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2 2018 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卷答案解析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真空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音;鼓面上纸片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摸到喉咙振动是因为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选 B。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光现象的辨别。日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汽车观后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的筷子变弯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 D。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短时间能够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
2、不可再生能源,故选 A。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相关知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力,所以说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相互作用不是相互接触,即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也会有力,如磁极、电荷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故选 A。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电的相关知识。绝缘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A 错误;形成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导体的两端有电压,B 错误;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C 正确;半导体的导电性与环境有关,如光敏、压敏电阻等,D 错误。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磁场的相关知识。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为了形象地描述看不见的磁场我们引入了
3、磁感线,磁感线用闭合的曲线表示,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个理想模型,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AB 正确;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C 正确;地磁场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刚好相反,地面上的指南针 N 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北极,D 错误。故选 D。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内能和电流的热效应。对物体做功,有时增加物体的机械能,如拉着物块向上运动,有时增加内能,如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A 错误;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汽缸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2/12 B 正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 错误;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有关
4、,D 错误。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 c 点时,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 错误;物体在 b 点时,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错误;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C 正确,D 错误。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浮力与压强的综合知识。石头在船上时,浮力等于石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之和,将石头放入池塘中,船和石头的总重力没变,船的浮力还等于自身重力,石头的重力大于石头受到的浮力,所以此时船和石头受到的浮力减小,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池塘的水面会下降,所以水对池塘底部压强减小,A 错误,
5、B 正确;因为船中少了石头,总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所以船会上浮,即船进入水中的深度减小,水对船底压强减小,CD 错误。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当2S闭合,1S、3S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1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当2S断开,1S、3S闭合,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1R支路的电流,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选 D。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st图象。由题意知,甲车在乙车后,速度比乙车大,所以图线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A 错误;在st图象中,交点表示两车相遇,B 错误;两车开始相距s,后面甲车的速度大,所以两车的距
6、离在减小,0t时相遇,之后甲车在前,两车之间的距离在增大,t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比开始小,所以t可能大于0t也可能小于0t,C 错误,D 正确。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计算。1L的规格“6 V 3W”,它的电阻1R12,额定电流为0.5A,2L的规格“6 V 6 W”,它的电阻2R6,额定电流为1A。电源电压为12 V,1L、2L、R串联,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2L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达不到额定电压,A 错误;1L、2L、R串联,为了保证电路安全,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5A,即电路中最小电阻为24,所以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R246126,B
7、 错误;滑动变阻器从右向左移动,电路中电流在增大,当电路中的电流I0.5A时,1L正常发光,2L的功率222PI R20.5A61.5W(),电路中最大 3/12 总功率P总0.5A 12V6W,C 正确,D 错误。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湿衣服晒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常见气体的用途、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可以检验某水样是否是硬水,不能减少水中钙、镁
8、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可以将硬水软化,A 项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B 项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防止煤气中毒,C 项错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D 项正确。1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氢氧化钠价格太高,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 项错误:氢氧化纳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 项正确: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能去除油污,可作厨房的清洁剂。C 项正确;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 项正确。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
