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汇编)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04月
目 录
申报须知.....................................................1
科技重大专项.................................................5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5
重点研发计划................................................1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11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专项............................19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23
高性能新材料技术创新专项................................28
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32
现代种业科技专项........................................48
奶业振兴重大技术创新专项................................56
民生科技专项............................................67
生物医药专项............................................77
资源与环境专项..........................................83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专项....................................89
技术创新引导计划............................................91
科技服务业专项..........................................91
创新能力提升计划............................................96
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96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103
软科学研究专项.........................................107
科学普及专项...........................................119
201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
一、申报基本条件
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或者河北省所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等。省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
2.项目申报单位注册时间为2018年3月31日(含)前,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机关不得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和合作单位。
3.项目负责人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195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申报项目。
4.项目组成员、申报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5.专项另有要求的,以具体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有关要求为准。
二、相关事项
1.无在研项目的申请人,在本年度最多申报项目2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名)最多申报1项。
2.在研项目负责人(第一名),可作为参与人(非第一名)申报本年度项目1项。
3.在研项目参与人(非第一名),可申报本年度项目1项。
4.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不纳入上述在研项目范围。
5.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企业和人员,不具备本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6.同一单位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内容,不得重复、多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7.申报单位须对项目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
8.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须分别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含合作单位)要落实《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办字〔2019〕1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9.归口管理部门要按照指南的具体要求进行审核推荐。
10.专项另有要求的,以具体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有关要求为准。
三、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实行归口管理逐级申报和试点直报。其中,将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央驻冀科研开发机构作为试点单位试行申请书直报,并对省属试点单位试行归口备案和立项前归口复核。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内容,不得通过网络传输,通过归口管理部门纸件报送省科技厅。
网上申报登陆“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科技计划”—“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线办理”。
1.用户注册
(1)申报单位注册。第一次申请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需在“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点击“单位用户注册” 进行注册。注册时,选择本单位上级归口管理部门,详细填写本单位相关信息,注册“单位管理员”。“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科技计划管理,一个单位只能确定一名“单位管理员”,应由固定人员担任。单位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务必妥善保管,忘记密码请与归口管理部门联系解决。
单位注册信息需经过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申报项目。已注册过的单位,原“单位管理员”权限仍然有效,须如实完善本单位基本信息。
(2)单位管理员分配项目申请人用户名和密码。“单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在“单位用户管理”栏目为本单位申请人创建登录用户,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分配给项目申请人。
2.填报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人在“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点击“申请人登录”,登录后点击“申请书在线填写”,首先准确选择对应的“指南代码”,不符合指南内容要求的项目不被受理。
申请书填写过程中可以多次保存,填写完成检查无误后提交单位审核。
3.单位审核
单位管理员登录“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点击“单位管理员登录”,在“申请书在线审核”栏目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
单位审核通过、提交归口管理部门后,项目申请书内容不得修改。项目申请人登录“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申报管理”—“申请书在线浏览”,打印项目申请书(PDF格式,有“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字样的水印,A4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打印份数以归口管理部门要求为准),加盖单位公章报归口管理部门。直报试点单位,通过“申请书在线浏览”中 “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连同书面申请材料各一式两份报送省科技厅行政服务中心。
4.归口管理部门审核
登录“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点击“归口管理部门登录”,使用科技厅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归口管理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在“归口用户管理”栏目新建审批用户,并分配管理权限。
归口管理部门完成审核、提交省科技厅后,通过“申请书在线浏览”中“导出当前项目汇总表到excel”功能将项目汇总表导出,连同书面申请材料各一式两份报送省科技厅行政服务中心。对试行申请书直报的项目,归口单位可通过“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进行浏览,省科技厅将在评审过程中向相关归口部门咨询意见。
