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
A.列宁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斯大林
解析:“秘密回到彼得堡”可以得出为俄国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可知为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答案:A
2.“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在工人群众的斗争中得到一定发展,西欧大多数社会民主党迷恋议会斗争,认为只要逐步改善工人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阶段也可能走向社会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第一次把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为党的基本任务。
答案:C
3.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俄罗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该巡洋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主要因为它是俄国(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A.布尔什维克党诞生的见证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的见证
C.十月革命获得胜利的见证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见证
答案:C
4.1917年发表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据上述内容推断,《告俄国公民书》的发表应在( )
A.1917年3月 B.1917年7月
C.1917年8月 D.1917年11月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据此可判断出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
5.(图文探究)观察下图: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探究:
(1)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2)这部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2)这部著作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提升
1.1950年,苏联政府发行邮票,纪念列宁创办《火星报》50周年(如下图)。列宁当时创办该报主要是( )
A.为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做准备
B.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
C.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做准备
D.为发动十月革命做舆论方面的准备
解析:1898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没有完成建党工作,列宁认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从思想建党着手,他把创办政治报纸作为建党的第一步。
答案:B
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句话表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促进了革命的发生
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前提是战争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是加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催化剂,而不是根本原因或必要条件。
答案:C
3.“只要我们能够把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力量和俄国革命者的一切力量联合成一个党,并能使俄国一切生气勃勃和正直的人都倾向于这个党……士兵刺刀保卫着的专制枷锁就会被粉碎。”这表明列宁的主张是( )
A.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B.摧毁封建君主专制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无产阶级的联合
解析:从材料来看,列宁认为只要把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和革命力量联合起来组织成一个党,就能粉碎专制枷锁,这充分表明了列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要求。
答案:A
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C.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D.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B、D两项说法错误;C项在俄国二月革命时已经完成,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5.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材料中列宁演讲的基本思想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实现这一思想的革命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A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项不是革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打败国内外反革命力量,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年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又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结合史实,说明“德国最高指挥部……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1)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权,拥有绝对的实力。
(2)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激化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说明: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摘编自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经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
决议(1917年8月)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方式:暴力夺权。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现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