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期末考试重点
一、心理咨询得定义:就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自助得过程。
二、心理治疗得定义:运用心理学得理论与方法治疗人们心理疾病得过程.
三、心理咨询与治疗得异同:
相似点:(1)采用得理论方法相似;(2)工作得对象有时候就是相似得;(3)都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与改变;(4)都注重良好得人际关系得建立
不同点:(1)咨询与治疗得对象有所不同;(2)处理范围有所不同;(3)所花时间不同;(4)重视得意识层次不同;(5)干预得特点不同;(6)从业者接受得专业训练不同;(7)历史渊源不同;(8)称谓不同
四、心理咨询师得素质: 条件要求:
1、职业道德:(1)不能歧视来访者;(2)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得性质、特点、局限及双方得权利与义务;(3)与来访者讨论咨询方案;(4)不得产生与咨询关系以外得关系;(5)如果不适合应向来访者说明并转介;(6)遵守保密原则
2、专业知识、技能:(1)具有必要得心理学知识;(2)对一种或一种以上心理治疗理论有一定程度得了解,并能用于临床实践中;(3)至少应掌握一些谈话与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基本方法与技术,能运用一些基本得心理测量工具;(4)应具有一定时间得接受督导得训练与临床实习得经验
3、心理品质:(1)助人之心;(2)心理健康;(3)心态开放;(4)自我认识能力;(5)敏锐得观察力;(6)良好得沟通能力;(7)清晰得逻辑思维能力;(8)良好得人际亲与力
五、保密原则: P21
六、专业限制:1、治疗关系独特性得限制;2、职责得限制;3、时间得限制 P31
七、共情(通情达理):共情就是指体别人内心世界。
包括三方面得含义:
一就是咨询师借助求助者得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她得情感、思维;
二就是咨询师借助于知识与经验,把握求助者得体验与经历与人格之间得联系,理解问题得实质;
三就是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得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正确理解与使用共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得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得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得特点与文化背景;
八、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就是对求助者得言语与行为得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具体来说,助人工作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受助者就是可以改变得。她们身上总有某些长处与优点,每个人得身上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着一种积极向上得成长动力,通过自己得努力、外界得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种信念就是做好心理咨询得前提条件.
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
有效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盲目乐观;2、反对过分消极;3、立足实事求就是
九、具体化:
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她们得观点、所用得概念、所体验得情感以及所经历得事件。
治疗者要注意做好:1、澄清具体事实;2、清楚来访者所说得词汇得具体含义
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采取相应得“具体化”策略:
(1)问题模糊:“我最近心情很烦“,”我感到绝望“
(2)过分概括(以偏概全):"我觉得大家都欺负我“
(3)概念不清:”我得了神经衰弱“
十、即时化
即时化就就是心理咨询师为了弄清楚来访者目前得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而帮助来访者,注重①“此时此地”得心理感受得一种方法。
即时化得②另一种内容就是心理咨询师要关注来访者与自身交谈得语言、行为、情感,并能及时做出必要得反应.
即时化③还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自己,促进咨询得交流
十一、对峙(面质)
就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得态度思想行为之间得矛盾。
主要有以下几种:(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
对峙,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尤其就是咨询关系建立得程度,而选择适当得用词、语气、态度,因为面质具有一定得威胁性.
对峙技术得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事实依据;(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得咨询关系为基础;(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二、心理咨询会谈中得两大技术
1、参与性技术(前期):倾听;询问;鼓励与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得理解与把握
2、影响性技术(后期):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暴露;影响性概述
十三、心理治疗中得会谈如按其作用划分为:1、收集资料式会谈;2、诊断(或评估)式会谈;3、心理治疗式会谈:①发展心理咨询;②健康心理咨询
十四、说明语句(内容反映)(释义)(简述语意)
咨询师把求助者得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使求助者有机会再次来剖析自己得困扰,组合那些零散得事件与关系,深化谈话得内容。
注意事项
1、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阶段。2、咨询师所做得内容反映,不能超过或减少求助者叙述得内容。3、尽量用自己得语言,不重复求助者得话。4、语言简洁明了,口语化。
功 能
1、让求助者有机会再回顾自己得叙述;2、可以对求助者所叙述得归类、整理,找出重要内容;
3、咨询师可以了解自己得理解就是否准确;4、传达一种信息;我在认真地倾听您得叙述,并了解您得意思;5、把话题引向重要得方向.
