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轻集料作业指导书
轻集料作业指导书
1、项目名称
轻集料检测
2、适用范围
轻集料是堆积密度不大于1200 kg/m3的轻粗、细集料的总称。轻集料主要用以配制轻集料保温混凝土、保温砂浆、耐火混凝土等,亦可用作保温、隔音松散填充材料。o707s。
3、编制依据和标准
按照标准GB/T 17431.1-2010和GB/T17431.2-2010编写。
4、设备仪器和试验环境
4.1仪器设备
1)烘箱———能控制温度在(105±5)℃范围内;
2)电子秤———最大称重30kg,感量1g;
3)筛子———筛分粗集料用方孔筛,筛孔直径为37.5、31.5、19.0、16.0、9.50、和4.75mm,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分细集料用圆孔筛和方孔筛,筛孔规格为9.50、4.75、2.36、1.18、0.600、0.300、0.150mm,并附有筛底和筛盖;套筛直径为300mm;m2Rke。
4)摇筛机———电动振动筛,振幅为(5±0.1)mm,频率为(50±3)Hz;
5)搪瓷盘、毛刷、量筒、毛巾;
6)容量筒———金属制成,容积为10L、5L;粗集料用10L,细集料用5L;
7)承压筒、压力机;
8)量筒(1000ml)、容器;
9)干燥箱、直尺、取样勺、料铲等;
4.2试验环境
符合相关仪器使用环境
5、样品抽取和准备
每400 m3为一批,不足400 m3亦按一批计。样品的抽样按GB/T 17431.2—2010第4章的相关规定进行。试样拌合均匀后,按四分法缩减到试验所需的用料量。crPOy。
6、颗粒级配测定
6.1试验步骤
1)筛分粗集料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0mm时取10L,最大粒径大于19.0mm时取20L;细骨料取2L,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将恒重试样分成两等份,分别称取试样的质量;RACjL。
2)筛子按孔径从小到大顺序叠置,附上筛底,将一份试样倒入最上层大孔径的筛里,加盖,按顺序过筛;
3)细集料筛分可用振动摇筛机振动过筛10min,取下继续用手筛,直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即可;然后称量每号筛的筛余量。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0.4L;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J61lg。
4)称取每号筛的筛余量。
6.2结果计算和评定
6.2.1颗粒级配
各种轻集料的颗料级配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颗粒级配
轻集料
级配类别
公称粒级mm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按质量计)%
方孔筛孔径mm
37.5
31.5
26.5
19.0
16.0
9.50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细集料
-
0-5
-
-
-
-
-
0
0-10
0-35
20-60
30-80
65-90
75-100
粗集料
连续粒级
5-40
0-10
-
-
40-60
-
50-85
90-100
95-100
-
-
-
-
5-31.5
0-5
0-10
-
-
40-75
-
90-100
95-100
-
-
-
-
5-25
0
0-5
0-10
-
30-70
-
90-100
95-100
-
-
-
-
5-20
0
0-5
-
0-10
-
40-80
90-100
95-100
-
-
-
-
5-16
-
-
0
0-5
0-10
20-60
85-100
95-100
-
-
-
-
5-10
-
-
-
-
0
0-15
80-100
95-100
-
-
-
-
单粒级
10-16
-
-
-
0
0-15
85-100
90-100
-
-
-
-
-
6.2.2细度模数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即每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重量的百分率,计算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即每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加上大于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计算精确至1%。E6NPn。
3)筛分后如每号筛上的筛余量与底盘上的筛余量之和与原试样质量相差超过1%时,须重新取样重做试验。
4)轻细集料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A2+A3+A4+A5+A6)-5A1
Mx =
100-A1
式中:Mx———轻细集料的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各筛上的累计余百分数
5)颗粒级配的结果评定,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值。两次试验结果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dq9ff。
7、堆积密度测定
7.1试验步骤
1)取粗集料30~40L或细集料15~20L,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各分成二份备用;
