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艳琴 :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8 9 基础底板大体 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白艳琴 f 山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 太原0 0 0 0 1 3 ) 【 摘要】 阐述了古交市昌通世纪花园工程5 8 2 5 m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通过分析施 工难点, 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有效地保证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取得了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配合比优化; 温差控制; 电子测温技术 【 中图分类号】 T I J 7 5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1 6 8 6 4 2 0 Z 0 ) 0 4 0 0 8 9 0
2、 2 1 工程概况与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古交市昌通世纪花园工程总建筑面积 5 1 6 2 8 2 3 m 2 , 包括主楼和裙楼两部分。主楼为剪力墙结构, 地下 2 层, 地上 3 2 层, 建筑高度 9 8 7 m; 裙楼为框架结构 , 地 下 2 层, 地上5 层 , 建筑高度2 1 3 r a 。卵砾石天然地基, 筏板式基础, 长 8 4 m, 宽 2 5 m, 基础底标高 一1 0 5 m , 底 板厚 2 2 m, 基础底板混凝土量为 5 8 2 5 m 3 。混凝土设计 强度为 C A t ) , 抗渗等级为 S 6 , 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基 础底板及地下 室外 墙设 有卷 材 防
3、水 层。本 工程 施 工 难点如下 : ( 1 ) 本工程主楼共有三个单元, 因西侧第三单元 拆迁未完成 , 留作二期施工。一期施工时间在 7 月份, 正值盛夏, 施工温度控制成为第一施工难题 。 ( 2 ) 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 按常规配合比, 水泥用量大, 标号也高, 水化热相应也高, 不利于大体 积混凝土的施工。如何合理选择原材料, 减少水泥用 量, 优化配合比, 降低水化热, 推迟温峰出现 , 是需要认 真对待的问题。 ( 3 ) 底板大而厚, 混凝土总方量多, 满足混凝土 连续浇筑, 严防冷缝出现, 是保证基础整体性的关键。 如何组织好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时的组织协调工作 显得更为
4、突出。 2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方 法及技术措施 本工程从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控制入模温度、 选 择合理浇筑方法、 控制升降温速度 、 减小混凝土收缩、 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等方面人手, 全方位采取措施 , 控制基础大体积混凝 土施工质量 。 2 1 优化混凝土配合 比 合理选用原材料 , 采用“ 双掺” 技术, 优化配合 比, 降低水化热, 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 推迟温 峰的出现, 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 1 ) 水化热较低的 P 0 4 2 5 水泥。 ( 2 ) 中粗砂, 粒径 0 1 5 4 7 5 ra m, 细度模数 2 5 , 含泥量 2 以内。 (
5、 3 ) 碎 石 粒 径 为 53 1 5 m m , 含 泥 量 不 大 于 0 7 o ( 4 ) Y HA 1 缓凝高效减水剂和 U E A混凝土膨 胀剂 。 ( 5 ) l I 级粉煤灰, 增强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 ( 6 ) 水灰比控制在 0 4 3 , 砂率控制在 3 8 , 坍落 度控制在 1 6 0 2 0 m m 。优化后的配合比如表 1 。 表 1 优化后的配合比 强 度 抗渗 坍落度 等 级 等级 m m 1If H A I 单 方 树水 泥 砂 石 子 粉 煤 灰 缓 凝 高 效 膨 胀 剂 水 料用量 减水剂 k g 2 2 混凝土的搅拌 、 供应 为控制出罐温度,
6、 石子采用棚舍遮阳, 避免暴晒, 并用水冲洗降温; 使用地下水或加冰水 , 水温控制在 1 0 以下, 通过降低拌合水温度 以降低拌合物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 混凝土出罐温度控制了在 l 5 以下。 混凝土搅拌计量由微机全 自动控制 , 原材料计量 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值之内: 水泥 2 , 砂石 -4 - 3 , 水、 外加剂 2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少于 1 2 0 S 。 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 通过搅拌站在现场的 指挥调度人员, 及时掌握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浇筑 速 度, 及时反馈信息, 保证混凝土均匀连续供应 , 最大限 度缩短罐车等待时间, 避免因供应不及时造成冷缝现 象的发生。 2
7、3 混凝 土的浇筑 ( 1 ) 施工段划分及后浇带留设。根据设计要求 , 基础底板主楼与裙房间设沉降后浇带, 主楼沿长度方 向在第二和第三单元间设温度后浇带; 因东侧两单元 主楼底板长度长, 施工时在其中间再增设一道温度后 浇带, 后浇带宽均为 0 8 m 。后浇带位置如图 1 、 图 2 所 示。基础底板浇筑按后浇带设置共分为六个施工段 , 本期施工为四个施工段。 考虑底板较厚, 混凝土的侧压力较大, 保证后 浇 低温建筑技术 2 0 1 0年第 4期( 总第 1 4 2期) 带模板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是关键。本工程后浇带 两侧模利用底板上下钢筋的角钢支撑作为模板竖向 支撑, 在其上满布两
