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优指导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82962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指导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探索含解析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质检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探索(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私合营。这两个阶段()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2、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导学号176001573.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施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提出“八字方针”4.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重新返回家乡务农。通过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

3、象严重5.(2015广东七校联考)林岗在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中指出:“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阶段。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B.1949年C.1978年D.1997年6.(2015江苏徐州期末)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

4、.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7.改革给处于困境中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首钢巨变得益于()A.政府的计划性指令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C.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8.1979年3月,“瑞士雷达表”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经过上海广告公司的代理在上海播出了。这反映出()A.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B.我国的重工业将面临冲击C.“左”倾思想被彻底清算D.中国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导学号176001

5、589.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2015江苏南通二模)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6、,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徽、四川等地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导学号1760015911.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

7、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次讲话精神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二、非选择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

8、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

9、34.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的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13分)14.(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

10、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中共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1、在上海召开分析以上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单元质检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题眼是“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材料反映了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降低,不能说明工业发展速度放缓,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降低,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于1956年,主要涉及生产资

12、料所有制问题,与工业产值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2.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题眼是“公私合营”。由“公私合营”可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通过三大改造,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故A项正确;前者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后者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故C项错误;两个阶段都发生在过渡时期,故D项错误。3.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题眼是“农民”“否定私有基础”。新中国成立初的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材料中的“否定私有制”,故A项错误;从1953年

13、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着手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材料中向着“集体化方向发展”这一主旨,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与题干背景不符,故C项错误;1960年冬,针对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以调整国民经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4.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题眼是“1962年”“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依据材料“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重新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农村建设的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

14、,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非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19591961年国家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大学生返回家乡务农,故C项正确;大学生并没有失业,而是国家分配,故D项错误。5.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题眼是“城市经济”。由题干所列举的四章的名称可知,第一章“挣扎和崩溃”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发生在1911年,故A项错误;第二章“主权重建”是指新中国的成立,发生在1949年,故B项错误;第三章“城市经济”是指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故C项正确;第四章“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是指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发生于1997

15、年,故D项错误。6.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题眼是“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3年农业合作化的目标是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因此公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D项正确;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中,农民并没有获得优先享有产品的分配权,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也是交够国家和集体的之后农民才享有产品的分配权,故B项错误;1978年的农村改革是对1953年农村改革的继承和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7.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题眼是“改革

16、给处于困境中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材料反映了改革给首钢带来的巨变,依靠政府的计划性指令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其核心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手段是政企分开和简政放权,故B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8.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对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变动,“外企商业广告”在中国的播出表明我们的经济运行不再由行政计划完全控制,而是逐渐交给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不是重

17、工业,故B项错误;“出卖主权”表明“左”倾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9.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题眼是“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了如何克服计划经济弊端的途径,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合理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故A项正确;政企分开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经济特区的创办,题眼是“1979年”。1979年邓小平访美回国之后,我国设

18、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说明邓小平的这些主张解放了思想,有利于经济特区的创办,故A项正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安徽、四川”试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改革,与邓小平访美无关,故D项错误。11.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眼是“1984年”。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作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决策,故B项正确;1985年我国作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决

19、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题眼是“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非对外开放,故A项错误;我国并未在四川创设经济特区,B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根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3.参考答案:(1)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

20、发展不平衡。(2)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3)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依据材料信息,从时间、成效、技术力量和行业分布等方面概括“特点”。第(2)问,可依据材料信息,从工业基础、经济发展和苏联影响等角度归纳“原因”。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数据信息可知此时农业、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比例趋向合理;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稳定市场、改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作答。14.参考答案:示例:变化一: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说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层逐渐实现由终身制到任期制的平稳过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变化二: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多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人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实现小康。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