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雨后,小丽在校园花池中发现有蚯蚓爬出地面(如图),她好奇地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蚯蚓爬
2、出地面是为了呼吸B图中a为身体前端,b为身体后端C蚯蚓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D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2、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B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C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D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3、最佳保持健康的方法是适度运动,下列关于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B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完成的C运动系统是由骨和肌肉组成D一个运动动作由一组肌肉就可以完成4、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寿命会更长B植物、动物更好的生长C地球环境更为洁净D动植
3、物尸体堆积如山5、与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相比较,新冠肺炎病毒( )A没有细胞结构B没有遗传物质C能独立生活D对抗生素敏感6、微生物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利用,下列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乳酸菌酿酒B醋酸菌酿醋.C酵母菌发酵面团D曲霉菌制作酱油7、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肺和皮肤B鳃、肺C肺、皮肤D皮肤、肺8、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9、 “骨笛”是古代最早的乐器,它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
4、笛”的是( )A鲫鱼B乌龟C老鹰D猫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温度B空气C细菌、真菌D水第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_;最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_。2、根据细菌的_特点,可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3、鱼在进行呼吸时,由鱼口流入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气体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流入的水中氧气含量_,二氧化碳含量_;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_,二氧化碳含量_。(填“高”或 “低”)4、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会发现
5、鸟的骨骼肌中_最发达,附着胸骨上,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_。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对称,背腹扁平,有口_(选填“有”或“无”)肛门。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利用提取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杀相应的农林害虫。(_)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食物为食,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_)3、珊瑚虫、水螅、水母都是腔肠动物。(_)4、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类动物。(_)5、鸟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时,肺内都可进行气体交换。(_)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
6、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洞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为了探究蚂蚁间怎样进行信息交流,小新同学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小新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2)小新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小新同学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用烧杯饲养一窝蚂蚁。给蚂蚁提供足够的食物、充足的氧气、一定的水分等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距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置一些白糖,当“侦察蚁”离开洞穴后,在其返回洞穴的路上事先放上一些纸片,让它在上面爬过。当大批工蚁出洞时,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观察蚁群的行动。(3)请你预测,大批工蚁觅食时
7、会出现什么现象?_(4)在“侦察蚁”返回洞穴的路上事先铺放一些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蚂蚁出洞时将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观察蚂蚁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5)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2、实验探究近段时间,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蚕。由于某些地区桑树较少,部分同学就用榆树叶代替桑树叶喂养家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家蚕喜欢吃桑树叶还是喜欢吃榆树叶,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纸盒的一侧放一片桑树叶,另一侧放一片大小基本相同的榆树叶;取10只家蚕放在盒子中央;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片树叶上取食的家蚕数目。请根据实验分析作答:(1)家蚕属于_动物,其外骨骼的作用是_和_,外骨骼不
8、能随身体一起长大,所以家蚕需要定期_。(2)本实验为了_,实验中除了选取的两片树叶要大小基本一致外,还必须保证家蚕到两片树叶的距离_。(3)实验中选择不同的叶片种类为材料,目的是形成_实验。(4)步骤中选择的家蚕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5)若观察到取食桑树叶的家蚕数量明显多于取食榆树叶的家蚕数量,且重复实验多次,结果均如此,则本实验的结论是_。若现象相反则本实验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详解】A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
9、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爬出地面来呼吸,正确。B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故图中a为身体后端,b为身体前端,错误。C蚯蚓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正确。D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正确。故选B。2、A【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据此解答即可。【详解】A
10、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A错误。B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B正确。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D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A。3、A【分析】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详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正确。B哺乳动物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它的运动并不是
11、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C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可使运动更加灵活,C错误。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D错误。故选A。4、D【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
12、吸收和利用,被当作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详解】A影响生物的寿命的因素很多,细菌真菌引起疾病,影响健康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无细菌、真菌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太大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动植物的繁殖需要大量的无机盐、水、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细菌、真菌能把分解有机物产生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无细菌、真菌的分解,动植物会失去部分物质来源,影响其生存、繁殖,B不符合题意。CD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如果自然界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了,无细菌、真菌的分解,生物的遗体遗物不容易腐烂,它们的遗体会堆积如山,并丧失生存空间,地球环境变得恶劣,C不符合题意,D符合
13、题意。故选D。5、A【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详解】A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B错误。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C错误。D抗生素不能够杀死病毒,D错误。故选A。6、A【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详解】AC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A错误;C正确。B制
14、醋要用到醋酸杆菌,B正确。D制作酱油要用到曲霉等,D正确。故选A。7、A【分析】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详解】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故选A。8、B【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由于营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但人们在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同时,有利用病毒造福人类。【详解
15、】A利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寄生在昆虫的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导致昆虫死亡的原理来杀虫的,A正确。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是从青霉中提取的,青霉属于真菌,所以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B错误。C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消耗细菌的营养物质,导致细菌死亡原理,来利用噬菌体消灭绿脓杆菌,C正确。D疫苗是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的,可以预防各种疾病,所以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D正确。故选B。9、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详解】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骨骼轻、薄
16、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提供飞行的动力;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气囊,可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所以最适合做“骨笛”的是鸟类老鹰,C正确。故选C。10、C【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详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故C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
17、、节肢动物 爬行动物 【详解】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从爬行动物开始,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2、不同形态【分析】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因此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详解】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3、高 低 低 高 【分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呈红色,里面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详解】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
18、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与流入的水比较,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4、胸肌 龙骨突 【详解】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上高耸的突起叫作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5、左右 无 【详解】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生物之间信息
19、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人们利用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故说法正确。2、错误【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详解】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传粉,这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是有利的,故本题错误。3、正确【详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珊瑚虫、水螅、水母都具有腔肠动物的特征,都是腔肠动物,故题干说法正确。4、正确【详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0、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海龟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而海龟属于爬行动物,故题干观点正确。5、正确【分析】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详解】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时,肺内都可进行气体交换,故题干说法正确。四、实验探究1、(1)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2)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3)大批工蚁会沿着挪动
21、后的纸片行进,不能顺利找到食物(4)判断蚂蚁是否通过气味进行通讯(5)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由题干信息“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可知,本实验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2)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本探究可作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3)蚂蚁有许多腺体,能分泌费洛蒙(体外激素),找到食物的工蚁回巢时,沿途会留下所分泌的费洛蒙来引导同类。因此,预计将会发现大批工蚁觅食时会沿着挪动后的纸片行进,不能顺利找到食物。(
22、4)在“侦察蚁”返回洞穴的路上事先铺放一些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蚂蚁出洞时将纸片重新排列成圆形,观察蚂蚁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事先放上一些纸片”作对照,判断蚂蚁是否通过气味进行通讯。(5)如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一致,则说明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2、(1) 节肢 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蜕皮 (2) 保证变量唯一 相等 (3)对照(4)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 家蚕喜欢吃桑叶 家蚕喜欢吃榆树叶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
23、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本题以探究“家蚕天生喜欢吃桑叶”的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家蚕属于节肢动物,其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身体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家蚕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一起长大,所以家蚕需要定期蜕皮。(2)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家蚕到两种树叶的距离相等,选取的两种树叶大小基本一致,这都是为了保证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3)在实验探究中,选取了两种实验材料,目的是设置起到对照作用。(4)在这个实验中,步骤中选择家蚕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若观察到取食桑树叶的家蚕数量明显多于取食榆树叶的家蚕数量,且重复实验多次,结果均如此,则本实验的结论是家蚕喜欢吃桑叶。若现象相反则本实验的结论是家蚕喜欢吃榆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