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草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直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范畴患者的临床治疗。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 D12.6/D12.8/K62.1/K63.5)
拟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相关内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 12 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 版)》(科学出版社)等临床诊疗指南关于结肠息肉。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2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相关内容。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常见临床证候:
(1)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
(2)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或便秘,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或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或细涩,或沉细,或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行内镜下治疗。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结肠息肉的患者。
2.若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感染性疾病筛查(必查:乙肝、艾滋病,选查丙肝、梅毒)。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4.选查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724、CEA、AFP等)。
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八)治疗方法
1. 首先,根据息肉大小及形态学变化,选择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瘀阻滞证: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2)肠道湿热证: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3)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脾虚夹瘀证:补脾利湿,消滞化瘀。
3. 中医外治: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灸疗、贴敷等治疗方法。
5.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3.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可疑存在肠道特殊疾病患者,进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退出本路径。
3.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证,出院或转外科,进入肿瘤外科治疗住院流程。
4.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合并症,如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穿孔或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等,必要时转外科手术,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5.合并感染,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进入肠道感染住院流程。
6.大息肉或复杂情况: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 间
年 月 日
(住院第1天)
年 月 日
(住院第2~3天)
年 月 日
(住院第3~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辅助检查,完善内镜前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 确认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波利维等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周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结肠息肉经内镜下治疗的指征
□确定结肠镜检查时间,落实术前检查
□确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同意书
□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相关科室会诊
□如无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继续肠道准备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肠道准备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所见采用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
□将回收的标本送病理
□观察有无结肠镜检查后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少渣饮食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肿瘤标记物筛查、血型
□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
长期医嘱
□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流质饮食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清肠剂(治疗前两天开始肠道准备。根据不同肠道准备方法选用不同中西药物)
□次晨禁食(治疗当日)
□拟明日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长期医嘱
□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专科治疗后护理
□流质饮食或禁食
□中医非药物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健康宣教
□指导进行相关检查
□饮食指导、心理护理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准备次晨空腹静脉抽血
□观察病情变化
□指导结肠镜检查前后饮食□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结肠镜检查相关宣教
□协助进行肠道准备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内镜治疗后饮食生活宣教
□观察检查后不适反应及体征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 间
年 月 日
(住院第4~5天)
年 月 日
(住院第5~6天)
年 月 日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完成出院记录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门诊随诊
□通知出院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医非药物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医非药物疗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必要的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停长期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按时巡视
□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按时巡视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