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用物理学-自测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7083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物理学-自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用物理学-自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物理学-自测题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具有下列特点的流体是理想流体:  A.绝对不可压缩        B.流动时没有粘滞性 C.A、 B二者都对      D.A、 B二者都不对 具有下列特点的流体是实际流体:   A.绝对不可压缩       B.流动时没有粘滞性 C.A、 B二者都对      D.A、 B二者都不对 2.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A.流体流经空间中各点速度一定相同 B.流体流动时的流速一定要很小 C.流体流经空间流线是一组平行的曲线; D.流体流经空间各点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E.流体流动只要内摩擦极小 3.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同一流线上任意三点的:  A. 三点各自的速度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B. 三点速度一定是相同 C. 三点速度一定是不同的    D. 三点速率一定是相同    E.三点速率一定是不同的 4.研究液体运动时所取的流管:   A. 一定是直的刚性管                 B.一定是刚性园筒形体 C.一定是由许多流线组成的管状体;   D.一定是截面相同的管状体 E. —定是截面不同的圆形管 5. 水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截面为0.5cm2处的流速为12cm/s,在流速为4cm/s 处的截面积为:      A.  1.0 cm2          B. 1.5 cm2          C. 2.0 cm2      D. 2.25 cm2      E.都不对 6. 水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半径为3.0cm 处的流速为1.0 m/s,那么半径为1.5cm 处的流速为:        A. 0.25m/s           B. 0.5m/s         C. 2.0m/s     D. 2.5 m/s    E. 4.0 m/s 7. 理想液体在同一流管中稳定流动时,对于不同截面处的流量是: A.  截面大处流量大                     B. 截面小处流量大 C.  截面大处流量等于截面小处流量      D. 截面不知大小不能确定 8.伯努利方程适用的条件是: (多选题  ) A. 同一流管     B. 所有液体     C.理想液体 D. 稳定流动     E. 对单位体积的液体 9.一个截面不同的水平管道,在不同截面竖直接两个管状压强计,若流体在管中流动时,两压强计中液面有确定的高度。如果把管口堵住,此时压强计中液面变化情况是: A. 都不变化     B. 两液面同时升高相等高度    C. 两液面同时下降相等高度 D. 两液面上升到相同高度       E. 两液面下降到相同高度 10.理想液体在一水平管中作稳定流动,截面积S 、流速v 、压强p的关系是: A. S 大处 v 小 p小        B. S大处 v 大 p大 C. S小处 v 大 p大        D. S小处 v 小 p小      E. S小处 v 大 p小 11.水在粗细均匀的虹吸管中流动时,图 中四点的压强关系是: A. p1 = p2 = p3 = p4 B.  p1 > p2 = p3 = p4 C.  p1 = p4 > p2 = p3 D p1 > p2 > p3> p4 12.一盛水大容器,水面离底距离为H , 容器的底侧面有一 面积为A的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开始时的流量为: A.2AH      B.     C.      D.      E.2AgH 13. 一个顶端开口的圆形容器,横截面积为10cm2,在圆形容器底侧面及底部中心各开一个截面积为0.5cm2的小孔,。水从圆形桶顶部以100cm3/s的流量注入桶,则桶中水面的最大高度为:(g= 10m/s2)      A.  h = 0      B.  h =5.0cm      C.   h =200cm     D. h =10.0cm 14. 水在等粗虹吸管中流动,如果保持容器中水位不变,图中3点 流速关系是:   A.  v1  = v2 = v3  = v4       B.  v1  = v2 <v3  < v4 C.  v1 < v2 <v3  < v4         D.  v1 > v2 >v3> v4 E. v1  < v2 = v3  = v4 水在虹吸管中流动,保持容器中水位不变,图中3点压强关系是: A. p1 = p2 = p3 = p4          B.  p1 = p2 < p3< p4   C.  p1 = p4 > p2 > p3 D.  p1 < p2< p3< p4     E.  p3 > p2 = p2> p4 出口4点处流速是   A.            B.      C.    D.         