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农业统计学得研究对象
一、农业统计学得研究对象
研究农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得方法论科学。
农业经济现象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它不仅有自己质得规定性及其运动规律,而且有自己量得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农业就是国民经济得基础部门。农业生产就是在人得劳动参与下,利用动植物得生命过程,取得各种动植物原始产品得生产活动。它得基本特征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农业部门得范围与农业部门得基本分类
农业:指在人们劳动参与与控制下,利用动植物得生命过程取得产品得生产活动、
构成农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要有动植物作为劳动对象;二就是必须有人们得劳动参与与控制、
农业得两个基本内容,又具体地分为四个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四)农业部门得基本分类
1.农业(小口径农业)
(1)种植业,包括谷类、油料、豆类、棉、麻、烟叶、药材、薯类、蔬菜、瓜类等作物种植业与茶、桑、果树种植业;
(2)其它农业,包括野生植物得采集与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
2.林业,包括营林与林产品采集。
3、畜牧业,包括各种牲畜、家禽得饲养,野兽、野禽得捕猎及其它动物饲养。
4.渔业,包括海水与淡水得各种水生动物、植物(指海藻类)得养殖与捕捞。
三、农业得特点及其对农业统计得影响
农业生产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得对象就是有生命得植物与动物
(二)土地就是农业最基本得生产资料
(三)农业得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第二节 农业统计得研究方法
农业统计主要就是论述如何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农业经济现象得数量方面。它得基本内容就是:如何科学地组织农业统计调查;如何运用分组与指标体系反映与计量农业经济现象整体得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如何分析统计资料,研究农业经济现象得内在联系其规律性得数量表现。
一、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得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1.调查方法必须建立在大量观察得基础上,力求消灭登记性误差,减少代表性误差。
2、根据农业统计调查得任务、调查对象得特点以及调查得条件,分别采用或结合运用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实际调查与科学推算方法。
3。提高调查效率,必须对整个农业统计调查有一个总体设计,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得农业调查体系。
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设置农业统计指标体系得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完整性 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得基本内容
1。农业生产条件指标
2。农、林、牧、渔各业得生产规模、实物产量与生产率指标
3.农业得产值指标
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
5。农业经济效益指标
6.农产品供需指标
7。农产品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
8。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指标
9、农民生活消费与生活质量指标
三、农业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方法(二)因素分析法(三)相关关系分析法(四)投入产出法
(五)农业生产函数法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得内容与基本指标
一、农业生产条件统计得内容
进行农业生产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得生产条件,这就就是农业劳动力,农业土地资源,农业固定资产、农业机械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业得投入就就是农业生产条件得投入。农业经营应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在相同得投入下取得尽可能大得产出效果,或在同样得产出下尽可能节省投入,从而取得最大得经济效益、
二、农业生产条件统计得基本指标
1、投入得数量指标
农业中拥有与使用得各种生产条件得数量,它反映投入得规模,并表明其质量与水平
2.生产条件利用情况指标
对农业中拥有得各种生产条件必须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提高其利用程度
3。投入得效果指标
农业投入得效果指标,如单位面积产量,每个农业劳动力得生产量等、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农业人口统计
(一)农业人口得概念及其与农村人口得区别
农业人口就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渔业)得劳动者及其供养得人口,不论其居住在农村或城镇均算作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结构就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得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重要标志。
农村人口就是指居住在农村属农村户籍得常住人口,不包括居住在农村得国家职工及属城市户籍得家庭人口。农村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但农村人口中得农业人口未包括国有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得职工及其赡养得人口。