9、价,氧元素足-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可知亚硝酸钠(2Na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0 x (+1)(2)2,则x=3。故选 B。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0 g 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 g C 和 4 g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10g:2g=5:1。故选 C。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化肥的种类、生石灰的俗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的特性。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A 项错误: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 项正确;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
10、有机物,C 项正确;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D 项正确 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酸雨的产生。大气中二氧化硫、氧化氮含量增多,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氨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A 项正确;一氧化碳有毒,CO 大量排入大气中,会使人中毒,不会形成酸雨,B 项错误;天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会形成酸雨,C 错误:大气中甲烷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不会形成酸雨,D 项错误。20.【答案】C 4/12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序数 X 小于 Y,A 项错误;X、Z 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1、,B 项错误;处在同一横行的元素处在同一周期,因此 Y 和 Z 处于同一周期,C 项正确X 和 Z 的电子层数不相同,Z 比 X 多一个电子层,D 项错误。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项错误;2t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B 项正确: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 项错误;A、C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 项错误。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甲、乙属于同种元素,A 项正
12、确;甲、丙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易得到电子,乙属于稳定结构,B 项错误;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丁中 x=18-2-8=8,C 项正确;乙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D 项正确。非选择题 (共 76 分)23.【答案】(1)三个汞原子(2)3NH(3)Na(4)高锰酸钾【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符号、名称和意义。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Hg 表示 3 个汞原子。(2)氨气的化学式为3NH。(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
13、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可表示为Na。(4)4KMnO从右向左读,读作高锰酸钾。24.【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或两者的结构不同)(2)钨的熔点高(或钨的熔点比锡的熔点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灯泡里的灯丝材料是钨而不是锡,原因是金属钨的熔点高。5/12 25.【答案】9:1:12 0.33【解析】本题考查各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维生素 C 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
14、2;由包装说明知每片维生素 C 咀嚼片含维生素 C0.8 g,则含碳的质量为12 60.8g0.33g176。26.【答案】(1)2222HO2H O催化剂(2)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3)骨质疏松【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1)利用催化剂使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O2H O催化剂。(2)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3)人体中缺钙,幼儿及青少年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症。27.【答案】(1)长颈漏斗 bdcef(2)41.8 装置内残留有2CO(混有空气或氯化氢气体,合理即可)(3)【思考判断】氯化钙 方法一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
15、蕊溶液变红色 方法二 方法三 CuO 或23Fe O、2CuOH()、3AlOH()、3CaCO、23Na CO等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化学方程式:22CuO2HClCuClH O(注:加入物质、现象、化学方程式对应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以及含量。(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从 b 导出后先干燥再收集,干燥时从长导管 d 进入浓硫酸中,从 c 导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 e 进入集气瓶,所以导管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dcef。(2)碳 酸 钙 的 质 量 为100g1 5%95g(),设 反
16、 应 后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质 量 为x,6/12 3222CaCO2HClCaClH OCO1004495g10095g44x 44x 解得 x=41.8 g,但实际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与理论值不符,可能是因为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碳。(3)装置 A 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残留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当恰好反应或碳酸钙过量时,只有氯化钙,当盐酸过量时,残留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氢。为了验证有氯化氢,方法一:可选择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含有 HC1;方法二: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pH7,证明含有 HC1;方法三:可选择氧化铜,现象:黑色
17、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证明含有 HCI,化学方程式为22CuO2HCICuClH O。28.【答案】(1)2442FeOH SOFeSOH O 23242423Fe O3H SOFeSO3H O(2)过滤 将炉渣粉碎(合理即可)(3)2443FeFeSO3FeSO 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酸性减弱(4)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5)氢气(气体)的质量【解析】(1)步骤一中,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2)步骤一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故操作名称是过滤,为提高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还有将滤渣粉碎的方法;(3)步骤二中无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是铁和硫
