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业达标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A项错误;从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南京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从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发展到五族共和,统一的民
2、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故B项正确;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D项错误。2.孙中山强调:“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文中体现出的思想应归属于()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可判断体现的是民权主义的思想,故选B项。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
3、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故D项错误。4.某大总统在就职中宣誓:“倾覆满洲专制
4、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该誓词体现的思想是()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C.启蒙思想 D.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故选A项。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阐释的,排除B项;启蒙思想的旗帜是理性主义,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家的救国思想,排除D项。5.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
5、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对内实现民族平等,故D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C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排除。6.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6、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答案C解析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C项。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均排除。7.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的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
7、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A.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B.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C.和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D.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已经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8.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A.起了思
8、想指导作用 B.具有明显的弊端性C.以争取共和为核心 D.不断得以丰富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民主政纲的提出,使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可知,孙中山的民主政纲起了思想指导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纲领的积极作用,B项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孙中山民主政纲的核心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孙中山民主政纲的丰富和完善,故D项错误。等级提升9.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
9、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赶走北京皇帝”可以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即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说明民众并没有民主共和的意识,认为只是换了统治者,这反映出基层同盟会会员在宣传三民主义时突出的弱点是民权主义,故选A项。10.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做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A.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10、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D.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工人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做国民的先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进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接纳中共纲领,而是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故D项错误。11.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
11、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材料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而非继承和发展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12.1924年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12、。”这表明孙中山()A.改变了阶级立场 B.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C.发展了革命思想 D.放弃了三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未改变过阶级立场,故A项错误;孙中山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但不是接受,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合作,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孙中山并未放弃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13.“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A.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C.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答案C解析孙中山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缓
13、和社会矛盾,而非平均分配,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由材料“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可知孙中山强调发展国家资本,缩小贫富差距,故C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14.1924年孙中山就土地问题指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是起来反抗的”。这表明他主张()A.完全放弃仿效俄国办法 B.实行核定地价政策C.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 D.维护封建地主利益答案C解析材料中孙中山反对“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并不是主张完全放弃仿效
14、俄国办法,故A项错误;孙中山反对马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与核定地价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孙中山反对马上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认为要谨慎实施“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主张是为了避免“小地主起来反抗”,并非维护封建地主利益,故D项错误。15.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B.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D.“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答案
15、A解析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三大政策缺一,都不能称其为三民主义,故A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并非“涵盖”,B项错误;C项“唯一途径”表述错误,排除;D项是对民生主义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题意,排除。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材料二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
16、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材料三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为什么又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新认识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1)理由: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推翻了清朝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2)原因: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国有名无实。(3)新认识:争取民族自决,实现国家独立。影响:有助于三民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促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解析第(1)问,理由是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第(2)问,应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中华民国有名无实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孙中山的新认识,结合材料三归纳可知是指实现国家独立;这一新认识的影响从孙中山与时俱进,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