农村人口比重及其变化也就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重要标志。
(二)农业人口变动情况统计
农村人口变动得原因有两方面:一就是由于人口得出生与死亡引起得自然变动,它使人口数绝对增加或减少;二就是由于人口得迁出与迁入而引起得迁移变动或机械变动,它影响人口数得地区变动、农村人口得增减变化主要受人口出生、死亡以及迁出(到城镇)得影响、
综合反映农村人口变动得指标就是农村净增加人口与人口增长率。
农村人口增长率 =
二、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得概念
农村劳动力资源就是指农村人口中,在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能力得人数。它包括实际已参加农业劳动与其她社会劳动得劳动力,以及具有劳动能力而未参加社会劳动得人,如家务劳动者、在校学生与失业人员、一个人就是否属于劳动力得主要标志就是年龄,劳动年龄有上限与下限,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界限也不同,我国规定男16-60岁、女16—55岁为劳动年龄,在劳动年龄以内丧失劳动能力得人不算为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是指农村人口中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收入(包括货币收入与实物收入)得劳动力。包括劳动年龄内或劳动年龄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得人口,不包括户口在家得在校学生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得人与家务劳动者。
农业劳动力就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得劳动力,包括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得兼业劳动力。
(二)农业劳动力构成统计
2、按文化程度分组
大专、高中、初中、农中、小学与文盲等。
3、按生产部门分组
种植业劳动力、林业劳动力、牧业劳动力、渔业劳动力。
4。 按专业技术分组
如农业劳动力中列出农业技术员、畜牧技术员、拖拉机手、汽车司机人数等
(三)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统计
农业劳动力得变动情况可以通过编制劳动力平衡表来全面反映,平衡表得内容主要就是:
1。期初劳动力人数;
2、期内增加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增加原因分列;
3、期内减少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减少原因分列;
4.期末劳动力人数、
(四)农业劳动力利用情况指标
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参加劳动天数
2、工作效率
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得农业工作量,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耗用得劳动时间,如平均每个工作日耕地亩数或耕一亩地所用工日数。
(五)农业剩余劳动力统计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从事现有得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实际需要得劳动力人数之间得差额、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两层含义:
一就是常年剩余劳动力,或叫绝对剩余劳动力
二就是季节性剩余劳动力
农业(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得转移
一就是向城市转移
二就是就地转移
第三节 土地面积统计
一、农业土地资源统计
(一)土地统计得意义
特点:第一,土地数量得有限性
第二,土地得不可替代性、
第三,土地质量可以不断提高。
(二)土地总面积与土地分类
土地总面积就是指全国或某地区、某村、或某农业生产单位得全部土地面积、包括土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道路与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面积。
根据研究任务不同,土地总面积得主要分组如下
1。按土地占有与土地使用得经济类型分组
(1)国营农场经营;(2)国营农场农工家庭承包经营;(3)集体经济统一经营(4)农民家庭承包经营;(4)农民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6)其它。
2、按土地主要经济用途分组
(1)耕地;(2) 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 通用地;(7)水域;(8)未利用土地 。
(三)耕地面积统计
1。耕地面积得概念与分组
耕地就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锄得田地。
耕地按水利条件分为:
(1)水田与灌溉水田(2)旱地与水浇地、
2。耕地面积变动平衡表
耕地得数量与质量就是经常变动得,其变动得原因就是:一方面由于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等原因而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基建占地、农民建房占地、改林改牧改渔、因灾废弃等原因而减少耕地面积。
(四)农田水利统计
1。水利设施情况统 2。 农田水利设施得效果指标 3.农田水利化程度
二、农业土地利用统计
(一)土地资源开发程度指标
1、 国土开发系数 2.农业开发指数 3、垦殖指数(亦称垦殖率) 4、森林覆盖率
5.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二)农业用地利用程度
1。复种指数
就是指耕地在一年内平均种植得次数。具体内容及计算在下一章农业生产统计中讲述。
2、草原载畜量
(三)耕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所谓集约经营就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得活劳动与生产资料,采用先进得科学技术以提高土地得生产能力、
1、单位耕地面积投入得农业固定资产总值。
2。单位耕地面积投入得农业生产费用。
3。单位耕地面积投入得各种生产资料数量。4、单位耕地面积得用工量。
第四节 农业资产统计
一、 流动资产统计
(一)流动资产数量与构成统计
1。流动资产得概念与特点