2)用取样勺或小铲将试样从离容器口上方50mm处自由均匀下落装入容量筒内,装满后使容量筒上部呈锥体形,用直尺沿容量筒边缘从中心向两边刮平,表面凹陷处用较小的集料填平并称重(m1)。uBQbd。
7.2结果计算和评定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m1
ρ= ×1000
V
式中: ρ—堆积密度,kg/m3;
m—试样和容量筒的质量,kg;
m1—容量筒的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二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
8、筒压强度测定
8.1试验步骤
1)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采用10~15mm粒级)的试样5L,其中10~15mm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zfbQ9。
2)按标准(GB/T17431.2-2010)6.3要求,用带筒底的承压筒装试验至高出筒口,放在混凝土振动台上振动3s,再装试验至高出筒口,放在振动台上振动5s,齐筒口刮平或补平试样。ei4hZ。
3)装上导向筒和冲压模,使冲压模的下刻度线余导向筒的上缘对齐。
4)把承压筒放在压力机的下压板中心位置,以每秒(300~500)N的压力匀速加荷。当冲压模压入深度20mm时,记录压力值。mCuZb。
8.2结果计算和评定
8.2.1结果计算:筒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P1+P2
fa=
F
式中fa——粗集料筒压强度,Mpa ;
P1——压入深度为20mm时的压力值,N ;
P2——冲压模的质量,N ;
F——承压面积(即冲压模面积F=10000mm2)。
8.2.2结果评定
筒压强度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若3次试验结果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15%时,须重新取样重作试验。gPlxw。
9、吸水率测定
9.1试验步骤
1)取试样4L,过2.36mm筛,取筛余试样烘至恒重备用;
2)将试样拌合均匀,分成三等份,称出每份质量,放入盛水容器中,如有颗粒漂浮,必须将其压入水中。
3)把试样浸水1h或2h后,制成饱和面干然后称重。
试样浸水1h或2h后,将其倒入2.36mm筛中,滤水1~2min,然后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手抓住毛巾两端,使其呈槽形,让集料在毛巾上往返滚动8~10次,将其倒入瓷盘里,拧开毛巾,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然后称量。Yhpx1。
9.2结果计算和评定
9.2.1结果计算:粗集料1h吸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0
ωa= ×100%
m0
式中ωa—粗集料1h或2h吸水率,%;
m1—浸水试样质量,g;
m0—原称取烘干试样质量,g。
9.2.2结果评定: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测试结果。
10、表观密度测定
10.1实验步骤
1)取试样4L,用2.36mm的筛子过筛,取筛余物烘干至恒重,备用
2)把干燥后的试样拌匀取300~500g放入量筒浸入水中1h后取出,倒入2.36mm的筛子上,滤水1~2min。然后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手握住两端,使其成槽型,让集料在毛巾上来回滚动8~10次,倒入搪瓷盘里。LyPT0。
3)将试验倒入1000ml的量筒中,再倒入500ml清水。如有试样浮在水上,可用已知体积(Vr)形金属板压入水中,读出量筒的水位(Vt)。HJHxg。
10.2结果计算和评定
10.2.1结果计算
粗集料的颗粒表观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精确至1 Kg/ m3.
m
ρap= ×1000
Vt + Vr -500
式中ρap———粗集料颗粒表观密度,kg/m3;
m———烘干试样的质量,g;
Vt———圆形金属板的体积,ml;
Vr———试样、圆形金属板和水的体积,ml
10.2.2评定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做实验结果。如两次测定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2%,应重新取样试验。
11、软化系数测定
11.1实验步骤
1)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采用10~15mm的粒级超轻陶粒按5~10mm或5~20mm粒级)的试样10L,其中10~15mm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其中5L按吸水率试验方法,浸水制备成面干饱和试样;maJEf。
2)按筒压强度测定方法,测定其干燥状态的筒压强度值f0(MPa);
3)按轻粗集料吸水率测定方法,制备浸水1h的浸水试样并测定其浸水1h的面干饱和试样的筒压强度f1(MPa)。W3HZ1。
11.2结果计算与评定
11.2.1软化系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f1
ψ=
f0
式中ψ——轻集料软化系数,精确至0.01;
f1——饱和面干状态筒压强度,MPa;
f0——干燥状态筒压强度值,MPa。
11.2.2结果评定:软化系数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