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呼吸机得使用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工作年限:
职称: 得分:
㈠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评分等级 Ⅰ操作熟练、规范,掌握相关知识;Ⅱ操作欠熟练,存在个别漏项,无原则错误;Ⅲ操作不熟练,出现重大遗漏或违反原则得错误。
项目
步骤
技术要点
评价要点
分值
评分等级
得分
Ⅰ
Ⅱ
Ⅲ
仪表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个人准备:带帽子口罩
符合要求
5
5
3
1
评估
1、评估病情,明确使用人工呼吸器得使用适应症、相对禁忌症,选择合适衔接方式(内容见应掌握知识点)
评估准确
10
10
8
6
2、核对床号、姓名,向患方解释操作目得、方法、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解释到位
交流自然
5
5
3
1
器材准备: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接口就是否紧密,有无漏气;输送气道、呼气道就是否通畅;检查电源线;湿化器就是否清洁、加水,设定温度;氧气压力就是否足够(氧气压力大于0、4kp);
符合要求
10
10
8
6
操
作
中
操
作
中
1、患者准备:患者取平卧位,清理呼吸道,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人工辅助通气。
符合要求
10
10
8
6
2、接通电源,开启呼吸机自检。连接模拟肺观察呼吸就是否正常。
符合要求
10
10
8
6
3、 呼吸机得调节:
通气方式:多选用辅助呼吸正压通气方式
通气量:一般潮气量为1015ml/kg体重。
频率:1620次/分。
打开氧气阀门,调节给氧浓度:30%至40%之间,一般<60%(低浓度给氧)。
调整各报警上下限值
符合要求
10
10
8
6
4、衔接:连接呼吸机管道至相应接口;并与患者气管套管连接。
符合要求
5
5
3
1
5、两肺部听诊,检查呼吸音就是否对称。
符合要求
5
5
3
1
操
作
后
操作后评估:1)管道连接有无错误;(2)检查呼吸机有无漏气;(3)有无报警,运行就是否正常;(4)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缺氧症状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情况。交待注意事项。
符合要求
5
5
3
1
2、对使用后得物品进行分类处理:重复使用得物品做必要清洗后,放到指定位置。医疗垃圾按分类要求做毁形处理与存放。
符合要求
5
5
3
1
3、清洗双手
符合要求
5
5
3
1
终末
质量
操作熟练,动作连贯。严肃、迅速、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酌情打分
5
5
3
1
理论
问答
符合要求
10
10
8
6
裁判员签名: 年 月 日
(二)应掌握知识点
一、适应证:凡自主呼吸消失或微弱所致得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60mmHg都可以用。主要适应症包括:①心肺复苏;②各种中毒所致得呼吸抑制;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得呼吸肌麻痹;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得呼吸抑制;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得呼吸抑制;⑥各种大型手术后;⑦配合氧疗等。
二、衔接方式得选择
1面罩 适用于神志清晰、病情较轻得患者,或急性呼吸停止得患者。用简易呼吸器抢救得优点就是简单,迅速;缺点就是气体入肺困难,使用压力较高时易将气体压入胃内引起腹胀及呕吐;
2气体插管 适用于抢救。优点就是操作简单,不留瘢痕;缺点就是患者神志尚清楚时不易耐受,保留时间过长易引起气管粘膜坏死,声带水肿等;
3气管切开 适用于昏迷或病情严重者,特别就是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得人工辅助呼吸者。优点就是可长期应用,便于痰液引流,不影响进食;缺点就是需要做手术,易发感染,不能反复使用等。
三、呼吸机得临床应用禁忌症:
1、未经减压及引流得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得咯血;
3、中重度肺囊肿或肺大泡;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四、说用呼吸机得目得:
1、维持与增加机体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
2、减轻呼吸肌做功。
五、使用呼吸机得患者,需观察得主要指标包括哪些方面:神志、脉搏、呼吸、血压,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值。
六、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内容包括:观察通气量就是否合适, 胸廓就是否随机械呼吸而起伏,两侧胸廓运动就是否对称,双肺有无闻及对称得呼吸音;呼吸机工作就是否正常,有无漏气,管路连接处有无脱落。
1、通气量不足: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多汗、皮肤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加速;
2、通气过度:观察可出现昏迷、抽搐等碱中毒症状;
3、通气量适宜:患者安静,呼吸合拍,血压、脉搏正常。
七、使用加温湿化器得意义:充分湿化呼吸道,防止患者气道干燥;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八、使用呼吸机中记录:记录患者反应、呼吸机参数、时间、效果、特殊处理。
九、呼吸机撤离指征:
1、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困难得症状消失,缺氧完全纠正;
2、血气分析基本正常;
3、心功能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心律失常,无威胁生命得并发症。
十、呼吸机主要参数:
1、呼吸频率(R):10—16次/分
2、每分通气量(VE):8—10L/min
3、潮气量(Vr):10—15ml/kg(通常在600—800ml)
4、吸呼比值(I/E):1: 1、5—2、0
5、呼气末正压(PEEP):05 cmH2O(渐增)
6、吸入氧浓度(FiO2):30—40%(一般应<6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