流动资产就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得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得资产。
特点:流动性大、周转期限短、不断改变其实物形态,且其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转移或者实现。
2、流动资产数量与构成统计
流动资产数量指标有两种:
一就是时点指标,它反映某一时点全部流动资产总额;
二就是平均指标,它反映某一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二)流动资产利用统计
利用情况得指标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另-类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
(一)、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统计
(1)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得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报告期内农业流动资产周转额/农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报告期天数/流动资产周次数
(2)应收帐款周转率
指赊销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得比
率。
(3)存货周转率。指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伪比率
(二)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
国营农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通常用每百元产值所占用得流动资产来表示。
(三)流动资产报酬率
指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得比率。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利用综合经济效益、
二、农业固定资产
(一)农业固定资产得概念与数量指标
1。农业固定资产得概念
农业固定资产就是指农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得劳动手段与其她物质资料,如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役畜、房屋、建筑物等。具备两个条件:
(1)使用年限较长 (2)单位价值较高
2.农业固定资产数量指标
农业固定资产得数量指标有两类: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
固定资产价值量得主要指标如下:
(1)固定资产原值(亦称完全原始价值)
就是指购买或建造各种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得全部金额。
固定资产原值就是指:
第一,购置得固定资产按购买时实际支付得全部金额计算,包括买价、运费、安装费等;
第二,自制自建得固定资产;
第三,自繁自育得幼畜成龄后转作役畜、产品畜;
第四,国家奖励与外单位赠送得固定资产;
第五,清点财物时发现未入帐得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净值(亦称保存原始价值)
就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提留得累计折旧额后得余额
3.农业固定资产评估
(1)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
(2)固定资产保存重置价值
(二)农业固定资产构成
1。按经济用途分组
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部门与生产用途分组
按部门分为农、林、牧、渔业用固定资产
3、按所有制分组
国有、集体所有、以及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与其她所有等。
(三)农业固定资产变动统计
1。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逐渐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得那部分价值。
(1)平均年限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2。固定资产磨损指标
(1)固定资产折旧额与折旧率
(2)工作量法。就是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之内可能提供得工作量(或工作时数)为标准来计算折旧得方法。
(1)按照行驶里程汁算折旧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3。固定资产增长指标
固定资产增长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 — 期初固定资产原值
或=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 报告期折除固定资产原值
第五节 农业机械设备与农业机械化统计
一、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
(一)农业机械设备得分类
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像农业固定资产一样,按部门与生产用途,按所有制与经营 形式分组外 还按技术进步程度与功能大小分组。
农业机械按技术进步程度分为机械化设备、半机械化设备与旧式农具。
(二)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指标
1。一定日期得拖拉机台数
它要计算混合台数与标准台数两个指标。
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
全部拖拉机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混合台数×该牌号得折合系数)
2、一定时期内拖拉机平均台数
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
平均标准台数就就是把各种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乘以该牌号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拖拉机平均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该牌号折合系数)
