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单元练习试卷(word可编辑)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以下估计数据中合理的是( )
A .一块普通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B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C .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0m/s D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20dm
2、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长度是( )
A .5.233dm B .5.31dm C .5.24dm D .5.2325dm
3、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初中生跑2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0s B .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dm
C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4、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后仍可使用
B .称取质量时,可以通过增减砝码或调节平衡螺母来使天平平衡
C .将装水的量筒放上天平左盘,能同时称取质量和水的体积
D .用弹簧测力计测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时,应使测力计水平放置
5、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测量值
2.34cm
2.36cm
2.35cm
2.37cm
A .2.355cm B .2.36cm C .2.35cm D .2.45cm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 .2微米 B .2毫米 C .2厘米 D .2分米
7、小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 .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cm
C .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8、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B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C .一张纸厚度约10-3m
D .自行车骑行速度约5m/s
9、以下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
A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人的正常体温是38.5℃
C .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D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
10、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B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
C .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4秒 D .人的听觉范围是2Hz-20000Hz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密度约为 B .2020年唐山市夏季最高气温约为38℃
C .丰南区第一中学第一次校运会学校百米纪录是13min D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1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 .5.7m=5.7×100cm=5.7×102cm B .5.7m=5.7m×100cm=5.7×102cm
C .5.7m=5.7m×100=5.7×10²cm D .5.7m=5.7×100=5.7×10²cm
13、下列是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教室内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1000W B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
C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8℃ D .课桌的高度为200cm
14、以下物理量估计正确的是( )
A .初中生正常体温是38℃ B .物理书大约长15 cm
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 km D .中学生走路的速度一般为5 m/s
15、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那么演奏国歌的时间大约为( )
A . B . C . D .
16、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 B .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C .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D .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17、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新型冠状病毒,一般呈球形及直径约60~200( )
A .dm B .cm C .mm D .nm
18、如图所示是李洋同学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9、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全国各地在车站、机场等地开展体温检测。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20μm B .20mm C .20cm D .20dm
2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50 g
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 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小红利用该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数据分别为1.80cm、1.81cm、1.81cm、1.80cm,则物体的长度为 cm。
2、某氧气瓶中装有密度为 的氧气,给急救的新冠肺炎病人供氧用去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疫情当前市面上大部分测体温用的测温枪利用的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冠状病毒颗粒直径为60~200 (填“mm”或“nm”)。
3、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6次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 、 、 、 、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记作 cm。
4、在开学第一课的科学之旅中,物理老师就让同学位见识了物理世界的奇妙。
1. (1) 如图甲所示,冰棍“冒”出的“白气”总是向 (选填“上飘”或“下落”);如图乙所示,刚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看到 ;
2. (2) 通过老师演示如图丙所示的单摆实验,同学们发现:同一铁块系在不同长度的摆绳上,每次摆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同一摆绳上,每次摆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图中测得木块A的长度为 cm。
6、某同学先后三次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
7、图中秒表所示的时间是 s。
8、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了5次,分别为3.12cm、3.13cm、3.13cm、3.53cm、3.13cm,物体的长为 cm,多次测量是为了 。
9、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读作 cm(选填“4.5”、“2.0“或“2.00”);图2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10、课间休息10min,合 s;马鞍山长江大桥是世界同类桥梁中主跨度最长的大桥,该桥全长约3.623km,合 m;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300m/s,合 km/h。
11、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2、用图中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 cm。
13、完成单位换算:8nm= m,20m/s= km/h
14、单位换算:15m/s= km/h ,0.4h= min。
15、12月8日,中国政府和尼泊尔政府共同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 。(填写合适的单位)
三、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某同学用柔软的棉线测出地图上长江长63. 00 cm,京沪铁路线长13.18 cm。长江实际长度为6300 km,则京沪铁路实际总长为多少km?
2、小明同学,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的测量结果为:L1=25.8,L2=27.81cm,L3=25.82cm,L4=25.816cm,L5=25.81cm,L6=25.82cm,
(1) 这些测量结果中哪些是错误的?