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是依据《河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设立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中央驻冀科研院所核心关键技术成果,京津地区高水平创新成果,省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高性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大健康新医疗和现代农业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和产业化。2019年,拟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转化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200项以上,培养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团队50个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化技术瓶颈,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催生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强度为100~5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
二、支持重点
1.中央驻冀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指南代码:2000101)
重点支持中央驻冀科研院所在氢能应用、特种气体、太赫兹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电子陶瓷封装技术、半导体新材料制备技术、射频核心器件、无人机测控技术、航天测运控及空间信息、应急通信系统、先进复合材料、现代农业,以及其他重点领域潜力大、应用广、水平高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2.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指南代码:2000201)
重点支持京津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环保、新材料、能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等领域高水平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指南代码:2000301)
重点支持大数据与物联网、新型光电显示、信息网络与通信导航设备、集成电路及太赫兹、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南代码:2000302)
重点支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配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先进工程与专用装备、应急装备、高端基础部件等领域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3 高性能新材料产业(指南代码:2000303)
重点支持高端合金材料、高端钢铁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精细化工材料、重大工程配套关键材料等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4 新能源产业(指南代码:2000304)
重点支持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泛能网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系统、智能电网装备、新型风力发电机组与关键部件、核电机组关键装备及部件、储能技术与装备、氢能生产利用技术与装备等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3.5 节能环保产业(指南代码:2000305)
重点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仪器设备、高能耗行业新工艺及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绿色建材、典型机电产品的节能技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和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等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6 大健康新医疗产业(指南代码:2000306)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新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智能化诊疗技术及装备、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3.7 现代农业产业(指南代码:2000307)
重点支持节水作物、高效林果、特色畜禽水产等我省优势特色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农作物大型智能装备、果园精准作业机械、设施机械和智能化控制设备产业化开发及应用;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农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业生态修复等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三、专项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除应符合《201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申报项目的基本条件
1.1 项目符合专项定位要求,技术成熟度高,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研发任务和创新目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我省的产业技术政策。
1.2 申报中央驻冀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转化的成果来源于中央驻冀科研院所;申报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转化的成果来源于京津地区;申报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转化的成果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省级科技计划等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两院院士及国家高端人才、团队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产学研联合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等。
1.3 转化的成果原则上应为近三年取得的,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处于中试或初期应用阶段,拥有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产权归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没有法律纠纷。
1.4 项目目标产品明确,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完成后能够形成批量生产销售或重大应用示范。
1.5 申报生物技术新药、新型制剂、现代中药的项目,须提供近三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领域中涉及开展临床研究的项目,须由具体开展该研究的正规临床机构出具伦理审查意见;涉及有行业许可的项目须拥有相关行业准入资格或许可;涉及环保的项目须通过当地的环评。
1.6 无实质性创新内容的单纯扩产量产、单纯技术研发项目不在支持范围。
1.7 项目应在我省区域内实施转化。
2.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
2.1 中央驻冀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主体应为中央驻冀科研院所,且与我省企业联合申报。
2.2 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主体应为在河北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且与京津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院等单位联合申报。
2.3 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主体应为在河北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高院、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可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申报项目。
2.4 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企业应为国内同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或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具有研发产业化的良好基础条件,有稳定增长的研发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新办企业(原则上注册成立时间需满一年)应具有高素质、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
2.5 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企业资产及运营状态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自筹资金应不低于专项资金申请额度的3倍。
2.6 申报单位应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分工任务、资金投入结构、知识产权归属等。
