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1. 体内药物分析定义。P1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生物体内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谢产物、代谢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2.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P3-5(1) 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2) 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3) (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药物进入体内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内转运的枢纽。大多数药物只有达到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
2、行关系,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3. 体内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P8生物样本:凡是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谢产物、必要的内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4.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1) 干扰杂质多(2) 被测浓度低(3) 供试样品量少(4) 待测物的易变性(5) 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 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 工作量大5. 生物样品选择的基本原则。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P19选择原则:(1) 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3、2) 易于获得(3) 便于处理(4) 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血液 优点:较好体现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 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 (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尿液 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 (2)药物浓度高 (3)收集方便 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 (2):不易采集,保存 (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唾液 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 (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 (3)CS/C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行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缺点:(1)适用药少 (2)取样量变化大毛发 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 (2)通过测某特定代谢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
4、(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 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 (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密仪器6. 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P21采集:通常用一次性针头插入静脉血管内抽取,取下针头,转移到相应容器,不能用力推压以免血细胞破裂制备:(1)血浆:多以肝素作抗凝剂,取适量于离心管,旋转使均匀分布于管壁,倾去多余液体, 干燥试管;然后加入血样,离心后取上层黄色液体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50%(2)血清:等血样中血块凝结,在室温25下凝结速度较慢,可在37水浴加快血清析出,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40%(3)全血:在血样中加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混匀即可。6. 生物样品的储存。P23-24(1) 冷
5、冻储存(2) 加稳定剂(酶抑制剂、抗氧剂)(3) 加防腐剂或调节pH8. 去除蛋白的方法及原理,各种常用的蛋白沉淀剂及其效果。P27-28蛋白质沉淀法:(1) 生成不溶性盐沉淀,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pH时,酸根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沉淀;高于蛋白质等电点pH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中带负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沉淀。(2) 盐析和脱水: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可以与蛋白质争夺水化膜,并使水的介电常数减少,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解离程度及所带电荷数量,增加蛋白质颗粒间的引力使蛋白质沉淀。组织的酶消化法:蛋白水解酶可在温和条件下有效水解生物蛋白,将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9. 常用的缀合物水解方法有哪些?P
6、28(1) 酸水解(2) 酶水解(3) 溶剂解10. 什么样品需要进行有机破坏处理?P29微量元素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有机物中,在分析和测定这些元素时,需将这些元素从有机物中游离出来,或者将有机物破坏后测定,根据被测的性质,选则合适的有机物破坏法,使样品中绝大部分有机物破坏。某些元素在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无丝毫损失,又能在破坏有机物后测定是何物干扰。11. 游离药物与结合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P29-30平衡透析法、超滤法、超离心法、凝胶过滤法前两法原理:利用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药物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药物通过的原理使游离性与结合性药物分离12. 液液提取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及提取技