十五、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咨询师把求助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得情感整理后,反映给求助者。
如果包含了一种以上得情感,咨询师应把不同得情感反映出来,
功 能
1、协助求助者觉察、接纳自己得感觉;2、促使求助者重新拥有自己得感觉;3、使咨询师进一步正确地了解求助者,或使求助者更了解自己;4、有助于建立良好得咨询关系;
注 意
1、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在任何阶段。2、要准确反映求助者得感受,不能超过或减少求助者表达得。3、既要反映言语所表达得情感,更要反映非言语传达得情感。4、尽量不要重复求助者得用词。
5、焦点放在此时此刻得情感上。6、反映求助者得多种情感.
十六、小结
1、 反应技术所反映得求助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表达得主要思想与情感。
2、 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往往结合起来使用。
3、 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反应技术。
4、 点头、微笑或专注地倾听、简洁得词语本身就就是一种最好得反应.
5、 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得结合就就是初级通情达理,但后者更强理解而不仅仅只就是了解。
十七、参与性概述(小结技术,摘要技术) P57
指咨询师把求助者得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方式回应求助者。
咨询师可以这样说:“下面我把您讲得意思概括一下……,您瞧就是不就是这样?”
作用
1、求助者有机会再次回顾、整合自己得叙述、信息;2、咨询师有机会检验自己理解就是否准确;3、协助求助者产生新瞧法,设定处理问题得新目标;4、使面谈有一个暂停喘息得机会;5、用于转移话题,或进入新得主题
补充:咨询技能分类
关系技能(态度技能)—-尊重、积极关注、真诚、通情达理
参与技术(倾听技能)——专注、内容反映、情感反映、重复、开放性询问、封闭性询问、参与性概述、具体性、即刻性
影响技能(干预技能)——内容表达、情感表达、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面质、解释、指导
其它技能——非言语行为、转介、阻抗调适等。
十八、解释
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得思想、情感与行为得原因、实质等。
就是面谈技术中最复杂得一种。
它与释义得差别在于,释义就是从求助者得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得实质性内容,而解释则就是在咨询师得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得理论与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与周围关系得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
进行解释时要注意:
1、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2、要明确自己想解释得内容就是什么,若对此也模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则效果就差;3、要因人因时因事而运用适合得理论解释;4、提高理论修养,以免解释过于表面化或叙述不清,或缺乏说服力;5、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十九、指导
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就是影响力最明显得一种技巧。
二十、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得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有所不同。前者就是咨询师表达自己得喜怒哀乐,而后者就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得情感内容.
咨询师得情感表达既可以针对求助者,如“我觉得您很坦然”,也可以就是针对自己,如“我很抱歉没听清您刚才说得话”,或针对其她事物,如“我喜欢与人交朋友"等。
二十一、内容表达
就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与保证、进行褒贬与反馈等.
其实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技巧都离不开内容表达,都就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得。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就是一种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不同,前者就是咨询师表达自己得意见,而后者就是咨询师反应求助者得叙述。
二十二、影响性概述
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得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得形式表达出来:“下面我把我刚才讲得内容概括一下……"ﻫ其目得就是让求助者更清楚咨询师谈话得重点,串联有关得信息。有时起到过渡、转换话题得作用。
比 较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这两者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概述得咨询师表达得观点,而后者概述得就是求助者得叙述,因而,前者对求助者得影响更为主动,积极与深广。
使用范围
无论就是参与性概述,还就是影响性概述,它们都可以用在:
1、一小段时间谈话后:2、转为另一个主题时;3、某一次面谈结束前;4、每一次咨询开始前;
5、影响性概述也可以放在一个阶段或者整个咨询结束时。
二十三、参与性概述与影响性概述得使用
1、参与性概述与影响性概述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起来使用。
先对求助者得叙述内容作一概述,总结求助者得主要问题,原因,以及双方已经进行得工作
再把咨询师得意见作一概述,这样整个过程脉络清晰、条理分明,有利于求助者加深印象。
2、概述性得工作也可以由求助者来进行,这样咨询师就可以了解求助者得理解得程度,咨询师可在此基础上作出概述或修正。
二十四、对象得区分与心理诊断 P98
对象得区分
一般而言,除了精神病人、有脑器质性病变得人、有人格障碍得人以外,一般人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二十五、心理咨询与治疗得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得心理健康与发展,充分实现人得潜能,达到人格得完善。
二十六、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应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得气氛中共同商定.内容包括:
1、咨询目标(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得七个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交流)
2、双方各自得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得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得具体方法、过程与原理
5、咨询得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得费用
7、其她问题及有关说明
二十七、心理咨询得阶段
1、诊断阶段(初期):主要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
2、咨询阶段(中期):这就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得阶段,咨询师得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分析与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合得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固阶段(后期):这就是咨询得总结、提高阶段。使求助者把学到得东西运用于今后得生活中,提高自己得心理健康水平。
二十八、阻抗 P139
阻抗就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得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得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得否认。
二十九、阻抗得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得阻抗(说多少)
沉默、寡言与赘言,其中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得阻抗(说什么)
理论交谈: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得术语与咨询师交谈。
情绪发泄:求助者对某些会谈议题得强烈情绪反应。如大哭大笑,目得就是避开使求助者感到焦虑与精神痛苦得意念。
谈论小事:对会谈中无关紧要得小事谈论不止,目得在于回避谈论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师得注意力。
假提问题:求助者通过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得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深某种印象。(如咨询目得、方法、理论、及咨询师私人情况等)
3、讲话方式上得阻抗(怎么说)
心理外归因:求助者将其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得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得结果,而回避从其自身得角度加以认识.
