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邹长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4 课时谁的红果多。针对本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八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谁的红果多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 2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 100 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利用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和数线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又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了基础。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
2、段,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从学生整体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三、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以及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四、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
3、掌握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正确比较数的大小。五、说教法为了遵循新课标和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体现了从借助经验比较到模型比较到计数器比较再到抽象的数的比较”的认知规律,进一步积累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了数感。六、说学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七、说教学流程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顺应孩子的天性,因此我
4、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手指游戏,激发兴趣利用手指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我来说你来做,好吗?游戏开始,老师分别说,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学生分别用手指表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又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幻想的心理,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咦!森林里,小猴和小熊怎么吵了起来,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红果多?到底谁的红果多?下面就请同学们当裁判,好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比较数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明确了学习任务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愉悦的
5、学习氛围。接下来围绕“用哪些方法能比较 21 和18 的大小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交流。学生找到的方法可能有:方法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根据 100 以内数的顺序,利用数数的基础和活动经验,顺着数,后数到的数比先数到的数大。方法 2:找一个“标准”比较。学生会以20 为“标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1 比 20 大,18 还不到 20,所以 2118)方法 3:小棒或方块模型比较: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充分鼓励学生用原有的经验去思考、去逐步探索。方法 4:借助计数器比较。方法 5:数位比较。后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
6、数谁大谁小,体现了“位值”思想。当小组汇报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用学具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知识共享。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又能鼓励学生学会自学,独立思考,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3、深化训练、拓展延伸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心里特征和孩子的个性差异,我设计了闯三关的游戏,通过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写一写,比一比。本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总结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第二关:猜数游戏。这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比较的方法,教师再适时补充。第三关:找朋友。这一关让学生先将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汇报自己的想法。4、质疑反思,总结提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通过总结既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了有序的梳理,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八、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精简明了,直观系统,对 100 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们会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