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4562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酸乙酯得皂化反应测定反应速率常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化学系 摘要:本实验通过溶液电导率与溶质浓度、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得定量关系,用测定电导率得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得反应速率常数,并将测得得数值与表中数值比较,验证了乙酸乙酯得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关键词: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电导率测定、反应速率常数 1. 引言 化学动力学也称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就是物理化学得一个分支,就是研究化学过程进行得速率与反应机理得物理化学分支学科。它得研究对象就是性质随时间而变化得非平衡得动态体系. 20世纪前半叶,大量得研究工作都就是对化学反应中参数得测定、理论分析以及利用参数来研究反应机理.但就是,反应机理得确认主要依赖于检出与分析反应中间物得能力。20世纪后期,自由基链式反应动力学研究得普遍开展,给化学动力学带来两个发展趋向:一就是对元反应动力学得广泛研究;二就是迫切要求建立检测活性中间物得方法,这个要求与电子学、激光技术得发展促进了快速反应动力学得发展。对暂态活性中间物检测得时间分辨率已从50年代得毫秒级提高到皮秒级。 而我们所做得实验则就是重复了20世纪前半叶得化学家们所做得工作,确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得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常数。 2. 原理部分 乙酸乙酯得皂化反应就是一个典型得二级反应: 设在时间时生成浓度为,则该反应得动力学方程式为 (1) 式中,,分别为乙酸乙酯与碱得起始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1)式变为      (2) 积分上式得:       (3) 由实验测得不同t时得x值,则可根据式(3)计算出不同t时得k值。如果k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就是二级得。通常就是作对t图,如果所得就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就是二级反应,并可从直线得斜率求出k值。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得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值,测定得根据就是: (1) 溶液中离子得电导率比离子(即)得电导率要大很多.因此,随着反应得进行,离子得浓度不断降低,溶液得电导率就随着下降。 (2)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得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得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溶液得电解质得电导率之与。 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映物与生成物只有与就是强电解质,乙酸乙酯与乙醇不具有明显得导电性,它们得浓度变化不至于影响电导率得数值。如果就是在稀溶液下进行反应,则 式中:,就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与得性质有关得比例常数;,分别为反应开始与终了就是溶液得总电导率;为时间t时溶液得总电导率。由此三式可以得到:  (4) 若乙酸乙酯与得起始浓度相等,将(8-4)式代入(8—3)式得:   (8) 由上式变换为:   (6) 作图,由直线得斜率可求k值,即 , 由(3)式可知,本反应得半衰期为:      (7) 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得二级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7)式可知,此处亦即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 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得速度常数,则可利用公式(8)计算出反应得活化能.          (8)   则以lnk对1/T作图应得一直线,其斜率即为Ea/R,由此可算出活化能. 3. 实验部分 3、1仪器药品 恒温槽1套; 移液管(25)2支; DDS-12A型电导仪1套; 夹层皂化管1支; 烧杯(250)1支; 0、02溶液; 停表1块; 0、02溶液; 容量瓶(50)1支; 0、01溶液; 容量瓶(100)1支; 0、01溶液。 3、2实验步骤 1.准确配制0、02得溶液与溶液。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调试好电导仪。