7、术。P30-33原理:药物与干扰成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选择性地提取生物基质中的药物影响因素:水相pH。提取溶剂种类、离子强度提取技术:通常在戴塞的试管中进行,多半进行一次提取,用酸碱回提时也只是一次,不考虑提取尽药物13. 液固提取法的原理,固相萃取的主要步骤,及固相萃取的影响因素。P33-35原理:将样品液通过合适的固相小柱,利用药物与杂质对固相小柱亲和力的差别,用适当溶剂冲洗、洗脱,使药物得到净化步骤:(1)固相柱选择(2)固相柱处理(3)样品液上样(4)分离净化(5)待测物洗脱提取率、选择性的影响因素:(1)流速(2)样品装载量(3)固相柱使用要求(4)样品上柱前的处
8、理14. 提取溶剂的蒸发方法。P36抽真空挥发或直接通入气体使溶剂挥发15. 柱切换技术的原理。见PPT是一种在线固相分离技术:选用一个35cm长的短柱,用低溶剂强度的预处理流动相使生物样品净化,富集切换阀后,分析流动相将组分带入分析柱分离测定测定结束后仪器自动恢复开始状态,准备下次进样 16. 微透析技术的定义。P45(MD)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利用膜透析原理,对细胞液进行流动性连续采样,在不破坏生物体内环境的情况下,直接插到生物活体内采样进行原位测定。17. 基本概念P51-52生物介质:指一种生物来源的物质,能够以可重复方式采集和处理。标准物质:用于制备标准样品和QC样品的待测物的参比标准
9、,结构上可以是物质本身、其游离碱、酸、盐、酯。标准样品:在空白介质中家人已知量待测物标准物质制成的样品,用于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质控样品和未知样品中待测物浓度。质控样品:在空白生物介质中加入已知量待测物标准物质制成的样品,监测生物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和评价每一分析批中未知样品分析结果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介质效应:样品中存在除待测物以外的其他干扰物质,对待测物响应值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分析批:包括待测样品、适当数目的标准样品和QC样品的完整系列。18. 特异性的定义及考察方法。P52定义: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专一测定分析物的能力。考察方法:至少取六个不同个体空白样品,采用拟定的方法
10、进行测定,所得结果接近于定量限浓度的模拟样品和用药后的实际生物样品比较,以证明内源性物质、相应的代谢物、降解产物及其他共服药物不干扰样品测定19.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结合实验进行复习。P52-5420. 定量下限的定义、考察方法及要求。定义:指符合准确度、精密度要求的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定量浓度,其反映了方法的灵敏度。考察方法:按标准曲线项下方法制备样品,至少制备5个标准样品,按照拟定方法进行测定,考察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LLOQ的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精密度的RSD应小于20;LLOQ限度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后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
11、1/20时的药物浓度),信噪比(S/N)一般大于5。21 精密度准确度的定义、表示方法、考察方法和要求。准确度:指用该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中待测药物浓度与其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表示方法:相对回收率(RR)或相对误差(RE)要求:RR 85115(LLOQ附近80120) RE 15(LLOQ附近20)精密度:每次测定结果与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表示该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可反映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表示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要求: RSD一般应小于15 LOQ附近RSD应小于20。22. 需要进行哪些稳定性试验?(1) 短期室温稳定性(2) 长期储存稳定性(3) 冻融稳定性(4) 储备液
12、稳定性(5) 待测溶液稳定性(6) 样品处理过程稳定性23. 提取回收率的定义、评价指标和限度要求。指从生物样本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与标准物质产生的响应值的百分比,用于评价样品预处理方法。取待测药物对准品加入空白基质中,制备高、中、低3个浓度QC样品,每个浓度5个样品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测定。 另取等量相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不经提取处理,直接测定。 内标(1个浓度5个QC样品)也需进行提取回收率试验。提取回收率限度要求:一般应50且恒定;高、中浓度的RSD应15%;低浓度的RSD应20。 内标的提取回收率应与被测物一致或相近,一般相差不超过10%24. 分析方法的质量控制方法及限度要求
13、。每个分析批生物样品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并随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QC样品,每个浓度至少双样品,QC样品数不得少于未知样品数的5%,且不得少于6个,并均匀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限度要求:偏差一般应小于15%,低浓度点小于20%,最多允许33%的质控样品结果超限,且不得均在同一浓度25.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义,测定常用的5种方法,平衡透析法原理。(第一组)定义: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药物总浓度的百分率,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常用方法:(1)平衡透析法(2)超滤法)(3)超速离心法(4)光谱法(5)色谱法平衡透析法原理:半透膜与蛋白质易产生体积迁移效应,对于
14、带电的蛋白质可能产生Gibbs-Donna 效应和以非特异性的透析设备表面的药物吸附效应26. 在盐酸哌甲酯稳定性考察实验中,采取的提高稳定性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从什么方面起到提高稳定性的作用?(第三组)28. 基质效应的定义,来源,评定方法及消除方法。(第四组)基质效应:来源于生物样品中的内源组分和样品处理后引入的杂质,常对样品的测定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来源:内源性杂质指生物样品中存在的有机和无机成分,经前处理后仍存在于提取液中。外源性杂质外源性组分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带来基质效应,由样品前处理各步骤引入。评定方法:(1)柱后灌注法(2)
