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7218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术讨论—第四章-玉米、薯类病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玉米病害试题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1.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2. Sou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 3. Maize Head Smut4. Corn Sheath Blight 5. Brown Spot of Corn 6. Corn Curvalaria Leaf Spot 7. Corn Smut 8. Gray Leaf Spot of Corn 9. Rough Dwarf Viral Disease of Corn10. Millet Downy Mildew 11. Sorghum Anthracnos

2、e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1. Exserohilum turcicum 2. Bipolaris maydis 3. Curvularia lunata4. 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 5. Sclerospora graminicola 6.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7. Sporisorium reilianum 8. Ustilago maydis 9. Cercospora zeae-maydis 10. Rhizoctonia solani11. Physoderma maydis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

3、文名称1. 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2. 玉蜀黍平脐蠕孢3. 新月弯孢菌4. 玉米粗缩病毒5. 禾生指梗霉6. 禾生炭疽菌 7. 孢堆黑粉菌 8. 玉米瘤黑粉菌 9. 玉蜀黍尾孢菌 10. 立枯丝核菌11. 玉蜀黍节壶菌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1. 玉米大斑病 2. 玉米小斑病 3. 玉米丝黑穗病4. 玉米纹枯病 5. 玉米褐斑病 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7. 玉米黑粉病8. 玉米灰斑病 9. 玉米粗缩病 10. 谷子白发病11. 高粱炭疽病五、填空题1. 玉米大小斑病菌主要以 和 在 和 中越冬。 2. 玉米大斑病以_ _或_越冬,主要危害_,严重时也危害_和茎杆。3. 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

4、抗病性可分为_、_、_和_四种类型。4.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 亚门 属。主要以 和 . 在 . 越冬。主要通过 和 方式传播。5. 玉米小斑病从_期到_期都可发生,主要危害_.6. 玉米小斑病菌无性阶段属_亚门, 有性阶段属_亚门.7.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 ,一般从植株 扩展,病菌通过 传播, 侵入,有多次再侵染。8. 玉米纹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在 和 中越冬的 。9. 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均属于 亚门 目 属。在玉米上主要侵染 ,形成 病斑。防治该病得最有效的药剂为 。10. 玉米丝黑穗病菌以散落在 、 和 上的 孢子越冬。11. 玉米丝黑穗病是_性病害,病菌以_孢子在_和_等处越冬。

5、12. 玉米瘤黑粉病菌以_孢子在_、_和_等处越冬。13. 玉米上的病害主要有 、 、 、 、 、 、 、 和 。14. 玉米粗缩病是由 引起的病害,主要在 和 越冬,也可在 . 越冬。该病主要通过 传播。六、选择题1. 玉米大斑病的田间传播途径是( )。 A蚜虫介体 B农事操作 C气流 D带菌土壤 2. 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形态上的主要特点为( ) 。A 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 B孢子平直,脐点突出 C孢子弯曲,脐点突出 D孢子平直,脐点平截3. 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部位是玉米的( )。 A地上茎 B地下根 C近土面茎 D中部茎 4.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特点为( )。A 局部侵染,果穗和雄花

6、已变为黑粉 B局部侵染,叶部和茎秆产生黑粉苞 C 系统侵染,在果穗和雄花上形成黑粉,仅残留维管束 D系统侵染,全株各器官均产生黑粉苞 5. 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 。A 种子、粪肥 B 土壤和种子 C土壤、病残体、种子 D种子、土壤、粪肥 6. 玉米黑穗病所表现出的黑色粉状物是病菌的( )。A冬孢子 B夏孢子 C担孢子 D分生孢子7. 玉米黄斑病的田间传播途径是( )A蚜虫介体 B农事操作 C风雨 D带菌土壤 七、判断题1. 玉米大斑病只存在有性态,没有无性态( )。2. 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脐点平截( )。3. 玉米大斑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4. 玉米大斑病菌不存在生理分化现象

7、( )。5. 玉米大、小斑病的病原是相同的( )。6.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 )。7. 玉米小斑病只为害叶片。( )8. 玉米小斑病菌只侵害玉米。( )9. 玉米小斑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 )10. 玉米大、小斑病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抽雄以后比较抗病( )。11. 玉米大斑病在田间没有再侵染( )。12. 玉米小斑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 )。13. 玉米小斑病菌主要以担孢子越冬( )。14. 玉米小斑病菌没有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 )。15. 玉米小斑病菌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 )。16.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来传播(

8、 )。17. 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河北省的北部地区,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河北省的中南部地区( )。18. 玉米大斑病在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发病严重,玉米小斑病在河北北部及山区发病严重。( )19.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系统侵染病害( )。20. 玉米瘤黑粉病在田间没有再侵染( )。21.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虫传病害( )。22. 玉米黑粉病菌属于层菌纲真菌( )。23. 拌种能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24. 玉米丝黑穗病再田间有在侵染( )。25. 玉米丝黑穗病菌没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26.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病害( )。27. 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卵孢子越冬( )。