2.7 已获得2019年度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的企业不得再申报现代农业产业(指南代码:2000307)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四、申报材料
网上申报系统:项目申请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财务审计报告、知识产权证明、合作协议、相关批件、自筹经费出资证明等附件需提交原件的扫描件。
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式两份。附件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前三年度(新办企业提供近1年或2年)财务审计报告(中央驻冀科研院所不需提供)、知识产权证明、合作协议、相关批件、自筹经费出资证明等,新办企业还需提供人才团队组成的相关证明。
五、业务咨询电话
中央驻冀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处 0311-85818115
京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点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奖励与成果转化处 0311-86252722 85819220
重点研发计划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是依据《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设立的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强省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加速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在新型光电显示、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通信与导航设备制造、大数据与物联网、科技文化融合等方面,开发一批关键关键技术和填补空白产品,全面提升我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布局和攻关机制。2019年,拟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项目30项左右,重点在新型光电显示、集成电路、卫星导航设备制造、太赫兹通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方面,开发3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新产品。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承担项目和京津冀合作项目,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合作承担项目。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强度不超过15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
二、支持重点
1.新型光电显示产业技术
1.1 玻璃基板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11)
重点支持AMOLED、6代以上TFT-LCD玻璃基板及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研究0.4mm及以下厚度的玻璃基板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玻璃基板高耐热性能技术;推动大尺寸8.5代及以上全自动智能供料系统设备、节能全氧燃烧窑炉、高精度智能成型设备、新型精密激光切割设备、自动化精密检查系统等应用技术的研发。
1.2 光学膜和偏光片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12)
重点支持彩色光刻胶、高解像度正性光刻胶、正性光刻胶技术研发;支持高世代线偏光片用三醋酸纤维素酯膜(TAC膜)的技术研究;支持高世代线偏光片用透光率高、拉伸强度好、收缩率低及厚度稳定的高端TAC膜产品研发;支持无偏光片技术的研究,重点支持黑矩阵+彩色滤光片(BM+CF)技术研发。
1.3 液晶材料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13)
重点支持大尺寸、高性能TV用液晶材料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开展大尺寸、高性能TV用液晶材料的材料设计及测试方法研究,完善测试平台,包括光电性能、可靠性、响应速度和对比度等关键性能测试;满足55寸及以上高性能TV对液晶材料的需求。
1.4 显示模组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14)
重点支持柔性邦定COF/COP技术、屏下指纹技术研发、全柔性折叠产品技术研发及应用;重点支持中小尺寸柔性AMOLED 面板技术的研发,推动可折叠、可穿戴、轻量化、长寿命、低功耗的柔性面板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大尺寸AMOLED 面板、中小尺寸AMOLED 柔性面板工艺制造的半导体制备设备、蒸镀、成膜、激光退火等关键设备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TFT-LCD 触控一体化显示模组(TLCM)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技术
2.1 集成电路基础材料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21)
重点支持4英寸4H-N型碳化硅抛光片、4英寸4H-SI碳化硅抛光片、6英寸4H-N型碳化硅抛光片、肖特基用碳化硅外延片、MOSFET用碳化硅外延片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碳化硅衬底材料切磨抛超精密加工工艺关键装备研发,重点解决高硬度材料的高平整度、低粗糙度高效加工技术的难题;重点推动8英寸1200V高压IGBT用硅外延片、8英寸重掺杂P型衬底上生长厚层轻掺杂P型外延、90纳米线宽8英寸集成电路用硅外延片、12英寸硅外延片研发与应用。
2.2 集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22)
针对卫星通信、航空电子、安检、5G通信等应用领域,设计开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品,实现核心芯片国产化;重点支持开展低轨卫星地面终端应用射频芯片,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集成电路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基于三代半导体的高效航空电子器件研究,开发低功耗、高效率的集成电路芯片产品。
2.3 集成电路制造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23)
面向自动驾驶、5G通讯、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开展核心元器件的制造,攻克一批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技术;研发高精度MEMS惯性卫星组合导航系统,重点突破MEMS惯性芯片和器件多轴集成制造技术、低应力集成封装技术、高精度补偿等主要技术瓶颈;研发基于硅基工艺高频、高性能、小尺寸的表贴型MEMS环行器和基于MEMS工艺芯片化的压力、振动、流量、温度等智能传感器。突破高速、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关键技术,开发支持消费级、工业级测距传感器、激光焊接、光通信模块等应用的激光器、探测器产品。
2.4 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24)
开发新一代通信协议用100Gbps、200Gbps光通信模块封装外壳,突破高传输性能、低热阻等关键技术;开展表面贴装型元器件封装的研究,突破应用于批量生产的精细氧化铝多层陶瓷工艺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测试技术,开发表贴型晶振及声表陶瓷封装外壳系列产品;开展碳化硅基超高压电力电子器件封装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高温工作条件下封装材料和工艺问题,以及高电流密度引起的热分布问题。
3.通信与导航设备制造技术
3.1 通信设备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31)
重点支持新一代光通信、光纤接入系统以及LTE、4G、5G、NGB、IPv6等新型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支持研究特种光缆、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研发;重点研究支持IPv6的芯片、操作系统、终端及网络设备、安全系统的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物联网及地面专用通信网等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在应急管理、环境监测、物流管控、水文水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电子装备联合研发。重点突破5G特殊领域应用、多模一体化通信、高空平台通信、网络机动快速部署、多模融合终端、异构网络互通与统一通信等关键技术。
3.2 卫星导航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32)
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北斗多模芯片、多源融合导航模块、低成本小型化位置服务终端、可信PNT服务监测评估与预警、室内外无缝导航、时空大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结合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重点打造北斗芯片与组合导航模块、自动化导航终端测试系统、时空大数据位置服务系统等导航应用系统,在河北省交通、农业、旅游、通航、应急管理等行业开展应用技术研发。
3.3 太赫兹通信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1033)