E.    15. 图示为比托管测流速,如果流管中是理想液体; (1).当液体不流动时,比托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A.    h1 – h2 >0         B.    h1 – h2 = 0 C.    h1 – h2 <0         D.    不能确定 (2)液体匀速度向右流动,比托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A.    h1 – h2 >0         B.    h1 – h2 = 0 C.    h1 – h2 <0         D.    不能确定 16.实际液体的粘滞系数(粘度)与下列因素有关:(多选题  ) A.  流速       B.  流体类型      C. 温度 D. 内摩擦力    E.  流管截面积 17. 在直径为2×10-2m的动脉管中血液的平均流速为0.35 m/s ,若知血液的密度 ρ=1.05×103kg/m3 ,粘滞系数为4.0×10-3 Pa·s 。 那么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 A.层流、湍流同时存在   B.层流    C.湍流    D.层流、湍流不能确定 18.实际流体在半径为R的管中层流时,某点处粘滞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题 ) A. 流体的粘滞系数   B.该点处液体流速   C.该点的速度梯度    D. 管的截面积 19.粘滞系数为η的流体,在半径为R长为L的水平管中流动,其流量与: A.入端压强成正比;    B.出端压强成正比; C.入、出端压强之和成正比;     D.入、出端压强差成正比;    E.都不对。 20.在一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上任意三点竖直接上三支细管。当实际液体在管中流动 时,三细管中的液面与流管出口端点的连线呈:   A. 与流管平行的水平线     B.   倾斜直线 C.  折线                  D.   抛物线 21.实际液体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中流动时,管中 1 点比2点距流源近, 两点的流速与压强分别是: A.   v1 > v2 , p1 > p2        B.   v1 > v2 , p1 < p2 C.   v1  = v2 , p1  = p2               D.   v1  = v2 , p1 > p2 22. 粘滞液体在半径为R的水平管中流动,流量为Q 。如果在半径为R/2的 同长水平管动,且压强差保持不变,其流量为:      A.   2Q    B.   Q/2     C.  Q/4    D. 4Q    E.  Q/16 23. 连续性原理指出:流速与截面积成反比,泊肃叶公式指出:流速与截面积成正比。 A.  两者是矛盾的                  B.  两者是一回事 C.  既存在矛盾,又不矛盾          D.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不能比较 24. 运用粘滞定律的条件是:      A. 理想液体作稳定流动     B. 牛顿液体作湍流 C. 非牛顿液体作层流,     D. 牛顿液体作层流 25. 血液从动脉管到毛细血管速度逐渐变馒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是粘滞流体    B.血液是非牛顿流体     C.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比动脉管大; D.毛细血管所在处的压强小    E.毛细血管的直径太小 26. 图示某水平管,箭头示水流方向,S1为粗处的横截面积,S2,S3 为细处的横截面积,且S2=S3。在Sl、S3处接一内装一定质量水银 的山形管,若山形管的重量不计,则山形管内水银面的高度: A.两细处高于粗处            B.粗处高于两细处 C.没有高度差                D.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 E.沿水流方向逐渐升高。 27.有人把一张纸撕成两半,然后相对(中间有适当缝隙),从缝中吹气时,两纸片 A.更分开来         B.维持原样         C.同时上升 D.同时下降         E.互相靠拢 28.理想液体在半径为R的流管中以流速v作稳定流动,将此管与六个半径为R/3 的流管接通,则液体在半径为R/3的流管中作稳定流动的流速为: A.v/6       B.3v/2      C.v       D. 6v          E. v/3 29.粘滞系数为η的流体,在半径为R长为l的水平管中流动,其流量与: A.入端压强成正比             B.出端压强成正比 C.入、出端压强之和成正比     D. 入、出端压强差成正比      E.都不对 30. 将某种粘滞流体通过管半径为r的管道时流阻为R,如果将管半径增加一倍其流阻为: A.R/2       B.R/8        C.R/16         D.8R         E.16R 第二章 振动与波  1.作简谐振动的物体运动至正方向端点时,其位移s、速度v、加速度a为: (A)s=0,v=0,a=0        (B)s=0,v=0,a=Aω2 (C)s=A,v=0,a=-Aω2;  (D) s=-A,v=Aω,a=0 2.一简谐振动物体的运动方程为 cm。此物体由 处开始向的s负方向运动,经负方向端点回到平衡位置所经的时间: (A) s;    (B) s;    (c) s;    (D) s 3.