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糖尿病考.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5647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糖尿病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糖尿病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糖尿病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糖尿病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糖尿病考作者:丁和(笔名:自然康道)(网名:心灯)自然养生馆自然健康俱乐部自然疗法疑难症康复研究所引 子警惕甜蜜杀手 我这人遇事爱琢磨,朋友们和我开玩笑,说我脑子进了水。 其实人遇到问题就应该多琢磨琢磨,否则才是脑子进了水。 小时候经常想一个问题: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后来,闲暇的时候也偶尔思考这个问题。再后来,30岁左右吧,思想成熟了,思维也开阔了,就非常想弄通这个问题。也许我笨的缘故,前后思索了三年才终于弄通了,世界上先有鸡。试想,不是任何鸡蛋都能孵出小鸡的,要想让鸡蛋孵出小鸡,这个鸡蛋必须是公鸡和母鸡交配过的鸡蛋“受精蛋”才能蜉出小鸡。如果不是先有鸡的话,哪里来的“受精蛋”呢?所以,

2、世界上是先有鸡的。鸡又是哪里来的呢?是其它野鸡进化而来的吧,也许它的祖先是鸟儿。 也许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没做思考,也许很多朋友对此不屑一顾,你这不是没事浪费脑子吗?其实,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朋友们: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有的人很自然地想通了,也就很自然地过来了,可有的人却相反,不光经常感到困惑,反而比别人遇到更多的困惑。 有时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聪明人”就是看不透。为什么有人活100多岁才老死?为什么有人三十多就病死了?为什么?是他们真的“命不好”吗?不是,上天给予每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遇到问题时,思考不一样,行动不一样。

3、很多事情,您只要多动动脑筋,就解决了。对身边的事情,多点关注,多留点心,多动动脑筋,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的潜力很大,目前我们利用的连十份之一都不到。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用进退废”,人的器官也是这样的,越用越好使,越闲越不灵,人的大脑更是这样。所以,对于没有先天缺陷的人们来说,没有谁比谁聪明的问题,没有谁比谁能的问题。问题出在于谁所动的脑筋多,谁付出的多,谁就得到的多。天道酬勤,千真万确。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想让大家明白一点: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聪明,而在健康方面却越来越表现的“弱智”,很多人就是不爱动脑,偏偏容易相信别人。 写完高血压考,接下来该写糖尿病考了。可是又不知怎

4、么下手,写还是不写,说还是不说?到底怎么写?由于老是考虑这些问题,十几天晚上睡觉质量不好。已经是2009年的元旦了,很多人都放假休闲去了,我却没有一点“闲情逸致”的感觉。上网看到网友发来的祝福:2009年是健康年,祝大家健康快乐,于是心中又多了一份沉重。 所以先编个故事给大家说说。由于睡觉睡不好,总是半梦半醒之间,魂魄一游走,碰到了一个老朋友,是一个老是不安于现状人,今天干这,明天干那,属于多职业者,按北京人的话,叫“瞎捣持”。于是和他聊了起来,我问他答。以下是聊天记录: 问:你最近在干什么呢? 答:我现在做职业杀手,研究杀人。 问:为什么干这行呢? 答:现代有一些人,都太愚昧,所以上天让我来

5、杀他们。 问:干这行很危险,没等你杀人家,可能人家把你杀了。 答:我研究的是绝招。 问:那你研究的是什么绝招呢? 答:“糖衣炮弹”杀人法,就是先和他们交朋友,然后慢慢诱杀。 问:能讲讲具体步骤吗? 答:就是先请他们吃饭。吃大鱼大肉多喝酒,吃烧烤喝扎啤,吃生猛海鲜,吃麦当劳,吃肯得鸡,慢慢他们就会吃上瘾、喝上瘾,慢慢他们就研究这里吃、那里吃,他们还会说你是好朋友。让他们学会了享受现代生活,他们很感激你,慢慢他们就会吃出“高血压”、“糖尿病”。 问:这些病也不全是吃出来的啊!就是吃出来的,现代医学这么发达,又能奈何了他们? 答:这你就不懂了,奥妙就在这里。我会帮他们找最有名的专家,给他们推荐好药,