(2) 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作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丽丽想知道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于是她推着一个半径为30 cm的轮子绕操场跑道一周,从起点到终点共转过186圈,求操场跑道的长度是多少?
4、汽车以12m/s的速度向对面的山崖驶去,在距离山崖某处汽车鸣笛,5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远?
5、王丽同学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0cm,共计80张纸,则这本书中每张纸的厚度是多少cm?多少um?
四、解答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是一个长方实心体,现在有一个刻度尺,如何测出该长方体两相对顶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两卷合金丝,其中一卷的标签显示它的直径是0.6mm,而另一卷的直径比它细,但不知道是多少。如果只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铅笔而不用其它的任何测量工具,你能较准确地弄清楚较细合金丝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3、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
4、如图所示,国庆假期,人们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喜悦之情,带上一面小国旗逛街也成为一种时尚.小华也买了一面小国旗,他用文具盒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了下国旗的长度,6次数据分别:21.01cm、21.03cm、20.01cm、21.0cm、21.02cm、21.01cm.请你分析:
(1)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有哪些?
(2)排除错误数据后请你说明为什么同一面国旗的测量结果会不同?
(3)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面小国旗的长度应记为多少cm?
5、小明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测了5次,分别为:25.69 cm、25.67 cm、29.68 cm、25.6 cm、25.67 cm.则:
(1)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2)物理课本的长度是多少?
五、实验探究(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1) 请你应用所学的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 a 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②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如图 b 所示,他用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 s,该秒表的分度值为 s。
(2) 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①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②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小,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 。(填"误差"或"错误")
③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BC= m/s,VAB= m/s。
2、请完成下列填空。
(1) 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由刻度尺的 决定。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 。
(2) 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所示汽车速度计的示数为 。
3、某同学利用如图来探究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
(1) 你认为为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应该利用 公式来进行实验.
(2) 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
(3) 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 .
(4) 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到C点所需时间t,上述测量中,0 的测量有误,原因是 .
4、填写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
(1)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起自青岛主城区到黄岛,大桥全长41.58 .
(2)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合 m.
5、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 如图甲所示的钟表,其分度值为 ,显示的时刻为15h min s。
(2)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3) 如图丁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 刻度尺,物体长度为 cm。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并计算:
(1) 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物体A 的长度分别为 、 .
(2) 小红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用刻度尺测得斜面长为S=1.2m,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S1的时间为1s,通过全程S所用的时间是1.5s.那么,小车通过后一半路程S2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7、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1) 放置错误的是 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 另一把刻度尺的量程是 cm,如果正确使用这两把刻度尺,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刻度尺。
(3) 根据图中A尺的测量,木块的长应该记为 mm;在不更换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
8、请你补充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⑴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⑵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⑶实验步骤:
实验步如下,请完成填空。
② 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 (填“较大“成“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 , 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击金属片的时间t1 , 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项端,用 ,用 ,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并将 。
⑤根据公式v3= (请用“s1、t1、s2、t2表示”)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 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
9、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cm、12.83cm、12.8cm、14.82cm、12.80cm。
(1)根据测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_______同学,这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其他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3)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后,若剩下的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其中一位的结果仍然与其他三位存在明显不同,其原因是这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_________与其他三位的不同。
(4)在这次测量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多次测量,终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________cm。
10、在测量铅笔长度时,如图所示:
(1) 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图 ,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 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3) 若皮尺来测铅笔的长度,且用力拉这种皮尺时,皮尺形变很明显。那么在拉紧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措施:
A.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C.用 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 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改为 ;
(2) 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 (填字母).
12、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真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 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
(2) 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 细铜丝的直径d=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 该同学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偏 。
13、小明学习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 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2) 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体的长度为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4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 vAC= 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
1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设计的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显示出了小车到达A、C两处的时间。
(1)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2)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3) 如图测得AC段的路程是 cm,A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保留一位小数)。
(4)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还没到B点就停止计时 ,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