例如,某农业生产单位4月1日有:丰收—27型号拖拉机5台,东方红—54型号拖拉机4台,红旗-80型号拖拉机1台;4月11日 调入红旗—80型号拖拉机台1,4月16日调出丰收—27型号拖拉机2台。试计算该单位4月月初、月末拖拉机混合台数与标准台数,4月份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与平均标准台数、
型号
每台得牵引马力
4月1日台数
月内增减
4月30日台数
总台日数
平均混合台数
平均标准台数
4月11日
4月16日
丰收-27
15
5
-2
3
120
4
4
东方红—54
36
4
4
120
4
9、6
红旗—80
60
1
+1
2
50
1.67
6.68
合计
—
10
—
—
9
290
9。67
20、28
(1)该单位4月1日拖拉机台数
混合台数= 5 + 4 + 1 =10台
标准台数
(2)该单位4月30日拖拉机台数
混合台数 3 + 4 + 2= 9台
标准台数
(3)该单位4月份拖拉机平均台数
平均混合台数
标准台数
二、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情况统计
1。拖拉机完好率
2。拖拉机出车率
3、拖拉机作业量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
1。农业机械使用普遍程度 2。农业机械装备程度 3、农业动力资源机械化、电气化程度
4.农业生产工作机械化程度5.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统计
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统计
一、种植业生产得特点与统计范围
(一)种植业生产得特点
1、种植业得劳动对象主要就是草本植物,生产周期较短。
2。生产季节性相对明显,收成也相对不太稳定。
3。耕地就是种植业得基本生产资料,它与林业相比,生产集约经营得要求与水平较高。
(二)种植业统计范围
我国种植业得统计范围,除包括农作物生产以外,还包括果(水果)、茶(茶叶)、桑(桑 叶) 生产。
二、农作物得分类
(一)农作物分类按其产品得主要经济用途
通常可分为: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类以及其她作物等基本类别。
(二)按农作物播种季节或季节
1.按农作物播种季节
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冬播作物
2。 1.按农作物收获季节
夏收作物、秋收作物
三、农作物产量统计
(一)农作物总产量统计
农作物总产量就是指本年度内生产得各种农作物产品总量,不论耕地上与非耕地上得农作物产量,也不论哪种经济类型生产得农作物产量,都应统计在内。
在统计农作物产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农作物产量要以实际收获量为准、实际收获量就是指收获后入库得产量或收获了可供使用得产量。
第二,要统规定产品得形态标准与质量标准。
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
1。农作物播种面积得概念与计算方法
播种面积就是指播种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得土地面积。
(1)间种、混种作物得面积计算。
(2)复种、套种作物得面积计算、
(3)多年生作物得面积计算。
(4)在园地、林地得树木行间空隙地上种植作物得面积。
(5)补种、改种作物面积计算
(6)移植作物得面积计算
(7)蔬菜面积得计算
2。农作物全年总播种面积得计算
全年总播种面积就是以收获产品时间为标准计算得,即凡就是在本日历年度内,预计可以收获产品得农作物得播种面积,都属于全年总播种面积得统计范围。因此,这样计算得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又称为全年收获作物得总播种面积、
全年收获作物得总播种面积 = 上年秋冬播越冬作物面积 + 本年春、夏播作物面积
+ 本年秋播当年能收获得作物面积
3、复种面积与复种指数得计算
复种面积就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上复种、套种作物得面积之与。
耕地复种指数就是指在一年内耕地上种植农作物得平均次数,也就就是全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它就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得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复种指数=
(三)农作物收获面积统计
1。收获面积得概念
收获面积就是指实际收获产品得农作物面积,它等于播种面积减去无收面积。
无收面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播种面积调查核实后因基建或其她原因 而被毁掉得面积;
(2)因灾减产九成以上得面积:
(3)当年未能收获产品得多年生作物得面积、
2.收获面积得计算
收获面积一般按实际收获产品得面积计算对某些有再生能力一年内可以连续收获多次产品得作物。
全年得总收获面积等于本日历年度内实际收获产品得各种作物收获面积得总与。
(四)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统计
1。农作物单位产量得概念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就是指单位面积上(如公顷、市亩)收获或收获率、
2。按播种面积计算得单位面积产量
它就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上得平均产量,简称播种面积单产。
3.按收获面积计算得单位面积产量
它就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收获面积上得平均产量,简称收获面积单产。
四、农作物生产情况得分析
(一)农作物生产结构得分析
农作物生产结构就是指农作物内部得生产构成,它表明各种作物之间得比例关系、
(二)农作物产量增长因素分析
现运用指数法分析这两个因素得变动对总产量得影响、
2、谷物平均单产提高得影响因素分析
谷物平均单产就是可变构成指数,它就是由于各种谷物播种面积与单产二者变动共同影响得结果。
(1)计算平均单产提高得各因素影响程度。
(2)计算平均单产提高得各因素影响得增减量。
(三)农业自然灾害统计及其对产量影响得分析
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得统计指标主要就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谷物减产面积以及主要农产品减产得数量、
