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10384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第三讲 天下之中天下之中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古都洛阳的历史、形制与文化制与文化席会东席会东西北历史研究所西北历史研究所 提纲第一节 洛阳建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第二节 周都洛邑与王城的历史与形制第三节 周都洛邑与王城的历史与形制第四节 汉魏洛阳的历史与形制第五节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与形制第六节 宋元明清洛阳城的变迁第一节 洛阳建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一、天下之中“中国”中原法统地域十省通衢 二、山川形胜洛阳位居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阙,背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

2、,形胜甲天下!”河:指洛阳的伊河、洛河、涧河、瀍河。山:北有邙山。邙山是崤山的支脉,西起三门峡,东入郑州,绵延200公里,海拔250米,它既是洛阳的军事屏障,也阻扼了滔滔黄河泛滥南侵,使同处大河之滨的郑州、开封羡慕不已。西南有周山,南有龙门山、万安山,东南有嵩山。西有函谷关,东有巩义虎牢关、黑石关。西周初年,周公旦赞美这里:“四方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西汉司马迁史记说:“北有太行之险,南贾梁越之饶”。唐人陈子昂:洛阳“瀍、涧之中,天地交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湖南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胜”(旧唐书卷一九九)。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

3、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三、四水绕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伊、洛、瀍、涧四水蜿蜒流贯其间。历代洛阳形势示意图历代洛阳形势示意图 视频:洛阳城变迁视频:洛阳城变迁 1、2、3第一节 夏都斟鄩与商都西亳的历史与形制1.夏都斟鄩斟鄩是夏朝古都。夏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县,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今偃师二里头村)。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视频:天造洛阳 1:45“847”洛阳市东偃师二里头遗址是重要的夏、商遗址。1960年在这里发现一座宫殿遗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占地十五亩以上。考研学者认为这里就是夏都斟鄩。二里头遗址范围

4、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等三二里头遗址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遗址区位于高地,面积约个自然村。遗址区位于高地,面积约3 3平方公里,较东、平方公里,较东、南、北,三面高约南、北,三面高约2 23 3米,经考古发掘和碳米,经考古发掘和碳1414测定,其测定,其遗存时代在公元前遗存时代在公元前20432043年年公元前公元前15001500年之间,结合年之间,结合 “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交叉研究,认定其是夏代都多学科交叉研究,认定其是夏代都邑,是从夏禹之孙太康到夏代最后一王夏桀时期的都城。邑,是从夏禹之孙太康到夏代最后一王夏桀时期的都城。二里头遗址中分布着二里

5、头遗址中分布着3030多处大型夯土宫殿基址,有中国多处大型夯土宫殿基址,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制骨、制陶、制玉作坊遗址,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制骨、制陶、制玉作坊遗址,遗址中的建筑分三种类型:大型宫殿建筑占地面积均在遗址中的建筑分三种类型:大型宫殿建筑占地面积均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应当是夏王朝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一万平方米左右,应当是夏王朝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一种为平地起建的木骨为墙,草泥为皮的建筑,为贵族一种为平地起建的木骨为墙,草泥为皮的建筑,为贵族们的住所;还有一种半地穴式建筑,以坑壁为墙,立柱们的住所;还有一种半地穴式建筑,以坑壁为墙,立柱搭盖草顶的房屋,面积较小,既阻暗又潮湿,可

6、能为当搭盖草顶的房屋,面积较小,既阻暗又潮湿,可能为当时最下层人的栖身之地。三种不同形式的建筑反映了阶时最下层人的栖身之地。三种不同形式的建筑反映了阶级差别。二里头的墓葬亦分大、中、小三种形制,大型级差别。二里头的墓葬亦分大、中、小三种形制,大型墓葬有奴隶殉葬,中型墓陪葬有青铜器、玉器,小型墓墓葬有奴隶殉葬,中型墓陪葬有青铜器、玉器,小型墓葬无陪葬品。从墓葬形制亦可看出阶级分化明显。葬无陪葬品。从墓葬形制亦可看出阶级分化明显。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东南向分布,东西最长约长约24002400米,南北最宽约米,南北最宽约19001900米,北部为今洛河

7、冲毁,米,北部为今洛河冲毁,现存面积约现存面积约3 3平方公里。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平方公里。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高地,分布着宫殿基址群、铸铜作坊遗址和中型墓葬等高地,分布着宫殿基址群、铸铜作坊遗址和中型墓葬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遗址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遗址的东部边缘地带发现有断续延伸的沟状堆积,已探明长的东部边缘地带发现有断续延伸的沟状堆积,已探明长度逾度逾500500米,可能是建筑用土或制陶用土的取土沟,同米,可能是建筑用土或制陶用土的取土沟,同时也具有区划作用,形成遗址的东界。时也具有区划作用,形成遗址的东界。已探明的二里头遗址