9、28. 玉米纹枯病菌无性态可产生分生孢子( )。29.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玉米粗缩病毒,以成株期受害最重( )。八、简答题1. 比较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2. 比较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差异。3. 玉米大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哪些场所?病害在田间有无再侵染?4. 玉米小斑病菌能否进行人工培养?病菌主要以什么形式越冬?5. 玉米大斑病菌是否有生理分化现象?侵染玉米和高粱的病菌是否可相互侵染?为什么?6. 玉米小斑病的田间诊断要点是什么? 7. 玉米大斑病的症状有何特点? 8. 简述玉米小斑病的病害循环?9. 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10. 简述玉米

10、大斑病的病害循环?11. 玉米黑粉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2. 玉米大斑病的田间诊断要点是什么?13. 玉米小斑病菌的T小种与O小种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4. 玉米丝黑穗病菌以什么孢子在哪些场所越冬?15. 玉米瘤黑粉病的初侵染源来自哪些场所?在田间以什么孢子进行再侵染?16. 怎样有效防治玉米瘤黑粉病?17.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与产量损失有何关系?为什么?九、问答题1. 简述玉米大斑病与小斑病的病害循环,并设计综合防治措施。2. 针对玉米大斑病的侵染发生规律,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3. 玉米小斑病发生流行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采取防治措施?4. 概述玉米瘤黑粉病的侵染循环,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5.

11、 根据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特点,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6.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7.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制定出该病害的防治措施。8. 在美国1970年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有效避免这种事件发生?9. 简述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分布区域差异?其限制因素是什么?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措施?十 论述题试制定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十一、绘图1.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图。2. 玉米黑粉病冬孢子图。3. 玉米丝黑穗冬孢子图。4. 玉米黄斑病分生孢子图。5. 玉米霜霉病卵孢子、孢子梗、孢囊图。6. 玉米锈病夏孢子图。第五章 薯类病害试题一、请译出

12、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1. Sweet Potato Black Rot 2. Sweet Potato Stem Nematode 3. Potato Late Blight 4. Potato Viral Diseases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1. Ceratocystis fimbriata 2. Ditylenchus destructor 3. Phytophthora infestans4. PVX、5. PSTVd 6. PLRV 7. PVY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1. 甘薯长喙壳菌 2. 马铃薯腐烂线虫 3. 致病疫霉 4. 马铃薯X病毒 5. 马铃

13、薯Y病毒6. 马铃薯卷叶病毒 7. 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毒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1. 甘薯黑斑病 2. 甘薯茎线虫病 3. 马铃薯晚疫病 4. 马铃薯病毒病五、填空题1. 甘薯黑斑病可产出 、 和 等三种孢子。2. 甘薯黑斑病菌主要以 、 和 在 和 上越冬。 3. 甘薯黑斑病的侵入途径主要是 ,也可从 侵入,该病害不危害甘薯 部分。4. 甘薯茎线虫病是由 纲 目 属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以 、 和 在 中越冬,也可随薯块在 越冬。防治措施有 、 、 、 、 和 。5.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毒原有三种即 、 和 ;防治此病最主要措施是 。6. 马铃薯病毒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 。目前以采用 为主,结

14、合 及 等综合防治措施。7.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 ,也可危害 ,病原菌主要以 在 越冬。也可以 越冬。8.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为 属,其有性孢子为 ,无性孢子为 。9. 马铃薯花叶病症状表现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田间主要通过 来传病。 10. 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是 ,田间发病一般在 以后,症状在叶片上的表现有 和 两种类型。11. 马铃薯晚疫病可发生于_ _ 及_上,病原属_门。12. 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与扩展主要是通过_和_传染。13. 马铃薯花叶病是由_引起的一种病害,此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_和_等。14. 引起马铃薯皱缩花叶病的病原是_和_。15.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_病害

15、,其症状特点是病株表现_和块茎维管束呈_状腐烂。六、选择题1. 甘薯黑斑病在病部长出黑色的刺毛状物是病菌的( )。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盘 D分生孢子器 2.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是( )。A. 长蠕孢属 B. 长喙壳属 C. 赤霉属 D. 梨孢属3. 下列( )不是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所能够产生的孢子。A. 卵孢子 B. 分生孢子 C. 子囊孢子 D. 厚垣孢子4. 甘薯黑斑病在病部长出灰色的霉状物为病菌的( )。 A闭囊壳 B子囊壳C子囊盘 D分生孢子 E. 子囊孢子 F. 厚垣孢子5. 马铃薯晚疫病在病部产生的白色霜霉状物是病菌的( )。 A卵孢子 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 D孢子囊 6

16、.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较典型的( ) 。A. 土传病害 B. 气传病害 C. 虫传病害 D. 水传病害7. 马铃薯粉痂病危害的主要部位是()A叶片 B茎秆 C块茎 D根部 8. 马铃薯种性退化是由于() 引起的。A生理病害 B栽培期间气温太高 C病毒病害和生长期的高温 D病毒病害9. 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 B经常性换种 C以药剂防治为主 D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 10.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分类学上应归于 ()。A毛霉目 B外囊菌目 C锈菌目 D霜霉目 11. 马铃薯重症花叶病是由() 引起的。A PVX B. PVY CPLRV DPVY+PVX 12. 马铃薯晚疫

