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7 期 2 O O 7 年7 月 广东 土木与 建筑 GU ANGDONG ARCHI I C T URE CI VI L E NGI NE ERI N G No .7 J U L 2 O O 7 微膨胀混凝土在地下室底板施工中的应用 赵 方宇 ( 广东新南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5 1 0 3 0 0 ) 摘要: 在大面积混凝土浇注施 工中, 常会 因混凝土 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而产生温度裂缝 , 文 中结合 工程 实例介 绍微膨胀 混凝土在地 下室底板施 工 中应用 的技术要 求及其要点。 关键词 : 微膨胀混凝土;地 下室底板 ;温度裂缝 ;施工 1工程概 况 某小 区三期商住楼工程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 . 地上 l 6层 , 地下 l 层 . 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一 5 . 0 m, 距 江边仅约 3 0 m. 对抗渗要求相当高 该地下室底板面 积 超过 4 0 0 0 m 2 . 厚 6 0 0 m m. 承 台一 次 浇注 混 凝 土 量 多达 3 2 2 8 m3 . 因此我们在底板混凝土浇注施工 中采 用微膨胀混凝土技术 . 将原设计的 2条垂直后浇带 取消 l 条 . 并在浇筑过程中采取加强二次振捣及抹 面 、 散热保湿养护等措施 . 取得 了良好 的施工效果。 经检测底板混凝土达到了设计要求 . 现已正常使用 3年多 . 无任何异常变化 由于混凝土导热性能差 . 外部散热较快 . 而水泥 水化后释放的热量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失 . 造 成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 .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为此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即: ①加强保温养护, 减缓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 .控制内外温差小于 2 5 ℃: ②降低水化热, 控制总温升值。 2 混凝 土配 合 比及 原材料 选择 合理确定施工配合 比及原材料用量 . 关 系到混 凝土的质量和压缩应力. 为此我们与监理、 设计各方 共同商量 . 并经混凝土厂家多次试配. 最终确定本工 程采用 C 4 0 、 S 6微膨胀混凝土 。 并掺人适量外加剂。 混凝 土材原材料包括矿渣 4 2 5 " 水泥 、 MX 一 2 . 8中砂、 5 - 2 5 m m级配碎石 、 Ⅱ级粉煤灰 、 WL — l 型减水剂 、 U E A、 水 。 其配合比为 l : 1 .4 3 4 : 2 . 4 3 4 : 0 . 1 2 : 0 . 0 0 5 : 0 . 1 2 : 0 . 4 9 4 .对应各材料用量分别为 : 4 1 5 。 5 9 5 , 1 0 1 0 , 5 0 , 2 . 4 9 . 5 0 。 2 0 5 k g / m 3 。具体措施如下 : ( 1 )为了减少用水量和有利于泵送施工, 在混凝 土中掺入 WL _ l 型减水剂. 并控制坍落度为 1 4 _ 2 c m。 ( 2 )提 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 7 d强度应达到 2 8 d 强度的 7 0 %以上 . 以控制早期裂缝 。 2 8 d强度应高于 设计值 1 5 %. 由试验得 出的混凝土各龄期 即 3 d 、 7 d 、 1 4 d强度分别达设计值的 5 2 . 9 %、 7 5 . 4 %和 l l l %。 ( 3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 4 2 5 " 矿渣水泥 .为减少 单方水泥用量 . 混凝土内掺入水泥用量 l 2 %的 Ⅱ级 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 . 粗骨料选用 5 ~ 2 5级配碎石 . 细骨料为细度模数 2 . 4 ~ 2 . 8的中砂 .以减少水泥用 量 . 控制碎石和砂的含泥量分别不大于 l %和 2 %。 ( 4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 l 5 ℃。 3 混凝土搅拌、 运输和浇捣 微膨胀混凝土对温度变化较敏感 .当气温低于 5 ~ C 或高于 3 5 ℃时均不宜浇筑.本工程在 l 1 月进行 混凝土浇筑施工 . 气温较为合适。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搅拌 . 电脑控制上料 . 使每 罐的配合比准确统一 : 骨料选 自同一产地 . 一次进场 备足 . 以免品种和规格存在差异 : 运输采用 6 m 3 搅拌 车 . 卸料前高速旋转 1 ra i n后缓慢放入输送泵 ; 在坡 顶 、 坡脚处设双排插入式振动捧 。 以保证底板整个高 度 内混凝土振捣密实。 混凝土初凝前先用刮尺平整、 平板振动器二次振捣. 并用木板进行第 1次抹面 . 使 上部骨料均匀沉降. 不受钢筋或较大骨料限制 。 以提 高表面密实度 。 减小塑性收缩变形。 初凝前再用铁碾 子碾压表面数遍 . 使混凝土表面更密实. 并用木板加 强二次抹面 . 闭合收水裂缝。 在浇注电梯井的大承台 时. 为避免产生温度收缩裂缝 。 采取加冰块的措施 。 降低混凝土释放的水化热. 收到良好的效果 。 