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药综(一)真题详解 有机化学部分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 2,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2、 2-甲基-环己甲酸乙酯3、 (3Z)-3-己烯-1-醇4、 (5S)-5-甲基-2-庚炔5、 4H-吡咯并3,2-d恶唑6、17-甲基-羟基-雄甾-4-烯-3-酮二、选择题1、A具有对称面,不具光学活性2、C1243pKa:二氯苯酚:8.11 三氯苯酚:8.80 4-氯苯酚:9.20 苯酚:10.0 4-甲基苯酚 10.173、A(1234)1H-异吲哚-1,3(2H)-二酮环己胺(pKa 10.14)N 乙酰苯胺 乙酰苯胺(acetanilide) (pKb 13.39)苯胺(anil
2、ine) (pKb 9.42) pKa=4.62 所以乙酰苯胺碱性苯胺胍基(季胺碱)pKa114、C苯甲酸:熔点:77C对甲基苯甲酸:熔点:熔点179-182C对氯苯甲酸:熔点:240-243 C对氨基苯甲酸:熔点187188C5、A(取代基都在e键时最稳定)6、A某些烃无芳香性,但转变成离子后,则有可能显示芳香性.如环戊二烯无芳香性,但形成负离子后,不仅组成环的 5 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且有 6 个 电子(n=1),故有芳香性.与此相似,环辛四烯的两价负离子也具有芳香性.因为形成负离子后,原来的碳环由盆形转变成了平面正八边形,且有 10 个 电子(n=2),故有芳香性. 7、B(萜类化合
3、物是由异戊二烯单位头尾相连而成的,因而分子中的碳原子数都是5的整数倍。)8、A顺式1,2-环戊二醇可以用一个分子上的两个羟基和丙酮的羰基发生缩合成环,反式则不可1、2、3、(Claisen重排)4、5、(Perkin反应)6、6、7、(构型翻转)8、(电环化反应)9、10、(形成烯胺)11、Gabriel 合成法 邻苯二甲酰亚胺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作用转变为邻苯二甲酰亚胺盐,此盐和卤代烷反应生成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然后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一级胺和邻苯二甲酸,这是制备纯净的一级胺的一种方法。有些情况下水解很困难,可以用肼解来代替:反应机理 邻苯二甲酰亚胺盐和卤代烷的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
4、取代反应产物的水解过程与酰胺的水解相似。反应实例12、13、Hofmann 消除反应 季铵碱在加热条件下(100-200C)发生热分解,当季铵碱的四个烃基都是甲基时,热分解得到甲醇和三甲胺:如果季铵碱的四个烃基不同,则热分解时总是得到含取代基最少的烯烃和叔胺:反应实例14、(第一步Robinson环缩合,第二步NaBH4还原)15、四、推测结构1、A:B:有两个羰基峰,应该是含有一个酯,一个酮或醛。2、1.2:-CH2-C-OR:3H 2. 2 CH2COR :3H 3.5:CH3-O :2H 4.1:-C=C-CH2-OR:2H在样品是单一均匀的化合物时,如果两个羰基同为酯基或酮基团中的羰基
5、,则只有一峰,例如:二酮或二酯在红外谱图上羰基只有一个吸收峰。如果在合成丙烯酸树脂时,反应不完全,即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中有一部分羧基未反应,那么红外谱图将会产生两个羰基峰,一个在1730CM-1,另一个约在1700CM-1。解:第一步硝化并分离出邻硝基甲苯,将硝基还原得邻甲苯胺,乙酐酰化保护氨基并降低活性,产物邻甲乙酰苯胺硝化得2-甲基-4-硝基乙酰苯胺,水解该产物并重氮化,然后用氰化亚铜氰化钾反应得目标化合物。分析化学部分1、 陈化陈化现象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的聚集而沉淀的现象称为陈化现象。这是由于光线、空气、盐类、pH、絮凝剂、射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2、 边缘效应在平面色谱法中,同一块
6、色谱板基线上不同位置点上同一种物质,而产生边缘比移值大于中间比移值的现象.他是因为边缘的溶剂蒸发比中间的快,从而加速了边缘的溶剂迁移,让边缘比移值变大.他可以通过展开前的饱和来和点子句色谱板1cm来减小.3、 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在其结构上配备有膜组合的电极。如玻璃电极、离子交换电极或氧电极等。 4、Doppler带宽多普勒展宽 共振能区内的中子与靶核相互作用时,靶核的热运动引起中子截面的共振峰峰值降低,但宽度展宽,从而使更多的中子能量处于共振能附近,而被共振俘获吸收的现象。 5Magnetic anisotropy磁各向异性磁各向异性物体中相对于一个给定参考系的各不同
7、方向上,物体具有不同磁性的现象。 磁各向异性是指物质的磁性随方向而变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弱磁体的磁化率及铁磁体的磁化曲线随磁化方向而变。铁磁体的磁各向异性尤为突出,是铁磁体的基本磁性之一,表示饱和(或自发)磁化在不同晶体方向时自由能密度不同。磁各向异性来源于磁晶体的各向异性。1、B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一定置信度(概率)下,以平均值为中心,能够包含真值的区间(范围),反映估计的精密度。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大。(1)由单次测量结果估计的置信区间:(2)由多次测量的样本平均值估计的置信区间:(3)由少量测定结果均值估计的置信区间 它表示在一定置信度下,以平均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这就叫
8、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B1、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Ac,若两者的浓度增大10倍,以下叙述滴定曲线pH值突跃大小,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值均增大 B. 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值均减小C. 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不变,后10的pH值增大D. 化学计量点前0.1的pH值减小,后10的pH值增大2、若用该浓度的NaOH滴定同浓度的弱酸(pKa=2.74),则pH的突跃范围是(L-1 NaOH滴定同浓度的HAc(pKa=4.74)的pH突跃范围是7.7用0.100 mol )10.7A. 8.7 9.7B. 6.7 10.7C. 6.7 9.7D. 5.71.
