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0131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量取9.5mL液体C取用粉末固体D点燃酒精灯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

2、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剩饭变馊B冰块融化C芝麻磨粉D橙子榨汁3、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鸡蛋打碎B大米发霉C甘蔗榨汁D分离液态空气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5、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6、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棉纱纺布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别的是A食物的腐烂B石油的加热炼制C动植物的呼吸D农家肥的腐熟8、下列中华传统民俗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剪春花B酿米酒C包

3、粽子D捏面人9、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烧制烧器C风力发电D木材制凳10、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连接橡皮塞B振荡试管C加热液体D晾干试管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填上适合的仪器。(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_;(3)用作量度液体体积_;(4)有些仪器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_;(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_;(6)用于取用大块状固体_。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

4、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密度比水的密度_,_于水。(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发生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3、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实险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答一点即可)(1)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_。(2)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竖直放置的试管底部,后果是_。(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

5、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_。4、在下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用过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放_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_5、托盘天平的使用:(1)实验室需要一定量食盐,称量前,首先将_移到_的_处,然后检查_,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应_使天平平衡;称量时,应先_(填“加砝码”、“加食盐”、“移游码” 下同)再_,最后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在称量的过程中,指针向右偏转,应_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操作时如上图所示,则称得食盐的质量为_。(2)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增加砝码,用“

6、”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 ”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称量结果:烧杯的质量为62.7g)。砝码(g)5020105取用情况三、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CO2O2N2H2O,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依据是_。(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

7、,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填化学式)。(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理由是_。(实验拓展)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如图:(2)充分加热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说明铜绿受热分解有CO2生成;试管口附近有小水珠,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绿色固体变黑说明生成物中有氧化铜。请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

8、A所示,这证明焰心的温度_(填“低”或“高”),所以加热时要用_加热。(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看不到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性质是(写一点)_。对焰心气体成分的(猜想):是二氧化碳 是石蜡蒸气(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未点燃的玻璃管上方_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假设不成立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上口没有火焰,玻璃管内有白色固体附着假设_(填“成立”或“不成立”)(反思与评价)吹灭蜡烛之后的白烟是_,焰心的石蜡没有燃烧,而处在外焰的石蜡能燃烧

9、的原因是_。在石蜡燃烧过程中即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请说出石蜡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_。3、同学们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之后得知碳燃烧时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可能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猜想:只生成CO2,猜想: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猜想:既生成CO,又生成CO2。(査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微量的CO会立即变成蓝色。(实验验证)小组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一: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氮气;步骤二:关闭弹簧夹,

10、点燃酒精喷灯对玻璃管加热;步骤三:实验结束后拆洗装置和仪器。(实验现象)(1)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_,B瓶中_,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得出上述猜想是正确的。C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3)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_。(4)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_。(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玻璃管内壁附着的铜用水不易清洗干净,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三种能清除铜的方案:.加入浓硫酸并微热: ;.加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加入氯化铁溶液:(5)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

11、是_(填“”或“”),理由是_。4、有一种神奇的蜡烛,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到底是什么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信息资源)含有亚铁离子溶液一般呈浅绿色,铜离子溶液大多呈蓝色。(师生交流)同学们,打火石是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是镁、铁、铜三种金属中的一种。(实验探究)

12、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_(写化学式)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无色该金属一定不是_(写化学式)(反思交流)(1)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_。5、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小亮猜测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

13、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颗粒。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石灰水变浑浊,其目的是为了验证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实验结论:_的猜测是正确的。-参考答案

14、-一、单选题1、C【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量筒,不符合题意;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剩饭变馊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B、冰块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

15、质,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芝麻磨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详解】A、鸡蛋打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大米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4、B【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A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细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

16、紧挨着试剂瓶口,避免液体溅出,故B操作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操作错误;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D操作错误。故选B。5、C【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17、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D【详解】A、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纱纺布,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7、B【详解】A、食物腐烂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石油的加热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农家肥的腐熟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18、【点睛】8、B【详解】A、剪春花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酿米酒生成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包粽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捏面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9、B【详解】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D、木材制凳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10、D【详解】A、连接橡胶塞与试管时,一手持试管,一手持橡胶塞,轻轻用力旋转橡胶塞,将橡胶塞连接到试管口处,不能将橡胶塞使劲塞进直立在桌

19、面上的试管口,否则会导致试管底部破裂,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振荡试管时,左右摆动振荡试管,不能采用上下方向振荡试管,易造成试管中的液体溅出,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易导致试管底部受热不匀发生炸裂,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洗净的试管倒立在试管架上,沥干水分,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1)酒精灯(2)胶头滴管(3)量筒(4)石棉网(5)集气瓶(6)镊子【解析】(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3)用作量度液体体积量筒;(

