荣施己食于炙人,而得炙人救命之报,这是知恩图报,好人有好报的事例;28中邓攸避难携二子,危急中舍己子而全兄子,这是舍己救人之义;31中庾亮杀的卢马,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谋私利之义。总之,德行门中所描写的时人的有义之举,令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汉晋人的高尚的个人情操,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处理义、利关系的标杆,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大有启发和裨益 。 四德行门中的文学 1、 人物 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描绘人物有多种手段,如行动,语言,心理等。德行门中,首先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陈蕃的胸怀大志,王祥的至人至孝,荀巨伯的重情重义,谢安顺其自然的教育
9、方法,以及更为奇特的如简文帝“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迹,视以为佳”的怪癖行为等等,描写手段象动作描写,如24,郗鉴“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形象地描绘了郗鉴谋取食物的巧妙、哺育二子的艰辛和拳拳爱心;心理描写,如38,写范宣年幼份指,人问其痛,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体现出一个儿童是如何地承受着身体痛苦和礼之束缚的双重心理压力。 2,语言 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要数语言了,鲁迅先生评其是“记言则玄远冷”,德行门中的语言描写,确实如风行水上,如月朗星稀,冷冷然高远不可捉摸。如郭泰评黄宪“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陈湛评父亲: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
10、,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 ,下为渊泉所润“等等。语言优美萧散,引物譬类得体。 作为魏晋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作者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大多具有栩栩如生的个性特征,片言只语却能窥其神理,凸出一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为后人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 总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名作作者塑造人物,描摹世事,让我们看到了汉晋时代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和人文画卷,折射出在中国社会大动荡时期,士人们对理想的幻灭和追求,心灵上的挣扎和呼喊,有不屈的抗争也有肆意的奸 侫 ,有悠远的玄思,也有机智的妙答,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值得深入研究。【篇三:世说新语两则课件练习
11、题含答案】咏雪 一、词语积累 二、文学常识 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
12、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文言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13、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14、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字词解释 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
15、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 已去:已经 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信(则是无信):信用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
16、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文章鉴赏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