重点支持太赫兹高频器件建模、芯片设计制造、高谐波抑制电路拓扑、低损耗功率合成等关键技术;聚焦被动式安检应用,重点研发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太赫兹低噪放、检波器等核心芯片设计,推动太赫兹核心芯片的产业化开发及工程技术应用;推动太赫兹相关半导体工艺、芯片设计、测试和封装等领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大数据与物联网产业技术
4.1 大数据技术(指南代码:3001041)
围绕以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仓储、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支持开展跨域数据融合、海量数据存储、集群资源调度、计算资源虚拟化、区块链等大数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新型虚拟化、大规模并行分析、分布式内存计算等新一代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围绕智慧城市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内容,重点支持智慧城市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区域污染排放及精准管控、大气污染检测等环保领域的多维度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研究;重点支持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疾病诊断、疾病预测、辅助理疗等自主软件和系统研发;重点支持大数据在电子商务、教育、地理信息、金融、物流、工业等行业应用技术的研发。
4.2 物联网技术(指南代码:3001042)
重点研究射频识别与传感器节点技术、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物联网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等物联网感知功能关键技术,重点支持能够实现长距离、低功耗、窄带和大容量的NB-IOT技术,重点解决NB-IOT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AI、VR/AR等技术的融合问题;重点研究多传感器集成、信息融合处理,信息收发与控制、M2M 终端协同、能耗管理、基于移动通信的跨终端信息交互与协同操作技术;重点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控制与复用技术,支持广域接入的跨行业设备联接管理技术,异质网络虚拟化、异质网络数据交换与信息传输技术。重点支持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智能生产系统的应用,重点支持工业物联网智能化设备、生产过程监管、产品质量追溯、排产优化支持等关键功能的研发。
4.3 智慧交通应用技术(指南代码:3001043)
重点支持交通状态监测与数字化感知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智能载运工具与交通基础设施协同技术及相关的通信设备、边缘计算设备等智能基础单元设备,重点研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模技术、交通设施设备数字化标识技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状态网络泛在数字化感知技术及感知数据挖掘与解析技术、运行态势分析技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重点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组织协调调度技术,重点研发公路网、城市道路网自学习、自适应的综合全局最优控制关键技术、交通组织协调调度技术、区域一体化出行服务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系统及设备;重点支持基于交通大数据分析、交通需求估计与预测、出行者行为选择分析、路网交通运行态势评估与推演、交通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展示、并行计算等关键技术下的大规模多模式交通网络仿真等关键技术研究。
5.科技文化融合技术(指南代码:3001051)
重点支持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在动态环境建模、全息投影、立体显示和传感器、触觉反馈、智能交互、系统集成等方面,研发核心软硬件产品。支持虚拟现实技术的在城市管理、娱乐、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成果应用。围绕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教育、旅游、居民生活等,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视听媒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软件产品,建设示范应用平台。用现代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科技文化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
三、专项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应符合《201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要求。申报2019年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的企业,原则上自筹资金不得低于专项资金申请额度的2倍。
四、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书及项目合作协议、专利证书等附件。
五、业务咨询电话
高新技术处 0311-85802776
重点研发计划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专项是依据《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设立的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围绕国内外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趋势及我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需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光伏光热发电、风力发电、先进储能、氢能和智能电网等方面,开发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填补空白产品,全面提升我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布局和攻关机制。2019年,拟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专项项目20项左右,开发新能源领域15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和20项以上重大新产品,形成知识产权20项以上,新能源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新提升。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承担项目和京津冀合作项目,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合作承担项目。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强度不超过15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
二、支持重点
1.光伏光热发电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2001)
围绕提高光伏光热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支持新型高效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N型硅双面电池,TOPCon高效电池,新型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究,以及由上述高效电池构成的光伏组件产品的开发;支持研制大容量中压交流并网逆变器和高压直流变换器,具有远程故障预测及诊断、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光伏智能运维系统与示范,与建筑结合的智能分布式光伏系统集成技术与示范;支持研究太阳能建筑跨季储热降低热损的机理、集成设计方法和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带有跨季储热系统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系统集成技术与示范;研制低成本分布式光伏并网传感装置,开展基于电力物联网的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2.风力发电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2002)
围绕降低风电度电成本,实现平价上网的目标,支持10MW级风电机组整机及超长叶片、高承载传动链、智能化电控系统等部件、海上风电基础平台和海上升压站等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支持超长叶片和大容量传动链试验检测技术;支持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测试试验、调试运行等全链条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运输安装平台和运维船舶等相关装备;支持研究碳纤维材料新型叶片气动结构、工艺、防护等关键技术;支持研究风电机组运行及场群控制可靠性评估与保障技术,支持研究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故障预警、故障自恢复免维护及精准化智能运维技术。
3.先进储能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2003)