9、H+ = (cKa)(1/2)若两者的浓度增大10倍,化学计量点前0.1时浓度c也增大10倍 ,H+比原来大,pH减小;化学计量点后0.1时,OH(cKb)(1/2),浓度c也增大10倍 ,OH比原来大,pH增大;选D.2.H+ = (cKa)(1/2)若Ka增大100倍,化学计量点前0.1时H+增大10倍 ,pH减小1;化学计量点后0.1时,OH主要由NaOH电离而来,不变。选B.3、C液-固吸附色谱法定义: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的色谱法,称为液-固吸附色谱法,简称液-固色谱法。1分离机制 吸附色谱是被分离的组分分子(溶质分子)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靠溶质分子的吸附
10、系数的差别而分离。已经介绍吸附系数可用广义分配系数K代替。因为溶质分子只在吸附剂表面,而不能进入其内部,于是:tt(1KS/V) (84)式中的S是色谱柱中吸附剂的表面积,其它含义同第5章。在吸附色谱法中,选择实验条件务必使组分间的分配系数K产生差别,以达到分离的目的。由于S不易测,因为容量因子k=KS/V,所以一般都用k代替K讨论问题。2影响容量因子的因素 在色谱柱一定(S与V一定)及柱温一定时,k与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有关。在吸附色谱法中,硅胶是最常用的吸附剂,故以硅胶为例讨论。(1)硅胶与溶质分子的亲合力顺序(容量因子序):饱和烃芳烃有机卤化物硫醚醚硝基化合物酯醛酮醇胺砜亚砜酰胺羧酸。与硅胶
11、亲合力大的溶质,k大,t(或t)大,晚出柱。(2)溶质的极性:在用硅胶为固定相的液-固色谱法中,常用流动相是以烷烃为底剂加入适当极性调整剂组成的二元或多元溶剂系统。溶剂系统的极性越大,洗脱力越强,容量因子k越小,t越小。调整溶剂的极性,可以控制组分的保留时间。需要说明一点,硅胶遇水容易失去吸附活性,在用硅胶柱进行吸附色谱分析时,必须使用不含水的流动相。硅胶除作为吸附剂应用外,更主要的是作为键合相的载体(或称基体)。 空间排阻色谱法又名尺寸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
12、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 其固定相为化学惰性多孔物质凝胶,凝胶具有一定大小的孔穴,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 空间排阻色谱法以凝胶(gel)为固定相。它类似于分子筛的作用,但凝胶的孔径比分子筛要大得多,一般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溶质在两相之间不是靠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而是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分离只与凝胶的孔径分布和溶质的流动力学体积或分子大小有关。试样进入色谱柱后,随流动相在凝胶外部间隙以及孔穴旁流过。在试样中一些太大的分子不能进入胶孔而
13、受到排阻,因此就直接通过柱子,首先在色谱图上出现,一些很小的分子可以进入所有胶孔并渗透到颗粒中,这些组分在柱上的保留值最大,在色谱图上最后出现。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液-液分配色谱法定义:流动相与固定相都是液体的色谱法,称为液-液色谱法或称液-液分配色谱法。1分离机制 靠样品组分溶入固定相(s)与流动相(m)达到“平衡”后分配系数(狭义)的差别而分离。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的关系为: tt(1KV/V)。在流动相体积V与固定液体积V一定时,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在选择分离条件时,务使样品的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
14、动相中的溶解度产生差别,即K或k产生差别,才能分离。2正相色谱与反相液-液色谱法 按照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极性差别,可把液-液色谱法分为正相(NP)与反相(RP)色谱法两类。 (1) 正相液-液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简称正相色谱法或称正相洗脱、正相冲洗。在作正相洗脱时,主要靠组分的极性差别产生的溶解度差别而分离。样品中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组分后出柱。这是因为极性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小,容量因子小的缘故。含水硅胶为固定相,以烷烃等为流动相,可作为原始正相液-液色谱法的代表。这种方法虽在TLC中还广泛应用,但因固定液易流失,在HPLC中已
15、被正相键合相色谱法所替代。(2) 反相液-液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液-液色谱法称为反相液-液色谱法,简称反相色谱法或称为反相洗脱(冲洗)。在作反相洗脱时,样品中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小的组分后出柱,与正相洗脱正好相反,是得名反相色谱法的又一原因。由于反相洗脱固定液更易流失,物理涂渍的液-液色谱固定相已失去应用的价值,已完全被化学键合相所取代。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凡在溶液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分离。现在它不仅适用于无机离子混合物的分离,亦可用于有机物的分离,例如氨基酸、核酸、蛋
