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AKOHBHClCNO2DSO22、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运动B分子
2、的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的质量很小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C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4、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ZnBAgCNDNa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硅和硫酸铜C汞和氯化钠D水和氨气6、钟的熔点高、抗腐蚀性强,是制造现代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重要材料。如图是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铢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符号为Re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有75个电子
3、D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8、如图为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A和B和C和D和9、下列情况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0、时隔8年,“神舟十三
4、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在“水球演示”中往水膜上加水,水膜慢慢变成大水球,加上颜料后,变成蓝色水球。下列有关水在太空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水分子不能运动B在太空中,水分子的质量变为0,分子间也没有间隔C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颜料D往水膜上加水,水膜慢慢变成大水球,说明水分子本身变大了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图中x=_。(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填字母,下同)。(3)与溴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5、的是_。2、小樱上课时没来得及抄完老师的课堂笔记,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1)甲中是_,是_。(2)乙是氦、氖、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氦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不同。3、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A族。(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4、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x=_。(2)碘属于元素_(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3)图2是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与A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
6、(填字母)。5、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x的值是_。(2)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填字母序号)。(3)A和C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某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个。若其离子R3+核外有n个电子,试计算:(1)该原子的中子数。(2)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而1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710-26kg。求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过氧乙酸溶液是杀死细菌和病毒的一种有效药剂,某商店出售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7、说明如图所示。(1)过氧乙酸由_种元素组成。(2)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4、 (1)已知一个C原子的真实质量为akg,则一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为_kg。(2)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需氧气7.15g,则燃烧时需要空气的体积约是多少?(假设该状态下,氧气密度为1.43gL)。5、有媒体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DMP)其化学式为C10H10O4可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1)塑化剂(DMP)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2)塑化剂(DMP)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_;(3)塑化剂(DMP)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四、实验探
8、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图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已知:氨水易挥发,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
9、验的优点是_。(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试验排除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应该注意事项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KOH中含有钾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物质中含金属元素。 B.HCl中含有氢元素、氯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C.NO2中含有氮元素、氧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D.SO2中含有硫元素、氧元素,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故选:A2、A【详解】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水分子不断运动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点睛】3、D【详解】A、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和过氧化
10、氢,是混合物,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则含有不同种分子,故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反应,则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C正确;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D错误。故选D。4、C【详解】A、Zn的元素名称为锌,由“金”字旁可知,锌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Ag的元素名称为银,由“金”字旁可知,银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N的元素名称为氮,由“气”字旁可知,氮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Na的元素名称为钠,由“金”字旁可知,钠属于金属元素
11、,不符合题意。故选C。5、D【详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B、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原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说法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故选:D。6、D【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故选项正确;B、元素名称中带“钅”旁,所以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其原子核外有75个电子,故选项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
12、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7、C【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故A正确;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被人嗅到,故B正确;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能量增大,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错误;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D正确。故选:C。8、B【详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但第一层就是最外层的,2个电子就是相对稳定结构。图中都是相对稳定结构。综上所述:选择B。9、C【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
13、小,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B、水和过氧化氢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符合题意;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水分子在时时刻刻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太空中也是如此,故A错误;B、太空中,水分子所受重力减小,但是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仍然有间隔,故B错误;C、太空中水的物理性质变化不大,能够溶解颜料,故C正确;D、往水膜上加水,水膜慢慢变成大水球,说明
14、水分子数目变大了,分子自身大小没有变化,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1)7(2)BC(3)D【分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5=2+8+18+x,x=7;(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3)D最外层电子数与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7,化学性质相似。2、(1)【解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也可以构成分子;(2)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7-2-8=7。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氦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3、(1)三(2)质
15、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分析】(1)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明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所以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4、(1)18(2) 非金属 五 (3)BCF【分析】(1)图1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说明碘原子的最外层有9-1=7个电子,即532+8+18+7+x,x18;(2)由汉字名称的偏旁“石”字可知,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所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3)A粒子表示的是氦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相对稳定结构,B表示的是氟离子,C表示的是钠离子,
16、F表示的是氯离子,它们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都为相对稳定结构,故与A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CF。【点睛】5、(1)8(2)B(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解析】(1)A核外有8个电子,不是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x的值是8。(2)相对稳定结构: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为2个电子;当超过一层时,最外层为8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B(3)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以A和C化学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三、计算题1、 (1)该原子的中子数(2)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1)离子R3+是R
17、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该离子的电子数为n,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n+3,该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个,故该原子的中子数 (n+3)+4n+7。(2)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加中子数,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n+3)+(n+7)2n+10。2、解: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1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710-26kg,因此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详解】解题过程见答案。3、 (1)3(2)6:1【详解】(1)由标签上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由
18、C、H、O三种元素组成;(2)由标签上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原子的质量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设一个氧原子的真实质量为x,akg:x=12:16,x=kg;(2)需要氧气的体积为:7.15g1.43g/L=5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需要空气的体积为5L21%23.8L。【详解】(1)见答案;(2)见答案。5、(1)194;(2)60:5:32;(3)61.9%【详解】(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原子质量之和,则有,故答案为:194;(2)塑化剂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0):(164)=60:5:32;(3
19、)塑化剂(DMP)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四、实验探究1、进行对比或对照,排除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后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能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错误 E试管中的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低温密封保存 【详解】(1)图2中装置B和装置E起对比或对照作用,排除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由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以观察到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先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后变红;(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改装前装置不密封,挥发出的氨气会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改进后的实验时密封装置,能够防止氨气会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并且装置D在热水中,能够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的差异。故填: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能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5)装置E中时酚酞溶液,溶液中溶剂就是水,酚酞溶液无色,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6)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为防止浓氨水挥发,应该注意事项是低温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