6、打好针,他们就会更加感激我。他们吃上药,打上针,就再也离不开这些了,慢慢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差,慢慢他们就会你琢磨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然后,我想想真是这么回事,所以我把琢磨出来的道理给大家说说。高血压被称为“魔鬼杀手”;糖尿病被称为“甜蜜杀手”,又是一个凶残的现代流行病。高血压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人人惧怕高血压;而糖尿病让人没有“危伏四起”的恐惧,所以人们是在不知不觉,甚至是在快乐无忧中迎接死亡的来临。导 论阳光下的迷失 为什么要用“阳光下的迷失”作为导论呢?眼睛明亮的人在黑暗中才会迷失,阳光下怎么会迷失呢?诚然,现代人对一些疾病不再象过去那样惧怕,因为有发达的医学保驾护身。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也

7、就是我在本文里将要和大家探讨的。 发明枪的目的是用来防卫的,可后来又成了杀人武器;发明药的目的是用来救人的,可后来也被用来毒人;发明汽车是为了交通方便,可因为路不好,司机打偏了方向盘,结果冲进了人群。我们是怨路?还是怨汽车?还是怨司机呢? 如果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有错的地方,如果目前的防治措施有误的地方,大家还高兴得起来吗?所以说现代人对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低能”表现,就是“盲目听从”、“盲目信任”,而自己不动脑筋,把健康和生命轻易交给别人,被一些老观念所束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被一些“定论”所误导。 科学是发达了,仪器是先进了,它们不会出错。但它们是人操作的,人的思想错了呢?就象开汽车,司机把方

8、向盘没打正,路就跑偏了,这就是“阳光下的迷失”。目前对“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防治措施,确实就象被“现代医学”掌歪方向盘的汽车,行驶在一个又一个布满陷阱、且荆棘从生的崎岖之路。 一个果园里,有苹果树,有梨树,有石榴树,它们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但它们从土壤里吸收的营养是一样的,接受的阳光是一样的,经受的风雨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收获的果实不一样呢?是因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自然本能”不一样。 一棵苹果树上嫁接一条梨枝,苹果枝上结苹果,而梨枝上结梨,它们从同一个枝干上获取同样的营养,为什么结的果实不一样呢?是因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自然基因”不一样。 这就是自然,人也是这样。人体也有非常强大的“自然

9、本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非常严密的,非常高级的三大功能:“防御功能”、“抗战功能”、“修复功能”。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对付疾病的“自然本能”,就看我们怎么重视我们的本能;就看我们怎么保护我们的本能;就看我们怎么利用我们的本能。 人来源于自然,最后归于自然。其中最重要的的是,人的一切都要融于自然,遵循自然,脱离自然就会一切变得不自然,改变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人们自古以来就幻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找来找去找到目前找到了“基因工程”,可疾病却越来越多。其实“灵丹妙药”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我们却把它忽略、放弃了。“灵丹妙药”就是如何保护和利用我们的“自然本能”,如挖掘我们的“自然本能”。

10、一句话,我们研究来研究去,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如何尊重我们自身的自然本能,如何享受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怎样更多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怎样掌握更多的自诊自疗本领,把健康和生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第一章 认知血糖真面目 糖尿病患者一听到“糖”字,如临大敌,似乎糖是天下最讨厌的东西。其实糖是人类的最亲密的朋友,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七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其中“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糖,因为它的化学组成通常用Cm(H2O )n表示,所以又称为碳水化合物。糖又分为很多种类,我们所说的糖,是指葡萄糖,人们住院输液输的就是葡萄糖

11、,是为了快速增加人的能量,利于身体修复。糖占人体每日所需总能量的60-70%,人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胃消化,在肠道内吸收,形成血糖。一部分贮存入细胞内,另一部分进入器官和组织,产生能量,细胞内能量消耗后,存入细胞内的糖份再放出来,满足生命的需要。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每天三顿饭,吃进去的食物主要就是转化成糖。那么,我吃进去的糖都干什么呢?也就是糖的生理功能有那些呢? (1)供给热能维持体温。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热量 (2)构成身体组织。 (3)辅助脂肪的氧化。 (4)帮助肝脏解毒。 (5)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如果通俗地讲,糖对于我们身体,就是主要能量来源

12、。就象汽车需要汽油一样,汽车没了汽油,就是一堆废物,人离开糖就不能生存。如果我们细心琢磨体会就会明白,糖在人体有两个最重要的具体表现:一是我们的体温,如果我们吃得少、吃的食物含糖量低,身体就会感到“冷”。 特别是冬天需要保暖,我们就要多吃牛、羊肉等含热量大的食物,有人为什么“手脚发凉”?那是因为血液循环差,中医叫“血脉不活”,血液不能“足量”地输布于远端的末梢循环,那里就没有足够的糖份“燃烧”产生热能;二是我们的力气,如果一个人胃口不好,面黄肌瘦,那么他就会浑身发软“无精打采”。如果我们不吃早饭的话,那么上午工作就没精神,如果再干比较劳累的工作,就会“出虚汗”、“心慌”、甚至“手脚发抖”,这就