16、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因此应用范围较广。4、A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PH值;b.改变柱温;c.改变固定相。改变容量因子。这常常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k2趋于0时,R也趋于0;k2增大,R也增大。但k2 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分离时间延长,而且峰形变宽,会影响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一般k2 在110范围内,最好为25,窄径柱可更小些。5、C6、A色谱条件为反相键合相色谱体系,在反相色谱体系中极性大的组分k小,首先出峰,按四种苯并二氮杂苯的结构,出峰顺序为4-3-2-1。7、D8.B(根据n+1氯判断,B项有6H,A有2H,C,D无H)9
17、、C10、10、D(摩尔吸光系数与波长成反比,末端吸收为紫外吸收,波长较短,吸光系数较大)11、Ba=3 b=1 n=2(a+b)2=9(M)+6(M+2)+1(M+4)三、计算题2Pb3O4+16HCl=6PbCl2+2Cl2+8H2O 1/9 2/32PbCl2+Cr2O7+H2O=2PbCrO4+2H+ 2/3 2/3PbCrO4+2HCl(热)PbCl2+H2CrO4 2/3 2/32H2CrO4+6KI+4H+=3I2+2Cr3+7H2O 2/3 1 I2+2S2O32-=2I-+S4O62- 1/2 1 用去Na2S2O3:0.1000mol/L*12ml=1.2*10-3mol参
18、加反应的Pb3O4为1/9*1.2*10-3=0.133*10-3mol0.133*10-3*685.6=0.091413g(Pb3O4)=0.091413/0.100=91.413%(缺图)C8C10O:不饱和度:(2*8+2-10)=4,应含有苯环的饱和醇或酮._ 生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 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循环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3.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4.球管平衡:近端小
19、管对肾小球滤过液的定比重吸收。即滤过液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65%70%左右。(生理意义:使尿量不至于因肾小球的滤过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5.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称为去大脑动物。手术后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强直)。二填充题1.兴奋性:是指活细胞,主要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实质是膜的去极化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即动作电位的传导。3.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
20、胞直接生活的环境。4期前收缩是指:在某些实验或病理情况下,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活窦房结之外的病理异常刺激,都可能引起心室收缩活动,而这次心室收缩活动发生于下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称期前收缩,又称额外收缩。5房室延搁:由于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故兴奋由心房通过房室交界产生延搁(约为0.450.1s),称房室延搁。(生理意义:他保证了窦房结产生的冲动信号先使心房发生兴奋和收缩,在房室结区稍有延隔,再使心室肌兴奋和收缩,从而使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先后有序,协调一致的完成泵血功能。)6机体产热最多的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7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
21、牵张反射的一种。8肾小球滤过的阻力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9.肾外髓组织液高渗主要是由髓袢逆流倍增机制形成的。10甲状腺可分泌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三选择题1B(与体液调节有关)2B(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3.B(心肌细胞膜1肾上腺素能受体(-AR);乙酰胆碱与心肌M受体结合后产生心脏活动的抑制)(注:肾上腺素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4.C(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5
22、.B(此复合物与回肠壁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吸收)6C(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其分泌)7.E(体温调节的微循环应该是动静脉短路)8. A:(胰岛素:副交感神经 胰高血糖素:交感神经 肾上腺素: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9.D(兴奋扩散的结构基础是由于中枢内的神经元存在着辐射式突触联系的结果)10. C。(
23、第二信使: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并不进入细胞内,但间接激活细胞内其他可扩散,并能调节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如钙离子(Ca2+、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环腺苷二磷酸核糖、二酰甘油、肌醇-1,4,5-三磷酸(三磷酸肌醇)、花生四烯酸、磷脂神经酰胺、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G蛋白不是第二信使。G蛋白将细胞外的第一信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和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的腺苷酸环化生成的第二信使cAMP联系起来。)四、简答题1、简述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主要特征及通道的类型。答:主要特征: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