围绕全面掌握不同类型储能器的核心技术,支持全钒液流电池钒材料、电极材料、电解液及离子膜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以及电堆和储能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比功率等性能提升的技术研发,钠硫电池电极材料、固体电解质等材料及电池产品性能的技术研发,提高超级电容器自身性能及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系统的技术研发;支持大规模储能电池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示范;针对电力用户侧柔性可调度负荷 (如分布式储能、温控负荷等),开展资源聚合与多能协同调控技术研究及其能量管理平台开发。
4.氢能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2004)
围绕突破氢能关键技术,支撑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支持研究低成本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和高效固态聚合物电解水制氢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等清洁制氢新技术;支持研究氢气纯化、储运和加氢站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支持研究35MP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加氢站等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70MP加氢站及储氢罐等关键技术;支持研究氢燃料电池的膜电极、催化剂、双极板等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支持研究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长寿命设计与制备等关键技术。
5.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指南代码:3002005)
研究柔性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器及其控制技术,研制超特高压和柔性输电关键技术装备;研究电网设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一体化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高压电气设备、一二次融合的智能配电设备,以及控制与保护一体化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支持研究电网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发分布式光纤电力变压器智能检测系统,和配电设备的智能化状态监测与运维系统;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研究清洁能源宽频测量、广域感知、发电能力预测和实时控制技术,建立源、网、荷广泛互联、友好互动的智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和支撑能源市场的智能调控体系;研究源网荷储协调控制、负荷能量盒构建、负荷模式识别及控制等智能供用电核心技术及其示范应用;研究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潜力预测、虚拟变电站优化控制及微能源系统交易机制。
三、专项要求
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应符合《2019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要求。申报2019年度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专项项目的企业,原则上自筹资金不得低于专项资金申请额度的2倍。
四、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书及项目合作协议、专利证书等附件。
五、业务咨询电话
高新技术处 0311-85816268
重点研发计划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2019年度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是依据《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设立的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大力发展整机装备与系统,加快突破核心部件,全面提升我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系统布局和攻关机制,为形成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2019年,拟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专项项目20项左右,重点以创新与智能、整机与配套、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为技术创新方向,以高端成套装备为主体、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智能制造装备为引领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专用装备等四个方面项目开展研发,形成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20项以上,培养科研团队30个以上,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40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承担项目和京津冀合作项目,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企后备培育库入库企业合作承担项目。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强度不超过150万元,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3年。
二、支持重点
1.轨道交通装备
1.1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指南代码:3003011)
围绕轨道交通速度提升和容量增加,支持快速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重点支持车辆稳定性与平稳性提升、碰撞安全性等关键技术,支持快速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子系统与整车研发。
1.2 区域轨道交通装备(指南代码:3003012)
支持面向区域需求特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重点支持与运输距离、时间要求、客流量等特征相适应的车辆模式、承载、导向、牵引、制动、控制关键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技术。
1.3 智能化运行控制系统(指南代码:3003013)
以系统安全、全局高效、综合节能为目标,支持列车智能化运行控制系统研究,重点支持列车智能化平台建设,移动人机交互、列车事件可视化分析、智能驾驶系统、辅助驾驶和预测分析等核心模块开发。
1.4 轨道交通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技术(指南代码:3003014)
支持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性能状态检测及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以提升车辆可靠性、可用性为目标,重点支持车辆故障预测、性能状态异常判定、基于性能状态的备件库存优化和维修资源配置等关键技术研究。
2.高端数控机床与智能机器人
2.1 数控机床集成控制技术(指南代码:3003021)
支持多轴、多系统数控机床集成控制技术研究,重点支持特种、大型数控机床多轴、多系统联动,高速、高精度运动匹配和结构优化等。
2.2 大型龙门式、卧式高档数控机床(指南代码:3003022)
重点支持适应我国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和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填补国内行业领域空白的大型龙门式、卧式高档数控机床研发。
2.3 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指南代码:3003023)
支持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制,重点支持高精密减速器、大力矩伺服电机、高性能控制器、机器人用传感器等关键基础部件,以及可靠性、智能检测与控制等核心技术。
2.4 智能建筑机器人(指南代码:3003024)
支持建筑机器人、建筑3D打印、工业机器人研发,重点包括关键部件、遥操作系统等基础部件,以及人机协作、增强现实、动态环境建模等核心技术。
2.5 智能康养机器人(指南代码:3003025)
支持养老护理机器人、康复训练机器人、智能假肢、智能护理床等智能装备研发,以及核心零部件、新型传感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
3.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3.1 A级纯电动车整车及系统(指南代码:3003031)
支持A级纯电动车整车研制,以及安全创新型高压电气架构、新一代高效深度集成电驱动系统、满足更短充电时间的三相大功率充电技术和智能化电控系统。
3.2 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及系统(指南代码:3003032)
支持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研制,以及混合动力总成集成技术,高智能、平台化的混合动力电控技术,新能源整车标定技术,高效率、集成化的电驱动桥技术,混合动力整车动力性、经济性仿真技术和混合动力系统功能安全技术。
3.3 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指南代码:3003033)
支持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研发,以及基于湿式双离合变自动速器的集成式P2混动模块应用技术,高效、集成化、小型化的整箱集成技术,基于模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