8、宫殿区道路网络系统由已探明的二里头遗址宫殿区道路网络系统由3 3条大条大道组成,它与过去发掘的道组成,它与过去发掘的1 1号、号、2 2号宫殿基址走向一致,号宫殿基址走向一致,东侧的南北向大道已探明长度近东侧的南北向大道已探明长度近700700米,北侧大道和南米,北侧大道和南侧大道已探明的长度均超过侧大道已探明的长度均超过300300米,两路间距约米,两路间距约400400米。米。在宫殿区内,还钻探出若干条小型道路;在在宫殿区内,还钻探出若干条小型道路;在1 1号、号、2 2号宫号宫殿基址之间,发现有大面积的路土遗迹和数百平方米的殿基址之间,发现有大面积的路土遗迹和数百平方米的卵石活动面及若干

9、夯土基址。考古工作队先在二里头宫卵石活动面及若干夯土基址。考古工作队先在二里头宫殿区外围探明了殿区外围探明了3 3条垂直相交的大道,确认由其围起的条垂直相交的大道,确认由其围起的宫殿区面积达宫殿区面积达1212万平方米左右,近来又发现了宫城城墙万平方米左右,近来又发现了宫城城墙的线索,在探索二里头遗址都城总体结构与布局上取得的线索,在探索二里头遗址都城总体结构与布局上取得重要突破。重要突破。2.商都西亳 遗址在河南偃师县城区西部的西塔庄村遗址在河南偃师县城区西部的西塔庄村 ,地处洛河北岸,与二里头遗址东西相对,两者,地处洛河北岸,与二里头遗址东西相对,两者相距约相距约6 6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

10、,南北长约公里。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1700米,东西宽约米,东西宽约12001200米。城墙为夯筑,已找到城门米。城墙为夯筑,已找到城门7 7座,是目前中国早期城址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座,是目前中国早期城址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城内有多处宫殿区。城内大、保存最好的城址。城内有多处宫殿区。城内发现若干条纵横交错的主干大道,均与城门相通。发现若干条纵横交错的主干大道,均与城门相通。城区内的南部又发现一座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区内的南部又发现一座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南北长11001100米,东西宽米,东西宽740740米。先修小城,在其米。先修小城,在其基础之上扩建大

11、城,大城城墙厚,有护城河和护基础之上扩建大城,大城城墙厚,有护城河和护城壕,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城壕,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1 1号宫殿区长宽均在号宫殿区长宽均在200200米左右,有围墙环米左右,有围墙环绕,内有数座建筑基址。其中的绕,内有数座建筑基址。其中的4 4号基址包号基址包括正殿、廊庑和主门、侧门。还发现用石括正殿、廊庑和主门、侧门。还发现用石板围砌的排水道,长板围砌的排水道,长800800余米。城北有制陶余米。城北有制陶遗址和中小型房址等,为手工业作坊区和遗址和中小型房址等,为手工业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城址东北部还发现了铜渣和一般居住区,城址东北部还发现了铜渣和陶范等青铜冶铸遗迹,证

12、明其为青铜作坊陶范等青铜冶铸遗迹,证明其为青铜作坊遗址,城墙内侧附近比较集中地分布着一遗址,城墙内侧附近比较集中地分布着一些小型墓葬。些小型墓葬。第二节 周都王城与成周的历史与形制周武王灭商,周武王灭商,“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史记史记周本纪周本纪)。)。史记史记刘敬列传刘敬列传记载:记载:“成王即位,周公之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成王五五年营成王五五年营建成周,后成王曾居此,故名成周。建成周,后成王曾居此,故名成周。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周

13、平王从镐京东迁洛邑。年,周平王从镐京东迁洛邑。视频:王城与成周城视频:王城与成周城 4 24 2:37:37“春秋时期形势第三节汉魏洛阳城的历史与形制一、东汉洛阳城一、东汉洛阳城 1 1、东汉洛阳城的建立与选址、东汉洛阳城的建立与选址 2 2、两宫制的确立与都城的礼制化、两宫制的确立与都城的礼制化 3 3、魏晋洛阳城的变迁、魏晋洛阳城的变迁 4 4、邙岭陵墓与盗墓之风、邙岭陵墓与盗墓之风1、东汉洛阳城的建立与选址 公元25年六月,刘秀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即皇帝位,十二月迁都洛(雒)阳,计东汉都洛196年。随后曹魏都洛46年;西晋都洛52年;北魏都洛42年。东、西魏以后,洛阳一带因战乱而沦为