24、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因膜上载体蛋白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 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这类特殊的载体蛋白主要有离子载体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通道的类型:门通道可以分为四类:配体门通道(ligand gated channel)、电位门通道(voltage gated channel)、环核苷酸门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Ion Channels)和机械门通道(mechanosensitive channel)。2、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答:1双向传导2.绝缘性3.相对不疲劳性4.生理完整性。((1)双向传导 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产
25、生的动作电位均可向两端传导。但在体内,由于神经纤维总是作为反射弧的传入或传出部分,所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往往单方向传导。 (2)绝缘性 神经纤维由于其神经膜及髓鞘的绝缘作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冲动基本上不会波及到邻近纤维,谓之神经纤维传导的绝缘性。这样,在混合神经干内,传入、传出纤维各自传送相关信息而互不干扰,保证了信息传送的准确、可靠。 (3)生理完整性 神经纤维能将信息传送到远隔部位,不仅要求其结构的完整,而且必须功能正常。影响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因素可以破坏神经纤维的生理完整性,如用冷冻或药物作用于神经纤维某一局部,破坏其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时,可造成神经冲动的传导阻滞(conduction
26、block)。在医疗实践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达到医疗的目的,如采用低温麻醉和药物麻醉的方法进行手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传导冲动而不容易产生疲劳。实验发现,当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部分时,肌肉很快因疲劳而不再收缩;但是,当预先阻滞了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信息传递而以持续高频刺激神经纤维,10小时后除去对神经-肌接头部位的阻滞,此时仍可看到肌肉的收缩。这就证明了神经纤维依然保持着正常的传导功能。)3、简述心肌工作细胞兴奋过程中Na+通道的机能状态。答:分为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状态。当膜电位处于正常静息电位水平-90mV时
27、,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这种状态下,Na+通道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Na+通道是关闭的;另一方面,当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膜内-70mV)时,就可以被激活。Na+通道迅速开放,Na+因而得以快速跨膜内流。Na+通道激活后就立即迅速失活,此时通道关闭,Na+内流迅速终止。(上述兴奋的产生时,都是以Na+通道能够被激活作为前提。事实上,Na+通道并不是始终处于这种可被激活的状态,它可表现为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功能状态:而Na+通道处于其中哪一种状态,则取决于当时的膜电位以及有关的时间进程。这就是说,Na+通道的活动是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的。当膜电位处于正常静息电位水平-90mV时
28、,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这种状态下,Na+通道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Na+通道是关闭的;另一方面,当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膜内-70mV)时,就可以被激活,Na+通道迅速开放,Na+因而得以快速跨膜内流。Na+通道激活后就立即迅速失活,此时通道关闭,Na+内流迅速终止。Na+通道的激活和失活,都是比较快速的过程;前者在1ms 内,后者约在几毫秒到10ms内即可完成。处于失活状态的Na+通道不仅限制了Na+的跨膜扩散,并且不能被再次激活;只有在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时,Na+通道才重新恢复到备用状态,即恢复再兴奋的能力,这个过程称为复活。由上可见,Na+通道是否处备用状态,是该
29、心肌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而正常静息膜电位水平又是决定Na+通道能否处于或能否复活到备用状态的关键。Na+通道的上述特殊性状,可以解释有关心肌细胞兴奋性的一些现象。例如,当膜电位由正常静息水平(-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Na+通道被激活,出现动作电位;而如果静息状况下膜电位为-50mV左右,即肌膜处于持续低极化状态时,就不能引起Na+通道激活,表现为兴奋性的丧失。至于Na+通道上述三种状态的实质以及膜电位是如何影响Na+通道性状的问题,目前尚未彻底阐明。)4、长期卧床突然直立头晕眼花,其血压发生的变化和发生机制?答:血压降低。发生机制:当人从我为变为立位时,身体低