一质点在竖直方向作简谐振动,设向上为s轴的正方向t=0时,质点在 处,且向下运动,如果将位移方程写成 ,则初相 为: (A) ;    (B) ;    (C) ,    (D) 4.如上题,物体在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开始向上振动,则初位相为: A.       B  0       C          D 5.如上题,若t=0时,s0=0,v0>0,则初相为: (A)0;    (B) ;    (C) ;    (D) 6.如上题,当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开始运动时,则初位相为: A.       B        C  -         D 7.一质点以原点O为平衡位置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t=0.1s时;s=A;  t=0.6s 时,s=-A,其振动周期为:  (A)0.5s;(B)1s ; (c)       (D)   8.某质点参与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则合振动的振幅为: (A)30cm;    (B)10cm;    (C)29.1cm;    (D)20cm 9.上题中合振动的初相为: A.        0.5π     B   0.05π    C         D 0.388π 10、两个分振动的位相差为2π时,那么合振动之振幅: A. 保持为A1+A2           B. 保持为A1-A2     C. 必定为A1 与A2之间某一值 D.无法确定 11、两个等幅波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则该两波的波长 和 应为: A. =10cm , =20cm            B. =2cm , =8cm C. =10cm , =10cm            D. =10cm , =100cm 12、设某列波的波动方程为 ,在波线上,x等于一个波长的位移方程为: A.           B. C.                 D. 13、已知波动方程 ,时间单位为秒,当 ,则波源振动速度v应为: A.           B. C.    D. 14、波的强度是指:    A. 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B. 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C. 单位时间超过垂直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 D.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截面的能量。 15.已知一个1kg的物体作周期为0.5s的谐振动,它的能量为2π2J,则其振幅为: A.  2m;     B.0.5m    C.0.25m    D.0.2m。 16.实际的平面谐波的波线上某点振动位移是由什么决定的? A.时间和该点到波源的距离; B.时间及媒质的吸收系数; C.只决定于振源的振幅; D.振源振幅、时间及该点到波源的距离; E.振源振幅、时间、媒质吸收系数及该点到波源的距 17.两个初相相等的波源,分别由A 、B两点向C点无衰减的传播。波长为 ,AC= 则C点处的振动一定: A. 加强 B. 减弱 C. 振幅为0 D.无法确定 第三章 声和超声 1.关于声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是横波        B. 声波在任何媒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C.声波的频率始终在变化    D.声波是纵波     E.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空气中,温度为摄氏0°C时,声速是331m/s。则温度为摄氏20°C时, 声速是  A.342.5 m/s    B. 343 m/s   C. 343.5 m/s   D.349 m/s    E.344 m/s 3.具有同样强度的两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则二媒质中声压(幅)之比为: (设空气及水的密度和速度分别为(ρA CA 、 ρB CB) A.        B.       C.          D. 4.同一媒质中,两声波的声强级相差为20dB,则它们的声强之比为:   A.  20:1;     B.100:1 C.   2:1;     D.  40:1 5.一个人说话的声强级为45dB,那么10个人同时说话的的声强级为: A.450dB    B. 46 dB    C.55dB    D.65dB 6.声强级比声强为10-9W/m2的声强级大5dB时,此声的强度为: A.3.16 W/m2                 B.  5×10-9 W/m2 C.3.16×10-9 W/m2            D. 无法确定 声强为10-7W/m2的声波的声强级为: A.30 B     B.70 dB     C.50 B     D.40 dB     E.  50 dB 7.两列声波在同一媒质中传播,设两波频率分列为n1和n2=2n1,若两波振幅相同,则两波的声强和两声强级的关系是:   A.  I2=2I1 ,  L2=2L1             B.  I2=2I1 ,  L2=L1 + 3 (dB) C.  I2=4I1 ,  L2=4L1             D.  