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简答
第一篇 呼吸系统
④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容量和通气功能的特征性变化
检测指标
阻塞性
限制性
VC(肺活量)
减低或正常
减低
RV(残气量)
增加
减低
TLC(肺总量)
正常或增加
减低
RV/TLC
明显增加
正常或略增加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减低
正常或减低
FEV1/FVC(肺活量)
减低
正常或减低
MMFR(最大呼吸中期流速)
减低
正常或减低
【诊断与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 症状评估:mMRC问卷
mMRV分级
呼吸困难症状
0级
剧烈活动出现气促
1
平地快步走或爬缓坡
2
因气促,平地走比同龄人慢或需停下休息
3
平地行走100m左右或数分钟后需停下喘气
4
因严重呼吸困难不能离开家或在家穿脱衣出现气促
2. 肺功能评估:GOLD分级(慢阻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再依据FEV1下降程度进行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
肺功能分级
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GOLD 1级:轻度
≥80%
GOLD 2级:中度
50%≤FEV1%pred <80%
GOLD 3级:重度
30%≤FEV1%pred <50%
GOLD 4级:极重度
FEV1%pred <30%
稳定期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性评估及其主要治疗药物
患者综合评估分组
特征
肺功能分级
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
mMRC分级
首选治疗药物
A组
低风险,症状少
GOLD 1~2级
≤1次
0~1级
SAMA或SABA,必要时
B
低风险,症状多
GOLD 1~2级
≤1次
≥2级
LAMA或LABA
C
高风险,症状少
GOLD 3~4级
≥2次
0~1级
ICS加LABA,或LAMA
D
高风险,症状多
GOLD 3~4级
≥2次
≥2级
ICS加LABA,或LAMA
注:① SABA(短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00~200μg(1~2喷),疗效持续4~5h,每天不超过8~12喷。另有特布他林气雾剂。
② 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每日吸入2次。
③ SAM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起效较沙丁胺醇慢,持续6~8h,每次40~80μg,每天3~4次。
④ 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每次吸入18μg,每天一次。
⑤ ICS:吸入糖皮质激素。
1. 长期家庭氧疗(LTOT),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10~15h/d,目的为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指征为:① PaO2≤55mmHg,或SaO2≤88%,无论有无高碳酸血症;
② PaO2 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衰所致肺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
【诊断标准】
①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系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 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⑤ 临床表现不典型这(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哮喘的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1. 急性发作期: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加重,伴呼气流量降低。分4级:
① 轻度:步行或上楼时气短,可有焦虑、呼吸频率轻度增加,闻及散在哮鸣音,肺通气功能和血气检查正常;
② 中度:稍事活动气促,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哮鸣音,心率增快,可有奇脉,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PEF占预计值60~80%,SaO291~95%;
③ 重度:休息时感气促,端坐呼吸,只可发单音字,常有焦虑、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常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奇脉,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PEF占预计值<60%或绝对值<100L/min,或作用时间<2h,PaO2<60mmHg,PaCO2>45mmHg,SaO2≤90%,pH可降低。
④ 危重:患者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脉率变慢或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二氧化碳血症,pH降低。
2. 非急性发作期
第六章 肺部感染
1. 社区获得性肺炎:
① 新进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或闻及湿罗音;
④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 胸部X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诊断。
2. 医院获得性肺炎: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以下3项中的任两项可诊断:①发热>38℃;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 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
① 呼吸频率≥30次/分;
② 体温<36℃;
③ 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④ 血小板<10*109/L;
⑤ 氮质血症(BUN≥7mmol/L);
⑥ 氧合指数≤250;
⑦ 多肺叶进入;
⑧ 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⑨ WBC<4*109/L。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者3项次要标准。
【肺炎停用抗生素标准】
①体温≤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频率≤34次/分;④收缩压≥90mmHg;⑤呼吸室内空气SaO2≥90%或PaO2≥60mmHg;⑥能口服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抗生素使用72h无改善原因】
① 药物未能覆盖病菌,或细菌耐药;②特殊病原体感染;③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如免疫抑制);④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⑤药物热。
第四节 肺脓肿
【手术治疗指征】
① 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过大(5cm以上)估计不易闭合者;
② 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
③ 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引流和冲洗疗效不佳者;
④ 支气管阻塞限制了气道引流,如肺癌。
【结核病分类和诊断要点】
1. 原发型肺结核
2.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含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大小、密度、分布。
3. 继发型肺结核
① 浸润性肺结核:肺尖
② 空洞性肺结核
③ 结核球
④ 干酪性肺炎
⑤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 结核性胸膜炎
5. 其他肺外结核
6. 菌阴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H) 0.3g 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
利福平(R) 0.45g 肝功能损害、过敏
链霉素(S) 0.75g 听力障碍、肾损
吡嗪酰胺(Z) 1.5g 胃肠不适、肝损、高尿酸血症、关节痛
乙胺丁醇(E) 0.75g 视神经炎
初治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
复治涂阳敏感方案:2HRZSE/6~10HRE,若痰菌未阴转,延长6~10个月。
第八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临床表现】
(一) 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咳嗽、痰血或咯血、气短或喘鸣、发热、体重下降
(二) 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胸痛、声音嘶哑、咽下困难、胸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三) 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腹部、淋巴结
(四) 胸外表现:
①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肥大性骨关节病);
② 异位促性腺激素(男性轻度乳房发育和增生性骨关节病);
③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库欣综合征);
