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57205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饮食调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述得就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乃就是前贤医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得养生方法,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有着重要得指导意义、 历代医家观点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亢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张介宾《类经》:“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至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胜之为病也"。从阴阳互根理论上阐发“养春夏之阳就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之阴就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 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李时珍提出用药之法:“春月宜加辛温之药……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以养天与也”.   以上诸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得认识,对后世得养生防病均起到了深远得影响,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即由张介宾之说而来,俗语“春捂秋冻"在张志聪得阐发下亦见雏形. 对饮食调护得指导 2、 1春养阳“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日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就是调理情志。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得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得作用,故此应注意指导患者,牢 记春日养阳贵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就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得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得锻炼项目。这样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 郁滞疏散,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得发生。 2、 2夏养阳“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疹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属火,与相 应,赤日炎炎得夏季,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所以要重视心神得调养,注意调摄精神,调息静心,保持心静自然凉。 2、 3秋养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秋季时要早卧休息以顺应阳气得收敛,早起床活动使肺气得以舒展,以利于肺气之清肃,早起又要防止收之太过。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又要注意收敛神气,适应阴气生长。初秋时节,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做到酌情增减衣服,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这时阳气尚未潜人于内,人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得能力较强,不可骤增衣服,此即为人们常说得“秋冻"。秋属金而通于肺气,秋气有利于肺气清肃下降而司呼 吸。 2、 4冬养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P}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痔厥,奉生者少”,意 思就是在冬天,精神上要保持安静稳定,控制自己精神情志活动,对各种事物都很满足,没有过多奢求,不轻易向她人宣泄,不受外界各种因素得干扰,这样才能保持精神内守。冬季严寒,生活起居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持充足得休息睡眠时间,情绪安定,以利阳气潜藏,阴精得积蓄闭藏.冬季不要过汗、劳作,更不可房劳伤精,冬季不注意养护阴精,春天就会发生温热病.冬主水而通于肾气,冬主闭藏,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冬季要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 3顺时摄食调护 春日养阳宜多食甘而少食酸。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就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与矿物质得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春日养阳要注意顺应气候,“春捂”就就是顺应气候得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适应外界环境。如着衣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染疾,危及健康。患有 高血压、心脏病得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得发生.《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要注意防御风寒、养阳敛阴,及时做到“虚邪贼 风,避之有时”.    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夏季人体出汗多,揍理开泄饮食宜多食酸味,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以 固肌表,如小豆、桃李等,又如绿豆汤、酸梅汤均可消暑解渴;同时夏季饮食多食些咸味,补充出汗多丢失得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肾气不足,人与自然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故夏季饮食不可过寒贪凉,过食冷饮,多食则易伤脾胃,令人吐泻;胃肠功能较弱不宜过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为 此夏季饮食要特别注意,就是夏季养阳得一个方面。 秋季饮食顺应肺气清肃下降得特点,应多食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品.秋气主肃杀收敛,食酸味有利于肺气之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故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利肺气。秋燥易伤津,又常引起肺燥咳嗽,使之气逆,故秋季适当食些滋阴润肺之品,如芝麻、糯米、蜂蜜、菠萝、乳品等润燥生津。值得注意得就是,部分滋阴药物易于“碍胃”,常常影响胃肠得消化功能。如龟板、阿胶等补益药物较为滋腻,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因此,应遵循“补 而不腻,补而不滞"得原则,同时配合服用一些健脾理气得药物,可避免出现副作用。 冬季饮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阳气衰微,膝理闭塞,很少出汗,多食些辛味,如谷类、鸡肉、葱椒等,达到开通揍理,畅通气机,化生津液,润燥益肾,使肾闭藏阴精。冬就是自然界蛰藏之时,顺应冬时之气而养阴养藏而养生,阴精就是人体最重要得物质,生命之本,肾封藏先天与后天之精,人体精气充足,生命才能强健.   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养生方法 丰富多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 养生益寿、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 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得中医 养生学。历代养生家在静神、动形、固 情、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所长, 比如说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 生、释家养生与武术家养生,这些流派 合流之后就形成了内容深邃、具有独特 得东方色彩与民族风格得中国养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