I2=4I1 ,  L2=L1 + 6 (dB) 8.听觉区域的范围是:声波的频率和声强各为    A.20一200Hz,  听阈一痛阈    D.20一2000Hz, 听阈一听觉区域 C.20一20000Hz,听阈一痛阈    D,20一20000Hz,听觉区城一语言区域 E.20一2000Hz, 听阈一痛阈 9.  声强、声强级和响度级的关系是:   A. 声强级大的声音响度级一定大      B.  听阈线上声波声强级都为0dB C.声强级与声强成正比    D.只有频率1000Hz的声音,其强度级与响度级的数值相等。 10.超声波对物质的主要作用有   A.热作用、电离作用、空化作用      B.热作用、机械作用、空化作用 C. 相干作用、电离作用、机械作用    D.热作用、相干作用、机械作用 E.相干作用、电离作用、空化作用 11. 一列火车以26m/s的速度向你开来,用2KHz的频率鸣笛,则你听到的频率是多少? A.  2165.6 Hz     B.  2000 Hz                       C. 1857.9 Hz     D.  1000 Hz l         一列以2KHz频率鸣笛的火车迎着你开来,则你听到的频率可能是 A.  2165.6 Hz     B.  2000 Hz C. 1857.9 Hz     D.  1000 Hz    E.  3000 Hz 12.某人站在公路旁,一辆汽车鸣喇叭以恒定速度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设喇叭的频率为n0 ,汽车由远而近的过程中该人听到的频率为n1,由近而远的过程中听到的频率为n2 ,则 : A. n2=n1=n0,        B. n1逐步升高,n2逐步降低;                  C.  n1>n0  , n2<n0       D. n1<n0, n2>n0 13.超声波除了具有声波的通性,还有它的特性,下面正确的是   A.方向性差    B.能量小    C.相干性好 D.对固体、液体穿透性强     E.吸收性好 14.声压为80N/m2,声阻抗为443.76kg/m2s的声强为: A.  7.2J/m2s(W/m2)     B.  7.2J C.0.09J/m2s(W/m2)      D.0.18J/m2s(W/m2) 15.低语时声强为10—8W/m2,飞机发动机的噪声声强为10—lW/m2, 当其频率为1000Hz时,则它们的声强级之差为: A.10—6dB       B.150dB       C.110dB      D. 70dB 16. 设一架飞机所产生的声强级80dB,那么10架飞机产生的声强级为: A.800dB       B.90dB         C. 81dB       D.83dB 17. 银河以3×107m/s的速度远离我们运动,若它发射的光频率为6×1014Hz, 我们观测到的频率为: A.6×1014Hz      B.5.455×1014Hz    C.9×107Hz    D.5455×1014Hz 18.噪声的声强级120dB,它的声强等于: A. 10-12W/m2  B. 10-5W/m2  C. 1W/m2 D. 10W/m2 19. 超声波的频率在: A.20Hz以下     B.20~20000Hz    C.20000Hz以上    D.不能确定 20. 超声波的主要特性: A. 方向性强    B.强度大     C.在气体中衰减很快 D.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距离远,表现出很强的贯穿能力    E.能够被听到 21.超声波的产生利用: A.电致伸缩效应    B. 压电效应    C.电致伸缩效应和压电效应 第四章 液体的表面现象 1.液体能润湿固体的原因是  A.表面张力作用        B.附着力大于内聚力   C.附着力等于内聚力 D.附着力小于内聚力    E.大气压的作用 2.对于给定液体表面上一段分界线长度是l,其表面张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表面张力与l成正比,力指向液体内部 B.表面张力与l成反比,力指向液面各个方向 C.表面张力与l成正比,力与l垂直且沿液面的切线方向 D.表面张力与l成反比,力与l垂直且指向表面各个方向 E.表面张力与l成正比,力与l垂直且与液面垂直指向液体外 3.毛细管中液面上升或下降取决于   A.液体的密度    B.表面张力系数    C.毛细管的半径 D.接触角        E.重力加速度 4. 体积相同的小水滴与小水银滴,放在同一物质表面上: A. 二者均呈园球状            B.水滴呈半园球状而水银滴呈园球状 C.水滴呈园球状而水银滴呈半园球状 D.二者均呈扁园球状          E.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 将两完全相同毛细管分别插入水和酒精中,已知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是酒精的3倍,那么: A.酒精中毛细管的液面高;    B.水中毛细管的液面高;       C.两管的液面同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  要使毛细管管中的水面升高,应      A.使水升温            B.加入肥皂 C.减小毛细管的直径    D.将毛细管往水里插深一些 7. 将半径分别为R与3R的同种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两毛细管中水上升的高度是: A. 粗管比细管高三倍;   B. 两管高度相同 C.细管比粗管高三倍;  D.粗管比细管高 倍       E.细管比粗管高 倍。 8. 在一水平流管中,液流中有一气泡 A.