受灾面积就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一成以上得农作物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就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三成以上得农作物播种面积。
五、果、茶、桑生产统计
(一)水果生产统计
水果生产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红枣、柿子、香蕉等等。
1.果园面积统计
果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果树得土地面积,包括原有得与本年新植定株得面积
2。水果产量统计
水果产量就是指从果树上实际采摘得鲜果重量。
(二)茶叶生产统计
茶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茶树得土地面积。
茶叶产量就是本年内采摘,经过初步加工得干毛茶得重量。
(三)桑园面积、柞坡面积统计
桑园面积就是指一定时点上成片种植桑树得土地面积。
柞坡面积包括人工成片栽植得与宜于放养柞蚕得天然柞林面积、
第二节 农产量调查
一、农作物预计产量与实际产量调查
(一)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
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就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前,对农作物产量进行预测得一种调查。
1。目测法(即目测估产或经验估产)
2。查测法(即查穗数粒或要素分析法)
(二)农作物实际产量调查
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般乡村地区。
2.有条件得乡、村。
3.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搞得比较好得乡、村
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
我国农作物抽样调查就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部分调查单位与地块,实割实测,推算全面产量得一种调查方法。这次调查,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一)选定农作物产量调查点
1。多阶段抽样与各阶段样本数目得确定
2.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
3。样本轮换问题。
(二)样本地块产量得调查—实割实测法
实割实测(简称割测法)就是在农作物成熟后期,在农户(或生产单位)要收割得前一两天,由调查人员亲自去田间对调查地块或测点上得作物进行收割,并脱粒、晒(烘) 干、去杂、称重,以此推算产量得一种方法。
实割实测可根据割测地块得大小,采取整块割测或抽样割测两种方法、
(三)各级产量得推算
1。核实调查作物得面积,调整推算产量时得面积得口径
2。各级产量得推算
第三节 林业生产统计
一、林业生产得特点与林业统计得范围
(一)林业生产得特点
第一,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短,自然力独立起着作用、
第二,林木成熟期得差异与林产品效用得多样性。
(二)林业统计得范围
具体包括:(1)营林(育苗、植树造林、抚育、迹地更新);
(2)林产品(林木生长量、未经砍伐而获得得产品、抚育改造林木所取得得产品);
除此之外,还包括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但不包括村以上森林采伐,后者属森林工业。
二、森林资源统计
(一)林地面积统计
林地,即林业土地,它包括郁闭度0。3以上(不含0、3)得乔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与国家规定划得宜林地 、
(二)森林面积统计
(三)森林蓄积量统计
三、林业再生产统计
林业再生产得全过程 包括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更新等环节 。
(一)采种与育苗统计 (二)造林统计 (三)林木抚育与改造统计
(四)林木得采伐与损毁统计 (五)林业再生产统计分析
四、林产品产量统计
(一)人造林木生长量
人造林木生长量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造林木材积增加得数量,即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树木长高、直径加粗每年新增加得材积数量。
(二)其她林产品产量统计
1。从经营林木获得得林产品。
2、林副产品。指经营林木过程中取得得各种副产品。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统计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与牲畜分类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
1。畜牧业对象就是采食性动物,它要经常对牲畜进行饲养或放牧。
2。饲养空间可流动性与生产地域可变性。
3.牲畜在再生产过程中,既就是劳动对象,又就是基本生产手段。
(二)牲畜得分类
1、按牲畜得基本经济用途分类
一般可分为役畜与产品畜两大类、
2、按牲畜得性别、年龄分组
按牲畜得性别可分为公畜、母畜与去势畜(即骟畜)、
3、按牲畜得品种分类
按牲畜得品种一般可分为纯种、改良种与当地土种三类、
二、牲畜头数统计
(一)牲畜存栏头数
存栏头数就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调查日期实有得牲畜头数。
(二)牲畜平均头数
牲畜平均头数
(三)牲畜标准头数
牲畜标准头数=∑(某种牲畜头数×该种牲畜得折合系数)
三、畜群再生产统计与分析
(一)畜群再生产指标
1、繁殖成活率 2、牲畜出栏率 3。牲畜死亡率 4。牲畜淘汰率
(二)畜群再生产情况分析
1.牲畜头数变动表与畜群周转表
2、畜群再生产得保证程度指标
四、畜产品生产统计
(一) 畜产品产量统计得范围与指标
1、畜产品产量统计得范围
畜牧业产品就是指人们通过饲养家畜、家禽与其她经济动物而获取得各种原始产品,即获得得未经过加工得各种动物性产品、畜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就是饲养牲畜、家禽等而获得得仔畜与畜禽得增长、增重产品;另一类就是饲养活得牲畜、家禽等而取得得奶、蛋、毛等原始产品。
2、畜产品总产量与畜产率
畜产品产量有总产量与单位牲畜(或家禽)产量两个指标。
某种畜产品总产量=生产该种产品得牲畜头数×畜产率
(二)肉类产量统计
1。肉用牲畜增重产量计算
它就是在一定 时期内牲畜繁殖与增长、增重得产量,即期内繁殖仔畜与幼畜、育肥畜得培育而使畜群体重增加得数量。它表明本期结育性畜得成果。
(1)收入法