14、废墟。城址位于洛水之北,距今洛阳城东15公里,白马寺东1公里处。东汉雒雒阳城是在成周城和西汉洛阳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东汉以后的曹魏、西晋、北魏也相继建都于此,故又名“汉魏故城”或“汉魏洛阳城”。汉书颜师古注引鱼豢曰:汉火德,火忌水,故去水而加隹也。魏复改为洛。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故除隹而加水。光武帝刘秀建都后,新城墙和城门大约建于光武帝建武十四年(38年)。洛阳城得到大规模建设,宫殿、台、观、馆、阁等不胜枚举,如:清凉台、温明台、皇女台;东观、承风观、白虎观、听讼观、临洛观、百尺观、平乐观;平乐馆;东观藏书阁、石渠阁、秘书阁、麒麟阁、天禄阁等等。2.南北两宫制与都城礼制化从洛阳城的平

15、面布局来看,与周礼考工记不同,起比西汉长安城的规模也小很多。城呈长方形,城门虽然也有12个,但不是旁开3门,而是南4北2东西各3。两个主要的宫殿即南宫与北宫不是左右并列,而是南北相连。市的位置也不在宫的后面,而是在宫的西面。洛阳城的平面大体呈长方形,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故又称“九六城”。东汉洛阳城内的宫殿分为南宫与北宫。南宫在西汉时已建立;北宫于东汉明帝时营建。北宫的东面还有永乐宫,西面有濯龙园,东北角有太仓、武库。城东部是贵族住宅区,有步广里、永和里。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三公衙门在南宫的东面。工商业区位于南宫之北,以及东郊和南郊。城南建有太学、明堂、辟雍、灵

16、台。东汉都城雒阳东汉都城雒阳城内占主要面积的仍然是皇室宫殿,南宫位于全城中部稍南,北宫居城市北部,两宫外建有围墙,两宫相距1里,有复道相连。史记高祖本纪:“帝置酒洛阳南宫”,又汉书王莽传:“司徒王寻将十万屯洛阳,填南宫”,可知在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宫,朝廷的重大礼仪多在南宫举行,是比较重要的朝宫。管子:“凡仕者近(公)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其中东观在南宫,是东汉收藏图籍的地方,被用来编修史书,有东观汉记传世。白虎观在北宫的白虎门(宫西门)内,时为经学辩论的讲坛。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十一月,汉政府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班固以此编写了白虎通义。东汉班固东都赋:“皇城之内,宫室光明,

17、阙庭神丽。”辟雍、明堂、灵台、太学遗址的位置也基本弄清楚,有的还进行了发掘。辟雍在开阳门外大路的东侧面,平面呈方形,每边各长170米,四面筑有围墙。明堂在开阳门外大路的西侧、平城门外大路的东侧,平面呈方形,每连各长240米,其中有一直径为62米的圆形台基,为主体建筑所在。城南礼制建筑群 灵台在平城门外大路的西侧,遗址平面基本呈方形,东西长220米,南北长200米,周围有墙,中心有夯土台基,基部约50米见方,残高约8米。台的四周有上下两层平台建筑遗迹,下层为回廊,上层为平台,四面各有5间房屋建筑,用长方砖铺地,东面房屋壁面涂青色,西面涂白色,南面涂红色,北面涂黑色。灵台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天文台,使

18、用时间长达250年之久,直到西晋战乱时期才使灵台遭到严重的破坏。太学遗址范围很大,经勘探和试掘,有两处:一处在辟雍之北,东西长200米,南北长100米;一处在辟雍东北,南北长200米,东西长150米。灵帝熹平四年(175年)由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石经46块,立于太学门前,称为“一体石经”或“熹平石经”。汉末董卓火烧洛阳宫庙殃及太学。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又在旧址上重建太学。正始年间(240249年)用大篆、小篆、隶书写成的石经,立于太学门前,称为三体石经或正始石经。这些残石自唐宋以来直到现在,续有发现,证明这里是东汉和曹魏时期的太学遗址。视频:东汉太学 50“灵帝熹平四年(175年)由蔡邕用隶

19、书写成的“熹平石经”。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神,遣秦景等赴西域求佛法,遇天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归国,遂创建此寺加以安置。唐代时规模宏伟,香火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曾予以重修,大体上奠定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殿内造像以大雄殿内所存之元代干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最珍贵。此外还有元、明、清各代的泥塑像,唐、宋、元、明各代的碑刻以及齐云塔、天竺高僧墓、梵经台等古迹。视频:白马寺东汉末年,雒阳一度遭到严重破坏。汉献帝初平

