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疗安全核查手册
l 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条例》
l 本院危急值报告内容
l 永寿县人民医院医疗查对内容及查对流程
l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l 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一、医嘱查对指标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医嘱做到班班查对;建立医嘱查对登记本,每日查对登记,转抄医嘱者与参加查对者都必须签名。
3、临时医嘱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方可执行。
4、抢救危重病人时,医师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后才执行。保留用过的空安瓶,必须经过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5、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6、护士长每周查对医嘱1-2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指标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十对即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2、用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瓶、输液瓶等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有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用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瓶。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指标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瘀血,血瓶(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单与血袋(瓶)标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是否相符,血袋(瓶)号、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瓶及血量。
4、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应保留血瓶或血袋,以便必要时送检。
四、手术室查对指标
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药物敏试、配血报告。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对术中留取标本应妥善放置、保管,按医嘱及时送病检。
五、药房查对指标
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发出的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
3、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六、血库查对指标
1、配血及其它检查必须对患者的标本(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供血者姓名、编号)进行严格查对,不清楚或错误时,请申请者改正。本科人员不得涂改。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应执行患者及供血者的血型做正反定性的鉴定制度、配血发血双对双签制度。单人值班时配血必须重复一次。
3、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区、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七、检验科查对指标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床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所采标本是否符合检验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标本立即与科室联系重新留取。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看是否有漏项,对特殊结果,及时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5、送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病理科查对指标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床号。
九、影像科(CT室、放射科、B超室)查对指标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片号、部位、诊断病名、拍照角度、造影剂量、
2、发报告时查对姓名、科别、床号。
十、理疗科查对指标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十一、供应室查对指标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十二、功能科及其它特殊检查室查对指标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8KWF3Mm。
附:医疗不良事件分类及报告内容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
科室: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事件发生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gKnAsIp。
A.患者资料
1.患者姓名:
2.年龄:
3.性别:□ 男 □ 女
4.病区 床号 病案号
5.临床诊断: 6.在场相关人员:
B.不良事件情况
6.事件主要表现:
7.事件发生场所: □急诊 □门诊 □病区 □ 医技部门 □行政后勤部门 其它:
C.不良事件类别 £ □ 一般事件 £ □ 重大事件
□ 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
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 £
□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
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
□ 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
□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 治安事件:如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
□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
□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
□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
□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D.事件发生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
□ 潜在不良事件 □ 无伤害 □ 轻度伤害 □ 中度伤害 □ 重度伤害 □ 极重度伤害
E.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与分析
立即通知
的人员
医
护
技
行政后勤
家属或其他
可能相关
因素
个人疏忽
设备设施不良
耗材药品不良
作业流程不良
工作环境不良
立即采取的措施:
事件处理情况:
F. 不良事件评价
主管部门意见陈述:
G.持续改进措施
报告人:
永寿县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核查手册
2017年4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