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95703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建议用时:40分钟) 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1~2题。 1.水资源总量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 非洲   B.亚洲 大洋洲 C.南美洲 欧洲 D.南美洲 大洋洲 2.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 1.B 2.A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第2题,造成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水匮乏度为全部水足迹与可更新水资源的比值。下表为部分国家的水足迹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3~4题。 美国 日本 中国 以色列 全部水足迹(109m3/年) 696 146 883 8.6 人均水足迹(m3/年) 2210 1141 654 110 水匮乏度(%) 23 34 30 506 3.与日本相比,以色列水匮乏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B.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较少 C.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D.地表水缺乏,有“无流国”之称 4.中国和美国相比,全部水足迹明显较大,而人均水足迹较小的原因有(  ) ①中国人口众多,消费的产品总量大,使其全部水足迹较大 ②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使其人均水足迹较小 ③美国水资源总量比中国少,使其全部水足迹较小 ④美国人均消费水平高,使其人均水足迹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B 4.D [第3题,以色列地处西亚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故水匮乏度高。第4题,根据水足迹的概念可知,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直接决定了水足迹的大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消耗的产品总量大,使我国全部水足迹较大;由于美国人均消费水平高,使其人均水足迹较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据此并结合下表,回答5~6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5.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6.现阶段,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  ) 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 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 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 5.C 6.B [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第6题,农业全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二中图甲、图乙中的信息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两个显著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流域中最缺水的是(  ) A.珠江流域 B.海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松花江流域 (3)上海气候湿润、河网稠密,如今也为缺水困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材料一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资源调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意义。 [解析] 第(1)题,图甲显示我国北方耕地多而水资源相对较少;图乙则是与世界相比,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较少,且逐年下降。第(2)题,目前我国华北地区,特别是海河流域缺水严重。第(3)题,上海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水资源数量充足,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严重。第(4)题,主要针对调入区水资源短缺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答案] (1)北方水少地多,供需矛盾突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而且逐年下降 (2)B (3)水污染严重 (4)缓解华北地区生产、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地区),完成8~10题。 8.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9.⑤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  )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③地下水丰富 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解决③地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8.C 9.B 10.D [第8题,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错误。第9题,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地下水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故该地不是重点缺水地区。第10题,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北方,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故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1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11.B 12.A 13.A [第11题,读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第1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第1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 14.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3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第(2)题,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第(3)题,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