20、4)有些仪器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集气瓶;(6)用于取用大块状固体镊子。2、(1) 小 小 难溶 (2) a 外焰 (3) 水雾 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分析】(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难溶于水;(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烧焦。可得出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

21、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3、(1)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2)可能会打破试管底(3)会污染别的试剂【解析】(1)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并回流,使试管炸裂。故填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2)块状固体药品装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药品加入试管后慢慢竖立气试管,使块状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底部。故填可能打破试管底;(3)胶头滴管未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会将其他试剂带入试剂瓶中,污染别的试剂。故填会污染别的试剂4、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 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 试管底部破

22、裂 【详解】用过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放,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顺着标签流下,腐蚀标签;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用剩余的药品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被污染,这样会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应该放入指定容器内;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块状固体质量较大,这样会撞破试管底部。【点睛】5、(1) 游码 标尺 零刻度 天平是否平衡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加砝码 移游码 加食盐 向左盘加食盐 12.4g (2)砝码(g)5020105取用情况【分析】(1)通常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定质量的物体,称量前,首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然后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应将平

23、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平衡;称量时,应先加砝码再移游码,最后加食盐,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如果在称量的过程中,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量偏少,应继续向左盘加食盐,直到天平再次平衡;由图可知,称得食盐的质量10g+2.4g=12.4g;(2)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如果质量大的砝码不符合要求,才能换质量较小的砝码,最后用游码,被称量物的质量为62.7g,根据所给砝码;5克以下用游码,选砝码时先试50克的,合适,无需取下,再试20克的砝码,超过烧杯质量,取下,再试10g的砝码,合适,再试5g的砝码,质量超过烧杯的质量,取下,再拨动游码,故称量过程为:砝码(g)5020

24、105取用情况三、实验探究1、碱式碳酸铜中没有氮元素 CO2、O2和H2O 铁 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CO2+Ca(OH)2=CaCO3+H2O Cu2(OH)2CO32CuO+H2O+CO2 【详解】猜测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理由是铜绿中不含有氮元素。实验探究(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CO2、O2和H2O;实验反思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铁,这是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实验拓展(2)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

25、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点睛】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2、低 外焰 可燃性或气体或无色 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成立 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小颗粒 焰心未能与空气接触,而外焰的石蜡能与氧气充分接触 石蜡熔化成液态 【详解】(1)观察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黑,其他部分未变色,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给物质加

26、热时要使用外焰。(2)物质能被由低到高导出,且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该物质为无色气体,能被点燃,说明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实验验证: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需要用澄清的石灰水,故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上口没有火焰,说明没有气态物质逸出,玻璃管内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气态物质遇冷凝结在管壁上了,故该气体是石蜡蒸气,假设成立;反思与评价:白烟为白色固体,即石蜡蒸气遇冷凝结的石蜡小颗粒;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焰心的石蜡没有燃烧,而处在外焰的石蜡能燃烧的原因是:焰心未能与空气接触,而外焰的石蜡能与氧气充分接触;石蜡燃烧过程种,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是物理变化。3、只

27、生成CO 黑色粉末变红 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变蓝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不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详解】作出猜想猜想:只生成CO2,猜想:只生成CO。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碳,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猜想:既生成CO,又生成CO2。实验现象(1)上述猜想是正确的,既生成CO,又生成CO2,对A装置的玻璃管集中加热一段时间,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B瓶中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变蓝,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3)一氧化碳有毒,不能

28、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4) 实验开始时,先将氮气通入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影响实验结果。(5) 为了将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铜清洗干净,最佳的方案是, 理由是:不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4、混合物 Cu Fe Mg+2HClMgCl2+H2 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与氧气隔绝,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 剪除烛芯、用湿抹布盖灭等 【详解】师生交流打火石是合金,合金是混合物;实验探究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所以该金属一定不是Cu;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无

29、色气体产生,反应后的溶液呈无色,所以该金属一定不是Fe;反思交流(1)实验中,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是因为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气包围着,与氧气隔绝,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3)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采用的方法是剪除烛芯、用湿抹布盖灭等。5、白烟是二氧化碳 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水蒸气 白烟是石蜡颗粒 二氧化碳 小明 【详解】实验探究: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石灰水变浑浊,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白烟是二氧化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刚熄灭的蜡烛周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故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石蜡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这为假设白烟是石蜡颗粒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假设白烟是二氧化碳;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白烟是石蜡颗粒,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