液体不流动时气泡左右两边的曲率半径就不相等 B.液体流动时气泡左右两边的曲率半径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C.液体向右流动时气泡左边的曲率半径一定比右边的大 D.液体向右流动时气泡左边的曲率半经一定比右边右边的小 E. 泡的曲率半径与液体流动无关 9.矩形金属线框结有一表面张力系数为α的液膜,有一边是可滑动的,其长为l, 如果用力f使可动边匀速且无摩擦地拉开距离Δx,此时液膜的表面能比原来: A.增加了fl    B.没有增加    C.增加了αlΔx    D.增加了2αlΔx 10.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毛细管,分别插在水和酒精中,已知水的表面强力系数比酒精的 表面强力系数大,且水与酒精的密度相近,则  A.酒精中毛细管的液面高    B.水中毛细管的液面高    C.两管的液面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E.有时酒精中的液面高,有时水的液面高 11.图示矩形框架ABCD附一层表面张力系数a=0.02N/m的肥皂液薄膜, CD长为0.1m,AB可在DD’与CC’,上无磨擦地移动,若在外力作用下匀速 移至A’B’(AA’=0.05m),则肥皂薄膜增加的表面能为 A.4.0J     B.2.0J    C.2.0×10-4J D.4.0×10-4J     E.4.0×10-2J 12. 如液体在毛细管中将会上升,则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接触角为: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0与π之间     e.任意角 (如液体在毛细管中将会下降,怎么样?) 13.把一半径为r的毛细管插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液体上升高度为h, 若接触角为θ,则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 A.    B.     C.      D.   E. 14. 对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总面积除以总的表面张力      B.液体表面所受的张力 C.把—整块液体拉成液膜所作的功    D.增加单位表面面积后所增加的表面能 E.液体横截面上单位长度所受的张力 15.弯曲液面上附加压强的方向:    A.一定指向液体内部       B.一定指向液体外部 C.一定沿液体的表面       D. 一定指向曲率中心 16.在地球上,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为h,如果将同样的实验 移到月球上作(设温度相同)则液体上升的高度为h',则: A.h=h’    B.h>h’    C.h’=0    D.h’<0    E.h<h’ 17.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比肥皂液的大,所以表面张力    A.水的一定大于肥皂液     B. 水的一定小于肥皂液 C.两者一定相等           D. 两者一定不等    E.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8. 将表面张力系数为4.0×10—3 N/m的皂液,要吹成一个直径为10cm的皂泡, 需作之功为: A.8π×10-5焦耳    B.4π×10-5焦耳    C.π×10-5焦耳 D.4π×10-6焦耳    E.1.6π×10-5焦耳 19.将一肥皂泡从半径为R吹到2R所需的功为: (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 。 A.3paR2       B.6paR2     C.12paR2     D.24paR2 20. 半径为R的球形肥皂泡,作用在球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A.  2α/R      B.  4α/R      C. α/R      D.  α/2R    E. α/4R l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水中半径为R的球形汽泡,作用在球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A.  2α/R      B.  4α/R      C. α/R      D.  α/2R    E. α/4R 21. 有一中部带旋塞的玻璃管,设当旋塞将管两端关闭时,在其一端形成一直径为2cm的肥皂泡,而在另一端形成直径为4cm的肥皂泡,然后打开旋塞,其结果为     A.两肥皂泡均变大                  B.两肥皂泡均变小 C.2cm肥皂泡变大而4cm肥皂泡变小   D.2cm肥皂泡变小而4cm肥皂泡变大 l  在连通器两端系有大小不同,表面张力系数相同的两个肥皂泡,当打开连通器使两肥皂泡相通后,泡的变化情况是………………………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B.大泡变大,小泡变小 C. 两泡变为同样大小     D.不发生变化       E. 两泡都变大 22.一肥皂泡的直径为5cm,表面张力系数a=0.025N/m, 泡内的压强比大气压强PO A.大2Pa    B.小2Pa     C.不大也不小    D.大4Pa    E. 小4Pa 第五章 电学 1.在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场中,负点电荷所处空间的那—侧电势为: A.