13、是糖份消耗过多出现了“低血糖”。 所以,得了糖尿病是一件很麻烦,也很恼人的事。一方面人吃饭主要的是需要糖、利用糖、离不开糖,而另一方面吃得多了就会血糖升高,甚至尿糖。服用降糖药掌握不好,还会出现低血糖。 那么,血糖的浓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呢?主要决定于其来源及去路。 血糖的来源:1、食物的消化、吸收; 2、肝糖元的分解糖份;3、糖的异生。 血糖的去路:1、细胞组织的能量消耗;2、合成肝糖元贮存;3、合成脂肪贮存。 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紊乱,都会造成糖代谢的紊乱。 当我们明白了糖的来源及去路以后,我们分析糖尿病的原因就好办了。那么,糖尿病是怎么一回事呢?通俗地理解,就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糖进入血

14、液再向身体各个部门送的时候,有一部分送不出去了,这部分多出来的糖老在血液里的转游,我们测量血糖的话就 会高。 问题来了,为什么糖会多呢?按道理讲,有三种可能:一是我们吃的多;二是身体消耗的少了;三是储存的少了。实际上这三种情况都会存在。第一种我们好理解,如果我们吃的食物多点或者用了含糖量高的东西,血糖就会高;第二种也好理解,如果吃饭后活动的少,糖消耗的就少,血糖就会高;这可以理解为正常的“生理性血糖高”; 第三情况就不同了,它又带来了问题。 如果对来源2和去路2、3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请大家注意,这对于下面对糖尿病的分析至关重要,这个问题就是所谓“耐糖量”的问题,也就是人体“能量储存”

15、功能。我们都知道地震或其它灾难中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能活很多天,除了精神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消耗自己身体里的能量储存,这也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抗击灾害的特别生存功能,这也就是人体的“能量仓库”。人们吃饭除了当时消耗能量外,还要把多余的一部分储存起来备用,但糖尿病患者肯定比不了正常人,因为他们的储存几乎没有了。我曾经和一个咨询糖尿病的患者这样讲:为什么不到吃饭的时候你就先饿了呢?为什么稍微一干活就累得发慌,甚至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仓库”出问题了,正常人跑一百米后,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因为跑一百米消耗掉的能量,身体从仓库里快速拿出来给予补充。这就是“病理性”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16、是“能量仓库”出了问题。 再对来源1和去路1进行分析,这很好理解,这是很直观的“新陈代谢”。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进的问题,也就是吃多吃少的问题;另一个是出的问题,也就是身体利用多少、消耗多少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用探讨,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不敢多吃,多吃就会血糖高,所以第一个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第二个问题,就是“糖利用”的问题,也就是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达成共识的成因问题,就是身体无法正常利用糖。但是身体的所有组织都无法正常利用呢?还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无法正常利用?这是探讨糖尿病的关键之关键。现代医学发现了“胰腺和胰岛素”的作用,认为是它们出了问题,导致糖无法正常进入到细胞组织,所以治疗的思路也

17、把“胰腺和胰岛素”作为重点研究来研究去,可始终停留在药物降糖阶段,在防治和康复上几乎没一点办法。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不仅仅是“胰腺和胰岛素”出了问题,下文里将详细探讨。 这里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就是,糖尿病的原因之二是“糖利用”出了问题。那么,是哪里无法正常利用糖了呢?能量仓库又是谁呢?第二章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 我们先看看糖尿病的分类和定性: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和非胰岛素依赖型(II)两种类型。我们通常所指的是II型糖尿病,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也是II型糖尿病。尽管有报道I型糖尿病胰腺移植成功,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就个别案例,它不代表众多的II型糖尿病。关键是糖尿病的群体是众多的II型糖尿病

18、,并不是说能治好几个I型糖尿病就代表战胜了糖尿病,而研究攻克具有普遍性的II型糖尿病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严格意义上讲,II型糖尿病还应该分为两种情况:II型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应该叫“高血糖”或者说“血糖高”,不能上来就定为糖尿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血糖高”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的好了、吃的热量多了,吃的高糖食物多了,再加上运动量少,消耗的少,自然就会血糖高。但是,“血糖高”和“糖尿病”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和概念,“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只能说血糖高后期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但并不一定都会发展为糖尿病。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说明这个