18、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测得滤液 2 的 pH 明显大于滤液 1,是因为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的酸性减弱;(4)滤液 2 得到绿矾可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5)要计算理论上制得绿矾的质量,除要利用上述给定的全部数据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产生气体的质量。7/12 29.【答案】人 运动【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书包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变化,故以人为参照物,书包是静止的;放学走出校门时,书包相对于教室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运动的。30.【答案】音色 噪音【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和噪音的定义。和某人的声音像,指的是音色;她在自习课上唱歌,影响同学们
19、正常学习,所以是噪音。31.【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30或 150【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光现象原理的判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溪水中看到“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它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或 150,如图所示。32.【答案】甲 甲 不可能【解析】本题考查动能、惯性、力与运动。甲、乙两球的速度相等,m甲乙m,所以甲球的动能大;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甲、乙两球均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等,所以它们不会相撞。33.【答案】右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解析】本题考查
20、安培定则和能量转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的方向是从 b 到 a,磁场方向是从上到下,所以导体棒的受力方向向右,运动方向向右,在运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8/12 34.【答案】5:1【解析】本题考查浮力的计算。松木、石蜡的密度都小于水,在水中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松木、石蜡的体积相等,松木的密度小于石蜡,故松木的重力小于石蜡的重力,所以1F小于2F。因为物体漂浮,1 浮液排物物物物排物液物露物排物液Fg VGgVVVVVVV:5:1木露蜡露VV 35.【答案】小于 下降至管内外液面相平【解析】本题考查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是:试管上方是真空,试管中液体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现在试
21、管中有气体,那么外界大气压等于试管中液体的压强和气体压强之和,所以水银柱的高度小于760 mm;如果试管顶端开一孔,管内外气压相等,这样液体会向下运动至内外液面相平。36.【答案】左 10 可能【解析】本题考查物体受力分析。木板 B 与光滑的地面接触,那么木板 B 和地面间没有摩擦力,木板 B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合力为零,F 向右,所以木板 B 受到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 10 N,木板 B 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 A 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木块 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10 N,方向向右。弹簧压缩至最短,对 A 的弹力向左,若该力大于 10 N,则木块 A 受力方向向左,若该力小于
22、 10 N,则木块 A 受力方向向右,故木块 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方向可能发生改变。37.【答案】(1)如图甲所示 9/12 (2)如图乙所示 (3)如图丙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安培定则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和作力的示意图、家庭电路的连接。(1)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端为 N 极,则小磁针的下端为 S 极,上端为 N 极。(2)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竖直向上的拉力 F 和竖直向下的重力 G,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点都画在球心位置,小球与斜面间无力的作用。(3)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灯泡与火线之间,螺旋灯泡的顶端与开关相连,螺旋口与零线相连;三孔插座的接法:左孔接零线
23、,右孔接火线,王孔接地线。38.【答案】(1)3.23(2)55(3)4【解析】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读数。(1)圆锥体的高 h=5.00 cm 一 1.77 cm=3.23 cm。(2)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为 55 km/h。(3)由图知,电压表的量程为 015 V,分度值为 0.5 V,读数为 4 V。39.【答案】升华 10/12 凝华 霜【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紫色的气体是气态碘,是固态碘升华形成的;玻璃片上的黑色颗粒是固态碘,是气态碘凝华形成的;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40.【答案】(1)如图所示 (2)2101UURU【解析】本题考查测量未知电阻的
24、阻值实验。(1)由题意可知,电压表并联在1S和0R两端,同时也并联在2S和电源两端,则将电压表的“一”接线柱接在开关1S和2S之间即可。(2)只闭合开关S和2S时,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为2U;只闭合开关S和1S时,0R与xR,串联,电压表测0R两端的电压,为1U,则此时xR,两端的电压21xUUU,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通过xR的电流100 xUIIR,则xR的阻值2101xxxUUURRIU。41.【答案】(3)再用大头针将木块压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此时量筒的示数为3V(4)2131水VVVV【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浮力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3)通过(1)(2)步骤可以测出木块漂浮时排
25、开水的体积,可以算出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也就是木块自身重力,所以还需要测出木块的体积,即测出木块浸没时量筒的读数。(4)由步骤(1)(2)可得木块的质量21水()mVV,由步骤(3)可得木块的体积31VVV,则木块 11/12 的密度2131木水VVmVVV。42.【答案】解:(1)WGhmgh0.1kg 10 N/kg2.3m2.3J(2)由于铁球无摩擦下滑,则重力势能等于机械能由Qcm t得 320%20%2.3J0.010.4(6 10 J/kg0.1kg)QWtc mc m铁铁 43.【答案】解:(1)当 S 闭合时,2R被短路 10 60600tss 4110W6006.6 10
26、JQWPt s(2)当 S 断开时,1R和2R串联 11110 W0.5A220V额1额额PIU 1220V4400.5A额1额1URI 由211PI R得 139.6 W0.3A4401PIR P220V0.3A66W总总U I 44.【答案】解:(1)当电流表示数为12A0.012 Am时,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压力传感器的电阻3V2500.012AURI 从图乙可以得到此时压力杆对传感器的压力100 NF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 OBF OA可得5500 NGF 500 N50kg10 N/kgGmg (2)电流表示数为0.1A时,达到显示称量的最大体重值,设为m 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3V300.1AURI 设压力杆对传感器的压力为F,据图象数据可得300200:20030030:()()F(或利用其他相应数据得出正确结论也可;也可以据图象条件得到:12/12 0.5300RF,求F)则此时压力杆对传感器的压力540 NF则55 540 N270kg10 N/kgGF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