17、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A.分生孢子 B担孢子 C游动孢子 D芽孢子 七、判断题1. 甘薯黑斑病产生有性孢子和分生孢子,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是贮藏窖喷药。( )2. 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有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叶蝉是传播这三种病毒病的媒介昆虫,当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喷药防治媒介昆虫。( )3. 甘薯茎线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病薯、病苗和病蔓,在春季育苗、夏季移栽和甘薯收获入窖贮藏三个阶段严格清除病薯残屑、病苗、病蔓,集中烧毁或深埋。( )4. 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薯块中越冬( )。病菌的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在冷凉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18、)。封锁和消灭中心病株是大田防治的关键,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 )。防治晚疫病有效药剂有72%克露、58%甲霜灵锰锌等( )。 5. 马铃薯病毒病是有PVX、PVY两种病毒,单独侵染或复合侵染引起的( )。其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毒种薯,在田间只依赖蚜虫传染( ),因此应以采用无毒种薯为主,加强栽培管理,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及治虫防病等综合防治措施( )。6. 甘薯黑斑病不能经土壤传播。( )7.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危害地下块茎。( )8.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子囊菌侵染所致。( )9. 马铃薯环腐病不能危害地下块茎。( )10. 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药剂有铜制和井冈霉素( )。 1

19、1. 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毒侵染所致(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种薯上以菌丝越冬( )。13.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种薯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可以作该病的短期测报( )。14. 马铃薯重症花叶病是由 PVY 和 PVX 混合侵染所致( )。15.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一种真菌病害( )。16.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侵染叶片,而不能侵染薯块。( )17. 马铃薯花叶病不能由蚜虫传播。( )18. 马铃薯环腐病主要危害叶片。( )19. 甘薯黑斑病在病部长出的灰霉层是病菌的有性时期。( )20. 我国报道马铃薯环腐病病原只有一种。( )21.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是子囊菌亚门。( )22.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

20、一般只能死体寄生。( )23. 汁液摩擦接种不能传染马铃薯花叶病。( )24. 马铃薯环腐病薯块与健薯收获时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 )25. 甘薯黑斑病病菌不能在土壤中越冬。( )26. 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昆虫。( )27. 马铃薯晚疫病除危害叶片外,不能危害薯块。( )28. 甘薯黑斑病的薯块有甜味。( )29. 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是真菌。( )30.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不是复合侵染所致( )31. 马铃薯晚疫病菌没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32. 甘薯黑斑病是由病毒侵染而引起的。( )33. 马铃薯环腐病种薯带病率与病害发生无密切关系。( )34. 马铃薯环腐病不能通过刀切传播

21、。( )35. 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影响不大。( )36. 一般认为马铃薯花叶病的病薯块是带毒的。( )37. 汁液摩擦接种不能传染马铃薯花叶病。( )38. 甘薯黑斑病只在甘薯苗期和生长期发生。( )八、简答题1. 防治甘薯黑斑病应抓哪些环节,为什么?2. 甘薯黑斑病症状有何特点?3.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4. 防治甘薯线虫病的方法?5. 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有何特点?6. 甘薯黑斑病主要以什么孢子在哪些场所越冬?7.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哪些部位?在田间如何判别?8. 根据马铃薯对病毒侵染反应,品种抗性可分为哪四种类型?9. 马铃薯花叶病主要指哪几种花叶病?分别由什

22、么病毒所致?10. 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哪些场所?11. 引致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是什么?最典型的症状特点是什么?12. 简述马铃薯病毒病的茎尖脱毒,培育无病毒种薯的概念、方法及理论依据? 解答要点: 甘薯黑斑病在苗床、大田和储藏期均可发生,一般不危害绿色部分。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扩大至35mm,重时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病苗矮小,叶片发黄。湿度大时,上部可产生灰色霉层。生长期症状: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薯蔓上的病斑可以蔓延到新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状及粉状物。储藏期病害:薯块染病,薯

23、块上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病斑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解答要点: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策略应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 严格检疫,控制病薯、病苗在本地区流动和外调。(2) 选用无病种薯,可通过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种薯消毒等措施。(3) 培育无病壮苗。(4) 抓好安全贮藏。(5) 选用抗病品种,如济薯7号,南京92、华东51等。(6) 加强栽培管理,如实行轮作。九、问答题1. 简述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发病因素、设计综合防治措施。2. 简述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病害循环过程,设计综合防治措施。3. 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制定合理措施。4. 概述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5. 提出防治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6. 概述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 7. 概述甘薯茎线虫病的侵染循环和防治措施。十 论述题1. 试制定马铃薯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2试制定甘薯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十一、绘图1. 甘薯黑斑病子囊壳、子囊孢子、内生的分生孢子、厚壁孢子图。2. 甘薯线虫病线虫图。3. 马铃薯晚疫病孢囊梗、孢子囊图。内容总结(1)第四章 玉米病害试题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