19、问题: (1)血糖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糖份的多少;二是血量的多少。以往我们只考虑到血糖高了,就是糖多了,而忽视了“血量”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血液总量少了呢?测出来的血糖不也会高吗?把同样多的糖溶进10斤水和溶进20斤的水里浓度会一样吗?一个人的正常血液总量是体重的8%左右,就是说一个体重150斤的人,他的血液总量应该是12斤血,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循环和交换质量。如果他的血总量不是15斤而是10斤呢?喝水少的人,“漏尿”的人,好喝茶的人(茶有利尿作用)、高血压吃“利尿类”降压药的人,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血液里的水份减少,血浓度增高,血总量就会减少,测血糖就会高。 (2)大多数血糖高的人并不

20、具备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的症状。 “三多一少”是多渴、易饿、多尿、消瘦。“三多一少”是中医两千多年来对“消渴症”的不断探索,总结出的典型外在症状,正所谓“病在内症在外”。古代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主要是看“尿”是否招来蚂蚁来判断尿里有没有“糖份”。用现代的知识来验证“三多一少”的涵义,就能说明“血糖高”与糖尿病区别。所谓“多饮”,血液里糖份多了,血液就会粘稠,渗透压就会升高,血流速也会变慢,就需要水份稀释血液恢复粘稠度和流速。就象我们吃的咸了就会渴,就要多喝水一样,这也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再者身体为了自救,糖多了就会通过尿向体外排,就会造成“多尿”,水份也会流失,也需要补充水份。所谓“多食

21、”,上面讲过了,糖尿病人的“仓库”出了问题,没有了库存,每天三顿饭吃的东西仅够维持当时的“生存”需要,连生理需要都谈不上,吃的那点东西很快就消耗完了,又没有备用的可以补救,所以就“易饿”。所谓“消瘦”,身体的仓库没有储存,身体需要能量时就要动用“老本”,就是消耗脂肪,这叫“自己吃自己”。所以判定糖尿病,“三多一少”是很重要的参照依据。 (3)血糖指标的偶然性,我们都知道早晨验血糖不让喝水,为什么?喝了水血液就会稀释,血总量就会增大,再查血糖就会低,就不“准确”。那么不喝水就会“准确”吗?这里面也有很多偶然的变数,比如头天喝水多少,头天吃饭多少,头天晚饭时间,头天禁水时间,第二天的采血时间,平时

22、喝水少的人等等,都会影响验血标准。那么还要补充查验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这同样也有很多变数,比如吃的什么东西,吃的多少,喝水多少等。所以不仅血糖指标,包括很多化验指标,都存在很多偶然性。比如说,你六点查的指标和11点查的指标就会不一样;你头天查的和第二天查的就会不一样;你喝杯水抽支烟,或者跟人吵上一架再查,那堆数据就会面目全非。所以有了数据,一定要对照“症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身体所有的疾病,都会发出“求救信号”,或者是身体上的(象粉刺、脓疖、肉猴等),或者是感觉上的(象疼、痛、酸、麻、木、胀等),关于这点,将在现代医学考里详细探讨。 所以说,血糖高也不等于糖尿病,血糖高不必惊慌,先弄明白

23、是什么原因再说。如果是“血量”少的话,把血补上来就好了,况且这一类“血亏”型的血糖高不在少数,带有普遍现象。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按时吃饭、不按时睡觉再加上损耗多),多数人的“气血”都处于“亏损”状态。所以,这类血糖高的人,把“气血”补上来,血糖就会降下去。如果是糖利用出问题,我们就解决糖利用的问题,而如果是库存的问题,我们修仓库就可以了,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这里捎带着又出来一个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贫血”要多吃补血的食物,但却不知道“贫血”在西医和中医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补血的目的和结果也不同。西医“贫血”是指血液里的“红细胞”缺了,“红细胞”是干什么的呢?是血液里的一种介质,是负责“

24、载氧”的,而中医没有“贫血”这一说。所对应的应该叫“血虚”、“阴虚”,中医“血虚”和“气虚”则偏重于量少和力弱;西医补血是增加红细胞,中医补血是增加血液总量;西医补血是提高血液的“载氧”能力,中医补血是提高血液的“载养”能力。氧和养不一样,氧是单指氧气,养是全面的营养;西医解决的是血液质量,中医解决的是身体质量;所以血糖高所不可怕,可怕的是再出现尿糖就不妙了,就成了糖尿病了。糖尿病人为什么尿糖?正常人的尿液中为什么没有糖呢?是因为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才保证了人体在排尿过程有效营养物质不流失;控制体内血糖浓度最高限度的总阀门是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危害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行的最高浓度时,肾糖阀开始