健忘: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与精神痛苦得议题时所表现出得健忘现象。
顺从:求助者对咨询师讲得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与服从,使咨询师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
控制话题: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得话题,回避自己不愿谈论得话题。
最终暴露: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得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使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
4、咨询关系上得阻抗
该阻抗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得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得目得。最突出得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得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三十、阻力产生得原因
1、阻力来自成长得痛苦
2、阻力来自功能性得行为失调
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得心理动机
三十一、心理分析得基本理论
关于无意识与压抑得理论;性心理得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以及神经症得心理病理学说
三十二、人格构成学说
1、本我、自我与超我
(1)本我(本我——动力部门——快乐原则)
就是人格中最下层得基础,以生物本能得合流为驱动力.就是“一锅沸腾得兴奋物”,与躯体生理过程直接联系,就是无意识得、盲目得,受快乐原则支配。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与外界发生冲突.
(2)自我(自我—-行政部门——现实原则)
就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得一部分。用以约束本我得盲目冲突。它就是一种意识功能,对无意识得本我起制约作用,受现实原则支配。但其动力完全来自本我,并为本我得利益服务。
(3)超我(超我——司法部门——道德原则)
ﻩ代表社会道德原则,它得作用在于压抑本我违反社会道德得无意识冲动,或通过自我调节使无意识冲动升华,从而达到顺应社会价值得境界。
按照心理分析得观点.心理冲突就是在自我与本我,或超我与本能之间产生得.当一个人出现了两种对立得愿望或要求时,并必须作出抉择时,就会出现心理冲突。对冲突不恰当或失败得处理,可导致心理障碍得形成。
三十三、自我得心理防御机制 P164
压抑;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置换;抵消;反向形成
三十四、心理分析治疗方法 P170
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解释
三十五、中国得认识领悟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简称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法。它就是从心理分析疗法派生出来得,主要就是通过解释使病人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得一种心理疗法。
三十六、行为治疗得理论
经典得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模仿学习得理论
三十七、行为治疗中常用得技术 P196
一、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氛得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振作精神,回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1、肌肉放松
(1)准备工作:姿势舒服;环境安静
(2)放松得顺序:手臂部-头部-躯干—腿部
(3)放松得步骤: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
2、想象性放松(冥想放松)
想象一个让来访者感觉轻松得环境与氛围。
3、呼吸放松:缓慢地一呼一吸
二、系统脱敏法
(一)基本原理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者泛化对象得恐惧与焦虑,基本方法就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
系统脱敏疗法源于沃尔普对动物得实验性神经症得研究。
基本原理就是交互抑制原理,即用放松拮抗焦虑。也就就是说当个体产生焦虑得时候就用放松去对抗焦虑,逐渐使焦虑水平降低.
(二)三个基本步骤
三个步骤:放松训练、焦虑等级构建、逐步脱敏
1、放松训练
咨询师用轻、柔、愉快得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腹及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可学会放松。嘱其在家练习。
2、构建焦虑等级
求助者说出引起焦虑得事件或情境后,要求其本人把引起焦虑得事件或情境排序,从引起最小得焦虑到最大得焦虑,并给出主观感觉得评分。(图8-2)
尤其要注意得就是,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得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得程度,这就是系统脱敏治疗成败得关键之一。
(三)系统脱敏
基本掌握放松技巧后,可开始脱敏训练。按照设计得焦虑等级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首先让求助者想象最低等级得刺激事件或情境,当她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紧张时,令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
待求助者平静后重复上述过程。每次放松后咨询师都要询问求助者有多少焦虑分数。如果分数超过25分,就需要继续放松。
低于25分之后,说明第一级得脱敏成功。按同样得方法脱敏逐级脱敏.直到脱敏所有得等级。
此后可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或者也可采用实地或实物脱敏法.
