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2、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
3、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
4、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15.理化禁忌 :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16.药理禁忌: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拮抗的作用。药理
5、禁忌不管分开还是合起来都不能应用。17.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又称药理遗传学,它研究机体遗传因素对药效学和药动学影响的学科,通过研究影响遗传性药物反应的基因差异(多态性), 指导个体化药物治疗。18.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9.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称为药物不良事件。包括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和药品滥用等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对象。
6、20.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21.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是指从发展的趋势看,有可能发展为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不良事件22.副作用(side effect):是在正常剂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多为可逆性机能变化,停药后常很快消退。选择性低的药物副作用多。23.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指药物引起机体发生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也可在各个系统、器官或组织出现。2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
7、生物效应。25.继发反应:是由于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26.二重感染 :如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或白色念珠菌病等继发感染。27.特异质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的、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基因缺陷引起的特殊反应和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变态反应。28.药物依赖性:指反复、周期或连续性应用某种药物后停药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不适,从而患者要求继续服药。29.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患者强烈要求继续服药,以达到精神上的欣
8、快感。30.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反复使用的某种药物停药后引起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从而产生戒断症状。31.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32.特殊毒性:是药物造成机体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和致突变 (mutagenesis) 等三种特殊损害。为药物和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细胞内表达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33.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又称
9、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指人们在利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本身的固有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并具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34.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 ,PV)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35.时间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科学。36.时间药动学: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37.时间药效学:研究药
10、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38.短暂性脑缺血发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分钟内完全恢复。39.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40.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1.癫痫: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点为突然、短暂、反复发作,表现出意识、运动、精神及脑电图异常。 42.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体,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帕金森病没有治疗效
11、应。左旋多巴通过中性氨基酸载体转运至脑,进入纹状体组织,经脱羧酶转化为多巴胺, 目前最有效的抗帕金森病药。43.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或CYP450,简称CYP450)为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它参与内源性物质和包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的主要酶系。44.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抗菌药物全部清除后细菌恢复生长的延迟时间。45.“降阶梯治疗”: 开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随后(48-72小时)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使之更有针对性;46.抗炎免疫药: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具有抑制、增强、或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
12、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47.非甾体抗炎免疫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NSAIDs) ,主要用于一些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48.甾体抗炎免疫药(steroid anti-inflammatory-immunity drugs,SAIDs) 即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49.疾病调修药 (Disease modifying drugs, DMDs),根据药物的性质又分为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等。该类药物广泛应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的治疗。50.免疫增强剂:亦称为免疫促进剂及免疫刺激剂。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反应,或具有双相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及难治性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治疗。51.免疫抑制: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或手段来降低机体对抗原物质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