25、开闸排糖。只有这时才会出现糖尿。这种糖尿,是体内血糖过高的表现。象高血压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自救行为,就是说当身体里的糖不能再高了,它就会自动排出体外。所以说,尿糖也不可怕,说明我们的身体的自救功能还能正常工作,但是出现尿糖是身体发出来的求救信号,告诉你身体里的糖超标了,要有危险了。 所以说,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只要不出现尿糖,就说明还没有达到危害身体的程度。我们只要在“生活方式”上提高警惕,“改正错误”行为,起码不再错上加错,就不一定发展为糖尿病。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少吃多动”,“少吃”是指含糖量高、含热能高的食物,并不是饭量的大小。另外给大家介绍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即能代替锻炼又能加大

26、能量消耗,还能防治血糖高过渡到糖尿病,就是“刮痧、拔罐法”。将在后面的糖尿病自诊自疗里详细介绍,血糖高有血糖高的理疗方案,糖尿病有糖尿病的理疗方案。 这一章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大家一查体发现血糖高,就吓得不得了,马上吃降糖药,结果“假糖尿病”吃出个“真糖尿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一条牛过去拉着车走平道,力气正好,现在车加重了或者是遇到了上坡,它能力就有些不够了。作为主人我们这时应该做什么呢?(1)帮忙推一下(调养身体);(2)给它减轻负担(少吃+减重+多动);(3)还是拿鞭子抽它(吃药刺激);(4)还是不用它了(用胰导素)。这条牛就是胰腺及其它功能器官,或

27、者叫身体的“控糖机制”,因为我们后面还要探讨,糖尿病并不仅仅是胰腺自己的问题,如果在开始只是血糖高的时候,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糖机制”还有挽救的余地,而上来就采取“打”和“替”的办法,牛被打趴下了或者慢慢变懒了,或者后来一点活也不干了(前面讲过了,人的器官也是“用进退废”,你不用它就废了),就成了真正的糖尿病了。再后来吃药吃得其它器官也出现了问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并发症,人就彻底没救了。 在这方面,人们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既然身体自己降糖不灵了,吃药降糖不是一样吗(当然忽略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一样,我们身体自己控糖是智能的,它在量的处理上没有失误,而药物降糖是机械的,量多量少会有很大偏差

28、。量小了完不成任务(降不彻底),量大了降过了,出现低血糖对身体更有害,不多不少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身体的血糖高低是因人而已的,没有统一标准。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人体的器官也是原配的好,不但自己的功能“尽善尽美”,而且和其它器官的配合也是“和谐统一”。 这里又带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如果“刺激疗法”把胰腺累“死”了,潜伏着一个更大的危险,现代医学只讲到降糖药物的好处,却没有对这一点进行确切描述。目前对胰腺的认知发现:胰腺细胞有A、B、C、D四种,其中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吃药刺激就是促进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帮助糖能够顺利进入细胞组织;而B细胞是分泌“高糖素”

29、的,高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的,就是说,身体把备用的糖合成为糖元放进“仓库”,急用的时候通过分泌高糖素再还原成糖,所以胰腺就象调控糖份的“管理员”,如果管理员死了,怎么办?今天吃替代B细胞的药?明天吃替代A细胞的药?后天吃替代C细胞的药?大后天吃替代D细胞的药?将来再发现E、F、G细胞呢?身体是不是大乱套了?这些刺激疗法和替代疗法究竟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这么多的并发症究竟那些是疾病本身造成的?那些是药物造成的?怎么能说得清?谁又能说得清?第三章II型糖尿病与I型糖尿病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看看现代医学对 “型糖尿病”怎么认知的呢?“型糖尿病”患者胰腺B细胞还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30、,但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中的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为了克服人体组织中存在的胰岛素抵抗,胰腺需要加紧工作,分泌出较多的胰岛素,以代偿胰岛素抵抗所带来的不足,使血糖水平维持在较为正常的范围内。当人体胰腺失去这种代偿后,胰岛素分泌模式开始出现异常,由于胰岛素分泌的这种异常在进餐后更加明显,因此使得葡萄糖在血液中蓄积,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引起型糖尿病发生。随着体重的增加、体育活动的减少,型糖尿病中的这种情况会进行性加重。这是现代医学界对II型糖尿病病理机制达成的共识,也是指导糖尿病防治的理论依据。果真如此吗?大家一看,觉得真是这么回事,不由你不信。错了,上述结论是建立在“假