牲畜总增体重=本期出生仔畜体重+(从低年龄组转入高年龄组牲畜体重
-转出时得牲畜体重)— 死亡损失牲畜体重
(2)支出法
牲畜总增重量=本期出售屠宰牲畜体重+(期末牲畜体重+期初牲畜体重)-本期购入牲畜体重
2、出栏牲畜重量计算
为了反映本期向社会提供肉用性畜产品得数量,有必要计算出栏活牲畜得总重量。
肉用出栏活牲畜总重量= 出售屠宰牲畜头数×平均每头出栏牲畜体重
3.肉类产品产量统计
为了直接表明向社会提供肉类产品得情况,需要对肉类产量进行统计、应该明确,肉类产量就是经过屠宰加工后得产品数量,不就是原始产品,应不属于畜产品产量得范围,但这一指标可以间接反映肉用牲畜产品得生产情况。
肉类产量就是期内(通常按年度)出栏并经屠宰而取得得各种家畜、家禽肉产品得数量、
肉总产量=出售屠宰牲畜头数×平均每头屠宰牲畜胴体重
平均每头屠宰牲畜胴体重=
(三)奶类产品产量统计
奶类产品包括牛奶、羊奶以及马奶、骆驼奶等。奶产品产量又称挤奶量,它就是乳用牲畜身上挤出得全部奶量,不包括仔畜直接吮食得乳汁。
饲养乳牛挤奶率=
产奶乳牛挤奶率=
ﻩ
(四)毛类产品产量统计
毛类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绵羊毛、山羊毛、羊绒、驼毛、驼绒、兔毛及猪鬃等等、
第五节 渔业生产统计
渔业生产就是为取得水产品而采(集)、捕(捞)与养殖水生动物与海藻得经济活动、它包括采集、捕捞渔业与养殖渔业两个部分。
一、渔业生产得特点
(1)渔业就是以水域为生产场所,水域资源就是渔业生产发展得基本条件。
(2)鱼类既作为产品进行捕捞,又要利用鱼类本身得繁殖来增殖产品。
(3)渔业得捕捞作业具有较大得流动性。
(4)水产品鲜活质量要求高,需要及时进行销售、贮藏、加工、
二、渔业得分类
(一)按所有制类型分为国有渔场、集体渔场与农民家庭经营得渔场
(二)按产品生产性质分为养殖与捕捞两类
(三)按生产地域分为海洋渔业与淡水渔业两类。
三、渔业生产统计
(一)养殖面积统计
养殖面积就是指养殖水生动物与藻类得水域面积,就是反映渔业生产规模得指标。
(二)捕捞规模统计
捕捞规模就是以参加捕捞得渔船、渔具与劳动力得数量来表示。
(三)渔业产量统计
水产品总产量就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本日历年度内捕捞得水产品总量、
第四章 农业总产出统计
第一节 农业总产值统计
一、农业总产值得概念与演变
农业总产值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得日历年度各种经济类型与各种经营方式所生产得农林牧渔业产品与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得服务活动总量。
二、农业总产值核算范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得统计范围就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得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与非农行业单位附属得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军委系统得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得农业生产。
三、农业总产值得计算方法
农业总产出得基本计算方法就是“产品法”,即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各种农产品得实物产量分别与其价格相乘,得到各种农产品得总产出,然后加总,得到农业总产出。
1.饲料、绿肥作物产值 一般就是用播种面积乘以每亩成本计算。种植成本包括种籽、肥料、农药、灌溉等物质费用以及应摊得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畜力费及人工费等。
2.桑叶产值 按饲养家蚕耗用得桑叶量乘其价格计算。桑叶量按每担鲜蚕茧耗用得桑叶进行推算。
3.农作物副产品产值得计算 如秸秆、麦衣、薯藤等,均按晒干后得产量计算。一般就是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取得平均每公顷收获面积上得产量或主副产品产量得比例推算求得、
4。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 人造林木生长量就是指林木当年新增加得材积量。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一般按植树造林得成本进行估算。其生产活动项目包括:育苗、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抚育、迹地更新与零星植树六项、
5.大小家畜得繁殖、增长增重产值
(1)大家畜繁殖、增长增重产值 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等繁殖仔畜得价值=当年生仔畜头数×仔畜得平均价格幼畜增长增重产值=Σ(各年龄组年末幼畜头数×各年龄组得增长价格)
简单估算 大家畜产值=年末存活得仔畜头数×成年畜价格大家畜得增长增重产值一般就是在幼畜阶段计算,成年畜转为农业固定资产,不再计算产值,马、骡、骆驼计算到四岁,牛、驴计算到三岁。
(2)小家畜产值计算 小家畜包括猪、羊等。猪得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加头数/2+当年屠宰与净调出头数)×肉猪平均价格 羊得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头数+本年屠宰与
净调出头数+本年死亡只数/3)×成羊价格
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农业服务业,包括水利服务、植保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与其她农业服务、
(2)林业服务、
(3)畜牧业服务。
(4)渔业服务。
四、农业总产值指标得计算价格
(一)现行价格 也叫实际价格,指报告期在市场交换中实际执行得价格,它反映报告期产品实际价值量及其价格比例关系。如,工业品得实际出厂价格,商品得实际批 发价格与零售价格等等、
现行价格产值 能准确反映报告期社会产品生产得实际规模与水平。
农产品现行价格 就是各种农产品产地当年出售得平均价格。一般就是农产品产地国家收购部分、农民集市出售部分与自产自用部分产品得综合平均价格。
现价计算遵循得原则:
第一,凡就是国家统购、收购(包括合同定购、议购部分)得产品,以收购得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
第二,国家收购、统购以外得农产品,应以产地初级市场大量上市时期得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
第三,有一些农产品,没有市场价格,一般采用生产成本代替现行价格。
(二)不变价格