15、提取后添加法消除方法:(1)样品前处理(2)同位素内标(3)色谱分离(4)质谱分离29.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P151(第五组)(1)手性衍生化试剂法(2)手性流动相添加法(3)手性固定相法30. Caco-2细胞模型用于什么类型的研究,花旗松素和落新妇苷在细胞中的转运情况如何?(第七组)是一种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分化的小肠上皮细胞,具有微绒毛等结构,并含有与小肠刷状缘上皮相关的酶系。Caco-2细胞与人小肠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相似,具有相同的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可以用来进行模拟体内肠转运的实验。31.免疫分析法的原理。P178-181,当标记抗原与未标记抗原同置于含有一定
16、抗体的反应体系中,标记抗原(Ag)与抗体(Ab)发生竞争结合反应32. 免疫反应的基本条件,什么是抗原,药物属于什么类型抗原。特异抗体的制备和鉴定。基本条件:特异性抗体、标记抗原、未标记抗原(标准品)抗原:指在机体中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药物大多为小分子物质,认为是半抗原,与蛋白质等载体物质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特异抗体的制备:抗原+福氏佐剂混合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剂;注射部位:多采用脚掌、腹股沟淋巴结、大腿肌肉、皮下及静脉等;时间:间隔一定时间注射一次,数月后可得满意的抗血清。当抗体达一定量时,及时采血,分取血清(抗体),经纯化分离后对抗体进行鉴定。鉴定:(1) 滴度滴度(titer)即效价
17、,以抗血清的稀释度表示,稀释倍数越大,滴度越高,效价也越高(2) 特异性特异性(specificity)即免疫反应的专属性,用交叉反应率来表示(3)活度活度(activity)指抗体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即抗原抗体结合的牢固度。33. 免疫分析法的分类P187,游离与结合标记药物的分离方法。P189-190分类:按标记物不同 ,分为: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 荧光免疫分析法(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平衡后,是否将结合物(B)与游离物(F)分离,分为:均相免疫非均相免疫分离方法:层析法、沉淀法、吸附法、微孔滤膜法、固相法、双抗体法34. 药代
18、动力学的定义P233。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各自属于哪个临床试验阶段?目的分别是什么?(第二组)定义:药物代谢动力学(ADME)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体内药物及代谢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探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临床研究对象:(1)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期】 探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动态变化特点(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2、3期】 当目标适应症患者的疾病状态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产生重要影响时应进行此试验(3)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4期】肝肾功能损害患者、老年和儿童患
19、者可能影响药物代谢、排泄,因此进行研究,指导合理用药,保证安全有效(4)群体药代动力学【】关于目标患者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变异来源与相关性的研究35. 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均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但两者的目的各有侧重,且在药品研发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P233整段话(第二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均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前者反映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选择合适给药途径和确定用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后者重点在以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是保证含同一药物活性成分的不同制剂体内行为一致性的依据,是判断研发产品是否可替换已上市药品使用依据。两者在不同
20、研发阶段有不同作用。36. 治疗药物监测中治疗窗的定义,临床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需要符合的条件有哪些?P287定义:临床上为了药物治疗的需要,对许多药物都给出了治疗浓度范围。把最低有效浓度作为治疗浓度的下限,最小中毒浓度(或最大有效浓度)作为治疗浓度的上限。这个范围又称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以此来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临床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治疗浓度范围(2)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之间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3)临床上缺少及时的、易观察的、可量化的疗效指标。37 药物代谢的定义,分类,相应的代谢反应分别有哪些?参与药物代谢酶有哪
21、些?P310(第六组)定义: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分子结构改变的过程分类:I相代谢:(1) 氧化反应 CYP混合功能氧化酶系(2) 还原反应 微粒体CYP及部分非微粒体酶(3) 水解反应 水解酶、蛋白酶及氨肽酶II相代谢:(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酸转移酶(UGTS)(2) 硫酸化反应 硫酸转移酶(SULT)(3) 甲基化反应 甲基转移酶(4) 乙酰化反应 乙酰转移酶(NAT)(5) 与甘氨酸及谷氨酰胺的结合反应 辅酶A(6)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38. 代谢组学的定义,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体液、细胞提取物和组织或组织提取液中所有小分子内源性代谢产物。P365(第八组)是关于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