8、道密目收口网, 纵 向用 # 9 2 2 2 0 0 钢筋上下焊牢压住, 横向用 d 9 1 4 3 5 0钢筋压住 , 并与 纵向钢筋和角钢支架焊牢, 中间加斜撑, 组成空间结 构模架体系。 按照设计要求,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 4 5 d , 混 凝土收缩基本稳定后 , 用 C 4 5 微 膨胀 混凝 土将后 浇带 混凝 土浇筑 , 将基础连为整体。 ( 2 ) 混凝土的浇筑。本工程浇筑时采用“ 分段浇 筑, 斜面分层 , 循序推进, 连续浇筑” 的方法, 浇筑顺序 由西 向东推进 , 采用汽车泵 和地泵分 别从 西南角 和从 西北角同时开始 , 按照 1 : 8 1 : 1 0的自然休
9、止斜面和 0 6 m的层厚浇筑。严格控制薄层的间隔时间, 下层混 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之间不形成施 工缝。 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以排除混凝 土因泌水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提高与钢筋的握裹力 , 防止混凝土 出现沉陷裂缝 , 减少 内部微裂 。浇筑 后在 初凝前用 铁 滚筒 来 回滚 压 数遍 , 终 凝前 打 磨 压 实压 光, 以闭合混凝土收缩裂缝, 增强面层密实度, 提高混 凝土 的抗裂性。 ( 3 )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施工 中形成 的泌水 , 顺 着混凝土浇筑的坡度方向流向底板周围的排水盲沟, 汇集于集水坑内, 用水泵排出。 2 4 混凝 土的养护及内部温
10、度控制 为防止混凝土 内外温差过 大 , 造成 温度应力 大于 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一方面加强混凝土 表面的保温保湿, 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 温度 。 ( 1 ) 混凝 土表 面温度 湿度控 制。本工 程夏 季施 工为防止太阳暴晒高温蒸发混凝土表面水分, 采用了 两种养护方法: 对于有上翻外墙的部位采用蓄水养护 方法; 其他部位采用塑料薄膜加毛毡的养护方法。蓄 水深度和毛毡层数根据热工计算确定, 蓄水深度应为 。 8 0 m m, 毛毡层数为 2 3 层( 7 5 e ra ) , 计算过程此处略。 ( 2 ) 混凝土内部冷却水循环降温系统。本工程 采取混凝土内部冷却水循
11、环系统降低内部温度, 降温 管采用 5钢管, 铺设于钢筋中层网片上, 纵向间距 2 m, 用 1 2 # 铅丝与中层钢筋网片绑扎牢固。 循环水降温工艺 : 冷却水放进水箱, 由潜水泵压 力输入循环水管经循环 区域 回入水 箱 , 再根据 混凝土 内表温差情况调控水箱水 温。通过温度监测及降温 系统运行 , 混凝 土 内外 温差控 制在 2 5 以内, 混凝 土 表面与大气温差也控制在 2 5 C以内, 满足规范要求。 3混凝土的测温监控 了解大体积混凝土 内部不 同区域 、 不 同标高处 的 温度变化情况, 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测温点, 每 段基础布置测温点 9组, 每组分别呈三角形布设测量
12、 上、 中、 下温度, 测温点间距 1 31 4 m , 测温点距外墙 2 m, 距后浇带有施工缝 4 m 。 本工程 采用 电子测 温仪 进行 测温 。混 凝 土浇 筑 时在底板不同部位预埋测温感应线, 每组线感点埋设 深度分别为基础表面下 1 0 0 、 1 1 0 0 、 2 1 0 0 ra m处。 混凝 土浇筑 时 , 根据测温记 录 , 气温为 2 8 3 5 , 混凝土人模温度为2 0 c c 以内。混凝土浇注完毕 1 2 h进 行首次测温, 8 #中心点上、 中、 下温度分别为 4 5 、 5 9 、 5 3 , 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 , 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在混 凝土浇筑后 4
13、 4 h 后 , 底部温度为5 7 c I = , 中部温度峰值达 到 7 l , 表面温度为 5 9 C , 底 部 和表 面温 度与 中部 温 度分别相差 1 4 和 1 2 。从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最高点维持 l O h 左右即开始降温, 7 2 h 混凝土底 部、 中部、 表 面温度 分别降 为 5 4 、 6 5 、 5 2 , 7 d后混 凝土底 部、 中部 、 表面温 度分 别降 为 3 5 0 、 3 4 9 、 3 1 9 。在降温过程中, 表面温度降温较 快 , 中部次之, 底部较慢。通过采取保温覆盖措施, 环 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相差值也未超过规范要
14、求 的 2 5 。 4 结语 本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因采取了合理的 施工技术方案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 技术经济效果。 ( 1 ) 优选原材料, 采用“ 双掺” 技术, 优化配合比, 降低水化热, 控制人模温度, 是保证 了大体积混凝土 的质量和工作性能的根本。 ( 2 ) 合理划分施工段, 严格控制浇筑层的间隔时 间 , 是防止 混凝土 冷缝 出现 的关键。 ( 3 ) 采用二次振捣和表面滚压工艺 。 有效 的提 高 了混凝 土的密实 度和抗 裂性 。 ( 4 ) 对混凝土内部温度及环境温度实现信息化 监测, 为混凝土降温及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5 ) 如果后浇带处采用键槽式企口缝, 可延长渗 水通道, 能更有效地阻止水的渗流。 ( 6 ) 底板下采用卷材防水层, 对结构层的约束存 在一定的滑动效应 , 对降低底板混凝土底部的约束应 力 , 防止底部裂缝出现起到了有利作用。 收稿 日期 】 2 0 0 91 21 2 【 作者简介 白 艳琴( 1 9 6 4 一) , 女 , 山西兴县人, 高级工程师, 从 事建 筑施 工技 术。 ( 编辑陈伟)