30、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故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降低,可扩张性增高,加之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少,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5、工人大量发汗引起尿量的变化及原因?答:引起尿量减少。大量发汗使机体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通过改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影响水的重吸收;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使髓质组织间液溶质增加,渗透浓
31、度提高,利于尿浓缩。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理。答: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EPSP的形成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因此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由于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故发生净的正离子内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7、叙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答:(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状腺主要是通过下丘脑的促甲状腺释放、垂体的促甲状甲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构成调节轴,共同调节甲状腺功能。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TRH,促
32、进腺垂体分泌TSH。TSH是调节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二)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反馈性调节。血中游离T3、T4浓度的改变,可对腺垂体TSH的分泌起反馈性的调节作用。)(三)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进而再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四)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这是指在完全缺少TSH或TSH浓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甲状腺自身对碘供应的多少而调节甲状腺素的分泌。(五)甲状腺滤泡受交感神经支配,电刺激交感神经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甲状腺素的调节:(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TRH,促进腺垂体分泌TSH。TSH是调节甲
33、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动物去垂体后,其血中TSH迅速消失,甲状腺吸收碘的速率下降,腺体逐渐萎缩,只靠自身调节(见后)维持最低水平的分泌。给这种动物注射TSH可以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分泌。切断下丘脑与脑垂体门脉的联系,或损坏下丘脑促甲状腺区,均能使血中TRH含量显著下降,TSH、及甲状腺激素含量也相应降低。这说明下丘脑-腺垂体- 甲状腺间存在功能联系。 甲状腺激素在血中的浓度,经常反馈调节腺垂体分泌TSH的活动。当血中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将抑制腺垂体分泌TSH,是一种负反馈。这种反馈抑制是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的重要环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TSH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大,以补充合成甲
34、状腺激素,以供给机体的需要。 (二)体内外的其它刺激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分泌TRH,进而再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例如寒冷就是通过皮肤冷感受器经上述环节促进甲状腺分泌。 (三)自身调节甲状腺功能的自身调节,这是指在完全缺少TSH或TSH浓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甲状腺自身对碘供应的多少而调节甲状腺素的分泌。当食物中碘供应过多时,首先使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碘的转运发生抑制,同时使合成过程也受到抑制,使甲状腺激素合成明显下降。如果碘量再增加时,它的抗甲状腺合成激素的效应消失,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增加。此外,过量的碘还有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的作用。相反,外源碘供应不
35、足时,碘转运机制将加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也增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低。碘的这种作用原理尚不清楚。 (四)交感神经的作用甲状腺滤泡受交感神经支配,电刺激交感神经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生物化学部分一、 选择题1、B(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这类氨基酸有8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2、A(Southern杂交:DNA片段经电泳分离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然后与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DNA,探针为DNA或