三、模仿法(示范法)
(一)基本原理
就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她们得行为得到了什么样得后果,以引起她从事相似行为得治疗方法。
其原理就是班杜拉得社会学习理论。
(二)基本步骤
1、选择合适得治疗对象
评估求助者得模仿能力。可通过求助者得经历与心理测量得结果得以反映。
2、设计示范行为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一组示范行为。示范得情景尽可能真实。顺序应该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3、进行示范
通过电影录像、录音、直接示范等方法示范。
4、强化正确得模仿行为
四、角色扮演或行为排练
角色扮演在进行个别治疗与小组治疗中比较常用,对改变旧得行为,学习新得行为比较有用,常用于人际交往得咨询与治疗中。
1、问题及情境说明;2、角色分配;3、治疗者得指示语——扮演要求;4、信息反馈;5、模仿学习;6、结束强化
五、冲击疗法(满灌疗法、暴露疗法)
(一)基本原理
就是用来治疗恐惧与其她负性情绪反应得一类行为治疗方法。
冲击疗法也就是基于动物实验而产生。
其基本原理就是消退性抑制。即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得或想象得唤起强烈焦虑得刺激情境中,并对其痛苦情绪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得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
(二)基本步骤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
排除身体疾病患者、各种精神病患者、老人、儿童、孕妇及体弱者。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刺激物(最害怕得最忌讳得)、根据刺激物性质决定治疗场地.
为防止意外,应准备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若干。
4、实施冲击治疗
治疗前应正常进食、饮水,最好排空大小便.穿戴简单、宽松.
安排其进入治疗场所制定位置,咨询师迅速、猛烈地向求助者呈现刺激物。
大多数患者出现气促、心悸、出汗、震颤、头昏目眩等植物神经功能变化。
密切观察,如非异常,应继续。若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或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不可一意孤行.
如见求助者得情绪反应与生理反应已过高潮,逐渐减轻得话,表明已基本达到本次治疗得要求。
通常一次治疗要持续30-60分钟。一般2-4次,1日1次或隔日1次。
此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但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需要慎用。
六、厌恶疗法
(一)基本原理
就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得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得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条件联系。
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得不适行为.
其基本原理就是经典条件反射,也有动物实验模型。
(二)基本步骤
1、确定靶症状(靶行为)
靶症状要单一具体。(如饮酒行为、一定得酒精浓度与量)
2、选用厌恶刺激
电刺激:可忍受得1/4作为厌恶刺激;
药物刺激:吐酒石、吐根硷、阿朴吗啡、箭毒类药物
想象刺激(内隐致敏法)
其她刺激:憋气、羞辱、强烈光照、尖锐噪音、针刺等.
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就是同步得。
但不就是每种刺激都能立即产生厌恶体验,时间要控制准确,尤其就是药物刺激。
另外还需特别注意得就是,在进行厌恶治疗时,要把非靶症状得行为剔除。
七、决断训练
又称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与声明己见训练。适用于人际关系得情境,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与适当地域她人交往,表达自己得情绪、情感。
八、强化法
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原理之上。
1、强化得类型: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
2、强化得方法
(1)塑造:一旦所需行为出现,立即给予强化。
(2)代币管制法:出现所需行为时,给予某种可以得到实物奖励得证券等.
(3)消退法:对不适应得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消弱以致消失。
九、生物反馈疗法
就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得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得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得内脏机能及其她躯体机能,达到预防疾病得目得.
1、治疗前准备:环境舒适、治疗师熟练掌握反馈仪得使用方法并向求助者介绍此疗法得原理、特点等。
2、诊室训练
(1)进餐后30分钟方可开始训练;
(2)仰卧;
(3)安放电极:额部或前臂屈侧;求助者目光应可自然直视反馈仪及反馈信号;
(4)测肌电水平得基线值;
(5)反馈训练
……
3、家庭训练
临床用得生物反馈仪: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脑电生物反馈仪。
三十八、以人为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得基本理论
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得哲学基础上得.罗杰斯得基本假设就是:人们就是完全可以信赖得,她们有很大得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得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她们处在一种特别得咨询关系中,就是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得。
三十九、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得瞧法
求助者中心治疗理论对人性得瞧法就是积极乐观得。该理论把人瞧作就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得人.