小于0    B.大于0     C.难以确定    D.等于0    E.等于∞ 2. 能斯脱方程是表示由于离子透膜扩散达到动态平衡时,膜两侧 A. 电势差与浓度差的关系            C. 电势差与厚度的关系 B.电势差与浓度的关系              D.电势差与密度差的关系   E. 以上说法均不对 3.电路如图所示,则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知回路ABCDA的回路方程为   4. RC充放电路中R=103Ω,C=10-6 F,则电路表 示充放电快慢的时间常数τ应为 A.1O8s     B. 1O-2s     C.1O2s      D.1O-5s E.1O6s 5. 电偶极子的正点电荷电量为3.0×10-10C,轴线长为2.0×10-3cm, 则它的电偶极矩大小为: A.1.5×10-7C·m     B.6.0×10-5C·m    C.6.0×10-15C·m D.6.0×10-10C·m     E.6.6×106C·m 6. 闭合曲面电偶极层外任一点的电势应为 A.小于0       B.大于0     C.一半空间为正,一半空间为负 D.等于0       E. 等于曲 7.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叙述的是: A  流向结点电流之和等于离开结点电流之和 B.流向结点电流之和不等于离开结点电流之和 C  流向结点电流的代数和不等于零 D. 结点上能积累电荷 E.以上说法都不对 8.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形式:(对任意闭合回路) A.一定是∑ε+∑IR=0        B.一定是∑ε=∑IR C.A与B两者都对            D.A与B两者均不对 9.电容电阻组成的充电回路中充电的快慢决定于: A.充电电源电压的高低        B.只决定于电容的大小, C.只决定于电阻的大小        D.决定于电阻值与电容量乘积的大小 10.RC放电电路中,若欲使放电速度加快,则必须 A.增大C值                  B.增大R值 C. 减小C值,增大R值        D.减小C与R值 11.某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通过R给电容C充电,电容C上充得电压的最大值: A.决定于R的大小             B.决定于RC的大小 C.决定于充电时间的长短       D. 决定于电源电动势E的大小 · 上题中,通过R的电流的最大值决定于: A.R的大小    B.E的大小    C.RC的大小   D.R及E的大小 · 11题中当充电时间t=RC时,充电电流为: A.最小电流的0.37倍      B.最大电流的0.37倍 C. 最大电流的0.707倍     D.最大电流 12. 将一个电阻R与电容C串接;然后将它们接在电动势ε的电源上时 (1)电阻R上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2)电容C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3)电阻R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13.如图的电路,对于回路E1→R1→R2→E2→E1的方程是:   第六章  电子学基础 1.  那一个不是本征半导体具有的特性    (      ) A.光敏性   B.热敏性  C.掺杂特性  D.导电性 2. 图所示电路中,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 为0.7v,则输出电压uo为   A. + 0.7V     B.  3V   C.  –0.7V     D.  0         (    )   3.  用电压表测得正常放大的晶体管各极对地电位     如图所示,该管可能是           (    )       A.NPN锗管    B.NPN硅管     C,PNP硅管    D.PNP锗管 4.晶体三极管用来放大时,应使  (  ) A.  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处于正向偏置。 B.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C.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正向偏置。 D.  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5. 分析图中的电路可知、该电路(  ) A.不能起放大作用    B.能电流放大,不能电压放大 C.能电压放大,不能电流放大 D. 电压、电流都能起放大作用 6.分析图中的电路可知、该电路(   ) A.不能起放大作用    B.能起放大作用但效果不好 C.能起放大作用,效果一般 D.能起放大作用且效果很好 7. 图示放大电路输出信号uo 波形的失真和改善失真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   )。     (a) 饱和失真      减小RB     (b) 饱和失真      增大RB     (c) 截止失真      增大RB     (d) 截止失真      减小RB c  8.图示电路中,用直流电压表测得UCE=0, 有可能是因为 (  )  A.Rb开路    B.  RC短路  C.Rb太小    D.   β太小 9.在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中, A.