20、元年(190),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又“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领兵发掘诸帝王陵墓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至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杨奉、韩暹等奉帝还洛阳时,宫室烧尽,整个洛阳城一片惨象。曹植送应氏诗:“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曹操入洛阳后不久,就挟献帝移居许昌。汉末残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汉自立,定都洛阳,才又营建洛阳宫。魏明帝时在洛阳西北角筑金墉城,西晋时被作为皇家监狱

21、。视频:金墉城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大修洛阳宫殿,并在芳林园中开挖陂池,由著名机械发明家马钧制作的水转百戏,供皇帝观赏游乐。不过,洛阳城的规模及繁盛程度,都已无法和东汉时相比。3.魏晋洛阳城变迁晋代洛阳较之曹魏洛阳开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朝中贵族在洛阳附近开辟的园林也很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在汉魏故城西北金谷涧中,地形或高或下,风景极其优美。世说新语中记载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洛阳城及石崇的金谷园中,如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永嘉之乱(307-313)以后,洛阳遭到极大破坏,许多宫殿被焚烧,财产被抢掠,洛阳城化成一堆瓦砾。4.洛阳邙岭墓葬与盗墓之风世家大族政治社会形态与王陵谷的形成

22、盗墓文化的盛行视频:金村东周墓 4 2:38”二、北魏洛阳城1.建外郭城,形成三重城2.结束南北两宫制,保留北宫,建立中轴线3.实行里坊制,北宫南坊4.都城佛教化与龙门石窟的开凿1.洛都营造北魏初期国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在统一北方以后,政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魏孝文帝于大和十八年(494)迁都名阳。北魏洛阳城是在汉魏洛阳故城的基础上建立的,共有十三门。仅留北宫,铜驼街形成中轴线。视频:王者之地 14:28“18:40”2.建立外郭城,形成三重城1.北魏省南宫,改建北宫,铜驼街南北中轴线形成。视频:阊阖门视频:太极殿3.里坊制的建立洛阳城内除宫室府曹外,居民住的地方称为“里”。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23、,洛阳共有“二百二十里”。“里”多为官宦府第,也有的为平民所聚居,如御道北的延年里有阉官司空刘腾宅,“屋宇奢侈,梁栋逾制,一里之间,廊庑充溢,堂比宣光殿,门匹乾明门,博敞弘丽,诸王莫及”。又如修梵寺北的永和里,里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洛阳城东北的上商里(北魏改为“闻义里”)旧为殷的“顽民”所居,北魏迁洛之初,不少朝廷官员住此,互相讥讽,因而纷纷离去,惟有造瓦者留居其内,洛京的瓦器就出在这里。民谣言:“洛城东北上商里,殷之顽民昔所止。今日百姓造瓮子,人皆弃去住者耻。”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城市的区划已经形成,贫富悬殊的住宅区已经出现。北魏洛阳城也有固定的

24、商业区,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城西有“洛阳大市”,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主,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于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丧车)为事”。城东有孝义里,里东即“洛阳小市”。城南有“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馆和“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四里,用来安置南朝、柔然以及东北、西北各族的降人和西域的商人。各地的人在这里居住的“万有余家”,“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在洛水之南有“四通市”,民间称之为“永桥市”,伊洛之鱼多在此出售。

25、4.都城佛教化1.龙门石窟 视频 713“-1720”2.永宁寺 视频第四节隋唐东都洛阳城1.东都营造隋文帝仁寿四年(604)炀帝即位后,改洛阳为东京,下久又决定迁都洛阳。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炀帝命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因为汉魏洛阳故城荒颓不堪,因此在故城西营建新都,并迁全国富商大贾数万家于此。视频:隋唐洛阳城隋朝营建东京洛阳,工程非常浩大。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如此巨大的工程

26、,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居然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旧唐书张玄素传:“又尝见隋室造殿,楹栋宏壮,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若用木轮,便即火出。铁毂既生,行一二里即有破坏,仍数百人别赍铁毂以随之,终日不过进三二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则余费又过于此。”丰都市丰都市(东市)(东市)大同市大同市通远市通远市唐代洛阳城西苑西苑上阳宫上阳宫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飘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白居易晓上天津桥闲望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