大流动 性商品混凝土在浇筑时会有大量游离子析出.可用 潜水 泵随时将 泌水排 出坑 外 。 4 5 维普资讯 2 o o 7 年7 月 第7 期 赵 方宇: 微膨 胀混凝 土在 地下室 底板 施工中的 应用 J U L 2 0 0 7 N o . 7 4 混凝 土的养 护和测 温 U E A微膨胀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 .若养护不 及时则混凝土会迅速硬化. 膨胀应力尚未充分建立就 已失去作用 , 故在终凝前的二次抹面后 ( 即在混凝土 浇筑后 8 ~ 1 2 h ) 立即进行养护 . 在表面浇水后铺上塑 料薄膜 , 薄膜上再覆盖单层湿草袋。经热工计算 . 在 湿草袋上再覆盖单层干草袋进行保温养护 .就能将 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 2 5 ℃内.温差稳定后在周边 砌 1 2 c m高砖墙, 采取洒水和湿草袋覆盖相结合的养 护措施 。 根据保温养护要求 . 在底板典型断面不同深度 采用高精度多通道测量单元 I MP通过 S 一 网络与 中 央控制器组成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测温元件采用 高精度电阻温度传感器 , 检测时间< , 随时掌握混 凝土内表的温度升降、 温差 、 气温差及气温变化情况 等 , 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测温养护时间不少于 1 4 d ,按混 凝 土 龄期 确 定 测 温 间 隔时 间 : ( 1 ~ 2 ) d为 2 h ; ( 2 ~ 6 ) d为 4 h ; ( 6 ~ l O ) d为 1 2 h , ( 1 1 ~ 1 5 ) d为 2 4 h 。 测温报告显示 . 混凝土浇筑 3 d后水化热达到峰 值 ( 承 台 中部 5 7 . 1 ℃ , 底 板 中部 3 4 . 7 ℃) . 但 温 差均 未 超过 2 5 ℃( 最大值 2 4 . 6 ℃出现在水化热下降过程 中, 因降雨使混凝土表面积水 、 表面降温加速而导致 。 5 施工 中应注意 的 问题 5 . 1 在确定混凝土材料及其配合比时 . 要求混凝土 搅拌站必须做到“ 三个一” , 即每罐配合 比准确统一 , 骨料产地同一和一次备足材料 。此外 , 坍落度不宜 过大 , 否则在强度和抗渗性上不易满足处在临江、 高 水头 地下室底 板 的要求 5 . 2 在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中. 要特别注意现场施工 组织管理 ,由于对每一工序和时间要把握得非常准 确 , 才能杜绝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 . 因此见证员对每 车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现场检测 .均在合格后立即按 事先 安排 的施工 程序实 施浇 注 、 质安 员 、 施工 员和班 组长做好移接泵管 、 浇混、 振捣和抹面等每一步骤的 质量控制 现场监理工程师全程旁站监督 , 本工程地 下室 混凝 土浇 注用 5 6 h一次性 完成 此外 , 测 温时 间 间隔必须按要求进行 , 并形成检测报告。 6施工体 会 6 . 1 本工程采用 U E A微膨胀混凝土 .以补偿混凝 土初 期干 缩变形 而产 生 的拉应 力 , 既节省 工期 , 又减 少了后浇带防水处理。 通过采取降低水化热、 保温养 护 1 4 d 、 精确测温等施工技术措施 . 使混凝土 内外温 差始终控制在 2 5 ℃以内 6 - 2 为 了避 免混凝 土密实度 差异产生应 力集 中而出 现的裂缝.采取加强二次混凝土振捣和二次抹面工 艺加以解决。 此外 . 混凝土原材料产地相同且规格型 号应一致. 并一次进场备足. 采用电脑控制上料以使 配 合 比准确 , 保 证混凝 土 的匀质性 6 . 3 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可以较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尤其是距江边较近 、 水头压力较高、 抗渗要求严格 的 地下室底板工程。 另外根据设计要求. 可适当减少乃 至取消后浇带施工 , 不但可加快施 进度 , 还可避免 日后在后浇带的薄弱位置上出现渗漏 .给使用上带 来 不便 ( 上接第 4 4页) 以及各预埋 吊环 、 套环 、 连接 构件及焊缝 的检查验 收, 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 连接无误 、 焊缝饱满 : 每道工 序完成后, 先进行 自检, 以防漏焊或连接不牢; 整个 钢支架安装搭设完毕并经公司质安检查 验收合格 后 , 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模板安装 ) 的施工 6 结束语 本天面构架板高空悬挑支模工程 , 经精心设计 4 6 计算 , 对材料合理的选取 , 搭设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 和验收, 现已安全 、 优质 、 经济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 1 ]单辉祖. 材料力学教程[ M]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 ]钟善桐. 钢结构 [ M] .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 [ 3 ]江正荣.建筑施_丁工程师手册 [ M]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