31、说”基础上的描述,什么是“假说”呢?就是想象推理出来的结论。就是我们常用的推理理论,开始假设怎么样,结果就会怎么样,然后又会怎么样;这象高血压的说法一样,也是一个“无证据结论”。 这种推理结论是对?还是错呢?要用实验结果来说话,要在实验中得到证据依据;(1)细胞为什么对胰岛素不敏感呢?谁给胰岛素造成的抵抗呢?谁做的实验呢?做的什么实验呢?(2)为了解决血糖增高,胰腺要多分泌胰岛素,这种“代偿能力”是会有的,这也符合身体的生理现象。但这种 “代偿能力” 又是怎么失去的呢?又是谁?用什么样的试验能证明这一点呢?所以说,目前没有进行实验,或者无法进行实验,至少不能证明它是对的。 这就象“隔皮猜瓜”,

32、你说西瓜是生的,我说西瓜是熟的,谁说的对呢?只能打开看结果。那么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按照这样的假说,如果能把糖尿病治好,也能说明它是对的, 但现在的治疗不是解决的这些假说问题,理论是一套,实践又是另一套,所以也就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治疗上既不是解决的“不敏感”,也不是解决的“代偿能力”,所以也不能证明这种假说的成立。 我们都知道,常用降糖药物有两类:磺脲类是刺激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就是“一条牛干两条牛的活”,这种“透支”行为早晚得把牛累死。双胍类是抑制延缓肠道吸收,就是吃的东西不让它吸收或少吸收就排出体外,光让人过“嘴瘾”。糖尿病人为什么整天浑身没劲,无精打采?因为吃得东西转化不成能量

33、,哪来的劲?人为什么吃饭?人吃饭有两个目的,除了过“嘴瘾”以外,最重要的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即使这种假说成立的话,我们只想到刺激胰腺多干活,为什么不给它减轻负担还干原来的活呢?这不是本末倒置自找麻烦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你以前体重100斤,100斤体重自身消耗的能量+每天要提10桶水消耗的能量,每顿要吃一个馒头以维持这个标准,胰腺及其它功能器官也给你处理一个馒头的转化工作,这是一个100斤阶段的能量平衡(这是小牛拉小车)。现在,你体重200斤了,200斤体重自身消耗的能量+每天提10桶水消耗的能量,那么你每顿要吃两个馒头以维持新标准,那么胰腺及其它器官就要加倍的干活才能完成任务(这就出现了

34、小牛拉大车)。问题又来了,小牛(胰腺及其它器官)就那么点力气,它不给你多干活,就干原来那些,怎么办,我们就用药物刺激它多干,这无疑是“杀鸡取卵”。 我们为什么非要“小牛拉大车呢”?我们为什么不把“大车变回小车”呢?我们少吃不行吗?我们多动不行吗?我们减肥不行吗?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少吃多动减肥,血糖只能降一部分,还是高。那么,这就不仅仅是胰腺和胰岛素的问题了。 自从英国医生Banting通过狗实验发现胰腺和糖尿病的关系,近百年来,糖尿病的研究与治疗始终围绕着胰腺功能绕来绕去。诚然,这个发现对I型糖尿病人的治疗功不可没,对II型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

35、病毕竟不一样。 I型糖尿病是胰腺功能完全丧失,身体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没有胰岛素血糖肯定会高。对I型糖尿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外源提供胰岛素,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II形糖尿病胰腺能分泌胰岛素,由于受I型糖尿病的思路影响,第一个怀疑的目标就是胰腺和胰岛素,这是很自然的。所以就会想到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但是多少是足?多少又是“相对不足”?这似乎无法界定。血糖高了,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不是胰腺的问题是谁的问题?这是很“顺理成章”的逻辑推理,也让人毫不怀疑,无懈可击。但是问题又出来了,临床发现一些糖尿病人的血胰岛素比正常人的不低,甚至还要高,这又怎么解释呢?显然这个推理也是错的,这也是“抵抗”假说的