集电极电流 ic 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同,输出电压uo 则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同。 B.集电极电流 ic 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反,输出电压uo 则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反。 C.集电极电流 ic 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同,输出电压uo 则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反。 D.集电极电流 ic 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反,输出电压uo 则与输入电压 ui 相位相同。 10. 多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之    A. 和   B. 积   C. 差    D. 商 11.差动放大电路是为了(    )而设置的。 A.稳定放大倍数    B. 抑制零点漂移      C.提高输入电阻     D.扩展频带 12.集成运算放大器共模抑制比KCMR指(    ) A.差模输入信号与共模输入信号之比  B.交流电压放大倍数与直流电压放大倍数(绝对值)之比 C. 输出量中差模成份与共模成份之比  D.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与共模电压大倍数(绝对值)之比 13. 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     A. 4V     B. - 4V     C.  6V     D. - 6V 第七章 波动光学 1.以下叙述除哪个以外都是电磁波: A. 可见光     B.声     C. X射线     D.γ射线     E.无线电波 2.两束相干光必具备的条件是: A. 振动方向一致  B. 频率相同  C. 传播距离相同   D. 位相差恒定   E. 位相差相同 3.光程的数值取决于: A. 光的传播距离;        B. 媒质对光波的吸收情况;    C. 光的强度;            D. 媒质的折射率。 4.相干光产生干涉现象,在空间某点加强的条件是: 二光源到某点 A.几何路径相同,  B.光强度相同;      C.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 D.位相差恒定;     E.以上说法均不全面。 6. 由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的波长为λ的单色光, 分别通过两种媒质(折射率分别为 n1和n2,且n1>n2),那么,它们的光程差:     A.一定为零;      B.—定大于零; C.一定小于零;    D.无法确定. 7.在日光下能看到油膜表面有彩色花纹的原因是: A.油膜干涉    B.油膜发生全反射    C.日光经油膜色散    D.油膜发生漫反射。 8.在吹肥皂泡过程中,看到肥皂泡表面花样颜色改变,是由于下述哪个量的变化引起的? A.折射率;    B.泡内压强,    C.薄膜的厚度;    D.表面张力系数;    E.肥皂泡的半径 9.糖量计测糖溶液浓度的原理是 A.朗伯定律        B.溶液的旋光性       C.朗伯 ─ 比尔定律 D.双折射现象      E. 马 ─ 吕定律 10.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波长,主要表现为热作用    B.红外线波短,主要表现为热作用     C.紫外线波长,主要表现为热作用    D.紫外线波短.主要表现为热作用     B.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主要表现都为热作用 11.一束波长为入的光线垂直投射到一个双缝上,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若P点为第一级暗纹的位置,那么由两缝到达P点的光程差为:     A.2λ      B.3λ/2    C.λ   D.  λ/2   E. λ/4 12. 紫外线的作用有  A.灭菌作用      B.抗佝偻病作用       C. 热效应作用  D.红斑作用      E.对眼睛的刺激作用 13.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中,出现明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必须为 A. 半波长的偶数倍      B.波长的奇数倍       C. 波长的偶数倍 D.半波长的奇数倍      E. 以上说法均不对 14.用600nm的光线照射一相距为0.3mm的双缝, 在干涉图样中,中央明纹与第二明纹的距离为4mm.则屏与缝的距离为: A.0.5m    B.0.8m,    C.  0.75m    D.1m      E.  1.33m 15.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仅增大缝宽而其余条件均不变时,中央亮纹的宽度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6.用一激光束照射一单缝,并用另一相同的激光光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