27、伤神。白居易洛中春感1.东都选址与全城概况隋唐东都城,北倚邙山,南对伊阙,形势险要。据唐韦述两京新记说,东部城“东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面十二里一百二十步,北面七里二十步,周回六十九里二百十步”(应为五十里六十步)。全城有城门十个,南面、东面各三门,西面、北面各二门隋时共有103坊,唐时增至113坊。2.依托高地、建立宫室城内建有宫城和皇城,都在城的西北角地势较高的地方。宫城在皇城北,称为紫微城,唐初号洛阳宫,“东西四里一百八十八步,南北二里八十五步,周十三里二百四十一步”;皇城在宫城南,称为太微城,“东西五里一十七步,南北三里二百九十八步,周十三里二百五十步”。宫城北又有曜

28、仪城,曜仪城北有圆壁城,皇城东有东城,东城之北即含嘉仓城。皇宫的主体是宫城和皇城。宫城的中央各殿和皇城的正门端门都正对伊阙,全城以此为中轴线,看起来气势非常雄伟。3.依托运河、建立仓城隋唐皇室“就食东都”之风含嘉仓城:仓城中粮窖密集,已探出259座。在已发掘的6座唐代粮窖中,出土有刻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和圣历等年号的铭砖,记载着仓窖在仓城中的位置、储粮数目、入窖年月日及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第160号窖中还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了的谷物,绝大部分仍保持颗粒状。含嘉仓城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粮食保管等,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含嘉仓城4.东城西苑东都城西建西苑

29、,“周二百里”。苑内沿龙麟渠建十六所宫院,征集了各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供炀帝观赏游乐。今洛阳市金谷村以西,到新安县境,北自邙山,南到伊阙诸山,都是隋时西苑之地。洛浦公园洛浦公园5.唐代东都与神都唐初废隋东都之名,到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称为洛阳宫,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改洛阳宫为东都。高宗上元(674至675)中,在东都修建了上阳宫。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周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洛阳地位一度超过长安。安史之乱以后,洛阳遭到严重的破坏。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载洛

30、阳:“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6.五代衰落五代时,梁太祖朱温令张全义加以修葺,筑南北二城,数年后稍有恢复。开平三年(909)朱温迁都洛阳,乾化元年(913)还都开封。后唐李存勖于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灭梁后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后又改称东都。后晋石敬瑭仅都洛阳一年零十一个月,便以洛阳“馈运顿亏,支费殊阙”为由,迁都“水陆交通,舟车毕集”的开封了。7.隋唐龙门石窟北魏至宋唐代奉先寺卢舍那佛视频:龙门石窟第五节宋元明清

31、洛阳城的嬗变1.宋初重建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洛阳旧城东关,明清称“火烧街”。),“陈桥兵变”后,定都东京开封。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王增为河南府通判,主持,改建洛阳城,奠定宋以后洛阳城的规模。宋洛阳城座落于洛河以北隋唐东都城故址正中,东距隋唐城东城垣约2500米,南距隋唐城城垣约5000米,西距隋唐城城垣约2100米,北距隋唐城城垣约800米。2.北宋学术之都西京 北宋洛阳虽然不是都城,却成为名流汇集之处,尤其是东京政治斗争中失意官员的聚居之所,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文化中心。王安石主政期间,“下野”的司马光居洛十五年,写就资治通鉴,以史明志,表达其对东京政局的意见。宋代理学大师

32、程颢、程颐兄弟就是洛阳人,他们的学派称为“洛学”。由于一些文人名流会集洛阳,北宋洛阳园林较为兴盛。据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载,当时号称“财雄洛阳”的董氏,在洛阳城中修了“东园”、“西园”两个大花园,里面满是亭台花林。洛阳花木中最有名的是牡丹,号称花王,洛阳园林中无不种植牡丹。大文豪欧阳修撰写牡丹谱,文学家苏辙说洛阳“园囿亭观之盛,实甲天下”。这些园林到北宋末年渐渐荒废。视频:牡丹3.北宋文化文人之都洛阳金人南下,洛阳成为战场,隋唐旧都宫阙,破坏殆尽。后受到蒙古兵锋逼迫,金宣宗贞二年(1214年)徒都汴京,兴定元年(1217年)以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在宋洛阳旧城的基础上修筑新城。4.金末首都5.明代砖城 明洪武六年(1373)洛阳城包砖,并挖了城壕。洛阳城周围八里三百四十五步,高四丈,濠深五丈,阔三丈。城门减少为四:东门建春门,西门丽景门,南门长夏门,北门安喜门。明末农民大起义期间,洛阳城城壕得到深浚,外面又筑起一道高一丈、长一千五百六十八丈五尺的拦马墙,后又在郭外筑起一道延袤三十三里,高一丈三尺,阔一丈的土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率军围攻洛阳二十天,终于攻克,并将神宗第三子福王常洵处死,洛阳城也被毁掉。清初又对洛阳城重新加以修葺。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