36、由来。既然是抵抗,刺激胰腺多分泌胰岛素就不抵抗了吗?这也难以自圆其说。所以对II型糖尿病的认知和治疗,仅仅聚焦于“胰腺及胰岛素”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反而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为什么我们的目光只盯在胰腺和胰岛素上呢?我们为什么不再从其它“致高”因素上寻找突破口呢?就象汽车,油门是控制行车快慢的,但传动部分的变化也影响车速,车载多少也影响车速,车胎爆了车也跑不起来。既然血糖高,既然在胰岛素不少的情况下血糖还高,那么关键是这些高出来的糖本来应该去哪里?第一章里已经提到的问题:“糖利用”和“能量仓库”才是II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通过下章的详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II型糖尿病的病理确实和

37、I型糖尿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II型糖尿病的病理和I型糖尿病的病理不是完全一样的,“胰腺和胰岛素”对II糖尿病的影响只是部分因素,不是主要因素。 但是,包括血糖高在内,尽管它们在病理上有区别,而在发展演变上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血糖高、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这三者可以把它们看作三个独立状态或者是三个存在形式,但也可以递进式的发展演变。第一步是血糖高,如果防治措施不利的话,必然发展为II型糖尿病。从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这一级的预防主要是给胰腺减负,如果上来吃药是给身体增负,是用“新错误掩盖老错误”,是错上加错;第二步是II型糖尿病,如果防治不利的话,必然发展为I型糖尿病。这一

38、级的预防就是怎样重新认识糖尿病,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防止我们把身体搞得越来越糟,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这里我用了两个必然,目的是给大家提高警示。捎带讲一个哲理故事,大家就会明白这个警示多么重要。 二十多年前,中国各个行业刚开始搞职称评定,某单位某科室里给了一个“经济师”的名额。但是有两个老同志完全符合条件,都是马上50岁的人,学历同等,同一年参加工作,都要快退休了,很可能这次评职称是末班车,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了。这不仅是影响一级工资的问题,还牵扯级别待遇问题,工作评价问题。但是二者只有其一,最后只有一个人评上了,落选的那个人想不开,工资、级别待遇倒没什么,关键是自己的工作没人家干得好啊,同志们

39、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请了病假在家不愿出门,这里不舒服,那里不痛快的,结果一个月下来,真的有病。到医院一查,“肝癌”中期,开始找了一个老专家,一问原来有肝炎病史,主要是“郁闷”引发和加重了原来的病情,建议保守治疗。中期保守治疗的话,有可能没事,最少也能活几年,家人不放心,又找了个年轻的专家,这回的意见是动手术,理由也很对,如果这样的心情发展下去的话,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决定动手术。结果手术台没下来人就完了,人在极坏的心情下,连手术台这道坎都过不去。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评上职称的那个同志还活得好好的,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他也有肝炎史。尽管这是个现代寓言故事,可我经常想:如果那个落选的同志评上了

40、呢?他现在是不是还活得好好的?评上的那个同志如果落选了,他会不会死?如果两个人都没评上或者一开始给两个名额,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呢?当然,结局“必然”只有一个,但这里面确实存在着很多“如果”,也就是存在着很多“偶然”。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必然的。但死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而死就是一种偶然,这就是哲学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偶然是必然的条件,必然是偶然的结果。一个人从健康到血糖高,从血糖高到II糖尿病,再从II型糖尿病到I型糖尿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偶然”, 所以不要忽视这些“偶然”,如果我们不让这些“偶然”发生,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就不会成为“必然”。第四章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辩证

41、法,任何事物都要辩证来看待。搞任何研究都一样,如果不会运用辩证法,那么事情不是辩得越来越透彻,反而会把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上章结尾讲了一个辩证法,这里再用一个辩证法作为开篇。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但是很多时候,现象被一些假象所替代,那么对本质的认识就产生错觉。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它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虚假的表现,假象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属于客观的范畴。错觉则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怕的就是主观上的判断错误。

42、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大西瓜,一个小西瓜,如果要买的话,大多数人会挑大的买,因为大的长的时间“长”,肯定比小的熟。这就是不懂瓜,把假象当真象,所以任何事情,辩明真象,不要被假象或者错觉所迷惑是最重要的。 某企业老板开宝马私家车。一天发现车出毛病,因在保修(相当于我们的公费医疗卡),就找到厂家特约维修点某家大型汽车维修站。维修站领导很重视有身份的客户,以盼长期受惠,况且名车又是“金贵之体”,大有利润可图。反正是厂家买单,于是直接安排值班主任技师亲自负责。 主述:在刹车或拐弯的时候,会听到“咯哒”响声。先上监测线进行全面“体检”,数据通过电脑打出来,一切正常。于是又用本站耗资1000万刚从某发达国家

