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95348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答复1、2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 ①花岗岩 ②石灰岩 ③砾石层 ④页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页岩地区 B.砾石层地区 C.石灰岩地区 D.花岗岩地区 以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选项是〔 〕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图a为四处景观,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答复5~7题。 5.造成图a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①-冰川侵蚀 B.②-海浪沉积 C.③-风力侵蚀 D.④-流水侵蚀 6.图b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a、c、d B.b、c、d C.c、d、e D.a、e、f 7.图a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b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① 甲→a→乙→b B.② d→丁→b→c C.③ 丙→c→d→丁 D.④ 戊→b→c→d 读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答复8、9题。 8.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9.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以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答复10、11题。 10.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1.图中②表示的是〔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26分〕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2〕①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_______。 〔4〕在中国台湾东北海岸的“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如右图〕最为著名。但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其“玉颈〞变细是受__________作用的影响,该作用对应于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13.〔能力挑战题〕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那么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大唐西域记?〕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30分〕 〔1〕以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______,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 〔2〕以下图描述了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处的一种外力作用形式,这种外力作用形式是_________,该处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 〔3〕以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地地质剖面图。乙处成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乙两处中,可以找到石油的是__________;为什么? 〔5〕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_______〔甲/乙〕,水库选址时,应避开_______〔甲/乙/丙〕。为什么?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B,2选C。第1题,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石灰岩、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砾石层不是岩层。第2题,诗句所描述为喀斯特地貌,多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3、4.【解析】3选C,4选C。第3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是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D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第4题,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早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 5~7.【解析】5选D,6选D,7选B。第5题,由图a中看出①②是由海浪侵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岩石海岸;③④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石林和峰林。第6题,由图b中甲、乙、丙、丁、戊的关系看出分别是岩浆、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那么a、b、c、d、e、f分别是岩浆活动、上升、侵蚀搬运、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对照图中可知除c、d外都属于内力作用。第7题,图a中四处景观都是因地壳上升运动,岩石出露地表,经外力侵蚀形成的。 8、9.【解析】8选D,9选D。第8题,图中广泛分布着溶洞、孤峰、残丘等喀斯特地貌,符合云贵高原的特征。第9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沉积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经化学溶蚀〔流水侵蚀的一种类型〕形成。 【方法技巧】图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假定有一个上升的宽平高地,地壳上升以后,长期稳定,且由产状平缓、岩性致密和厚层的石灰岩所构成,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如上图所示: 〔1〕在图A中,地面被流水溶蚀、侵蚀,发育成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地表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占据优势。 〔2〕在图B中,地表继续被溶蚀、侵蚀,变得更加崎岖不平,地下洞穴逐渐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3〕在图C中,崎岖的地表发育成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由于高地上升,地下河逐渐干涸,形成溶洞,进而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 10、11.【解析】10选A,11选B。第10题,地幔是岩浆的源地,因此A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岩,B那么为侵入地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直接转化为岩浆的C是变质岩。第11题,②是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代表变质作用。 12.【解析】第〔1〕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第〔2〕题,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第〔3〕题,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的。第〔4〕题,中国台湾的“女王头〞“玉颈〞是在海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不断变细的。 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 〔2〕①③④ ② 〔3〕③ ② 〔4〕海水侵蚀 ② 13.【解析】第〔1〕题,图示为沙丘地貌,坡度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治理沙丘最适宜的植树种草方位是上风向缓坡处。第〔2〕题,图示为岩石的风化过程,排列顺序可根据岩石的完整程度和裂隙数量进行。第〔3〕题,乙处为向斜,反而成为山地,是因为其岩层受挤压,坚硬致密,不易被侵蚀。第〔4〕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第〔5〕题,隧道应选择在稳固、枯燥的背斜处;水库应避开不稳定的断层。 答案:〔1〕沙丘 图略〔风从缓坡吹来,即缓坡为迎风坡,P标在上风向缓坡处〕 〔2〕风化 ①④②③ 〔3〕乙处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坚硬致密,不易被侵蚀。 〔4〕甲 甲处为背斜顶部,石油的密度比水小,可以顺着岩层在背斜顶部富集。 〔5〕甲 丙 甲处为背斜,岩层相互支撑,开挖的隧道稳定平安,且背斜不是储水构造,比拟枯燥;将水库建在断层上,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 4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