将电导池(如图8-1)及0、02得溶液与溶液浸入恒温槽中恒温待用. 2.分别取适量0、01得溶液与溶液注入干燥得比色管中,插入电极,溶液面必须浸没铂黑电极,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5分钟,待其恒温后测其电导,分别为与值,记下数据。 3。取200、02得溶液与200、02得溶液,分别注入双叉管得两个叉管中(注意勿使二溶液混合),插入电极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0分钟。然后摇动双叉管,使两种溶液均匀混合并导入装有电极一侧得叉管之中,同时开动停表,作为反应得起始时间.从计时开始,在第5、10、15、20、25、30、40、50、60分钟各测一次电导值。 4.在30℃下按上述三步骤进行实验。 5.在35℃下按上述三步骤进行实验。 4. 结果与讨论 4、1数据处理 c(NaOH)=c()=0、01 t/min 25℃ 30℃ 35℃ 单位:us/cm kt (k0-kt)/t kt (k0-kt)/t kt (k0—kt)/t 0 2 2 1841 144、50 1752 154、00 1715 126、00 4 1741 97、25 1636 106、00 1576 97、75 6 1647 80、50  1536 87、33 1470 82、83 8 1569 70、13  1457 75、38 1384 72、88 10 1499 63、10 1390 67、00 1316 65、10  12 1443 57、25 1334 60、50 1260 58、92  14 1394 52、57 1288 55、14 1214 53、79  16 1350 48、75  1245 50、94  1176 49、44 18 1312 45、44 1213 47、06  1144 45、72  20 1279 42、55 1184 43、80 1117 42、50 22 1249 40、05  1157 41、05 1093 39、73  24 1223 37、79  1134 38、58  1072 37、29 26 1199 35、81  1113 36、42 1054 35、12  28 1177 34、04 1094 34、50  1038 33、18 30 1157 32、43 1078 32、73 1023 31、47 34 1123 29、62 1049 29、74 1000 28、44 38 1094 27、26 1025 27、24 980 25、97  42 1069 25、26  1004 25、14  964 23、88 46 1041 23、67 987 23、33  950 22、11  以kt对(k0—kt)/t作图,发觉在6min之前得数据线性关系不好,怀疑就是配置得氢氧化钠溶液得浓度小于a值,又有 假定b=0、009,绘制函数 发觉在b<a得情况下,在反应初期,x接近0、1时,表现出得斜率远远小于约定值。 而之后斜率又会大于b=a得斜率,最后在t=∞时收敛于b=a得斜率。 故舍去t6min得数据,这将让我们得到一个略偏大得斜率,从而得到一个偏小得反应速率常数。 然而,真得就是这样吗? 此处斜率m=11、384min-1,k=1/(11、384min-1×0、0100mol·L-1)=8、7843L·mol—1·min—1 对比文献值6、4254偏大得一塌糊涂。 此处斜率m=9、1321min-1,k=1/(9、1321min—1×0、0100mol·L-1)=10、9504L·mol—1·min-1 ,对比文献值8、7916,还就是偏大了好多啊。 此处斜率m=8、5621min—1,k=1/(8、5621min-1×0、0100mol·L—1)=11、6794L·mol—1·min-1 ,对比文献值11、9411,偏小。 t/℃ 25 30 35 T/K 298、15 303、15 308、15 1/T-1/K 0、003354016 0、003298697 0、003245173 k 8、7843 10、9504 11、6794 lnk 2、172966037 2、393375985 2、457826606 以lnk对1/T作图: 。 则小于文献值27、3KJ/mol. 4、2数据分析 处理完数据,我陷入了深深得困惑之中,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样大得误差,明明得到得数据线性关系相当好,却得到了一个错误得斜率. 我能想到得,会造成这样严重得偏差得理由,只有氢氧化钠得变质,在25度、30度得两组试验中,我们得到了比真值要更小而非处理前认为更大得斜率、. 注意到本实验以以kt对(k0-kt)/t作图来替代x/(a-x)对t得作图以求得k值。 考虑到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dkt/dt得值,即溶液电导率得下降速率就是小于期望值得。 当溶液电导率得下降速率小时,测得得速率常数也应该偏小才对。 测出了偏大得速率常数,说明溶液电导率得下降速率高于期望值。。。。 能想到得可能性就只有二氧化碳得吸收,由于碳酸根对电导率得贡献低于氢氧根,令电导率下降速度加快。 而空气中得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有限得,在更高温度时,变质部分碳酸根得影响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得影响,导致测得得k值偏小。 也不排除试管中有某些催化反应得物质存在。 当k值不准时,活化能自然也算不准了。 5. 结论 实验失败了,失败得原因大概就是因为空气中得二氧化碳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