43、进口的目前世界最先进“彩超声波分析仪”,检查结果仍然正常。主任技师想:既然有响声,应该是传动系统的问题,就叫来传动技师。方向节、方向盘、驱动轮、驱动轴、传动轮、传动轴挨个查了一番,还是没查出问题。他俩个想:是不是底盘可能有问题,于是又叫来底盘技师。这次连轮胎、轮毂都没放过,仍然没找到毛病,这次三个人犯了难,经请示领导找来本站正在休班的具有30年丰富经验的老专家。老专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排查,还是没找到毛病。这次是四人犯了难,怎么办呢,于是把本站所有专家都召集到一起,召开专门的会诊研讨会。所有到场的高手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不愧是高手,引经典据、旁证博引,确实提出了几个让人看来无懈可击的方

44、案。这次应该万无一失了吧,可结果令人更加不可思议,所有方案一路下来,还是没解决问题。这次是大家集体犯了难,于是领导急了,围着维修站转起了圈,骂起了娘:这么多专家竟然没一个能给闹明白的,都是白吃干饭的呀? 这时一个打下手的学徒工开了言:能不能让我试试?所有专家瞪眼大怒,有的竟吼出声来:你算老几,你吃过几两咸盐?领导看也实在没办法了,也就算“死马当活马”医吧,点头同意。学徒工对“宝马”的主人说:你能不能开车带我到路上转一圈?众专家狂笑不止,有人甚至笑得岔了气:这小子原来想过过“富”瘾?“宝马”的主人也不相信,也有些生气,可一点招也没了,只好试一试。于是让学徒工上车,带他兜了一圈风,学徒工下车后,面

45、对所有不屑一顾的专家们肯定地说,“把后备箱打开吧,里面有东西碰撞车体。”宝马主人打开后备箱一看:果然是昨天打的保龄球忘记拿了出来。 这当然是个现代寓言,可类似的故事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说明什么呢,有的问题并不一定复杂,用复杂的思路看简单的问题,问题也就复杂了。有时解决问题不一定靠经验而是靠的灵活。除了精通业务之外,还要具备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老思路、老办法、老观念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都应该换个新思路、新办法、新技术去尝试?这就是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大于行动,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有些事物的“本质”被层层迷雾笼罩,其现象光怪陆离;那就看我们是不是善于思考,能不能甄

46、别假象与真象,能不能揭开各个假象透视本质的真面目。 糖尿病患者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也是“看似真象实则假象”,我们通过判断和分析,就明白这些道理。 糖尿病假象一: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这里面有一个共性,都是对中小血管及微血管的损害,现代医学界对这些现象达成的共识是,血糖高=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或微小血管栓塞)=循环障碍(缺血性病变)。这就出来一个关键问题要辩清,是糖对血管造成的损害?还是血管病变造成的糖尿病?这也是因和果的问题。(1)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它为什么不侵犯大血管?(2)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患者长期吃药降糖,血管病变应该越来越轻,最

47、起码不会加重,结果是这样吗?(3)不仅血管病变没减轻,而糖尿病本身为什么也越来越重呢?(4)所有这些并发症的结果都是因为机体“缺血”,从而导致系列病变的逐步加重。也就是说这些病变的演变不是因为那里的糖高造成的,换个角度讲,就是病变的地方不是因为糖高而是因为缺乏营养(糖低)。 既然降糖解决不了血管的病变,那么解决了血管病变是否能使这些症状见轻或者消失呢?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先解决了血管病变,改善了循环,一系列的病变逐步好转,血糖也随之下降,那么说明我们发现了真象,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下面的探讨,我们看看结果就会明白。这些就象高血压一样,又是一个“因果倒置”案,而如果我们把因和果

48、倒过来看,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原因是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的循环不畅,即而造成病灶区域能量(糖)的缺乏,对糖尿病每个症状都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 (1)糖尿病足病变,一开始只是脚趾甲发灰即而发黑,这是“血脉不活”营养匮乏的表现。当营养匮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溃疡性糜烂,溃疡的原因也是营养匮乏,而伤口的愈合=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和细菌入侵=人体有创伤的指令由各种形式被人体检测到,伤口附近细胞开始有丝分裂,以自身DNA为模板和指令,生长出新细胞=伤口愈合,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全部依赖于营养的充分供给,如果我们把循环打通的话,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将在糖尿病自诊自疗详解介绍。 (2)神经性病变,典型症状是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