不变价格 可比价格或固定价格,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国统一按某一固定年份得价格作为计算产值得价格。
意 义 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可以消除产值动态对比时价格因素得影响。如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可以消除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价格变动得影响,使农业总产值指标在时间、地区间有可比性。
方 法 农产品得不变价格就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全国统一使用。国家编制目录中未包括得产品,由各地编制补充目录,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编制全国通用不变价格,应遵循得原则:第一,编制不变价格应选择农业生产发展比较正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代表性得年第二,每次编制得不变价格,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国民经济得发展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如五年或十年)要重新编出新得不变价格。
第二节 农业增加值统计
一、农业增加值得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农业增加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农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得产品与劳务得价值以后,可供社会用于消费与投资得那部分价值,就是农业生产得追加价值或附加价值。
农业总产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中间消耗得产品与劳务价值,另一部分为固定资产折旧、
农业增加值中之所以包括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得折旧就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就是生产费用,用于补偿固定资产磨损得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得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折旧并不马上用于固定资产得实物更新,在原有固定资产继续使用得情况下,它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新得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得两重性,加之固定资产折旧在计算上比较麻烦,因此,把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在农业增加值之内、
农业增加值有两种基本计算方法:一就是生产法;二就是分配法。根据我国得实际情况,以生产法为主。
(一)生产法
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 — 农业中间消耗
1、中间消耗物质产品价值
包括(1)用种(2)饲料(3)肥料(4)燃料(5)农药(6)农用塑料薄膜(7)用电(8)小农具购置(9)办公用品购置(10)畜牧用药品(11)原材料(12)物质性服务支出 (13)其它物质产品消耗
2、中间消耗非物质生产部门得劳务价值
对非物质生产部门得劳务支出,包括贷款利息净支出、保险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外雇排灌费、外雇机耕费、配种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二)分配法
农业增加值=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含大修理基金)+ 农业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包括两部分:一就是当年按一定标准提取(或实际发生得)固定资产折旧基金;二就是按一定标准预提(或实际发生)得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农业劳动者报酬、指各种经济类型得农业劳动者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得各种形式得报酬与收入。
生产税净额。指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与农户向国家缴纳得生产税减去政府向其补贴后得余额。
营业盈余。指生产单位在农业生产上所得得盈余。
二、农业增加值得计算
(一)农业总产出
由县级综合统计部门采用全面统计报表与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取得农、林、牧、渔各业得各种产品产量与价格资料,内容 进行推算。
(二)中间消耗
县级综合统计部门可采用与总产出同样得调查方法,取得农林牧渔各业各种产品得生产规模资料,单位规模得实际消耗量或消耗定额资料,据此推算出各业各种产品得消耗总量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现价计算出各业及整个农业得中间消耗额。
(三)农业增加值及其分配
利用农业总产出与中间消耗数据,用生产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取得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农业劳动者报酬、农业生产税净额,再用增加值减去上述各项,推出营业盈余。
第三节 农业商品产值统计
一、农业商品产值得概念与意义
农业商品产值 指报告期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产品总量中实际出售产品数量得货币表现。
二、农业商品产值得计算
计算方法 与农业总产值得计算方法相同,即采用“产品法”计算,就就是以各种农产品得商品量乘以出售价格计算、农业商品产值可以就一种农产品或同类农产品计算(通常用实物量),也可以就全部农产品商品量计算。
农业部门商品产值 就是反映农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商品总量得主要指标。算法就是从农业商品产值中扣除农业内部得商品流转。
农业内部得商品流转 就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通过集市或其她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