36、RNA。)分子杂交技术: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简介:杂交的双方是所使用探针和要检测的核酸。该检测对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组DNA,也可以是细胞总DNA或总RNA。根据使用的方法被检测的核酸可以是提纯的,也可以在细胞内杂交, 即细胞原位杂交。探针必须经过标记,以便示踪和检测。使用最普遍的探针标记物是同位素, 但由于同位素的安全性,近年来发展了许多非同位素标记探针的方法,多使用甾类化合物地高辛配基(digoxigenin,DIG)标记。 核酸分子杂
37、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该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已广泛地使用于克隆基因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检测和疾病的诊断等方面。因而它不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地应用,而且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分子杂交是通过各种方法将核酸分子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然后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被固定的分子杂交,经显影后显示出目的DNA或RNA分子所处的位置。根据被测定的对象,分子杂交基本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Southern杂交:DNA片段经电泳分离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然后与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DNA,探针为DNA或RNA。 (2) Nor
38、thern杂交:RNA片段经电泳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用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RNA,探针为DNA或RNA。1、 D(竞争性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竞争性抑制一种最常见的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其动力学特点是:酶促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增大、最大速度不变。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这种抑制。 通过 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若在反应体中存在与底物类似的物质,该物质也能在酶的活性部位上结合,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的结合,使酶催化
39、底物反应速率下降。 特点: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当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后,底物就不能再与酶结合,同样反之。 竞争性抑制的机理 1 抑制剂与底物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 2 可能结合在底物所结合的位点(如结合基团)上,从而阻断了底物和酶的结合 3 降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 注意:结合在酶的同一部位以及结构类似并不是竞争性抑制的必要条件,抑制剂结合的部位阻碍底物和酶的结合,即产生空间位阻也可以造成竞争性抑制。4、D(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
4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西医病因病理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
41、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
42、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5、D (c-b-a)(pH为6.5时,卵清蛋白和脲酶均带有负电,故可与DEAE-纤维素结合。在相同pH条件下,肌红蛋白带正电荷,故立即被洗脱,最难洗脱的时pl4.6的卵清蛋白,因为它此时正电性强,被阳离子吸附的最牢。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DEAE-纤维素DEAE-纤维素 DEAE cellulose DEAE-纤维素 DEAE cellulose 为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是阴离子交换纤维素之一。 DEAE纤维素的活化:称
43、取IgDEAE32或52,放入5ml量筒中,加蒸馏水浸泡过夜,观察溶胀后DEAE的体积。根据所需层析柱的柱床体积计算所需DEAE的用量,称取所需DEAE用蒸馏水浸泡过夜,其间换几次水,每次除去细小颗粒。抽干,改用0.5ml/LNaOH溶液浸泡1h以上,抽干(可用布氏漏斗),用无离子水漂洗,使pH至8左右(用pH试纸检查)。再改用0.5ml/LHCl溶液浸泡1h以上,去酸溶液,用无离子水洗至pH6左右。本实验中在用前应以0.0175mol/L,pH6.7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平衡后使用。 用过的离子交换剂可以反复使用,使其恢复原状的方法俗称“再生”。再生并非每次用酸、碱反复处理,通常只要“转型”处理
44、即可。所谓转型就是使交换剂带上所希望的某种离子,如希望阳离子交换剂带上NH+4则可用NH4OH浸泡,如希望阴离子交换剂带上Cl则用NaCl溶液处理。本实验中DEAE纤维素在酸碱处理后,用0.0175mol/L,pH6.7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即可转型,以HPO4取代DEAE中的OH。一般由于DEAE纤维素使用后因带有大量杂蛋白,所以再生时,先用0.5ml/L NaOH浸洗,用去离子水洗至pH8左右,再转型,即可再使用。)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