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46267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 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1)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 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1) 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 (2) 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3) 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 (4) 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 ① 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 ② 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 ③ 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 (5) 循环渐进地训练,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 3、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8周) 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 (1) 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 (2) 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3) 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股四头肌萎缩,即需要重点锻炼膝关节活动。 (二)常用方法 1、双下肢踝泵运动 即患者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组。此法除预防下肢肌肉萎缩、腓总神经压伤外,对于促进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10秒后再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每日2-3组。健肢可练习直腿抬高,抬腿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钟,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 3、三点支撑法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此法既锻炼腰背部肌肉,又能有效防止骶尾部受压,防止褥疮发生。 4、扩胸运动 利用棍棒或徒手练习,10-20次∕组,每日3-4组,防止上肢及背部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能。 (三)根据不同部位,训练要求不同 1、肩关节:上肢划圈、上举、外展、内收、内旋,防止凝肩。 2、肘关节:屈、伸训练。 3、髋关节:髋部的外展、内收。 4、膝关节:屈、伸活动、下蹲等。 5、踝关节:足背伸、跖屈等。 (四)预防挛缩和畸形的护理 根据伤残者情况,预先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废用性萎缩与畸形,避免阻碍康复计划的实施。在护理时运用人体组合原理矫正伤残者姿势,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受伤后应立即应用力学辅助物,如脚踏板、沙袋、枕头、体位垫等各种用具,摆放合适位置,防止足下垂、垂腕、爪形手和其他畸形。同时可做简单的预防训练,以维持肌肉的紧张力,加强正常的肌肉功能。 四、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首先要在训练前向患者交待康复锻炼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 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3、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类型由易到难,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4、注意安全,避免损伤。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宣教。如: (1)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 (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 (3)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 (4)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 (5)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 (6)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 (7)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6、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出现轻微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五、效果评估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才能使锻炼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同时医护配合,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有无进展(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范围)等。 六、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 1、卧床患者训练坐起,有利呼吸及尿液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2、上肢的伸展扩胸、腹式呼吸均可提高肺活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3、腹肌收缩及腹部的按摩(顺时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七、各部位的功能锻炼 (一)上肢 主要是使手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其方法是在不违反治疗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 肩关节:患者使肘关节维持于90°,而后做对肩、上举手部过头顶至枕部及后伸将手放置腰部等三个基本动作。每日3次,每次50下。 2、 肘关节:以主要活动为主,可辅助被动活动来锻炼肘关节的屈伸,次数及频率等要求同情。 3、 前臂:可让患者双手持筷,做内旋及外旋训练。次数及频率较前者增加一倍。一般情况下不宜进行被动训练。 4、 腕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屈、尺偏及桡偏等活动,需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要求同前。 5、 手部:以对掌功能的训练与康复为主,兼顾手指的并拢、分开以及其他各种类似动作等。 (二)下肢 不同于上肢,锻炼是以负重为主。因此,功能锻炼上的要求是站立及行走,其次才是诸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恢复。 1、 站立:稳定性骨折者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逐渐开始。不稳定者,则至少要在骨折临床愈合后进行。个别病例,例如股骨颈内收型骨折、中心性髋关节脱位及距骨骨折等,需在骨折愈合后酌情开始,否则易出现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肢体的负重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载,使其有一个适应及被观察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 2、 行走:在前者基础上可让患肢逐渐迈步行走,亦应循序渐进。 3、 关节功能恢复:在主动锻炼的前提下,可借助于功能器具(以电动为主),先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大活动幅度及增加活动频率,并按各关节的生理要求不断调整,以求早日恢复到正常范围。 (三)腰背肌功能锻炼 1、目的: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2、适应证:腰椎前路手术、腰椎后路手术、腰椎侧前方减压术后患者。 3、原则: (1)全身和局部兼顾。 (2)以主动活动为主。 (3)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 (4)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视病情和患者情况,可分解动作练习。 4、方法:手术后一周左右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或仰卧位,同时锻炼腰背肌,方法: (1)挺胸: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挺胸时间到10—15分钟,每日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