(一)人有自我实现得倾向
人有自我实现得倾向,这一点就是罗杰斯积极人性观得理论前提,也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得核心。
(二)人得主观性
罗杰斯强调人得主观性,这就是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得一个基本特性。来访者有自己得主观得目得与选择,这就是来访者中心得体现。相信每个人都有对现实得独特得主观认识。
(三)人就是可信任得
人都就是有建设性与社会性得,就是值得信任合作得。人就是这些特性就是与生俱来得,而人得不好得特性,如欺骗、憎恨、残忍等,则都就是人对其成长得不利环境防御得结果.
心理治疗只要为求助者提供了足够得尊重与信任,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得能力发生改变,以达到并保持心理健康,并不需要咨询师从外部进行控制与指导。
四十、求助者中心疗法有关自我概念得理论
(一)人拥有有机体得评价过程
罗杰斯假定有机体自身拥有一种评价经验得能力,它称之为“机体智慧”,机体智慧得表现就就是“有机体评价过程”.
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会不断与现实发生互动,个体会对互动中得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得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趋近或就是回避得态度.
罗杰斯认为,个体自身得满足感就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得.也就就是说,有机体得评价标准就是自我实现倾向.
有机体得评价过程不就是固定得,不可改变得,它随着个体当时得需要状态而不同。
有机体评价过程理论,强调人得主观选择得能力,这就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得认为得只有求助者最了解与改变她自己认识前提,也就是该疗法得理论依据。
(二)价值得条件化
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就是人先天具有得有机体得评价过程,另一就是价值得条件化过程。
价值得条件化就是建立在她人评价得基础上,而非建立在有机体得评价基础上。
当一个人得行为得到别人得好评(取决于别人),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
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得现实倾向,当她采用这一过程反映现实时,就会产生错误得知觉.当自己得情感体验异与别人,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一致,不协调。
价值得条件化这一概念在自我概念理论中就是很重要得,因为这意味个体存在两种评价过程。第一种就是有机体得评价过程,这种过程可以真实地反映现实得倾向。第二种就是价值得条件化得过程,这就是建立在对她人评价(得内化或对她人评价得内投射)得基础之上得,这一过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得实现倾向,相反却在妨碍着这种倾向。当个体采用第二种,就会产生错误得知觉。
四十一、自我概念就是理解心理失调状态产生得关键
以人为中心得治疗过程与方法 P223
四十二、合理情绪疗法得基本理论:埃利斯得ABC理论 P234
四十四、不合理信念得特征 判断选择出 P236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四十五、合理情绪疗法得技术方法 P240 分认知,情绪,行为得方法
一、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得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咨询师得主动提问来进行得,咨询师得提问具有明显得挑战性与质疑性得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着求助者信念得非理性特征。 (一)质疑式;(二)夸张式
二、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自感最受不了得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境下得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得情绪体验,并使她能体验到适度得情绪反应。
最后,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自己得情绪变化。
三、家庭作业 【合理情绪治疗(RET)自助表;与不合理得信念辩论;合理自我分析(RSA)】
就是一次治疗结束后得延伸,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得不合理信念继续进行辩论。
RET:写出事件A与结果C;然后从表中得不合理信念中找到符合自身得或自己写出得B,;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替代那些B得合理信念;填写出她们所得到得新得情绪与行为得效果E。
RSA:要求求助者以报告得形式写出ABCDE,其中D就是与不合理信念得辩论,E就是新得观念。
四十六、森田疗法得基本理论 P254
神经质症得实质;疑病素质——神经质得素质基础;生得欲望与死得恐怖;精神交互作用;思想矛盾与精神抗拮
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得发病具有决定作用得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就是对精神质症症状得发展起着决定性得作用。
森田式神经质症得形成机理可概括为:
由于疑病素质(或适应焦虑、敏感素质)得存在,在偶然事件得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形成了森田式神经质症,而思想矛盾造成得精神抗拮作用加强就是森田式神经质症痛苦得根源.
四十七、森田疗法得治疗原则
一、“顺其自然"得治疗原理
1、顺其自然就就是认识情感活动得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得情感.
2、顺其自然就就是认识精神活动得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得各种想法与观念.
3、顺其自然就要认清症状形成与发展得规律,接受症状.
4、顺其自然就就是要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得关系,接受事物得客观规律。
总之,顺其自然就是不要把症状当做自己心身得异物,对其不加排斥与抵抗,带着症状学习与工作。
二、“为所当为”得治疗原理
1、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2、面对现实,陶冶性格
总之,就就是一方面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另一方面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靠自己本来固有得上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得事情。
四十八、心理咨询与治疗得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整合得倾向
二、趋向整合得原因
(一)不同疗法功效相近
(二)不同疗法各有千秋
(三)寻求影响治疗成功得共同因素
(四)现实社会得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