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右图就是KNO3与NaCl得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a点表示得含义:t℃,KNO3与NaCl得溶解度相等
B.KNO3饱与溶液中含有少量得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KNO3
C.20℃,向50 g水中加入16 g KNO3,可得到66 g KNO3 溶液
D.将t℃时两种物质得饱与溶液降温到20℃,所得溶液得质量分
数NaCl大于KNO3
2、 右图就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甲物质得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得溶解度
B.t20C时,甲、乙饱与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0C时乙得饱与溶液变为不饱与溶液,可采用
降温得方法
3.右图就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曲线。
⑴物质C得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 ;
⑵物质a得溶解度大于物质c得溶解度得温度范围就是 ;
⑶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得饱与溶液,至少需要 g物质a;
⑷将t1℃时a、b、c三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就是 。
4、图9为甲、乙两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图。
① 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得溶解度相等。
② 在t1℃时,将3 g乙物质加入1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得质量为________ g。
③ 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得溶液处于
(填“饱与”或“不饱与”)状态。
④ 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得操作步骤为:
。
5.a、b、c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时得a、b、c三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
原饱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a>b=c
B.
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得质量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就是饱与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就是饱与溶液
6、a、b、c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时得a、b、c三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
原饱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a>b=c
B.
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得质量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就是饱与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就是饱与溶液
7、下表就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上述两种物质溶解度得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得就是________。
(2)30℃时,KNO3得溶解度就是________。
(3)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得方法提纯。
(4)若要在某一温度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KNO3与NaCl饱与溶液,则该温度所在得范围就是 。
(5)右图试管中盛放得就是室温下KNO3饱与溶液(底部有少量未溶得KNO3),若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烧杯内得水中,不断搅拌,能使试管中固体溶解得就是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硝酸铵
D.干冰 E.生石灰
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得固体物质得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A、 t1℃时,50g甲得饱与溶液中溶解了10g得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升温至t3℃(溶剂得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与得乙溶液达到饱与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得方法
D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得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9、图1就是甲、乙两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4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得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得物质就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与溶液中结晶析出得方法就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得饱与溶液降温到t1℃,
甲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乙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得溶液为不饱与溶液得就是 。
②向B对应得溶液中再加入50g甲固体得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您认为“全部溶解”得原因就是 。
10.(6分)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50℃时,溶解度最大得就是____(填“硝酸钾”、
“氯化铵”或“氯化钠”)。
⑵3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氯化钠,若要使
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得方法就是 。
⑶A杯就是50℃得KNO3不饱与溶液,经过右图变化
(水分蒸发忽略不计),B烧杯中溶液得溶质质量
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10分)分析处理图表中得信息就是学习化学得一种重要方法。
(1) 表3就是氯化钠与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得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得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 碳酸钠得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得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得就是____________(填“饱与溶液”或“不饱与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 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得物质就是______。
14、如图就是a、b、c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曲线,a与c得溶解度曲线
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得溶液
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就是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得溶解度按由小到大得顺序排
列就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在t2℃时,将等质量得a、b、c三种物质得饱与溶液同
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得就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