④ 分泌抗利尿激素(低钠、低渗);
⑤ 神经肌肉综合征(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
⑥ 高钙血症
⑦ 类癌综合征: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
第一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诊断】
1. IPF诊断遵循如下标准:
① ILD,排除了其他原因(药物、环境、结缔组织疾病);
② HRCT表现为U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型;
③ 联合HRCT和外科肺活检病理表现诊断UIP。
2. IPF急性加重诊断标准:
① 过去或现在诊断IPF;
② 一月内发生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加重;
③ 低氧血症加重或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
④ 新出现的肺泡浸润影;
⑤ 排除了肺感染、肺栓塞、气胸或心衰等。
第十章 肺血栓栓塞症(PTE)
【PTE的临床分型】
(一)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1. 高危(大面积)PTE: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体循环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持续15min以上。
2. 中危(次大面积)PTE: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存在右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
3. 低危(非大面积)PTE: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右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
(二)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常表现为气促、乏力、运动耐量下降。
【肺栓塞溶栓治疗禁忌症】
1、 绝对禁忌: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2、 相对禁忌:
① 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有创检查如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 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③ 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④ 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⑤ 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⑥ 3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⑦ 创伤性心肺复苏;
⑧ 血小板计数<100*109/L;
⑨ 抗凝过程中(正使用华法林);
⑩ 心包炎或心包积液;
⑪ 妊娠;
⑫ 细菌性心内膜炎;
⑬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⑭ 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⑮ 高龄(>75岁)等。
【X线诊断肺动脉高压标准】满足任意一条均可。
① 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或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
②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③ 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
④ 圆锥部显著凸出或其高度≥7mm;
⑤ 右心室增大。
第一节 胸腔积液
【漏出液及渗出液的鉴别】比重(1.018)、蛋白质含量(30)、白细胞数(500)
① 外观和气味:漏出液透明清亮,比重<1.016~1.018,渗出液比重>1.018。
② 细胞:漏出液多<100*106/L,渗出液多>500*106/L。
③ 蛋白质:漏出液多<30g/L,渗出液多>30g/L。
④ LDH:渗出液 多>200,恶性多>500U/L。
⑤ 结核的胸水ADA>45U/L。
以下提示渗出液:
① 胸水/血清蛋白比例>0.5;
② 胸水/血清LDH比例>0.6;
③ 胸水LDH水平大于血清正常值高限的2/3。
④ 胸水胆固醇浓度>1.56mmol/L;
⑤ 胸水/血清胆红素比例>0.6;
⑥ 血清-胸水白蛋白梯度<12g/L。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定义及分型】:口鼻呼吸气流停止10秒或以上。
①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无上气道阻塞,呼吸气流及胸腹部呼吸运动均消失;
②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上气道完全阻塞,呼吸气流消失但胸腹部呼吸运动仍存在,常呈矛盾运动;
③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兼有。
【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适应证:
① AHI≥15次/小时;
② AHI<15次/小时,但白天嗜睡等症状明显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
③ 手术治疗失败或复发者;
④ 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者。
第十四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诊断】
根据ARDS柏林定义,满足如下4项条件方可诊断ARDS。
1. 明确诱因下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2 . 胸部X线平片/胸部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全肺不张和结节 影解释。
3. 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和液体负荷过重解释。如果临床没有危险因素,需要用客 观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源性肺水肿。
4. 低氧血症根据Pa02/Fi02确立ARDS诊断,并将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 种。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氧合指数中Pa02的监测都是在机械通气参数PEEP/CPAP不低于5cmH20 的条件下测得;所在地海拔超过l000m时,需对Pa02/Fi 02进行校正,校正后的Pa02/Fi02 =(Pa02/Fi02 ) x (所在地大气压值/760)。
轻度:200mmHg<Pa02/Fi02 <300mmHg
中度:100mmHg<PaO2/FiO2 <200mmHg
重度:Pa02/Fi02 < 100mmHg。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与技术支持
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包括:
1、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2、血流动力学影响;
3、呼吸机相关肺炎;
4、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食管瘘。
机械通气适应证:
①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包括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慢阻肺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等)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神经肌肉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胸廓畸形等);
②换气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如ARDS、重症肺炎等。
(一)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是指机体对不同原因的严重损伤所产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并至少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中的 2项:
①体温>38℃或<36℃ ;
②心率>90次/分钟;
③呼吸急促、频率>20次/分钟,或过度通气、 PaC02<32mmHg;
④血白细胞计数>12x109/L或<4x109/L,或未成熟(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 >10%。
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
1、低血容量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循环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心脏栗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肌梗 死所致休克。
3、分布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 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可降低、正常或增高。感染中毒性休克、神经性 休克、过敏性休克均属于此类。
4、梗阻性休克:其基本机制为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血栓栓塞症所 致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